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智救兄长
宋朝的狄青(公元1008—1057年)是能征善战的名将,他从小失去双亲,跟着哥哥狄素相依为命。一天,狄青去地里给哥哥送午饭。途中,同村的一个女子匆匆跑来告诉狄青,他哥哥同铁罗汉在河边动武了。铁罗汉是个村里有名的游手好闲之徒。这天,铁罗汉欺侮一农夫,狄素抱打不平,两人扭打起来。那女子见此情景,急匆匆跑回村来告诉狄青。狄青急跑着赶到出事地点,这时打斗已经结束,狄素正紧锁眉头坐在一块石板上喘粗气,不识水性的铁罗汉正在河中挣扎。原来他是被狄素一脚踹进河里的。狄青心想,如果这家伙淹死了,哥哥就要遭殃,按宋朝的法律,杀人要偿命。狄青毫不犹豫地跳下河把铁罗汉救了上来。狄青在铁罗汉的耳边轻声说:“是我狄素救了你一命。”铁罗汉神志已不清,无法搞清究竟是谁救了自己。后来,铁罗汉躺在河边像个死人。
狄素对弟弟说:“是我把他打死了,我去偿命,你管这闲事干吗?”
狄青安慰道:“你放心,他只是一时失去知觉,不会死的。”村民们也都来安慰狄素:“别害怕,我们会为你说情的。”不一会,村长赶到出事地点,大声喝道:“狄素,朝廷有法,谁惹事打死人,谁就要偿命!”
狄青挺身而出,对村长说:“你全弄错了,事实是铁罗汉期负弱者,我出于义愤,一怒之下帮了弱者。这个流氓自己不小心掉进河里,差点淹死,是我哥哥把他拉上岸救了他。”村长将信将疑,这时几个村民也异口同声道:“没错,我们可以作证。”
狄青说:“村长,你说打死了人,还不知道铁罗汉是死是活呢?”
村长:“好吧,现在就弄清楚。”
狄青立刻骑在铁罗汉身上,给他做人工呼吸,过了一会儿,铁罗汉醒了过来。狄青在他耳边轻声嘀咕:“你应该感谢狄素,是他救了你。”
铁罗汉摇摇晃晃地跑到狄素跟前,跪倒作揖,一连说了几遍:“多谢你的救命之恩。”
狄素莫名其妙,村长和看热闹的人见没事了,也都散去。在回家的路上,狄素问狄青:“铁罗汉为什么要感谢我救了他的命?”
狄青答道:“铁罗汉和你打架,他是喝醉了,对这件事记不清了,后来我下河救他时,我在他身边对他说‘我狄素救了你。’当他从昏迷中醒过来时,我又轻声对他说:‘你应该去感谢狄素。’他真的就这么做了。”
狄青用机智帮哥哥躲过一场大祸,此时的狄青年仅15岁。
狄青突击昆仑关
北宋名将狄青奉命指挥岭南宋军讨伐侬智高,侬智高盘踞邕州(今广西南宁)的险要隘口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侬智高派重兵把守,狄青知道必须智取,才有可能袭破昆仑关。
狄青率军到达昆仑关附近,便按兵不动,下令全军休整十天,筹备军粮。侬智高听了探子的报告,认为宋军粮草接济困难,不会马上进攻邕州,所以没有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时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狄青下令全军欢宴三天。侬智高得知宋军在关下张灯结彩,狄青大宴三军,更加疏于戒备。第二天夜里,风雨大作,宋军营里猜酒行令声不断,狄青突然称病,中途退席,他换上普通将士的军服,率一支突击队冒雨前进,趁敌军防备松懈之机,一举攻下昆仑关。重关失守,侬智高后悔自己轻敌,但为时已晚。
狄青巧变钲鼓声
狄青在担任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时,遇到西夏兵大举侵犯,狄青考虑到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只能出奇才可取胜。于是,他下令全体将士带上短兵器,准备拼杀。狄青又一反常态,改变了钲鼓的信号,规定听到钲鼓一鸣就停止前进,再鸣就严阵以待,然后又佯装退却。钲鼓一停,就立即大声呐喊杀向敌军。两军交战后,西夏兵见宋军闻钲退缩,以为宋军胆怯,都放声大笑,毫无戒备。当钲鼓声停止后,宋军突然杀声震天,手执短刀,杀向西夏兵。西夏兵顿时手忙脚乱,慌不择路,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杨六郎冻城保边防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9月,契丹国辽圣宗和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越过易水,攻破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的宋军前沿据点狼山。遂城被契丹军团团围住。时任保州巡边都巡检使之职的北宋名将杨延昭(公元958—1014年)镇守遂城。
遂城是个小城,守军不足三千,而辽军势众,萧太后亲临城下督战。遂城城里军民见大军压境,惶恐不安。杨延昭这时却从容自若,他身先行阵,率领全城军民英勇抗敌,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辽军的进攻,从9月到10月,整整坚持了一个月。一天,突然寒潮袭来,气温骤降,点水成冰。杨延昭心生一计:发动军民挑水浇城,一夜工夫,城墙被浇了个湿透,第二天天亮,杨延昭看见城墙晶莹明澈,好像一座冰城,他满心欢喜,心想这下遂城可保住了。围在城外的辽军不敢走近城墙边,因为这里都成了溜冰场了。军士们无法在冰上行走,更不要说是攀登全已结冰的城墙了。萧太后对此一筹莫展,气恼得直跺脚,无奈只得放弃遂城,调兵去攻打泰州(今河北满城)。杨延昭见辽军撤走,便打开城门,率骑兵追击,辽兵突遭袭击,仓皇而逃。杨延昭冻城保遂城,威震边庭,以后,辽军见到杨延昭的军旗,便不战而栗。
范仲淹兴工惠民
北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年),有一年浙西一带农业歉收,大闹饥荒。范仲淹时任浙西地方官,他体察百姓疾苦,向富户募捐,赈济灾民。同时,告谕众僧说:“今年百姓饥饿,工钱颇贱,可以大兴土木。”在他的鼓动下,浙西各地的寺庙大兴土木,他还重新修建官府的仓库宿舍,每天雇佣民工数千人。有人弹劾他不体恤荒年艰难,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仁宗下诏怪罪他,他据理向皇上奏明事情根由。皇帝才明白范仲淹正是为了发掘余财使贫困的百姓从中得到好处,让灾民能用卖苦力从公家获得温饱,不致于饿死、冻死。浙西一带也没有因灾荒而闹事。
包公智断牛舌案
包拯(公元999—1062年)任开封知府时,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年轻时,曾当过天长县(今属安徽)县令。一日,有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说他的耕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宋代为保护农业,曾颁布法令,严禁屠宰耕牛。)
包拯问:“你来告状,别人知道吗?”
“不知道。”
“耕牛被割去舌头,邻居知道吗?”
“也没人知道。”
包拯对告状的农民说:“你回去偷偷地把牛杀了,把肉卖出去。但一定不要声张。我会有办法找到那个割牛舌的人。”
农民按包拯的嘱咐去做。隔了几天,有个人跑到县衙告那个农民私宰耕牛。包拯见割牛舌的人自投罗网,心里很高兴。
他听完诉状,大喝道:“你为什么要割掉耕牛的舌头?”那人吃惊的样子呆若木鸡,只得供认出割牛舌的经过。
原来,此人是牛主人的仇人,想害牛主,便偷偷地割了牛舌头。他以为牛没了舌头便不能吃草,牛主人只能将牛杀死,这样就要触犯私宰耕牛的法令。聪明过人的包拯,将计就计,找到了割牛舌的人,并依法治了他的罪。
盛翰林延时打腹稿
盛度在宋仁宗时,是翰林学士。有一次,仁宗赵祯要盛度当面为他起草一份诏书。盛度平时写文章虽有文采,但一向文思迟缓,现在又在皇帝面前写文章,一时间哪里写得出来,急得他额头冒汗。忽然间,他急中生智,启奏道:“臣身体肥胖,不能趴在地上写字,请陛下赐臣一桌以便书写。”仁宗允诺,传旨太监搬取。皇宫这么大,放桌子的仓库离帝王接见大臣的大殿又很远,所以太监要搬这张桌子还真要费一番周折。等桌子搬来时,盛度已在心里打好腹稿,于是,在桌上铺开纸一挥而就。仁宗见盛度这样快就写好诏书,便夸奖他文思敏捷。
文彦博妙稳人心
宋仁宗至和年中(公元1055年),有人上书,请求废除陕西铁钱。朝廷尚未批准,消息却已泄露,许多人知道铁钱即将废除,都争先恐后地用铁钱抢购物品。可是商人、小贩,又怕铁钱不久被废,所以拒收铁钱;买卖双方常常发生争执,甚至大动干戈,弄得长安城大小骚乱不断,商人吓得关门闭店,繁荣的长安城顿时萧条起来。大臣文彦博(公元1006—1097年)在会朝时说:“如果用武力禁止,人们会更加疑虑,骚乱也不会停息。可以让丝绢行业的商人,拿出几百匹丝绢去卖,规定只收铁钱,不要铜钱。这样,就会制止谣言。”第二天,一些丝绢商店按照文彦博的意思去办,百姓看到铁钱仍可买丝绢,便不再相信铁钱作废的流言,社会秩序又恢复了安定,市场开始繁荣起来。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是宋朝大臣,当过宰相,编撰过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光小时候聪慧颖悟,是有名的神童。
有一次,小司马光同小朋友们玩游戏。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缸里,这个小朋友个子小,沉在水缸里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小朋友们急得又哭又叫,小司马光突然看到院子里有一块大石头,他赶紧搬来,使劲砸破了大缸,水一下从破口处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流光了,那个小朋友也得救了。
王安石智归藤床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为人刚正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但他主张的变法革新屡遭挫折,终于辞去丞相之职,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治理国家井井有条;在文学上有极高造诣,诗歌遒劲峭拔,颇多佳作。然而,他却一向不修边幅,甚至不爱洗澡,身上常有虱子。其妻吴氏讲究整齐干净,甚而爱洁成癖。两人常因此发生口角。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所用公家之物均已奉还,只有一张藤床,吴氏十分喜爱,舍不得退还,竟把它带到江宁。后来,官方派专人前往江宁王府索还,吴氏大发脾气。王安石知道后,不去同吴氏争执,若无其事地脱掉靴子,光着脚和衣躺在藤床上,歇了好半天,吴氏见后嫌脏,忙叫家人把藤床抬走,送还了官府。
程颢巧惩劫贼
河南扶沟县有条蔡河,沿岸一些不法刁民,不务正业,专门干拦河抢劫船上人财物的罪恶勾当。宋神宗(公元1068—1085年在位)时,程颢任扶沟知县,刚上任不久,就抓到一个抢劫成性的恶徒,让他交代出其同伙,一共逮捕了数十人。程颢不去追究他们过去的罪恶,没有将他们判刑,而把他们分开居住,要求他们以拉船为生,并且监督那些在河上作恶的刁民。从此后,扶沟县境内再也没有发生拦船抢劫之事。
让抢船的人以拉船为生,使他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对自己过去的罪恶进行反省,改邪归正。这正是道学家程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典范。
金太祖挥刀励志
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公元1068—1123年)称帝,建立金国。同年,金太祖攻占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辽国皇帝耶律延禧闻讯大怒,亲率七十万大军讨伐。
金太祖见大军压境,便运用“哀兵必胜”的道理,激励士气,动员将士们同心协力抗敌。金太祖召集女真族各部落首领前来商议抗敌方略,他从腰内拔出佩刀,在脸上划出道道血痕,仰望长空,痛哭流涕地说:“我当初起兵是为了女真不堪忍受契丹人的压迫,自立一国,免受欺凌。现在,辽国动用大军攻打我们,大祸就要临头。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一是全族人民上下一条心,誓死抗敌,争取死里逃生;另一条路就是杀了我全家老小,前去投降,或许可以得到辽国皇帝的宽恕,转祸为福。”各部落首领见完颜血泪横流,悲愤交集,也都嚎啕大哭,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决心跟着您抗敌到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金太祖完颜见将士们群情激昂,求战心切,就布置好兵力,与辽军决一死战。靠着这种决心和勇气,金太祖最终以寡敌众,大胜辽军。
韩世忠活捉挞孛
公元1134年,金军与傀儡刘豫(公元1073—1143年)分三路入侵南宋。南宋名将韩世忠(公元1089—1151年)亲率骑兵驻守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防御金兵。
此时,南宋皇帝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让兵士撤去灶火,骗魏良臣说:“皇上下旨,要我率军转移,守卫长江。”魏良臣走后,韩世忠上马命令军士:大家注意,看我的鞭子所指的方向行动。大队人马随着韩世忠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大仪。驻留在五阵,暗中设埋伏二十余处,命令伏兵听到鼓声立即出击。
魏良臣到了金国,对金军将领说韩世忠已换防退兵,将军挞孛率铁骑进到五阵东面。韩世忠知金军中计,传令鸣鼓,伏兵四起,金军大乱,陷于泥沼之中,损伤惨重,韩世忠活捉了挞孛。
岳飞释谍示饥
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年)奉宋高宗之命,招抚盘踞岭表一带的曹成,曹成不归顺,就决定用武力镇压。岳飞率军进入岭表地区,途中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把他捆绑在岳飞的大帐前。岳飞出帐,一个手下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了,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我们准备返回茶陵吧。”岳飞回头看了间谍一眼,装出很焦急的样子,跺着脚走进帐篷。岳飞暗示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跑。那间谍果然乘人不备逃走了,岳飞猜想间谍回去报告后,曹成一定会来追击。于是,下令立即开晚饭,然后急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大军已逼近曹成的寨子。曹军万万没有想到岳家军来了,乱作一团。岳飞乘乱大举进攻,将曹军打得一败涂地,曹成途穷力竭。这时,岳飞说:“现在可以投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