方腊智取杭州城
北宋末浙江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公元1121年)利用明教组织群众,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誓师起义。是年12月,方腊率领主力同先头部队会师于杭州附近。方腊很快确定了攻城方案:一路作疑兵,自钱塘江顺水而下,以引官兵的注意力,官兵把主力布置在沿江两岸;另一路由山路乘虚而入。一天漆黑之夜,既无月亮,又无星星,总攻信号一发起,杭州城外的馒头山上,亮起万支火把,把整个山头照得通红。起义军头上个个配带一面小铜镜,在火把照耀下,一闪一闪地反射出刺眼的亮光。守城的官兵见状,吓得六神无主,浑身发抖,大叫:“神兵来了!神兵来了!”城中的官兵听了,纷纷逃窜。方腊指挥起义军奋力拚杀,迅速地攻占了杭州城。
金兀术挖河逃生
金兀术是金国大元帅,一次他率十万大军追赶宋高宗后,折军北返,到达常州、镇江一带,准备渡长江。
宋将韩世忠早就料到金兀术(?—公元1148年)会从此处渡江,已布防好拦江截击的计划。韩世忠仅有八千人马,但部署缜密,金兀术几次试图渡江,都告失败。金军粮草告急,金兀术不得不率军强渡长江。
凌晨,战斗打响,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负责江面指挥,她站在楼船顶上,擂鼓挥旗,英姿飒爽,杀得金兵走投无路,淹死的、杀死的不计其数。金兀术率兵往西移动,企图绕过镇江在西面再行强渡。然而,韩世忠带领数千人马沿岸追击,直把金兵赶进黄天荡。这黄天荡是一个死港,无退路可走。韩世忠封锁了港口,金兀术好像被放进一只大瓮,插翅难飞。用不了几天,粮草尽绝,金军必将饿死。
此时,金兀术十分焦急,悬赏征求逃循方法。当地一个土人献计,说黄天荡原本连着老鹳河旧道,只要用人掘开水道,就可直通秦淮河,然后就可进入长江了。金兀术立即命将士合力挖掘,只花了一天一夜工夫,河道就全掘通了。金军悄悄地通过老鹳河到了南京。等到韩世忠发觉时,金兀术已经带领残部渡过长江了。
香豆饵马败金兵
公元1140年,金军统帅金兀术率兵南犯,南宋名将、顺昌守将刘锜率兵二万,坚守顺昌(今安徽阜阳)。几次交战,胜负未分。聪明的刘锜想出个计策。
一天,刘锜命令每个参战的兵士,都带上一个竹筒,筒里装满炒熟的豆子。当两军交战时,刘锜令将士冲入敌阵后,丢掉竹筒,让豆子撒得满地都是,然后迅速撤走。金兵策马追来,谁知眼看要追到宋军时,金兵的坐骑都停滞不前,争着去吃撒在地上的香喷喷的豆子。金兵急得直抽鞭子,那贪吃的马还是不往前跑。有些战马因为踩在滚动的竹筒上,站立不稳,纷纷摔倒。这时,刘锜亲率大军趁机冲杀过去,金兵死伤无数,大败而逃。
白莲教石人聚众
元朝末年,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筹划在山东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他们利用群众迷信神灵,想出了一个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好办法。
当时,有20万民工正在修整黄河。韩、刘二人在黄陵岗(今山东曹县西南)地方,偷偷地埋下了一个独眼石人,这石人背上刻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14个大字。他们又把这两句话编成歌谣,教白莲教教徒在民工中传唱。“天下反”这三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要推翻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这首歌谣在民工中很快就传开了。过了些日子,修黄河的民工们,在黄陵岗挖出了那个独眼石人,工地上顿时轰动起来,大家都说:“歌谣真灵验,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韩山童和刘福通很快就聚集了3000人,在山东揭竿起义。
奸秦桧嘱妻诈愚
南宋权奸秦桧自从当了丞相后,专权跋扈,相府中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吃不尽的山珍海味。
秦桧的夫人王氏很得太后的宠爱,常常出入宫中。有一天,太后赐宴,告诉王氏说:“近日来,宫内鱼池中大青鱼很少,多是小的。小的青鱼骨细,味道也差。”王氏奉承道:“太后喜欢吃大青鱼,臣妾家中有的是,明日派人奉献给太后。”
王氏回到府上,把对太后说的话告诉秦桧,秦桧顿足道:“我们家鱼池里所养的鱼,本是献给天子的贡物,现在我占为己有,怎能告诉太后呢?”王氏见秦桧急成那样,也大吃一惊,忙问:“我一时失言,该怎么办呢?”秦桧说:“明天,你拿百条死青鱼去献给太后,委曲你做个不辨死活的愚妇。”
第二天,王氏依言,将百余腐朽的青鱼献给太后,太后见了哈哈大笑:“你真是个愚笨的妇人,我还以为你很聪明呢,怎么连死活都分不清楚呢?”
朱元璋巧窃军情
元朝末年,陈友谅参加红巾军自立为汉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他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攻打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
消息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把手下康茂才找来商议。朱对康说:“你同陈友谅有过往来,现在陈友谅要来进攻建康,我想尽快引诱他们来此,及早消灭。你可写一封信,说你想投降他,约他来攻,你作内应。在信里,你告诉他一些假情况,让他相信。”康茂才就遵命写了一封假信,即派老仆给陈友谅送信。老仆把信送交陈友谅,陈看后大喜,问老人康茂才现在何处?老人告诉他,康正守卫大桥。又问是什么样的桥,老人说是一座木桥。陈友谅让老人转告康茂才,说他立即杀奔建康,到了大桥附近呼喊“老康”为暗号,之后里应外合一起行动。朱元璋得到回报,一面派人连夜拆去木桥,改建成一座铁石桥;一面调兵遣将,布防设伏兵。陈友谅率大军乘坐战船,浩浩荡荡直奔江东大桥。结果,被朱元璋大败。
明太祖装神
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之前,投靠郭子兴,郭见他状貌奇伟,十分欣赏,让他作自己的亲兵。后来,郭子兴自称滁阳王,把数万人马交与朱元璋指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愤愤不平,想把毒药放在酒里,害死朱元璋。朱元璋很机警,事先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时刻提防着。一次,三人相约外出游玩,行至途中,朱元璋突然间跃马而起,仰头朝天像是看见了什么东西似的,嘴里大骂两人说:“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了你们?刚才天上的神仙告诉我说你们想用酒毒死我!”二人做贼心虚,听后信以为真,当即吓得浑身打哆嗦,汗流浃背。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有谋害朱元璋的念头了,怕得罪了天上的神仙。
燕王鸡鸭掩兵声
明太祖朱元璋病亡后,其嫡孙朱允炆继承帝位(明惠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接二连三地罢免了一批诸侯王,以削减诸侯王的权势。惠帝的叔父、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公元1360—1424年)对此大为不满,时刻准备起兵谋反。
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今北京)一带。谋士道衍献计于朱棣,在燕邸(元朝在北京的旧宫殿)一僻静处筑起高墙,在里面练兵和制造武器。可是高墙只能挡住探子的视线,却挡不住操练和打击的声音。一旦惠帝知道他们在高墙里面练兵和制造武器,燕王就会招来杀身之祸。道衍又想出一条妙计,他命人在燕邸里养了许多鹅、鸭、鸡,一天到晚不断的家禽声,把操练声和打击声都给掩盖住了。
公元1399年,朱棣趁朝中混乱之机起兵谋反,1402年攻破京师(南京),夺取帝位,即为明成祖。
徐达磕头示忠心
明太祖朱元璋对中山王徐达(公元1332—1385年)一向信任,有时也听到一些谗言,所以想试试他的忠诚。
一次,明太祖召徐达饮酒,直到深夜,徐达喝醉了,太祖让内侍把他送到旧内去睡觉。这旧内是太祖称帝前称吴王时居住的地方。一般臣僚是非请莫入的。徐达半夜里酒醒后,忙问内侍这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内。”徐达大惊,忙起身下床,快步走到宫殿的台阶下,面向北面拜了两拜,又磕了三次头,才出宫。明太祖听说后,对徐达恭敬与谨慎的行为很高兴,亦更加信任中山王徐达了。
郭兴纵火烧敌船
元末,公元1363年,朱元璋率兵攻伐割据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的陈友谅。两军在鄱阳湖上展开水战。陈友谅把大船连在一起,船上高悬战旗,远远望去像一座座小山,朱元璋的船小,只好仰攻,显见劣势。
朱元璋的部将郭兴提出火攻的建议:让士兵束扎草人,手持武器,安放在7条战船上,并在船上装好火药,用火船进攻以烧陈友谅的战船。朱元璋赞同,依计而行。
7条装好草人、火药的“火船”在一天下午,乘东北风顺风而行,速度很快,将要逼进敌船时,朱元璋命令将船中草人、火药点燃。刹时间,这7条火船烧着了敌船,陈友谅的几百艘大船,因是连在一起的,故而全部被蔓延的火势吞噬。陈友谅军烧死、淹死者过半,朱元璋大胜。不久,在九江口的一次战斗中,被朱元璋部属乱箭射死。
朱棣挥鞭景龙上当
公元1399年11月的一天,燕王朱棣率兵南下,被景龙前锋都督平安打败。第二天,朱棣决定渡河与平安决一死战。第一批渡河的房宽又被景龙的部将翟能、平安率众拦截,死伤数百人。朱棣部将见房宽失败,面有惧色。朱棣对他们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诸位不必多虑。”说完,他就指挥精锐部队数千人冲入翟能、平安军阵的左侧。朱棣先用七骑兵前往试探,南军飞矢如雨,朱棣的坐骑也被射中三次,换了三次马。由于南军射来的箭矢十分猛烈,朱棣的坐骑在河堤上退步不前,差点被翟能追上。这时,朱棣突然下马,快步登上河堤高处,举鞭向后挥舞,好像在招呼后面的军队。景龙怀疑有伏兵,不敢上堤。朱棣趁机率众杀入敌阵。
此时,大风骤起,吹断了军旗。景龙部队见此面面相觑,朱棣乘势绕到南军背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军,南军惊恐一哄而散,被杀、淹死的不下十余万人。
解缙题诗劝君
明成祖朱棣,对太子朱高炽极不信任,想废掉他另立太子,而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熙胸有谋虑,很得朱棣恩宠,他早有谋取太子位之心。大臣解缙(公元1369—1415年)任翰林学士,主修永乐大典,得朱棣启重。解缙觉察到朱高熙谋夺太子位之心,想劝谏朱棣,但没有机会。一次,有人献给朱棣一幅“虎顾众彪图”,画上一只大虎回首顾看几只小虎的情景栩栩如生,朱棣看后十分高兴,命解缙为画题诗。解缙稍稍思考,便提笔写道:“虎为百尊兽,谁敢触其怒?唯为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朱棣看了这首诗,忽然想到自己身为万人之尊,也应像万兽之王一样有着深厚的骨肉之情。众官退避后,朱棣独自一人,思绪万千,想到长子朱高炽还远在南京,不免思念起来,第二天便命大臣去南京,迎太子回京城。
况钟假痴察吏
况钟(公元1383—1443年),在明朝宣德年间任苏州知府。皇帝赐他玺书,授以全权。况钟到任后,最初处理公务,佯装痴愚,差吏送来的文书,他不问当否,一律允准,但见到弊端,暗记心里。一个月后的一天,况钟命大家齐集堂下,突然宣读朝廷特准他可以全权处理僚属不法行为的文书。宣读完后,况钟宣布升堂审问。他大声说道某日某人盗窃财物若干,某日某人也如此。群吏听了无不惊骇。况钟命人立即将六个犯法的小吏杀死,陈尸于市,又把十余名贪婪、懦弱的小吏逐出府衙。苏州上下为之震惊,境内大治。
唐寅出灯谜求静
一日,唐寅在家中作画正在兴头上,来了一帮求画的纨绔子弟。他们吵吵嚷嚷,指手画脚,弄得唐寅无法继续作画。怎么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唐寅想出一个办法,他出了一个灯谜,让大家猜,猜中者赠画两幅。说完他取来一张白纸,随手在上面涂了一团墨。自己就到里屋作画去了。过了很长时间,这帮笨蛋没有一个能猜中。
后来,祝枝山来了,众人向他请教。祝枝山说:“要破此谜并不难,只是此谜一破,你们就请便,不要在此喧闹。”众人齐声答应。祝枝山接着说:“‘一团黑’可以看作是一个大黑点,‘大’‘黑’‘点’三字合起来为‘默’字。这正是唐伯虎对你们的要求,就请各自方便吧!”
唐寅佯狂脱身
明代有一位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姓唐名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生于1470年,卒于1523年。宁王朱宸濠对唐寅的才华十分看重,就召他来做官,给他优厚待遇。一年后,唐寅看到了宁王阴谋夺位的蛛丝马迹,心想:“这里是火坑,一天也不能呆。”如果辞职而去必遭杀祸。于是,他就佯作疯狂。喜怒哀乐,饮食起居,一反常态。宁王听后怀疑他是在装疯,便派人留意他的行动。一日,仆人给唐寅送去礼物,见唐寅全身赤裸,把宁王送的礼物丢弃地上,还往上浇尿,然后又拣起来往嘴里送。仆人向宁王禀报了所见情形,宁王深信他确实疯了,便让人送出王府。
不久,宁王起兵谋反,后被王守仁抓获,伏法受诛。其党徒无一幸免。唐寅因早有察觉,佯狂脱身,才未受株连。
王守仁金蝉脱壳
明朝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曾在故乡(浙江余姚)创立阳明书院,后世学人均尊称阳明先生。他当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还被打了五十大板。
龙场驿丞离京城有万里路远,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王守仁离别京城,启程前往贵州赴任。一日,他行到浙江钱塘江附近,其仆人报告说,刘瑾已派人追来,要在半路上劫杀他。王守仁说:“不要紧张,我想刘瑾不会这样做。”他嘴里虽然这么说,心里却早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