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需立即摘除手表、指环等束缚物,以免伤口肿胀时,难以脱掉。不宜用冰块覆盖伤口,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不要涂擦红药水、紫药水等药物;不要涂抹醋、酱油、肥皂、牙膏、生姜汁等,以免导致伤势恶化。受伤部位出现的水疱不要刺破,以免造成感染。
伤处较轻:烫伤面积不大,仅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疼痛、起泡,应将伤处浸泡在冷水或食盐水中,数分钟后即可止痛消肿
伤处较重:水泡较大、且已爆破,可用大黄(研粉)、豆腐、白糖一起拌成泥状,敷在伤处,此法治疗烫伤效果很好。也可以涂抹专门治疗烫伤的软膏。
若出现大面积严重烧伤、烫伤,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7. 扭伤
若没有骨折: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能立即热敷,不能按摩,不能使用红花油和伤膏药。因为,扭伤后,软组织临近的毛细血管内出血。如果这时采用热敷、按摩、使用红花油和伤膏药以后,会加重毛细血管内出血,从而加重血肿和疼痛的症状。
若出现骨折: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预防与护理】
1. 出现小外伤后要多休息,不要吃鸡、鸭、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 在工作或劳动时,要集中注意力,做事要小心。
十一、手足皲裂
【概况】
手足皲裂是手、足部皮肤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干燥和线状裂隙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之为“手足破裂”、“皲裂伤口”等。本病是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及妇女。因经常受机械性或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加之冬季气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皮肤角质增厚,失去弹性,故当手足运动时极易发生皲裂。常见症状为皮肤硬化。
【病因】
1. 角层较厚,尤其在掌跖和足跟等部位特厚,因此易发生皲裂。
2. 掌跖皮肤无毛囊和皮脂腺,因此当冬季气温低和湿度较小时,缺乏皮脂保护的皮肤便容易发生皲裂。
3. 鱼鳞病和角化症等情况,造成皮肤干燥,角层更易增厚,在一些外界因素影响下便更易发病。
4. 干燥、摩擦、外伤等可促使发病。
5. 酸、碱、有机溶媒等化学成分将皮脂溶解,皮肤失去润滑保护。
6. 真菌等感染后使皮肤角化过度,失去原有的保护能力。
中医认为,因外感风寒,引起肌体气机不调,血脉运行不畅,四肢末端经脉失养,渐枯渐槁变脆,反复摩擦或牵引,乃至皲裂而成。
【后果】
若裂口较深,常十分疼痛,并可引起出血,使活动受限。
【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治手足皲裂:
1. 羊肉当归汤
肥羊肉500克,当归30克,生姜15克。加调料烹制食用,连服2周。或用猪皮煨煮成厚膏状,加适量红糖或冰糖每次服50克,每日2次。用于防治手足皲裂。
2. 桂圆芝麻阿胶饮
桂圆肉、黑芝麻各30克(炒熟细研末),阿胶250克。先将阿胶用黄酒浸软并蒸化,加入桂圆肉、冰糖,直至糖化完停火。每次服20克,每日2次。用于防治手足皲裂。
其他疗法治手足皲裂:
1. 核桃芝麻蜂蜜外敷法
核桃仁20克,芝麻10克,共捣烂研末,加蜂蜜15克调匀,涂抹患处。
2. 黄豆凡士林外敷法
黄豆100克,洗净,晾干,研细。过筛取末,与凡士林200克混匀,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皮肤洗净,然后将药膏填平裂口,外用纱布覆盖,每隔3日换药1次。一般换药2—4次即可痊愈。
3. 香蕉甘油外敷法
熟透的香蕉1只,用手捏软,将果肉与10毫升甘油混合拌匀置于容器中备用。使用时,将开裂处皮肤洗净,用果肉泥在患处反复搓揉。连续使用3—5天即可治愈。此法亦可用于预防手足皲裂。
【预防与护理】
1. 注意手足的保暖,要经常用温水泡洗手足。
2. 清洗手足时,不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净手足后,要涂些油性护肤膏。
3. 在冬季日常饮食中,还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对预防手足皲裂有一定的作用。
4. 将鸡蛋清、蜂蜜加水释稀调匀后搓手,可防治皲裂。
5. 避免手足外伤。
十二、冻疮
【概况】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
【病因】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另外缺乏锻炼、鞋袜过紧、局部潮湿等亦可引起冻疮。
中医认为,气血两虚,气阴不足,寒湿之邪侵入肌肤,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冻疮。
【后果】
冻疮严重患者局部可发生糜烂、疼痛难忍。
【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治冻疮:
1. 羊肉当归汤
羊肉500克、当归3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煮汤,食肉喝汤。用于防治冻疮。
2. 山楂当归红枣汤
山楂15克、当归15克、红枣10克、煮食。用于防治冻疮。
其他疗法治冻疮:
1. 十滴水涂抹法
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再滴上十滴水数滴,轻轻按摩,3—5天即见效。
2. 蜂蜜膏涂抹法
取3份熟猪油、7份蜂蜜,外加少许樟脑,混拌均匀成膏。不必加热,每天涂抹患处1—2次,对早期冻疮疗效显著。
3. 生姜法擦涂法
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擦涂患处,可消肿止痒;或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涂患部,每日数次。
4. 苹果樟脑膏外敷法
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
5. 辣椒外敷法
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处,每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6. 茄根洗浴法
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处;或茄杆连根煮水,趁热烫洗患处,日1—2次。
7. 山楂洗浴法
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热洗患处,每日1次。
8. 萝卜热敷法
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敷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效果显著。
9. 蛋黄油涂抹法
将鲜鸡蛋数个煮熟,取蛋黄入锅压碎,用小火熬出油,再加冰片0.5—1克,抹擦患处,每日1次,数次见效。
10. 橘皮外敷法
橘皮适量,烤焦研末,加凡士林调涂患处,每日1—2次,用于防治冻疮。
11. 橘皮浸泡法
鲜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待水稍凉后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水凉再加热。
【预防与护理】
1. 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 有冻伤病史者,每年秋季,就用手掌搓热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如此坚持到次年春天。若能连续控制两个冬季不发病,就说明基本治愈了。
3. 夏天吃西瓜时,可用西瓜皮反复涂擦易患冻疮处,可预防冻疮。
4. 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5.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
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
一、扁平疣
【概况】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好发于脸面、手背和前臂,为针头至绿豆大的扁平丘疹,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略高于皮肤,色浅褐,或灰白、淡黄,或正常皮肤色,表面光滑,触之较硬,散在或成群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微痒,患者多为青少年,病程较长,可达数年之久。
【病因】
扁平疣引发原因是扁平疣病毒所至引发,为什么会引发这种病毒?这主要是环境的污染与食品方面的污染引发,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扁平疣病毒并不在体内与血液内而是在人体表皮下部,这真如地表面的植物一样,地皮下面有根,才会在地表面长一颗草来,表皮下面有了扁平疣病毒,皮肤上面就会长出一颗扁平疣,扁平疣病毒是靠皮下毛细血管的流通来不断移动扩展,来引发更多的扁平疣。
中医认为多由肌肤腠理不密,风热邪毒侵入体内,或体内肝虚血燥,筋气不荣,热毒外发郁积皮肤而发病。一但在人体出现感冒,发热,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月经期或内分泌失调等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体内潜伏的疣病毒则可骤然发病,出现较多疣疹。
【后果】
扁平疣具有传染性,长期不治有可能通过搔抓自身接种,从而影响美观。
【治疗方法】
饮食疗法治扁平疣:
1. 薏苡仁粥
取新产薏苡仁50克,择去杂质,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熟成粥,调入白糖少许,空腹顿服。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共2疗程,用于防治扁平疣。
2. 苡仁绿豆粥
取薏苡仁、绿豆各30克,择净,洗去泥土,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熬至熟烂成粥,加入少许白糖调味,于早晨空腹顿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用于防治扁平疣。
3. 凉拌蒲公英
取鲜蒲公英300克,洗净,用开水烫后,放入香油、味精、细盐,凉拌食用。每天1次,用于防治扁平疣。
4. 香附鸡蛋
取制香附200克,研为细末,分装成15份备用。鸡蛋1个,打碎,与1份香附搅匀;取花生油15mL,放锅内烧热后,放入拌匀的香附鸡蛋,煎熟后,放入10ml米醋,趁热吃下。每天1次,连服15天为1疗程,用于防治扁平疣。
5. 红花茶
取红花9—10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冲泡至色淡后弃之。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共4疗程,用于防治扁平疣。
6. 米醋鸭蛋
取青壳鸭蛋7个浸泡米醋中,5—7天后,每日煮食(生食更好)1个,4—5天后患部皮肤潮红,连续食用至痊愈。
其他疗法治扁平疣:
1. 抗病毒药物
病毒灵,每次口服0.2克,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
2. 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口服左旋咪唑50毫克,每日3次,服3日停11日。
3. 丝瓜花敷面
取鲜丝瓜花2—5朵,加食盐少许相和捣烂,涂搽面部扁平疣上,每晚2次。
4. 木贼草洗疣
木贼草70克,用水煎后外洗疣部,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0—30分钟,擦洗到局部微红或微痛。每日1剂,7天后疣即可脱落。
【预防与护理】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他人的脸盆、毛巾。
2. 清淡饮食为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3. 已发生扁平疣者,不宜搔抓,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自身接种传播。
4. 注意防护,避免外伤及皮肤破损,对皮肤粘膜破损处应妥善处理,防止病毒乘虚而入。
5. 身体抵抗力低下者,需加强锻练,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6. 不熬夜,以防过度疲劳。
二、脚气
【概况】
脚癣俗称“脚气”,中医学称为“脚湿气”,是一种浅部霉菌感染的皮肤病,它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表现是脚底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脱皮、冬季易皲裂;湿性主要表现是脚趾间有小水泡、糜烂、皮肤湿润、发白、擦破老皮后见潮红,渗出黄水。两者都具有奇痒,也可两者同时存在,反复发作,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
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水疱型: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角化型: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病因】
1. 生活习惯:喜欢运动,足部出汗多,经常穿运动鞋或其他不透气的鞋子,不勤换袜子,真菌在阴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
2. 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洗脚盆、拖鞋等,以致交叉感染。
3. 治疗不彻底,自以为症状好转就停药,真菌未完全杀灭,又大量滋生。因此,即使症状好转,也应再坚持用药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