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刚才那人是谁呀,我看你一会笑一会哭的,文姬可担心了“,蔡文姬问起刚才的事情,十二三岁的丫头终究还是没人住心中的好奇。
‘一个外地的青年才俊,帮爹爹想了一个办法’。
“那他很有才吗,比文姬如何”,小丫头还是有小孩心态。
蔡邕笑着说“怕是文姬要稍逊一筹”,
“那比爹爹太学院教的诸生呢?”
“这爹爹倒是不知了,不过怕是也要名列前茅吧”。
“王哥,你可知那年轻的士子是谁?”,官道上两个解差在前面领路。
“不知,不过出手阔绰,想必出自什么大户人家吧”,被叫王哥名叫王进,三十余岁,做解差有年头了,另一个稍小一些,两人乃是同乡,关系比较亲密。
“说得也是,本以为此趟还是个苦差,没想到还能赚上不少,哈哈“。
两解差在前议论着,完全没注意路两旁树林中的一行游侠。
这一行游侠正是刚才在亭内歇息的一行人,他们进亭内也不是为了歇息,而是为了监视蔡邕等人。原来蔡邕上书进谏后入狱本是死罪,曹节没想到蔡邕被吕强给救了,曹节心有不甘,就托人在洛阳之中花重金寻游侠,想再半路上让蔡邕归西,事先在告知行凶之人押送路线,才有了这一幕。
“阿虎你们三个利索点去前面转弯处拦住他们,我在后面堵住退路“,说话的正式那个国字脸,说完一脸凝重之色。
“大哥放心“,应答的男子和另外两人在林中加快步伐先行,国字脸和另外一人则走出林中在解差一行人后尾随。
一行人继续沿着官道西行。
“王哥,你看前面那三人可是在亭中休息的一行人“,喊王哥的解差指了指前方站在路口的三人。
王进定睛一看还真是,这荒僻的地方还能再等谁?王进到底是年龄大一些,经历的多些,心中暗想难不成是在等自己,向四周望去,果不其然还有两人在身后尾随,看此情景心中已是确定,忙说道“当心些,怕是要拦我们“。另一人一听脸色一变,手中的宽刀不由的握紧了几分。
两行人相距五丈止步,解差看面前三人毫无让路之意,后面二人也已到身后,心想怕是躲不过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王进抱拳说道“敢问诸位何时,我等奉命公办,还请行个方便“。
面前之人也不说话,声音却从后面响起。
“与尔等无关,只留他一人性命“,说完便用刀指着蔡邕,说话之人正是那个国字脸。
蔡邕大愕,“老夫与诸位并无仇恨啊“。一旁的几女吓得花容失色,最小的一个吓得哇哇大哭,蔡琰则紧紧的握住了妹妹的手,试图给她些安全感,只是自己的凌乱的神色却无法隐藏。
“你我却是无仇,但乃受人之托,行人之事“。说罢也不欲多言两人提刀向蔡邕走去。
前方三人直逼解差,两人望着手拿长剑或长刀的歹人,有些发憷,王进心想“两个或三个还尚可一博,对方比自己胜一倍还多,又何必为一囚犯与之拼命呢,况且能买凶之人恐也非凡人,自己还是保住小命要紧“。想到这里,便与三人对质,当做旁人,唯恐伤了自己。
蔡琰望着两个解差不为所动,心中焦灼万分,又看着自己一行人,人虽多,多是女流之辈,岂是持刀壮汉的对手,皓齿轻咬朱唇,眼中出现了迷雾。
领头国字脸见两解差不敢动弹,不再顾忌直奔蔡邕跑去。蔡邕等人没得办法只能往树林中跑去,但是一群老弱速度哪能比得上两名壮汉。
危机之刻后方又传来了一声大吼“尔等住手,切莫行凶“。
大吼之人正是成煜,声音刚落,两匹骏马已到眼前,两人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
蔡琰看到成煜两人的来到,心中的紧张稍稍褪去,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哗哗的流了出来。
当成煜二人策马向洛阳奔去时,成煜心中总有不安,尤其国字脸戒备的眼神,问道侧身赵锐“那几个游侠你可眼熟?“,赵锐在洛阳之间跑过很长时间,便问问赵锐。
“不曾见过,为首那人应有些身手,那炳大刀少说也得十斤重“,赵锐的双剑加起来也没有十斤重,不过剑与刀本身也不一样,刀是靠势,而剑靠技。
这群人与自己并无交集,看样子蔡邕样子也不认识,成煜脑海里过滤刚才的情景,成煜一拽马缰,赵锐看成煜停下脚步也忙得拽马停步,问道“怎么了“。
“蔡大夫刚走,那一群人便匆匆赶路,那领头之人见我充满戒备,只怕是要对蔡大夫不利,你我速去“,说完原路飞奔而回。
此时的成煜也不知觉间握住了手中长剑,赵锐早已两手持剑目视马下之人,
见国字脸没在去追蔡邕等人,心中也舒一口气,就怕是那种毫无底线的极恶之徒,那就难办了。
拱手大声说道“阁下欲杀这群老弱,岂非有辱侠风“,国字脸大汉眉头紧皱一字不言。
成煜将包囊打开将其中金银扔于地上说道“若是为财,收下离去,日后绝不追究“。地上的黄金得有几十两,一金万钱,这便得有几十万钱,对一般人来说也是巨资了。
国字脸男子看着眼前的黄金终于开口说话,“莫要辱我,受人之托岂能为此物食言,莫要多说“。
“阁下可敢与我一斗,莫要以多欺弱,已辱游侠之名“,赵锐跳下马来,手持双剑站到成煜身前。
成煜拦住了赵锐,问道“汝是何人,为何要杀国之忠良,汝难道也是奸佞的爪牙么”。
“虽非本愿,却不得不从”,大汉面露犹豫之色。
“我听阁下语气怕是赵国人吧,自古燕赵多悲壮之士,尔等却在此残害忠良,岂不是让汝等祖先蒙羞,不怕父母不认尔等么”。
听到父母二字时,大汉忍不住跪地流泪。这时被喊作阿虎的一人跑到,前面说到“你等知道什么,我大哥并非市井之徒,乃是为了报恩,不得已为之”。
“何恩竟要残害残害忠良才能报,说是如此,也不过小人行径”,成煜却不饶的说着。
“大哥家贫,双亲死时无钱安葬,得贵人赠钱才安葬了双亲,后我大哥为报恩便一直为贵人效力,几年来虽遇到违心事却不得不做,只怕背上这不义之名”。
听到这话成煜也叹了口气想着怕是一个可怜之人。
“虽说恩情并非身外之物能够还清,汝等即为他做事多年,恩情也该还清,更何况又非明主,岂能助纣为孽,甘做小人爪牙,令父母蒙羞“。
“昔日赠与你多少财物?“,赵锐在一旁问道。
“钱近万,才安顿双亲“。跪着的汉子也说出话来。
听到这话成煜起身将散落在地上的金银逐个捡起放入包内,走到跟前放在地上说道“里有钱颇多,拿去还人恩情吧,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昔日万钱之恩,今日数十倍报之,也就当还了当年之恩“。
说完便向路旁蔡邕走去,赵锐却没那么大胆,在成煜身旁紧紧的盯着一行人,怕对方突然发难。
“你为何给我财物,莫不是可怜我“,跪地大汉问道。
“莫要多想,大丈夫生而为人,当建功立业,立于人间,岂能为庸主行不义之事,我见你也是行孝之人,不忍你浪费一身勇武,最后追悔莫及。
也不回头走到蔡邕一行人身边,见蔡邕等人之事虽脸色不太好,身上并无伤痕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又要多谢小友救命之恩,不然怕是一家命丧于此“,蔡邕苦丧着脸。
“蔡大夫不必如此,我见他也不是极恶之人,就算我两人不来,也未必会对蔡大夫下的去手“。
此时一行游侠都聚到跪地之人跟前,看着跪地之人,默不作声。
“唉,到曹节竟恨我到这等地步“,蔡邕哭丧的说着。
成煜心想“你都要上书要严惩别人,别人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你,不知道是该说傻还是老实了“。
“莫要多想,保险起见还是早日出司州为好“。
“好好好“,听到这话一旁解差才如梦初醒,忙说道“那我等赶快上路吧“。
成煜看了他们一眼,也未做刁难,只是看的两人心中有些发憷,自己也不明白为何竟会被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子看的害怕,只得在一旁赔笑。
身后的蔡琰看着一旁的成煜小脸有些微红,暗中念着“自己还是小他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