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其余的美因河以北小的德意志各邦,在普鲁士的领导下结成了一个名叫“北德意志联邦”的亲密联盟。普鲁士国王被推举成为新联邦的“元首”,普鲁士的军事制度被推广到了所有结盟的邦国。俾斯麦除了继续担任普鲁士的首相之外,如今又成为北德意志联邦的宰相;
(5)对美因河以南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以及黑森这四个德意志邦成为独立邦表示认可;可是它们却通过关税同盟的贸易关系,通过军事防御联盟,与北德意志联邦紧密联系。
与法国的战争
自1867年至1870年,俾斯麦精心谋划诱导德意志南部各邦与北部成立自愿的政治联合。他知道它们并不相信普鲁士,并惧怕法国。在七周战争以后为法国谋求“报酬”的拿破仑三世,掉入了俾斯麦的陷阱中。俾斯麦渐渐采用巧妙但卑鄙的外交手段惹恼了法国皇帝,直至1870年7月,法国最终向普鲁士宣战了。
这个时候,德意志南部各邦正被民族爱国浪潮所激荡,和北部联邦同心协力,加入到了普鲁士的“防御”战中。
与法国的战争是激烈、短暂而具有决定性质的。发动战争的俾斯麦,再次获得了战争胜利者冯·毛奇的大力拥护。在1870年9月2日的色当大战中,拿破仑三世以及10万士兵都被俘虏了。1871年1月28日,巴黎在积极防守了127天以后,还是投降了德意志。俾斯麦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创建德意志帝国了。
五、德意志帝国
1870年至1871年,俾斯麦的战争机器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是除德意志本土以外让俾斯麦与威廉一世可以共同完成德意志统一,所必须采取的最后一步,当然并不包括奥地利。德意志军队仍在进攻巴黎的时候,南部的四个邦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以及黑森自愿参加政治联合的请求被及时获准了。联合的称呼从“北德意志联邦”改为“德意志帝国”;1870年1月18日,在法国的凡尔赛故宫的镜厅,公开宣布普鲁士国王威廉即德意志皇帝之位。
被无情强加在法国头上的1871年条约,给德意志帝国带来了1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及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
铁与血的成就
法兰克福议会依靠演讲与选票所没得到的东西,俾斯麦通过了三场斗争的铁与血获得了。因为于1864年打败丹麦,1866年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打败了法国,德意志帝国终于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成立了。可是它并不包括奥地利或者瑞士,尽管两者都有一些地方属于德意志地区。
帝国宪法
新德意志帝国的组建同北德意志联邦有些类似。因为帝国是一个联邦,所以各邦还是依旧维护自己执掌内政的政府。帝国中最大并最具势力的邦——普鲁士,仍旧保留了并不民主的1850年宪法。在25个邦里,只有极少数邦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了英国式的、真正意义上的议会政府。
联邦议会
联邦议会在帝国拥有最高权力,也就是帝国诸邦各王侯所委任的个人代表组建而成的一个机构。
帝国议会
帝国议会,也就是由全国成年男子广泛选出来的国民议会,几乎是一个辩论会,由于它的决议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联邦议会的反对而无法付诸施行。
皇帝
普鲁士的国王就是德意志的皇帝,他是一位真正的专制君王。他不需要咨询普鲁士议会便可任命普鲁士的首相,也不必听取帝国议会的建议便可任命帝国宰相。
宰相
俾斯麦担任了帝国的宰相与普鲁士的首相很多年(1871-1890)。他以宰相的身份主持联邦议会,着手帝国议会的立法,而且还要处理帝国的事务。他又以普鲁士的首相身份去指点联邦议会里普鲁士议员应怎样投票,而且这些票数足可否定每一个裁军议案,或是每一个减税议案,或是每一个针对宪法的修正案。
宰相与帝王的一些大臣都不可能因为议会或是民众而被迫离职。只要帝王相信他们,他们就能一直任职。德意志的帝国政体是非常有力的,但是却并非民主的。
德意志的军国主义
尽管缺少民主政治,但是军国主义却是非常强大的。实际上,普鲁士往日对武力的崇尚已经日渐变成了新帝国最宝贵的传统。新帝国是凭借军国主义创建起来的。爱国的民众相信,只有通过军国主义,帝国才能长久,还能扩张壮大。
对欧洲的影响
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这么充分武装的现象,并非是绝无仅有的。5年的时间里,德意志这个军国主义典范,被四邻强国法国、奥匈帝国、俄国以及意大利所效法。它们纷纷扩充军备的时候,德意志就凭借外交手段,制止它们联合起来反抗它。
紧密的联盟
德意志惧怕其他诸国联合起来反抗它,便寻找盟友。1879年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缔结了一个密切的军事同盟,这个同盟于1882年在意大利的加入以后发展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同盟一直延续至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瓦解了,因为意大利与奥地利之间的旧恨确实太深了。
只要俾斯麦在位掌权(至1890年),德意志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都是最友好的,同英国的关系也是一样。可是,因为德意志的军国主义与俾斯麦的外交手段,自1871年至1914年,整个时代都成为了“武装和平”的时代。军备从来没有减少过,反而到处都在增加。民族的愤恨越来越尖锐,军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庞大。
德意志的家长作风
统一后的德意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长作风,即觉得政府必须主动给予人民经济福利的政策。俾斯麦的家长作风政策包括两方面:
(1)巩固联邦的全国政府;
(2)推进全国各阶层的物质繁荣。
全国政府接手了全部铸币工作,整顿了银行业,进而巩固了自身。它还改良了几个邦的铁路系统,以便它们更加适应帝国的快速统治。它提高关税以保护德意志工农业,同时还获得了大量的钱财来作为联邦的收入。
为了推进人民的物质繁荣,政府极力实施了关税保护税法则,同时还制定了很多社会法规。这些法规对工时和工人的疾病、工伤及养老保险做了规定。就这些法规来说,德意志是近代诸国中的先行者。还创建了优良的职业学校。俾斯麦寻求推进经济繁荣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建立殖民地。1884年至1885年,他将德意志商人以及传教士已设立标桩的非洲若干广阔地区置于帝国的统治之下。
非德意志人的不安
可是并不是德意志帝国中的全部集团都是对此满意的。从1871年至1914年,帝国内部常常有些不安的强大集团,会对帝国的军国主义、家长作风以及其他特别举措进行责难。反对派中有些是绝对不想隶属于德意志帝国的非德意志人。在石勒苏益格的北面,居住着几十万丹麦人;在普鲁士居住着300万波兰人;而在已被德意志征服、于1871年自法国手中夺得的阿尔萨斯-洛林,却有非常之多的法国人期盼着归属于法国。
一些德意志人的不安
在德意志人里,还有一些多多少少不满的人们,比如:
(1)民主党人或者激进派。他们依然保持着1848年的革命思想,期望德意志帝国变成真正民主的国家。
(2)天主教徒。尽管这些人只占少数,可却是一个大集团,他们因为信奉天主教的奥地利被逐出帝国以外而觉得遗憾,当然也憎恶新教对普鲁士的统治,比政府更加提倡自由与民主。他们组建了所谓的“中央党”。帝国初期,俾斯麦对他们采取了所谓的“文化斗争”。直至1886年,他废除了很多反对天主教的举措。中央党仍在德意志处于重要的位置,在帝国众议院里还保有四分之一的席位。有时它也拥护政府,可是直至1914年,它几乎是常常反对政府的。
(3)社会党人。这个集团于1875年之后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党派。他们说了许多有关“革命”的话,也就是要摧毁军国主义,成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取消私有财产,而且由工人阶级管理工厂与农场等。至1914年,这些社会党人(社会民主党)变成了德国最大的政党。
卡尔·马克思(1818-1883)被人们认为是近代社会主义的奠基人。19世纪结束以前,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8年共同发表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已经成为全世界千百万工人的信条及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党派的政治纲领。
威廉二世皇帝
威廉一世皇帝于1888年以91岁的高龄去世了。他的儿子,以自由主义人士著称的弗里德里希三世,只在位3个月而已。同年,弗里德里希三世的儿子,也就是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成为普鲁士国王与德意志皇帝。他在位的时间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军阀
威廉二世是一位典型的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者。他热爱权力及那些象征权力的装饰。他歌颂军国主义,声称“是军人及军队,而非国会的多数,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我将信任给了军队”。同时他还假装成一个热诚的新教徒,用不可置疑的语句来肯定他的统治权是来自神授。他诸事过问,四处旅行,并且不断发表讲话。
俾斯麦的免职
虽然威廉二世完全赞成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可是他却无法与俾斯麦共事。在德意志的专制政府里,无法同时容纳两个像他们这样的人物。结果自然是宰相必须离职,宰相是皇帝的佣人(或是主人)。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久便决定了统治德意志的应当是霍亨索伦王朝,而非俾斯麦王朝。俾斯麦于1890年被免去了职务,这条国家的大船从此由新舵手来掌舵了。
但是前方却存在很多暗礁。
在海上和陆上
1890年之后,德意志扩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帝国的范围,吞并了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它计划建设一条自君士坦丁堡至巴格达的铁路,把整个奥斯曼帝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20世纪初,为了保护商业及殖民地,它把军国主义扩张到了公海上,还创建了一支规模与实力都仅次于英国的海军。
德国的技术学校培训了成千上万技术娴熟的工人,并且建立了一种安置工人的最完善的制度。工会明显增加了,关税保护还有益于工业。在制造业方面,德国成为最有成果的国家之一,同时,它还成为在商业方面最成功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