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关于九型的教导有不少,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大多数的教导都太过表面化了,它过多的用于商业化,而非真正的个人探索及成长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更何况有些导师本身对于如何辩识不同学员的号码的经验不足,容易给学员一个错误的概念,那就更是误人不浅。而事实上,九型人格作为一个有着超过2500多年传统的灵修的学问,它来自于中亚细亚的苏菲族,是苏菲的师父带门徒的一个方法。现代的九型人格经过海伦?帕尔玛等心理学家的发展,把它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非常深的揭示出不同型号的个性特质、内在动机、防御机制,理想状态等等,而且加之系统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它是一套非常好用的个人成长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九型人格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是应该在人群中学习的,不是光看看书就能明白的。如果你们对它有兴趣,不妨找到合适的老师,跟着他们学习一阵。
而事实上,就我个人的经验,当我越深入的了解九型,我就可能借由它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特质,并最终借由它而穿越自己的性格结构。个人的成长就是这样,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需要持续的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
这些年来,我就是这样在自己身上工作的,几乎每天都不“放过”自己。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尤其是你要借此来穿越你的性格结构时,就更加地不容易。大多数人有一种天生的自欺欺人的倾向,不愿意去看到自己的盲点,只选择性去看自己的优势,所以,他们常常做出来的事和说出来的话都是无意识的,这也就是佛教里头说的“无明”和“愚痴”。敢于去直面自己的弱点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那是一个人赤裸裸地面对自己,是一个人的战争。突破了所以的性格结构及习性反应之后,你才真的有机会去遇见你自己,那个最本真的自己。
推荐书目:《九型人格》 海伦?帕尔玛著 华夏出版社
奇怪,别人的悲惨怎么会跟你的幸福有关,它为何能够具有励志的效果,它励的是谁的志?
你为什么会幸灾乐祸
有网友在问:“我(的)感情观点跟普通人的很不相同,而且往往是相反的。举个例子来说,别人有了灾难,我内心深处会有不知从何而来的快乐,如果说这是幸灾乐祸的话,但是,当别人遇见快乐的事情时,对于同样一件事,我却可能感到难过。我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经历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的回答是:少有人不是幸灾乐祸的。只是,你比他们更敏感,也更勇敢,你发现了你内在的幸灾乐祸,并敢于说出来。自我就是幸灾乐祸的,它不可能是富有同理心的或是无私分享的。自我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比较,而比较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说,“看,我比你强!”所以,它总是在寻找机会证明自己是更好的,更强的,而他人是更差的,更糟糕的。自我永远不希望自己输,它永远想胜人一筹,一旦找到一丁点机会,它都不会放过。这也是为什么名人的丑闻会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它迎合了整个社会的幸灾乐祸。
整个社会都在教导某种幸灾乐祸,当然,不是明面上的。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在排名次,就被要求考高分,这种过度竞争的意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幸灾乐祸,除了这个,还能有别的什么吗?我们现在的社会如此的崇尚“成功”,它所引发的后疑症就是让所有成功者或不成功者都幸灾乐祸,难道不是吗?甚至在我们的道德教育里都不乏幸灾乐祸。比如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教:“你这么不珍惜,要想想边远山区的那些穷孩子们。”“想想那些比你更惨的”——就是典型的幸灾乐祸。奇怪,别人的悲惨怎么会跟你的幸福有关,它为何能够具有励志的效果,它励的是谁的志?当然是自我的志。自我只有在看到自己比别人高明和优越的时候才会有片刻的满足,“是啊,我该知足了,还有比我惨的,嘿嘿”。不幸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数都是用来填满我们的自我的,甚至我们的同情心,也被自我利用了。因为当我们有能力“同情”别人的时候,在别人的悲惨故事的衬托下,“我”的形象就变得高大起来了。
同样的道理,自我当然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否则的话,它就会很难过。你看,他们过得都比我好,比我有钱,比我快乐,就属我最惨。自我就是游走在自高自大或自贬自抑的两极,它无法安处在中间,它不是幸灾乐祸就是郁郁不乐,因为自我就是分裂。
当我在说“自我”的时候,我就是在说我们的“头脑”(mind),头脑就是这样的分裂的,你希望它能够不分裂,不幸灾乐祸,那就像希望婴儿不要尿床,小偷不要行窃一样,是不可能的。你无法改变你的自我,因为假如自我可以被改变的话,那天下所有的人早就开悟觉醒了。你所能做的,就只是去看,去观照。但不要评判,不要说这样是不好的,那样又是不对的,因为评判还是属于头脑的。你不可能让头脑去观察头脑,就像你不能让小偷去抓小偷一样。你是用你的觉知在看,没有评判,只是纯然的看,你会发现,当你的觉知越来越成长的时候,你的自我就会越来越坍塌了。那时候的你,不再会幸灾乐祸,也不会自贬自抑自惭形秽,你会变得更加的客观,客观的如一面空的镜子。外在的影像可能来来去去,别人的悲欢离合还在不断的上演,但你的内在是空的,如如不动的,那时候的你,就自由了。
当我们看穿所有的自我欺骗,去和那个实相相遇时,它确实是血淋淋的,但是,只有去和实相相遇,你才有机会解脱
成长的勇气
成长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最难的就是直面自我。
自我是个假相,它是由一个深刻的“我不够好”以及由此而投射的“你不够好”而喂养起来的幻相。佛教里说的“贪、嗔、痴、慢、疑”,既是自我的因,也是自我的果。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最大的工作就是直面自我,而大多数时候,它是如此的血淋淋,让人很难正视。因为,为了维持这个自我的假相,自我有非常多的伪装技巧,比如,装好人,装圣人。一个作恶的人是很容易被人认出他那扭曲的自我的,而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或者一个“伟大”的人,你却很难认出他的自我,很多时候,他自己也被自己蒙蔽了,他的自我藏在他做的各种好事或丰功伟绩的外表下,令人很难察觉。
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的一个最大的自我就是傲慢,而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是以“帮助别人”来体现的。当然,不可否认,当初自己放弃自己轻车熟路的传媒工作而做培训,不是没有抱着要帮助别人的目的的,只是,当我把所谓的“使命感”看得过于严重而执著于它的时候,自我就已经开始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了:你看,我多伟大!我能救度别人!它的潜台词就是,我比别人高明!可以说,看清楚这一点以及承认这一点,是让我极端痛苦的。
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揭露的过程。那些深埋着的潜意识要被揭露出来,要被看清楚,要拿着放大镜一般的去看,看它是如何运作的,很多时候,这的确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工作。 而当我们看穿所有的自我欺骗,去和那个实相相遇时,它确实是血淋淋的,但是,只有去和实相相遇,你才有机会解脱。成长的不易也正来自于此,你需要像一个勇士一样,义无返顾的一直向前走。 而这条内在的成长之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等在眼前不一定是满床的玫瑰,它会有很多的荆棘与坎坷,有些时候,你甚至会认为自己无路可走了。但是,一定要坚持,在这里,记住那句话: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驱力,那就是去了解自己,去不停的问自己“我是谁?”。
前期,我们要学会的是自我接纳,停止内在那个永不停歇的自我批判,此后,我们却要十分地警惕,不要变成一个自恋狂,或者变成一个自我纵容者,在自我接纳的借口下自欺欺人。 当你层层剥笋般的一层层深入自己的核心时,你会经验到越来越多的宁静与喜悦,而回头再看那所有的艰难,都是值得的。那个内在的努力的过程,会让那份喜悦来得弥足珍贵。
内在的事与外在的事是有些不同的,它们有时候还会带来很大的矛盾,它们甚至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标准,同时经验内在与外在,有时候会让人产生严重的分裂感。不要完全的拿内在的标准来做外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