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本人的淫乐游戏,传言就更多了。北京官场虽然在正式场合讲究庄重肃穆,但私下里也常常逗乐取笑,每到这时,话题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色、性二字上,绕来绕去,不绕到这个话题上,似乎就难以尽兴。严世蕃夜不空床、时时取乐的趣闻,每每成为谈论的焦点。说是严世蕃不管什么时候,兴致所至,就要玩一个痛快,常常是一边宣淫取乐,一边口授章奏批答,从来不因公务妨碍淫乐。而对于严世蕃淫性旺盛的原因,也免不了争论一番,最后达成两点共识:一是源于严世蕃不断更换女子。虽然严世蕃公开的妻妾就有二十四人之多,但他还是不满足,两天没有新人进府,严世蕃就恍然若病,不是花钱去买,就是那些讨好巴结严世蕃的人奉送,反正总是有新人源源不断被送进严府。同一个女子,严世蕃极少玩三次以上,就要送出府第,物归原主。这严世蕃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新淫一女子,即留一根淫筹,年终计算人数,最多时一年达九百七十三人之多。第二点是,严世蕃总是不断翻新淫乐花样。什么玉屏风、温柔椅、神州行、上下五千年等等,已经在官场广为人知。
在两美姬给王世贞二人敬酒的当儿,另外三个美人则乖巧地站在高拱、李春芳和我的身后,轻轻地搓揉着我二人的肩背。高拱满脸通红,低头闭目,羞愧万端的样子。待严世蕃戏弄了王世贞,正要转头要美人给我和高拱敬酒时,高拱猛地夺过身边美姬手中的酒壶,双手颤抖着举到嘴边,“咚咚”喝了几口,还喃喃道:“自己喝、自己喝!”放下酒壶,就栽了栽脑袋,歪在了严世蕃的身上,“喝——喝——还喝……”嘴中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
高拱除了他自己的“孩他娘”,不近女色、非礼勿施是翰林院里尽人皆知的。适才我还在思忖他如何应对这个场面,没有料到他会出此一策。
“这老高!”严世蕃拍打着高拱,“原以为是英雄,不成想倒像是狗熊哩!”
“此话怎讲?”殷世儋幸灾乐祸地问。或许是因为高拱不屑于和殷世儋相与之故吧,殷世儋对高拱颇有敌意,一听严世蕃说出英雄、狗熊的话,他顿时来了兴致。
“咳!这还用说?遗谚云,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斛。”严世蕃解释道,“所谓自古英雄多海量,反之,无海量则非英雄也!老高三盅酒下肚就醉若烂泥,岂不是狗熊吗?”
除了殷世儋露出失望的神色,众人皆哈哈一笑了之。
谈笑间,严世蕃吩咐下人把高拱送走,“这老高,忒扫兴!”他指着被搀扶出去的高拱背影说。
我几次想说要一同送高拱回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既未说出口,更未起身相送。
“来来,咱该尽兴痛饮!”严世蕃大声说。
我忙起身给严世蕃敬酒。
这当儿,几位美姬已经各自搬来了绣墩,分坐在众人身旁。
“都坐腿上!”严世蕃吩咐。
“要说男人不想玩女人,咱就一万个不信!”严世蕃撩开美姬的蝉羽纱裙,边上下其手,边嬉笑着说,“士大夫们个个口称存天理、灭人欲,咱看那也言不由衷。暗地里谁个不禽兽一般!”他扭头紧紧盯着我,“叔大,你老半天少言寡语,这回你就回答咱,你想也不想玩女人?”
我沉吟片刻,答:“非不想也,是不能也!”
“还算老实。”严世蕃道,“不过,所谓不能,大有韵味。一则有权、一则有钱,就无所谓不能。以此判断,公门中人,哪个不能?”他瞪着独眼,扫视一圈,“那又何言不能?无非是克己而已。以严某之观察,官场上,最可怕的恰恰是克己之人!因为贪墨好色之人,即有了把柄,哪敢造次?况贪财好色,人之本性,何以要克己?说明他有野心!”
严世蕃的一番高论,说得在座诸人面面相觑。难怪时下“狎邪”之风甚盛,而且士大夫已不再以为是丑事恶行,其上焉者视之为风流雅事,著为诗歌;其下焉者,视之为应酬交通之不可免,高谈阔论。
可是,我还是被严世蕃说得一脸尴尬,感觉自己已然被严世蕃所看穿,不免心惊肉跳,忙辩解说:“东楼兄言重了吧?居正是惧内,所以说不能!”
“哈哈哈!”严世蕃大笑,“叫咱严某看,生为男人,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实在窝囊!”
“相公,莫缩手缩脚嘛——”坐在我腿上的美姬娇滴滴地说,一边把我的手强拽到她的胸前……
?严世蕃邀宴后不几天,袁炜兼掌翰林院的诏书就颁发了。同时被任命的,还有吕调阳,国子监祭酒;鄢懋卿,巡盐御使,总理盐政。
袁炜到院接印视事的当天,严嵩亲自到翰林院宣达诏书,送袁炜到任。
承文厅是翰林院聚议场所。当下,严嵩以首辅身分向全体翰林训话,对袁炜称赞有加,对圣上任用袁炜兼掌翰林院之举颂扬一番。然后说:“政以得贤为本,国以任贤为兴,孟子曰:‘自古有天下者,观其所用之人,则政事可知矣!’此番袁公兼掌翰林院之任,可知我圣上知人善任,所用得人。今次三位才俊开坊,向中外传达出了这样的讯号:德才兼备者,朝廷必次第拔擢。”
聚议甫散场,袁炜就开始行使职权。他把高拱、殷世儋召到掌院学士直房,说有事交办。
袁炜的履新、严嵩引用孟子所谓观其所用之人则政事可知矣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朝廷说得多么好听啊,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可实际却是贤才视同弊履,奸佞沐猴而冠。严世蕃位列公卿、袁炜兼掌翰林院、鄢懋卿总理盐政、吕调阳掌国子监……皆是逆舆情、失人心之选,却还自命为所用得人!高拱在给虬龙送葬时对魏学曾说的一句话“如何面对”,不停地在我耳边回荡。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只得找高拱一诉。顺便,也看看袁炜履新后交办了甚样的事。当天晚上,我就去了高拱家。
高拱的管家高福为我开了首门,一见面就悄悄说:“张大人,老爷生着气哩,饭也不用。在书房来回走,不时拍打自个胸脯哩!”
我揣测,除了与我一样对朝廷如此用人深感失望外,袁炜、吕调阳都是高拱的同年,鄢懋卿还晚一科,如今彼等已然是位列公卿,袁炜又成他的顶头上司,而他却依然原地蹭蹬,高拱内心定然满是酸楚,他的愤懑与我比起来,无疑更添一层,想来他是为此而生气。
我径直走到书房,边喊了声:“中玄兄——”
“叔大,”高拱红着脸,把手中的一份诏书副本往几案上重重一摔,愤恨地说,“这不是因噎废食、本末倒置吗?!”
如此看来,高拱生气的原委,似乎并非如我所揣测的那样。我伸手拿过诏书副本,看了又看。诏书很简单,就是“厉海禁,不许通番贸易”。这大概是朝廷有鉴于倭寇侵扰不止,想出的釜底抽薪的对策?我不明白高拱何以如此怨怒。
“这……”我以不解的目光望着高拱。
“沿海倭患,北边虏患,”高拱坐下来,边示意我坐下,边说,“当道不筹长治久安之计,只一味维持,一切以眼前不出事为上策,岂是治国安天下之正道!”看得出,高拱很焦虑:“就说这倭患,患在何处?一小撮倭奴小国若干武士、浪人,骚扰沿海州县,何患之有?患在我朝内部耳!仁宗洪熙年间,黄岩人周来保、龙岩之民钟普福,困于税费之不堪,叛而入倭,倭寇每来犯,即为之向导。正是这些国人中的从倭者,在倭寇登岸之前,先入境侦伺,探明我朝虚实,供给倭寇各种情报。孝宗成化、武宗正德年间,倭奴国派来的使臣并随军通事,俱为汉人!所谓倭寇者,真倭十之二三而已!从倭者反倒十之七八!故消弥倭患,在放开海禁,”高拱稍稍平静了些,继续说,“开海禁而沿海百姓足,足而思稳,从倭者必少。当道反其道而行之,以闭关锁守为国策,高某为之齿冷矣!”
我为之一惊!高拱此番议论,矛头所向,直指国策,未免轻狂了吧?倘若如高拱所说,就等于国门洞开,那后果到底如何,实在不堪设想。可是,我还是佩服高拱的胸怀。在这个时候,连我这个后进都为朝廷的用人感到不平,而高拱居然还在关注倭患,思谋治本之策。
老实说,只有见到高拱,我还有一丝安慰。但我知道,这安慰的理由并不高尚。我对自己任翰林院编修已经厌倦,可长我一纪、高我两科的高拱也还继续在翰林院任编修。最关键的是,高拱志存高远,有大抱负,也有大才干。我这个自视甚高的人,也不得不暗暗钦佩高拱的识见和才干。只要高拱还是编修,对我张居正就是一个安慰。可一想到即使是高拱这样的人,也还在默默无闻地等待着、煎熬着,我的安慰又立即化作悲凉,化作不平。似乎从高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中玄兄,既然朝廷所用得人,”我带着嘲讽的语调,劝慰说,“我辈就不必杞人忧天了吧,你在这里替人家筹策,人家倘若知晓了,还会说你越位呢?”
“可恨!可恶!”高拱猛地一拍条几,“何德何能,居然出掌翰苑,领袖士林?他甫上任,接到的第一个诏书是厉海禁的,他便命我和殷正甫撰拟一篇《历代海禁考》,并定下基调,就是证明圣上厉海禁之策如何遵祖制,如何必要!且限时交差,不得延误。叔大,愚兄如何措手足?!”
这倒符合袁炜的风格。在他看来,只要是朝廷作出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他的责任是把其正确性揭示出来,传扬出去,为朝野理解和执行鼓劲加油。可是,高拱有自己的判断,对禁海策本就视为南辕北辙,却不得不要写出与之正相反的文稿,也难怪他怒气冲天。
“那么,中玄兄非写不成?”我故意问。
“拂袖而去吗?”高拱无奈地说,沉吟片刻,说:“哀民生之多艰,痛国政之日非,就此退隐山林,心何以甘?情何以堪?”
“可是,中玄兄,当国者不会用你呀!”我痛苦地说。
高拱冷冷一笑:“严世蕃,就干两件事,一是受贿,二是淫乐,居然名列公卿?袁炜者流,写青词,选道经,居然成了国朝一支笔!士林无人矣!”
“少时读史,对指鹿为马,甚为不解;稍长,又觉彼时居庙堂者何等懦弱;”我长叹着说,“如今方知,指鹿为马之事,时时发生,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庙堂之上,似乎习以为常矣!”
高拱仰着脸,眼睛飞快地眨着,在抑制自己的情绪,须臾,他转过脸来,若有所悟地说:“叔大,这官场之事,当道所言所行,离不了顺昌逆亡四字。舆论视为奸佞贪墨庸碌之辈,当道偏就信用之,而且还要公开说这就是德才兼备、所用得人!还有,严嵩何以到翰林院宣达诏书,送袁炜到任?严世蕃何以邀宴我辈,戏弄嘲讽;袁炜何以独独挑我高某拟写《历代海禁考》,亲定基调?种种之种种,都一个道理,无非是摧残英锐,销蚀血气,使卑鄙者高尚,以至于不自知其卑鄙;让高尚者下贱,以至于自认下贱;令头脑简单者理直气壮,以至于自认为头脑甚不简单;要理智健全者逐渐不再健全,以至于最终低头服输,甘受驱使。我辈凡事总有自己的判断,又总以豪杰自居,首当其冲,是压制、摧残之首选!”
看着高拱愤懑的表情,我内心充满悲凉、义愤。难以遏制的焦躁和恐惧骤然间向我袭来。
我突然明白了,官场上,最痛苦的不是你没有才干、力不胜职,假若真是平庸之辈,看一切反倒顺眼得多,也就不会有什么痛苦;可怕的是,你有才干,就会看出权势者的庸碌,就会看出诸多问题的处置竟是如此不得要领甚至南辕北辙,而你又无能为力!
此时,在高拱简陋的书斋里,看着眼前怀抱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干的高拱,无奈无助中,只能发发牢骚,我已经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痛苦、无奈的折磨,是我绝对不能忍受的!因此,听了高拱的话,我一改往日的深沉内敛,慨然道:“国之大患,我看不在于存在诸多难题,历朝历代,哪有没有难题的时候?可眼下国是日非,百弊丛生,毛病就出在用人上!如此用人,必是带来官场充斥逢迎之风,民间疾苦充耳不闻,却一味歌功颂德,直把乱世危局,吹得莺歌燕舞!什么时候歌功颂德声四起,必是小人得志,绝无例外!长此以往,真是国将不国了!”
“如之奈何?”高拱叹气说,“只有忍耐,熬煎!一个熬字,就是我辈的处境。”
“可我知道,中玄兄分明是不甘心的啊!”我半是有意刺激高拱,半是抒发内心的愤懑。以我对高拱的了解,我不相信他真的无所谓了。
“叔大,不瞒贤弟说,”高拱语调发颤,“愚兄常常夜半惊醒,脑海里一片空白,睁着双眼,直到天亮;有时候,在万籁俱寂的黑夜,我一遍又一遍痛苦地问自己,‘难道就这样终老此生吗?’多少次,泪水潸然而下,流淌枕上。有时候又忍不住扪心自问,难道我高拱是无能之辈吗?”高拱说到这里,泪如雨下,再也说不下去了。
“就只有忍耐,只有等待吗?”我问高拱,也在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