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解差看到成煜拱手询问,其中一人站起回话说“关尔等何事”,一脸蔑视之意,赵锐看此大怒,喝到“尔等竟敢小瞧“,便要拔剑与他争斗,尔等一词一般是带有贬义的意思,又有藐视之意,引起了赵锐的怒火。
成煜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解释到“我乃去太学游学的士子,路途听说蔡大夫下狱流放,仰慕蔡大夫人品、学问才有此一问,还请告知”。
站起那人见赵锐手持双剑,欲与他相争,心中一惊,有些害怕,也不敢再说大话,开口说“我等二人乃洛阳解差,今奉命押前去并州”。
“哼,算你识趣”,赵锐听到两人回话才收起双剑,不再言语。
听到解差的话成煜心想怪不得能此处碰巧遇到,原来并非去吴郡而是去并州,而洛阳北方是芒砀山长几百里路不好走,才从西处绕向北方。
“多谢两位,我想去探望下蔡大夫,还请两位行个方便”。
两位解差对望一眼后,“勿要过了午时,我等还要赶路”。
成煜施了一礼后示意赵锐出去见蔡邕。成煜整了整衣冠,带着赵锐向门外走去。
“此乃乡亭,应该无事”,其中一解差对另一人说道。“也是”,两人自我安慰了一句,便继续歇着了。
成煜走出堂时,蔡邕等人就已经注意,不过并未在意,以为是要出发的行客,只是见成煜二人是向自己走来的,蔡邕才慢慢起身打量着二人,领头一人士子的打扮,后面一壮士看样应是担当护卫之责,只是此二人自己从未见过呀,与自己能有什么交集,难不成是什么故人?蔡邕心中想着。
直到成煜走到跟前开口“弘农郡成煜见过蔡大夫“,蔡邕向前扶起躬身的成煜问
“敢问如何识的老夫?“,蔡邕只想到这种可能,自己被宦官陷害,后被中常侍吕强求情才免死流放,只是自己与弘农人士也并无交集,静静看着成煜以接下文。
“大夫勿惊,成煜乃要去洛阳游学的士子,后听说蔡大夫上书天子清朝廷,正朝纲,反而遭人陷害入狱,蔡大夫高洁,煜敬佩万分,恰巧今日赶去洛阳在此处遇见蔡大夫,今日能见大夫一面,实乃煜之大幸“。
说道这个蔡邕叹了口气“上奏天子乃分内之事,何谈高义,吾四十有七,死不足惧,但却祸及家人,愧对妻小“。
“爹爹遭祸,我们也不惧“,说话的是两小女年长的一个,身材纤瘦,瓜子脸型,肤色葱白,明眸皓齿,年龄看着不大,却已有美人的雏形,假以时日想必又是一佳人。
成煜打量了年前的“小女孩“,心中念叨估计这就是蔡琰,蔡文姬了吧,想到后面悲惨的命运,不由得为之叹息一声。成煜打量之时蔡琰也看向成煜,两人目光一对,见成煜目光中有些怜悯,蔡琰以为是因为自己父亲遭此横祸的的原因,未作多想。
蔡邕听到蔡琰的宽慰,面露笑意对身边蔡琰说道“文姬还是会安慰为父“。
成煜见几人皆脸布有汗珠,让赵锐去老卒处提了两壶白水,供几人饮用,又从堂内搬来一张案,成煜、蔡邕跪坐。
“前些天听闻大夫入狱,又何至于此处“,成煜想知道又发生了什么。
“吾入狱后,本是死罪,后中常侍吕公为我求情,才改为流放,只是遇赦不赦,殊不知今生还能归故地否“,蔡邕一脸悲伤之意。东汉经常出现大赦天下,每当皇帝即位、更换元年、遇到大灾之类,便会大赦天下,遇赦不赦就不在大赦范围内了。
两人谈话时,门外又进来一批人,几人皆是游侠打扮,各持刀或剑,直奔内堂而去,看样也是歇息之人。汉代游侠之风盛行,来源于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后来却渐渐变了味道。有些人或报恩、报仇、受人之托杀人后逃逸,很多名家大户以收留他们为荣幸,也催生了游侠这个群体的日益泛滥。
成煜思量片刻说道“蔡大夫若想回故地,或许成煜倒有一策“。
蔡邕听后忙问“有何办法能令老夫回到故地“。
“大夫不必着急,待到安顿之地,暂避风头,当今天子喜爱辞赋、文学,多则三年少则一两年,届时大夫在上书愿为天子编汉书,以扬汉威,到时天子定会哀怜大夫之才,准大夫编书,赦免大夫,那时想必定能离开并州苦寒之地“,成煜进一步为蔡邕讲着。
听着成煜的的话蔡邕一脸喜色,想要起身行礼,看到蔡邕起身想要施礼,成煜忙的站起扶助蔡邕说道“大夫切莫如此,成煜受不起“。
“天子若能准许老夫编汉书,即死于异乡也无憾了“,却没想到蔡邕说了这么一句。
“吕公既能搭救大夫想必到时定愿为大夫送信,届时书信须当面呈天子,免得落入小人之手“。见蔡邕点头继续说道
“昔日太史迁忍辱编写汉史,而自东汉开国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却无正史,岂非有失我大汉之名,而此任非蔡大夫不可,大夫切要保重“。
等成煜说完蔡邕已经眼含泪花哽咽的说不出话来,蔡邕心中想着是呀,昔日司马迁为编写史记而受宫刑之辱,自己这点流放遭遇又能算的了什么,若能撰写史书,死也无惧。
成煜看着一旁的蔡邕的表现,知道自己算是提前为蔡邕找到了一个方向,希望这个老实人不要在像历史那样凄惨,也希望后世能少了一个遗憾。
一旁的蔡琰见到自己的爹爹一会笑一会哭的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居于礼数又不好过问,只是觉得眼前这少年很不一般,自己没见过父亲如此失态过,心中暗暗困惑两人谈了什么。
坐谈的两人没看到一旁疑惑的蔡琰,继续叙说。“若吾有幸编成汉书,必记今日之事为缀“。
“成煜何德能留名与清史,只愿日后有幸能见此著作足以告慰此生“。成煜笑着说道。
蔡邕想着成煜仅思索片刻便,便有困境解决之法,举世之才也不过如此,日后必有一番成就,对着成煜说道说道“依汝之才,清史必留汝名“。
成煜不想与蔡邕论这个便岔开话题说道“此去朔方,路途遥远,等大夫书信洛阳,若有用成煜之处,煜必往之“,成煜知道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但还是说的比较好听。
“在此能遇小友,老夫之幸,多谢“。
时间飞快,不知觉太阳已经开始向西方滑落,堂内的解差也起身准备出发。见堂内的解差出门,一行人纷纷站起。
之前与成煜搭话的一人说道“行路吧,末要误了时辰“,看此情景成煜去马厩映雪上行囊里抓了一把叔父带的黄白之物,
来到说话解差前说道“尊驾一路辛苦,此乃一点心意,路途遥远,大夫体弱,还望照应一二“,说着将手中之物塞给此人。
解差也不过府衙小史,何曾见过这么多金银之物,当即面露喜色,忙说道“先生放心,定会好好照顾大夫“,说完招呼另一人先行出去给众人告别的时间。
成煜向蔡邕拱手拜别“祝大夫早日脱困,著书留名清史,保重“。
蔡邕回礼“多谢小友,今日事,老夫铭记于心,他日若能再见,老夫在表谢意“,说完转身出门,其余五人依序出门,蔡琰走前又看了成煜几眼。
待一行人走后,赵锐走到成煜跟前好奇的问“煜之,你是如何得知他们是蔡大夫一行人“。
成煜笑着说“我若说猜的,可信?”,然后又叹了叹气看着院门。
两人在院子站了片刻想回堂内,正面撞见起身的一行游侠,领头者国字脸,一字眉,目光警惕的看着成煜,成煜也未多想,只是回到自己的那一桌坐下。一行游侠遍匆匆离开,桌子上还放着几十钱。
一般官差在亭内无论投宿还是歇息都是免费的,但是行人投宿是要花费的,逗留歇息这就看自己的心意,亭卒也不会硬性规定。
两人回到案前两人又喝了一碗水起身离开,赵锐也在案上放了几十钱,两人牵马向外走去。
“煜之,时辰不早了,我等也赶路吧,不然今晚怕是到不了洛阳了”,赵锐对一旁的成煜说着。
“嗯,抓紧赶路吧”,不过成煜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有些不踏实。
两人驾马沿官道向前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