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村因为毗邻十和山,靠山吃山得了不少实惠,村妇孩童常在山麓采些蘑菇野菜回去烹为美食,猎户们则更是每次进山都捕得山鸡野兔大快朵颐,或是卖些药材、毛皮赚回来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铜钱。
可是除了惠利,村子也会遭遇些山上来的困扰,比如野鹿、野猪、黑熊之辈。村里田地的粮食成熟之后,农户还没来得及收完,就会在天明时分发现被山上下来觅食的野兽啃了一片。更让人发恼的是,野鹿野羊之类的祸害有限,吃饱了也就走了,野猪黑熊这些蠢物,却是连吃带拱,一通乱刨,半亩地的收成,一夜之间就能毁掉,恨得农户们咬牙切齿,有时还会拎上几包粟米,去请求猎户帮忙在田间设些兽夹陷阱,或是上山驱赶害兽。
这害兽之中,数黑熊危害最大,又凶猛难驱,因此附近几个村庄深受其害的村民们,惯常把村里最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孩童,戏称为“熊孩子”,已显示其顽劣。
霍强、霍庆,便是霍家村里熊孩子的代表性人物,整日里带着一帮鼻涕邋遢的娃娃满村呼啸奔跑,东家墙头挖个窟窿,西家鸡窝摸两个鸡蛋,大坏事不干,小坏事不断,让很多大人提起来都脑仁发痛。
可是这半年来,霍家村民却在惊讶中迎来了比这二人危害更甚的熊孩子——可称为十里八乡熊孩子之王的——霍光。
要是在半年前说起霍光,村里谁家不挑起个大指,赞一句“好一个娃娃!”不仅一表人才、知书达理,在大人面前也乖巧懂事,偶有淘气顽皮和同村孩童打上几架,却也是孩童玩闹,当不得事。
可自从与霍强霍庆进了趟林子,从饿狼口中逃得性命,霍光这孩子却变了性子!
每天上午倒是都老老实实到塾堂去,跟着他从林子里带回来的老师学习《诗经》、《论语》;可是课程一结束,就仿佛山精水怪现了原形般,带着一群半大小子满村子如风般肆意狂奔,搅起一溜烟尘,弄出满村喧嚣。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熊孩子们的能量都被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凑在一起咋咋呼呼地蹴鞠、角抵还是好的,只是个个摔得鼻青脸肿、跑得衣衫破烂。更恼人的是,这新晋的熊孩子大王还动不动就把十几个顽童分为两到三队,带领着队伍冲杀对战,胜方高声呼喊紧追不舍,败者丢盔卸甲慌不择路,墙垛、屋顶、田间、院内,无处不是他们的战场,每每闹得整个霍家村鸡飞狗跳,没个安宁。
村里德高望重的霍海石霍二爷在被他们撞破了院里的水缸之后,用拐杖戳着地面,跺脚叹息道:“霍光这孩子定是被山里的饿狼猛兽吓得丢了魂魄,要不好好的一个麒麟子,怎的就成了熊孩子的大统领?”
霍家村家家户户惊于霍光的豹变,纷纷管束自家娃娃,不许和这新晋升的熊孩子大王一起嬉戏玩耍,偏偏霍光总能变戏法般,时不时掏出些山鸡、野兔,玩累了就和伙伴们一起烤来大快朵颐,惹得全村的孩童欲罢不能——霍强的耳朵都被胖大母亲扯得大了两圈,也还是要挂着满脸的鼻涕泪花,每日里到霍光眼前报道,做那熊孩子大王麾下的第一猛将,整日里耀武扬威,颇为自得。
不到月余,村里众人实在看不过,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就拜托霍二爷出面,去找里魁老爷、也是叔伯大哥的霍磊恳谈,管管自家这棵惹事的根苗。
谁知一向以管教子孙严厉著称的里魁老爷,这次竟然也改了脾性——往日里不管霍光占不占理,但凡打架惹事被人找上门来,都少不了被霍磊拎着手中的家法板子打上几板——此番霍二爷登门问罪,霍磊不仅无动于衷,反倒笑着宽慰说什么“小孩子家顽皮些也是正常的,造成什么损失,我霍磊包赔,绝不让大家吃亏”,俨然一副护短的嘴脸,气得霍二爷花白胡子乱颤,哆嗦半天,留下一句“熊孩子必有熊父爷”,拂袖而去,小半年都没再登霍磊的家门。
村里人看里魁老爷一副听之任之的态度,连霍二爷都管不了这事,再看霍光虽带着一众熊孩子冲突胡闹,却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反倒把村里的顽童聚在一起,每日按时去塾里学习、抱团玩耍,就连霍强、霍卫这几个曾被郑家村先生摇头叹为“朽木”的孩童,也都能在私塾里学得好几篇文章回家背诵,直让斗大字不识得半个的父母欣喜着“真是出息了”。
时日久了,村民们也就习惯了霍光的变化,任由这一干熊孩子随着大王胡闹去了。
倒是李静姝,刚开始的时候被吓了一跳:儿子平时顽皮归顽皮,好歹还算乖巧,很少惹乡邻反感,跟霍强这些熊孩子们比起来,简直可谓是知书达理。怎的去了一趟山林,拜了个老师,反倒摇身一变,成了那上房揭瓦的将军、翻天覆地的大王?
看着霍光每日里带领着孩童们在村子里如草原上的小野马般呼啸而过,还对自己说这是老师的安排,李静姝不禁感到半信半疑——周翁看起来斯文稳重,有大将之风,给自己徒弟留的功课,却是整日里顽皮捣蛋?
赶着丈夫轮值休假,李静姝让霍仲孺去找霍磊询问,是不是应该婉言建议周翁,对霍光加强些管教?一向家风严谨、教子如领军般严格的霍磊,却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对周翁的极度信任,一句“全都交给周翁便是,定然无碍”,就把霍仲孺给打发了回来,也没说清个所以然,怎叫李静姝不担心?
忍耐了个把月,李静姝还是在一个傍晚,拦住了满身尘土、一脸汗污、刚进院子就喊饿的霍光,把他拉进厨房问话。
刚拉起儿子的手掌,李静姝心内就“咯噔”一下:从山里出来一个月的时间,这孩子的双手怎的粗糙得好像常年入山狩猎的猎户,手掌上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新伤旧痕?
李静姝心头一软,想要出口斥责的话语生生被咽了下去,伸手抚着霍光的头顶,看着这个快要与自己一般高的半大小子,柔声说道:“光儿,你这几日早出晚归,跟随周翁私塾学习,到家吃了晚饭也去书房读书,为娘甚是欣慰。可是最近这些时日,娘看你每日里都带着村里孩童奔跑嬉戏,惹得乡里多有怨言,你又说这是老师的功课……娘却不知是何等功课,要如此作为?乖孩儿,给娘讲讲,也好让娘放心。”
霍光听了,搔了搔有些凌乱的头发,歪头思考片刻,站定身形,双手伸直给李静姝施了揖礼,认真说道:“让娘担心了,光儿给娘赔罪。”随即起身,拉着李静姝坐下,“娘,您请安坐,让孩儿给您清楚道来。”
看着儿子还是如从前那般乖巧懂事,李静姝发自内心一阵轻松,拍掉霍光的小手,笑骂道:“拿走你这小脏爪子,小心今天娘给你吃泥馒头!到底怎么回事,速速从实招来!”
“娘亲吩咐,孩儿敢不从命?”霍光一笑,脏兮兮的小脸上绽出两个酒窝,“这确实是老师所留功课。孩儿答应过老师,有些事情不得外泄,但是关于功课内容,孩儿却可以告诉娘亲。自从跟老师学习以来,孩儿每日寅时三刻便起床更衣,去山里抓野兔、山鸡;上午在私塾和伙伴们学习《论语》;下午要和全村孩子角抵、蹴鞠,每三日分两国作战,每五日分三国作战;晚间则是自习《六韬》,第二日再找老师解惑。”
“什么?捉兔捕鸟,也是功课?和孩童冲撞作战,能做些什么?”听了儿子的解释,李静姝反而感觉一头雾水,每个字都听得懂,但却完全不明白个中意味。
“娘,这些功课,都是大有用处。老师说了,晨乃一日之首,是锤炼筋骨的最佳时刻。山林之中的狡兔虽然奔速不是最快,却擅长闪转腾挪,最适合锻炼身法脚力;那山鸡则耳听八方,必须收敛气息,厚积薄发,悄然接近后算好距离,一击必中才可抓获,若不是对自身能力了如指掌极难捕获。从最初一无所获到现在,孩儿现今一两日即可捉得一只野兔,山鸡也偶有所得。”说到这里,霍光有些羞赧,低头说道,“本来也是想带回来孝敬娘亲和爷爷的,但是老师怕娘亲知道后心疼担忧,不许光儿进山冒险,因此我都分与伙伴们吃了,还请娘亲勿怪。”
李静姝眼圈一红,险些落下泪来:难怪光儿手掌伤成这样,原来这个不到十岁的孩童,竟每日里入山去做那种苦活计!心里不禁对周翁有了一丝腹诽,教学便教学,何苦折腾孩子?苦笑一下,柔声说道:“光儿锻炼如此刻苦,娘怎会怪你。早早说与娘亲,娘每晚都给你多做几个馍饼,晨起带着山上吃。”
“谢谢娘!”少年心性,比成人容易开心十倍,听闻娘亲不加责怪,以后还不用饿着肚子偷偷上山,霍光的眼睛里满是笑意,“每日的角抵和蹴鞠,也不全是为了玩耍。老师说,角抵乃是搏击之祖,现今流传的各路拳法招式均发源于此。想要学会高强武艺,如建高塔,角抵之技则是基础,基础有多牢靠,塔就能建多高,因此让孩儿在角抵之中,领会搏击变化精要。而蹴鞠则多靠腰腿之力,且蕴含战场妙术,何时避实就虚,何时全力突进,何时合围,何时分散,都需通观全局才能确保获胜。”
“至于三五日便打上一场的国战,是考校孩儿学习《孙子》《六韬》是否牢靠。老师说,计谋、战阵与战术,乃先贤名将据沙场经验总结而得,既可用于两军厮杀,亦能用于商贾交通,读之大有裨益。但世事无常、瞬息万变,若只知一味读书、不懂变通,无临事而变、处变不惊的本事,则失之迂腐,还不如不读那兵书战策,免得做那纸上谈兵的赵括,徒增笑柄。因此命孩儿在研读《孙子》、《六韬》之后,带领伙伴们模拟真实战场,实际体验两军对垒之际的变幻无端,亲身感悟战法计策的个中内涵。几场仗打下来,确是解决了孩儿很多冥思苦想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今已可以一敌二、以少胜多!”
看着儿子充满骄傲的黢黑小脸,李静姝心内五味杂陈,光儿没有转了心性,而是依照老师教导在锤炼体魄学问,这固然不是坏事;可是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锤炼是否过酷了一些,有没有必要学什么兵法战术、精妙武艺,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不说,还惹得乡邻心生不满?可是见多识广的公公霍磊显然是对周翁百分信任,也默许了霍光的一系列功课,自己终归不好说些什么。
轻叹一口气,李静姝注视着霍光的眼睛,说道:“光儿,从心里说,娘不指望你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只求你似你父亲那般腹有诗书,似你爷爷那般受乡邻敬重,做个顶天立地的大好男儿,也就满足了。现下你跟随老师学习战法武艺,娘也不拦着。但你要告诉娘,做这些事,吃这些苦,都是为了什么?是你自己所想,还是老师为你指点?”
霍光道:“娘,孩儿以前只想做一个游侠儿,快意恩仇,逍遥天下;但身为七尺男儿,谁不想像大将军卫青那般,飞取龙城,退匈奴守百姓,震烁敌胆,扬威宇内?只是自知没有那等文绩武功,最多只能靠着一些武勇去扶弱锄强,仗义行侠,因此才不做非分之想。直到遇到老师,彷如在眼前打开一座宝库,里边没有金银珠宝,却有着更加珍贵的护民强国、治世兴邦的学问。儿子想跟老师学得一身治世经国、慑敌守邦的本领,让匈奴再不敢犯我邦土,让百姓再不会身陷战火,去做一番经天纬地的事情,也算不白在世上走这一遭!”
不到十岁的孩童,竟有如此一番抱负,李静姝不禁有些惊讶,却也深感欣慰:家里姐妹亲戚都说我一时昏头下嫁霍家,还说那人无所长处,只有我知晓,他胸有锦绣、内有乾坤,绝非池中之物——看看他的儿子,却不是活脱脱十几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白衣佳公子!
难得儿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大志,李静姝虽然心疼幼子锻炼艰辛,但也还是咬牙忍下,不动声色道:“如此说来,娘对此再无疑问,光儿继续随老师学习便是。只是自明日起,记得到厨房拿上饭食再上山,切不可深入山林,定要远离危险,不可勉强行事。”
得到娘的首肯,少年很是喜悦,笑嘻嘻装模作样拱手道“孩儿知晓了”,便被母亲赶着去洗手吃饭,留下怅然若失的李静姝,在厨房中静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