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一)
刘彻在帝国大力推行算缗告缗、盐铁专卖,甚至搞到富商地主倒闭,中产阶级破产,小民家无余财的地步,而国内仍算稳定,何解?
我以为,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促进了帝国的内部和谐。
数年来,在刘彻的决策下,汉帝国采取主动,连续不间断地给匈奴以猛烈攻击,并取得了令国人振奋的绚烂战果:匈奴和汉帝国两相僵持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匈奴人一败再败,终于为了躲避汉军举族向北逃遁,瀚海沙漠以南从此没有匈奴王庭(单于的统制中心)。
战争书写传奇,时势造就英雄。这一次,历史将光环笼罩在一位少年英雄的头顶,让他为我们展现出一段不老的战神传奇。
元朔六年(前123年)四月,西汉王朝由定襄郡(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发,向匈奴汗国发动春季攻势。这次战役的前线总指挥是帝国武装部长(大将军)卫青,根据战役部署,分别由李广、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沮等六位将领率部分头并进,各自寻找匈奴捉对厮杀。
战役结束,六支部队各有得失,比较惨的是苏建部和赵信部。这两支部队合兵进攻,以骑兵三千余人,迎头遇上了匈奴单于亲率的主力部队,血战一昼夜,三千人全部拼光,赵信被捉后变节投降,苏建跑得快,只身逃回。
另外李广等四支部队战果总算不错,格杀及俘虏匈奴一万余人。
仗打成这样,基本上也算交待得过去,虽有损失,也有斩获,盘点一下,赢亏基本平衡。
然而,大将军卫青现在却神态焦躁,心情沉重,他皱着眉头不停地在帅帐里踱来踱去。此时,卫青的心中尚有巨大牵挂,因为还有一支八百多人的轻骑部队出去寻找战机却至今没有返回,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名叫霍去病,年仅十八岁,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卫青的外甥。
霍去病和卫青的出身十分相像,他也是个私生子。他母亲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卫少儿在平阳公主家当女奴时,和她老妈卫氏一样,在男女关系上出了问题,同小吏霍仲孺勾搭成奸,生下了霍去病。
虽然都是私生子,霍去病的命要比卫青好得太多,他刚一懂事,三姨卫子夫就已被选入宫并得到皇帝刘彻的宠幸,卫青也因此拜为车骑将军并立下战功,于是,霍去病自小就跟在卫青身边,接受了贵族式的良好教育。
和纨绔型富二代不同,霍去病小朋友从小就有理想、有追求,他的偶像不是某个不知所谓的球星歌星,而是他的舅舅卫青,在童年霍去病的美梦中,无数次出现一个让他激动万分、醒来后依旧久久回味的场景:自己神采飞扬、身穿战甲、立马横刀,后方,是大汉帝国的疆界,身下,是被自己击败、臣服的匈奴。
向着梦想,霍去病奋勇前进。当别的男孩子拿尿搅和泥巴玩的时侯,小霍去病已把刀剑当玩具,认烈马为伙伴。数十年后,当霍去病长成英武挺拔的少年时,已是刀马精熟、单兵素质过硬。经卫青推荐,十八岁的霍去病入职皇宫,作了刘彻侍卫、秘书(侍中)。当年,卫青出征,霍去病向皇帝刘彻请求随舅舅出征,刘彻欣然同意,并给了他一个“骠姚校尉”的军衔。
这是霍去病第一次走上战场,眼见六路大军全部出动,霍去病跃跃欲试,踊跃向卫青请战。卫青认为,让这孩子在战场上历练一下也好,便给了他八百人的轻骑兵,给他下达的指令是,稍微突入即可,遇见小队匈奴可以战斗,遇见大队敌人立即撤回。
可现在,战役已经结束,霍去病所率部队却全无消息,卫青叹了口气,匈奴狡诈凶残,去病这孩子怕是凶多吉少。卫青心中泛起深深的内疚,悔不该让毫无战争经验的霍去病贸然出战,没照顾好这孩子,对不起自己的姐姐。
突然,有人来报,霍去病回来了。
卫青奔出帅帐,看到了扬眉凯旋的霍去病。
战役打响之后,霍去病带领八百名精锐轻骑兵快速向北突进,跑了许久,却没发现敌人影踪。有人建议,撤吧,现在孤军深入敌后,没有目标,缺少补给,最是兵家大忌。
霍去病沉声下令,壮士为国建功,就在今日,不斩获匈奴,绝不轻还。
部队行进一天,深入敌境数百里,由白天跑到了黑夜,却依旧没发现敌情。当大家干粮将尽、疲惫不堪、心中暗自抱怨这少年将领无知任性时,命运之神已经对霍去病露出笑脸。
在部队的前方,隐隐看见匈奴的营帐。霍去病让队伍稍作休整后,下令猛攻。
在皎洁的月色下,八百名骑士在少年将军的带领下如闪电霹雳冲进毫无防范的敌营,勇士们一阵狂呼乱砍,匈奴驻军的心理防线被彻底冲垮,部队四散崩溃,战斗很快结束。
霍去病战后盘点,己方一人未损,而斩杀、俘虏匈奴共二千余人,竟是自己人数的三倍。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经过询问盘查,在生擒的俘虏中,有匈奴汗国的宰相(相国)、高级将领(当户),还有匈奴单于的叔父挛鞮罗姑,在被霍去病稀里糊涂砍死的匈奴人中,居然有匈奴单于的二大爷(大父行)籍若侯挛鞮产。
幸运的霍去病捞了一网大鱼。
战后,皇帝刘彻论功行赏,将功劳最大、勇冠三军的霍去病封为冠军侯。
自古英雄出少年(二)
初战告捷,振奋了霍去病的精神,磨炼了他的意志,更重要的是经此一役,霍去病通过总结经验,初步形成了他独有的战术风格,那就是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强、速度快、冲击力大的优势,快速穿插,精确打击,强力突袭,最终取得胜利。
两年后的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季,霍去病被封骠骑将军,他由两年前的龙套变成唯一主角,亲率一万精锐骑兵,由陇西(甘肃省临洮县)出塞,向匈奴汗国发动攻击。
这一次,霍去病走得很远,他翻越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城东南四十公里),迂回一千余里;
这一次,霍去病打得很苦,他以拔钉子的精神,用六天六夜的时间,连续攻击匈奴汗国五个小王国;
这一次,成果惊人,霍去病千里狂飚、快速闪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格杀匈奴两个部落首领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虏浑邪王的王子、相国,消灭敌军八千九百多人,休屠王战败逃亡,不要紧,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霍去病把他祭天用的金人神像打包装车,给刘彻拖回了长安。
经此一役,二十岁的霍去病军人楷模、帝国战神的地位就此确立,刘彻下令增加霍去病采邑两千户。
辉煌的战果令刘彻上瘾,他果断下令,马上对匈奴展开夏季攻势。
此次战役一如继往的大场面,一如继往的多头并进。由老将军李广和了解敌情的张骞率一万四千人从右北平郡(内蒙古宁城西南)出塞;霍去病和公孙敖率骑兵数万,从北地郡(甘肃省庆阳县西北马岭镇)出塞,各自寻找战机。
结果,帝国老将的不佳表现衬托出了霍去病的神勇。
李广带着四千人轻敌冒进,将张骞的大部队远远甩在后面,结果,被十倍于己的匈奴骑兵围住,幸好,李广和他儿子李敢爷儿俩手艺好、功夫精、胆子大,最终突围成功,但人马已折了七成。部队锐气已失,就此回国。战后,李广功过相抵,无功无罚;张骞因延误行军,被判死刑,交钱买命,被贬作平民,数年后才被起用。
霍去病和李广一样,也是孤兵突进,然而令人称奇的是,人数并不占优的霍去病却一路遇鬼杀鬼,无坚不摧。他深入匈奴汗国两千余里,穿过居延海(内蒙古嘎顺诺尔湖)、小月氏部落,在祁连山捕捉到匈奴的主力。一场血战,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六十三人。
这场战役,使匈奴人知道了汉帝国军团的厉害,彻底患上 “恐霍症”。于是举族向北迁徒,祁连山以南,再也不见匈奴影踪。
历经了七十九年,汉帝国开山老祖刘邦被困平城之耻终于彻底洗刷,匈奴人随意深入汉帝国劫掠烧杀的历史到此终结。
据说,祁连山水草丰茂,是匈奴的天然牧场,而座落在祁连山脉上的焉支山上,则盛产一种名叫“红蓝花”的鲜艳植物,聪明的匈奴女人从“红蓝花”中提取汁液,涂抹在脸上——奇迹出现了:“皱纹去无踪,容颜更出众”,于是,她们将这种美丽药水以其产地“焉支”来命名,这也是“胭脂”的由来。
匈奴被迫北迁后,部落的女人们每逢晴好的日子,都会向南遥望隐约可见的祁连山,悠扬地唱一曲哀怨的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夺我金神人,使我不得祭于天!
此役过后,刘彻更增加霍去病采邑五千户,对这个少年将军的亲信和喜爱甚至超过了大将军卫青。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
刘彻实在没有理由不喜欢霍去病,这个比他小十六岁的少年勇敢、坚强、敢于直面挑战、不甘于平庸、渴望并总能取得胜利——这简直就是他年轻时的翻版。
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里,描写少年康熙宠爱韦小宝,有很重要的因素是,他把韦小宝当成了自己的替身,每当小无赖韦小宝智计百出、险中求胜、完成各种艰难任务时,康熙都对他的成功感同身受,仿佛是自己取得了胜利。
或许,刘彻在霍去病身上也找到了同样的感觉。
另外,刘彻宠信、抬举霍去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由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升级为帝国国防部长(大将军),“从奴隶到将军”的历程只用了十五年。虽然卫青战功卓著,为人低调,但依然没能摆脱官场的游戏规则,在他身边聚集大堆趋炎附势之徒,俨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
我曾经说过,刘彻的驭下思路是“越是强势、越要打压”,何况卫青还手握兵权。这次,刘彻打压卫青的手段十分含蓄策略,那就是通过抬举霍去病,来削弱卫青的风头。
果然,随着霍去病权势日渐尊贵,马屁精们纷纷转换门庭,转而投奔霍去病,并均升官发财(大将军故人、门下士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卫青门前一时车马稀少,卫青是真正的聪明人,并不以为意,反而觉得一身轻松。
刘彻对霍去病的关心是全方位的,一天无事,刘彻一时兴起,决定在长安为霍去病修建豪宅,顺便也给这个小帅哥介绍一门媳妇,征求他意见时,霍去病用很干脆的一句话来回答: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这话牛气冲天、壮志凌云,令刘彻听罢激赏不已。千载之后的今天读来,遥想少年将军风采,也令我等后生晚辈热血沸腾。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句足以和霍去病此语媲美的豪言,那就是八十六年后(公元前35年),西域副校尉陈汤于国门之外击斩北匈奴郅支单于后所说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霍去病和陈汤是可以前后辉映的两位民族英雄,他们的身后,是强大的帝国,而他们所展示出的,是一个民族抵御外侮、决不屈服的自尊。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季,霍去病接到一项全新的任务:受降。
原来,当年春季攻势过后,匈奴大败,伊稚邪单于认为,两个酋长浑邪王和休屠王指挥不力,被汉军打得太惨,有失国格,于是决定找个由头把这两个家伙诳到王庭,借机干掉。然而消息走露,这两个倒霉蛋一商量,既然回去也是死,倒不如带着人马向汉帝国缴枪投降。
刘彻得到消息,既喜且忧。匈奴人组团投降当然是好事,但他又怕这是匈奴偷袭边塞的诡计,思来想去,要找个镇得住匈奴的将领前去受降,见机行事。
于是,霍去病领命出场。
霍去病带领精锐骑兵,渡过黄河,在北岸见到了来降的浑邪王和休屠王,谁料情况生变,看到汉军,休屠王突然大脑短路,决定不投降了,在他的带动下,部下哗变。
霍去病只带少数人马,陷入匈奴阵营,一时情况危急。
霍去病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他处变不惊,果断拔刀,配合铁了心投降的浑邪王一刀砍掉了休屠王的脑袋,随后,对哗变、逃窜的匈奴展开攻击,斩杀逃亡官兵八千余人,终于,匈奴降兵被这个仿佛恶煞附体的少年将军彻底镇住,在他的刀锋下神胆俱裂。霍去病横刀立马,如狼驱羊,将四万名匈奴人押送渡过黄河。
霍去病,用与他年龄不相符的狠辣作风和霹雳手段,近乎完美地消除了一场可怕的危机。
漠北大战(上)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季,刘彻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再次出塞攻击匈奴。
对这个决定,部分大臣提出异议:现在匈奴已然远遁,对汉帝国的威胁大大减少,连年出征劳民伤财,您消停一下不行吗?
刘彻思路清晰、立场坚定:匈奴已逃至瀚海(贝加尔湖)一带,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汉军有能力穿越沙漠去攻击他,我就是要利用他们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取得胜利。
对刘彻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他要用一场大捷从根本上消除北方的隐患。
西汉开国以来最大规模、最惨烈的“漠北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此次战役,汉帝国共出动精锐骑兵十万以及步兵数十万,分东西两线,由号称“帝国双璧”的卫青和霍去病分别指挥。
根据部署,霍去病本是西路军统帅,应是从定襄郡(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发。然而战前刘彻收到情报,匈奴单于王庭其实是在东方,于是又把霍去病调到东路,从代郡(河北省蔚县)出塞,同时,刘彻给霍去病配置的,也是帝国军队中的精锐,战斗力远胜卫青军团。
这体现了刘彻对霍去病的喜爱、信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