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见过最有少年气的人,是那种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的少年。”——《择天记》猫腻
年前迷上了德云社的相声,昨日特意找了龄龙西安场的回放,听说争议颇大。
焦点聚集在二一个节目开始前张九龄的一段话,“西安的同行很多,我今天特意挑了这三个特别能展示基本功的节目,就是想让他们看看,除了德云社出来的孩子,谁还敢在千人剧场开这三个节目。”他说这话时不卑不亢,却带着满身的自豪与骄傲,颇为“天生吾辈出高徒”的气魄。
底下评论褒贬不一,但明显贬过于褒,看得我一时有些惆怅。
我和朋友说起他,说在他身上能看见少年人的桀骜。
朋友不解地问我,这难道是好事?
我想了很久,然后认真地点了点头。
朋友觉得很难置信,我反问,难道少年老成是好事?他有着动摇。
那漠然颓圮,死气沉沉,不问世事又漫无目标呢?朋友彻底沉默。
就像辛弃疾在《丑奴儿》中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才是他们该有的样子。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一句话叫做,“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看完之后我特有共鸣,随机反应过来之后只余苦笑。能看懂的,才是真回不去了年少。
突然发现人生海海,多少人都应了稼轩的“欲说还休”,多少人又“欲买桂花同载酒”,都在回头之间“鬓已星星矣”。
实言,我看少年是嫉妒的。嫉妒他们意气风发,他们嫉恶如仇,他们行经天地广阔,穿过人海落寞,却依旧一片赤诚,热血沸腾。
我看少年是羡慕的。羡慕他们“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他们打马走过香花争色;羡慕夏日晴荷,蘋风微漾,他们于林间列坐,曲水流觞,欣然自赏;羡慕众人悲秋,夜色惆怅,他们却三杯两盏,从容立于庭,赏月赏菊捕鱼弄鸟;羡慕梅放寒冬,汤婆子不离手的寒冬,凛风入骨的寒冬,他们去雪山放歌,在白霭中对酒。
我看少年是怀念的。怀念少年时,不信世界丑恶,不识人间疾苦,敢喝最烈的酒,敢种情深的愁,敢在形形色色的岁月蹉跎间,念着千千万的雄心壮阔。
“近来怕说当年事”,怕提起那些已经被生活磨平的让我热血沸腾,眼睛发亮的曾经,怕提起年少的凌云志,却发现自己平凡了一生。
少年不是不平凡,少年是不怕平凡。好像在少年时代,有着无尽的冲劲儿,可以不回头的向前。却在现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只要有一些会对现在的生活带来改变的可能,就变得举棋不定,进退两难。无数次的希望更上层楼,却总是事与愿违,然后越活越丧,越来越坚定绝对失败主义。
好像总是想,未来会好,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等到了自己定的那天却发现,不过现状,未曾向前。我们变得越来越失望,越来越不知道想要,越来越无助,越来越重复。
然后我们开始羡慕少年,即使羡慕的对象也许还不如我们年少。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谁不想当英雄?
于是我告诉自己,要去寻找,也许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但至少不能错过美好。
沉下来发现,其实今天的晚风微微凉,今天的米饭特别香,邻居家的猫偷偷喝了包子铺的肉汤,秋乏的小鸟已然进入了梦乡。一切的一切都显得美妙而刚刚好。
一瞬间觉得,生活真的“不止眼前的苟且”,真的还有在远方温柔的月光照耀下的梦与近处渺小却不渺茫的希望和光亮。“或许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永远有人十八岁。”甚至如果你愿意,天地万物都会化作清风和细雨,为你洗去自远方而来的泥泞,为你抚去千里迢迢的汗滴。
只要你愿意,明日于你,“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只要你愿意,你就永远是少年。
“即使生命蒙尘,仍愿岁月如歌。”——后记
——成文于己亥年十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