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解放和统一的同一阶段,大部分德意志邦国也联合在一起组成了德意志帝国。一些用于取得意大利政治统一的战争及其他力量,在德意志也被用于相同的目的。我们已见到,意大利取得了国家的统一,之后没多久又获得了民主政治;与此同时,德意志虽然取得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未获得民主政治。
一、关税同盟和邦联
德意志和意大利不一样,它于1848年初邦联中已存在一种政治联合的形态,而且还在关税同盟(Zollverein)中形成了一种联合力量。
德意志联邦
维也纳会议所创建的德意志联邦,主要是一种形态上的联合。1848年之前,联邦的盟主是奥地利,而梅特涅却担任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不想产生任何给德意志人民一点自由或是民主的德意志各邦的联合。
在1848年的革命重压下,德意志联邦承认了法兰克福议会,1848年5月,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他们推断议会将要为整个德意志建立统一和民主的政府。它确实制订了一个好计划。德意志各邦将会加入到有自由宪法的帝国中来。普鲁士国王应当担任皇帝一职。
普鲁士及奥地利
可是到了1849年春,普鲁士国王及一些专制统治者已从1848年的革命恐慌中回过神来。他们重拾自信,高视阔步起来。普鲁士国王高傲地拒绝了法兰克福议会所献予他的皇帝尊号。他说,假如他受到王侯们的邀请,他就会接受德意志的领导地位,可是他不想接受一个来自于民主议会的皇帝尊号,他将它说成是“自阴沟中来的”。
一些德意志王侯答应邀请他,采不采用民主的方式都随便,可是奥地利却站出来加以阻拦,国家的统一计划最终还是落空了,或是基本落空了。
关税同盟
德意志联邦并未统一德意志各邦,它并不准备这么做。它自以为认可了民族性,可是它却维护了王侯们的旧有权力。法兰克福议会诚挚地希望统一,并且还希望建立民主政权;可是由于专制体制的势力太过强大,它还是失败了。但是迈向统一的某些本质收获全是通过关税同盟获得的。关税同盟将好好做生意、互惠互利的原则作为合作依据,这样有助于商业的发展。所以它的观点对于权势阶层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已见到,关税同盟使得盟邦成员之间得以自由贸易。远在1848年以前的很多年,关税同盟进行得相当顺利,因此它是德意志国家能够获取统一的有力因素之一。
从和平到战争
很多德意志贵族及一些保守人士也被激起了民族爱国之心。他们指责倡导民主的法兰克福议会并未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还为普鲁士国王如此的谦虚和软弱而备感遗憾。他们认为他应该有鄙视奥地利和担任德意志领导人的胆色。
这些要求战斗的爱国人士在1850年以后站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他们主张,一切尝试统一德意志的方法,都要放弃民主方式而采取武力。他们觉得普鲁士国王是最适合做皇帝的,他们期盼他会改变主意,或是普鲁士将会出现一位具有坚定意志的国王。他们称自己的计划是“更切合实际的”。这自然要牵扯到更多的流血牺牲。
二、俾斯麦及他的国王
不久之后,主战的爱国人士在他们之中找到了一位铁腕人物——俾斯麦。大约在同时,普鲁士也出现了一位符合心意的国王威廉一世。
俾斯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出身于普鲁士有势力的地主阶级(容克),是因1848年革命而崛起的最著名的保守分子。他于维也纳议会那年出生,接受过大学教育,早年的时候就出名了,因为他曾经是顽劣之人。之后又成为成功的农民,还是一位普鲁士的爱国人士。
在1848年-1849年这段动荡的时期,俾斯麦并未放过任何表现他根深蒂固的观念的机会,这些观念包括:专制体制是政府的最好形态;法兰克福议会是愚昧无知的;德意志假如真的想统一的话,就必须由普鲁士国王上接神旨,再加上军队、贵族、政治机器以及新教国立教会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他相信德意志会统一的,可是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之下而放弃民主。德意志必须要“普鲁士化”。
俾斯麦在议会中
俾斯麦有几年(1851-1859)代表普鲁士国王参加德意志联邦的议会。他在议会中同一些代表合作,共同抑制自由主义。他对奥地利的强烈憎恶的情绪在议会得以增强。他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用冷静与智慧保留住了普鲁士在联邦中同奥地利一样的平等地位。
在俄国和法国
俾斯麦于1859年被派到圣彼得堡担任普鲁士驻俄使臣,他钦慕沙皇的专制体制,并为加强从弗里德里希大帝开始的俄普之间的密切关系出了很多力。1862年,他被委派前往巴黎,见到了路易·拿破仑(拿破仑三世),并对这个人的复杂性格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同一年,俾斯麦奉召回到柏林,成为普鲁士的首相。自1862年至1890年担任首相期间,他扩大了普鲁士的领土,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并制定了许多政策。大部分政策引领着德意志,直至1918年。
普鲁士的威廉一世
在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以前,1848年-1849年失去了大好机会的普鲁士国王去世了。他的弟弟威廉于1861年承继了王位。威廉一世守旧、信奉宗教,并且坚信他的王权得于神授。他有刚强的意志,喜好军事,这两方面非常像弗里德里希大帝及18世纪霍亨索伦王朝的一些国王。威廉一世并非一个有才干的人,可是他为人诚恳老实,绝对相信他的大臣们。
这正是一位符合俾斯麦以及他的同党心意的国王。
三、俾斯麦和他的国家
他在普鲁士的政策
俾斯麦在就任普鲁士首相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拥护威廉国王创建普鲁士军队的主张。俾斯麦明白,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能够成为专制体制强有力的支撑,还能成为普鲁士所领导的统一德意志的有力工具。
正在此时,恰好普鲁士议会中众议院的多数派是一部分自由主义人士,他们对1848年的民主意愿表示同情,还希望在普鲁士成立英国式的立宪政府。因为惧怕军国主义,迫切地想要将国王及他的大臣们置于议会的掌控之下,他们投票反对增兵所需要的费用。
俾斯麦很生气,他向议员们说道:“德意志不用依靠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依靠它的强权……目前重大的问题并不能靠演讲和超过半数的投票来决定,那是1848年与1849年的弊端。而今要靠铁与血来决定!”
议员们对此表示不服,俾斯麦未经他们的点头,便开始征税和增兵。议员们对他这种高压手段表示反抗,于是他封了报社,关押反对派。他知道自己有国王及军队的拥护,他还怕什么呢?从此之后长达四年的时间里,1850年的宪法在普鲁士变成了一纸空文。
他的外交政策
就在普鲁士广泛实行兵役制的时候,俾斯麦针对未来可以争夺德意志领导地位而爆发的普奥战争,制定了外交政策。奥地利已显现出它没有领导的能力。它还表示不经过一场战争,是绝不可能放弃自己的领导地位的。俾斯麦缜密地准备着将奥地利推下台的计划。
1863年,他帮助沙皇镇压了波兰人的起义,让沙皇意识到要有回报普鲁士的义务。他示意法国只要不干预普鲁士在德意志的行动就能获得“报酬”,借此来愚弄拿破仑三世。
四、铁与血
铁与血的日子不久就会到来。俾斯麦进行了三场战争来创建德意志帝国。因为战争政策,他在历史上因“铁血首相”而著称。
丹麦战争
1864年普鲁士在俾斯麦的机智领导之下,参加了奥地利反抗丹麦的战争。战争的原因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也就是德意志西北方的两个公国,那里的居民主要是德意志人,可是却在丹麦国王的统治下。
如果按照民族界线把这块有争议的土地分开,丹麦人居住的北方四分之一属于丹麦,德意志人居住的南方四分之三归于德意志联邦,这样问题便很容易解决了。可是丹麦国王坚决表示要占领所有土地,德意志联邦也表示不放弃。结果就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两个主要的德意志邦国,采取武力的方式从丹麦手中夺得了两个公国。
争吵的普鲁士和奥地利
丹麦战争的主要后果,正像俾斯麦所预料到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夺取立马又引发了普奥之间的一场纷争。奥地利希望将它变成德意志联邦中一个独立的成员,俾斯麦却希望将它并给普鲁士。
经过长时间吵闹的协商以后,俾斯麦于1866年6月提出了几条彻底改革联邦的意见,其中一项就是要将奥地利逐出联邦。同时他还命令普鲁士军队集合待命。奥地利正好掉进了陷阱,立即劝说那些较小的德意志邦国与它联合在一起,共同向普鲁士宣战,以保留德意志联邦旧有的形态。
七周战争
在1866年6月到7月爆发的战争中,普鲁士由于拥有一支装备了新式步枪的强大军队,还有威廉国王及冯·毛奇伯爵的英明领导,占据了优势。另外,它还获得了意大利积极的帮助,因为意大利也正在为推翻奥地利的强权而努力战斗。
普鲁士不久便打败了那些较小的德意志邦国,7月3日,又在凯尼格列茨(萨多瓦)的血战中以压倒性的优势击退了奥地利。8月双方签署了和约。从此之后,普鲁士便能够随心所欲地操纵德意志了。
一个新的德意志
在之后的一两年里,俾斯麦重新组建了德意志,有以下几方面:
(1)解散了1815年的德意志联邦;
(2)将奥地利帝国从德意志中切掉了,而且迫使它将威尼斯地区割给了意大利;
(3)普鲁士立即兼并了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两个公国、汉诺威王国、法兰克福自由市和其他地区。由此普鲁士原来被分隔的领地连接了起来,还增加了450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