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举报张汤是出于何种动机,我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十分死板无趣的人。李文经常认真地从张汤写给皇帝的上奏公文中寻找错别字、违禁语句、违反法律条文之类的东西,找出来之后,并不告诉张汤修订改正,而是一番复制、粘贴,直接报告皇帝。
此时,刘彻最需要的是推动经济改革的得力助手,而不是细心的文字编辑,因此,对李文的举报一笑置之,李文不但没搞垮张汤,反而暴露了自己。
当然,即使搞不垮张汤,也足以令张汤头疼。谁摊上这样的下级都会头疼。
但是,张汤的头并没疼多久,因为他不只有一个下属,而且不是所有的下属都盼他下课。
张汤有一个叫鲁谒居的死党手下,眼见李文太不上道,于是急领导之所急,他暗中指使人寻找罪名,检举告发了李文。
这案子落在张汤手中,张汤自然不会客气,他运用法律武器,办死了李文。
张汤对鲁谒居的盛情相助心领神会,十分领情。某天,鲁谒居生病在家,张汤亲自上门探望,甚至不惜屈尊,用拿惯了刀笔的手为躺在床上的鲁谒居做足了两个钟头的足底按摩。
据说,张汤此举,把鲁谒居感动到了内伤,差点儿得脑溢血死在床上。
干掉了李文,张汤长嘘了一口气,以为消除了麻烦,其实,对他来说,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张汤——圆滑的酷吏(十一)
张汤给下属洗脚的奇事传到了赵国,此时赵国国王名叫刘彭祖,是皇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
刘彭祖近来很不开心,原先赵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炼铁,张汤强力推行盐铁专卖,断了他的财路。
现在,刘彭祖准备借题发挥,给张汤添堵。他向中央举报张汤,认为在张汤反常举动的背后,一定是和鲁谒居有可怕的巨大阴谋。
刘彻收到举报,也觉得上级给下级洗脚这事如同人咬狗,如同男上级约女下属到酒店开房谈工作,太过匪夷所思,太有新闻价值,他也想弄清楚张汤到底在搞什么鬼。
刘彻于是密令另一位御史中丞减宣暗中调查此事。减宣也是在西汉“酷吏榜”上排得上座次的人物,他具备酷吏群体的共同特质:嗜血、冷酷、不畏权贵。
减酷吏行动迅速,马上秘密逮捕了鲁谒居。可惜,这个鲁谒居是个十足的软蛋,还没上老虎凳、灌辣椒水,就被吓死了。
线索断了。看来,此案只能以缺少人证而告结,可减宣不是常人,他立即扩大调查范围,逮捕了鲁谒居的其他直系亲属,其中的关键人物是鲁谒居的弟弟。
此事,张汤毫不知情,但巧合的是,某天张汤偶然到监狱办理其他案件,一眼看到了拘押在此的鲁谒居的老弟。
以张汤的聪明,他马上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立即在心中作出决定,必须尽快把鲁老弟救出大牢。
越是如此,他越要装作毫不知情,和鲁谒居的弟弟全不相识,偏偏鲁谒居的弟弟是十足的蠢货,他不能体会张汤的用心,在牢房里不停地大声呼叫张汤,并用唯恐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表明自己和鲁谒居的关系。
张汤只有装聋作哑,逃也似地出了监狱。
“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就在张汤想办法营救鲁谒居弟弟的时候,鲁谒居的弟弟已经对“见死不救”的张汤充满怨恨,他向减宣招供,供出是张汤和鲁谒居上下联手,共同害死了李文。
减宣拿到了他想要拿到的证供,并向刘彻做了专题汇报。
了解真相后的刘彻考虑再三,认为李文和鲁谒居已是死人,而张汤确实人才难得,便没对张汤采取行动,只是对张汤的人品不再信任。
张汤的麻烦还未结束。
某天,张汤接到报案,当今皇帝的爷爷汉文帝刘恒的陵园被盗掘,陪葬的钱币被盗。
估计这个盗墓贼也是没读过啥书的,刘恒一生节俭,提倡裸葬,盗墓贼冒着天大的危险盗掘了皇陵,却只搞到了点陪葬的小钱,实在划不来。
然而,这已是惊天大案。
张汤把这事分析再三,突然心中狂喜,这是搞垮丞相庄青翟的天赐良机。
他私下找庄青翟商量:先皇皇陵被盗,你我作为高级干部都难脱干系,不如明天我俩在朝会上一起向皇帝请罪,先争取个主动。
庄青翟是厚道人,觉得张汤很替自己考虑,当即答应。
次日,庄青翟主动向刘彻请罪之时,张汤并未跟进,他一副事不关己的漠然态度。
庄青翟此时心里一定拔凉拔凉的,他只后悔自己太过单纯,相信了张汤,现在已落入了张汤设计好的局中,死局。
原来,根据帝国法律,丞相有四时巡行皇陵、使之不受侵损之责。而张汤作为帝国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全然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张汤先是诱使庄青翟认罪,既然认了罪,你就得伏法。张汤收拾庄青翟,正好可以套用他和赵禹共同制订的“见知故纵法”。此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庄青翟必难逃一死。
庄青翟神情惨淡地回到家里,等死。
他的三个秘书长(长史)一问究竟,原来是张汤在捣鬼,既然如此,三人拿定主意:你不仁我不义,先搞死张汤。
庄青翟的三个秘书长(长史)分别是朱买臣、王朝和边通,这三人都非凡品,大有来头。
张汤——圆滑的酷吏(十二)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买臣。朱买臣,会稽(今苏州人)人,贫农家庭出身,自幼好学,专攻儒家经典《春秋》。别人是少年得志,朱买臣已近五十岁了,头发花白,依然一事无成,靠上山打柴为生,生活贫困。
老朱头自己倒很想得开,经常一边背柴回家一边高声诵书,他读书的方式很别致,把书谱了曲子唱出来。搞得街上行人侧目,大家都拿朱买臣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这就是读书读傻了的下场!
长此以往,朱老头的妻子觉得太过丢人,坚决不跟朱买臣过了,要离婚。朱买臣倒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像我这样有学问的人,将来必定会发达,你再坚持几年,等着跟我过好日子!
朱妻下定决心要离:跟你这个穷酸书生过下去,迟早像野狗一样饿死在路边沟中,富贵个屁(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于是,老婆离婚改嫁,朱买臣变成了老光棍。
老婆刚走,好运即来,朱买臣有一个好朋友做了大官,向皇帝举荐了朱买臣,刘彻经过面试,发现这人当真是个有学问的,于是将朱买臣就地任命为会稽太守。
这下,朱买臣咸鱼翻身,之后,他看见前妻再嫁也嫁得不怎么样,还时时周济前妻夫妇,也算是个厚道人。
朱买臣的前妻却是人间极品,她勇敢追求富贵生活,向朱买臣提出要求,要和现在老公离婚,和朱买臣复婚。
朱买臣觉得这女人真是不可理喻,于是把一盆水泼在路边,告诉女人:你若能将泼出的水全部收回盆中,我便和你复婚,这女人一下傻了眼——这便是成语“覆水难收”的出处。后代文人还把这段故事编成了剧本,就是京剧的著名剧目《马前泼水》。
书归正传,另外两个长史中,王朝做过首都特别行政区长官(右扶风),边通曾做过济南国相。这三人,资格都比张汤老,原先官职比张汤高,早几年这三人都是张汤着意巴结奉承的对象。后来,张汤的官职步步高升,而这三位老兄却官运不顺,各受处分被贬为长史。
张汤人一阔,脸就变,他甚至架空了丞相庄青翟,为树立威信,对这三个长史也没好脸色,时时欺辱。
现在,旧怨新仇总爆发,三位长史于是在社会上散布消息:张汤时常将国家经济机密泄露给熟悉的商人,屯积国家将要收购的物资,牟取私人暴利。
之后,由相府出面,迅速逮捕了张汤的私交好友富商田信,通过威逼利诱、刑讯逼供,拿到对张汤不利的证词。
顿时,天下人的情绪被全面引爆:张汤天天剥夺我们的资产,原来自己却从中渔利,罪该万死。
在三位长史的精心策划下,张汤成功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民间激烈的呼声传入刘彻耳中,对张汤不利的证词也已摆在了他的案前。
对张汤到底是否舞弊渔利,刘彻并不十分关心,他急需考虑的是,来自民间的巨大敌意如何化解。
李文一案,已使刘彻对张汤不再信任,刘彻经过再三思量,决定顺应民意,放弃张汤。
刘彻连续派出八名特使带着所谓的“证词”去找张汤谈话,意思很明显,现在罪证俱在,我给你保留应有的体面,你自己看着办吧。
然而,张汤或者求生欲望太强,或者此时已乱了方寸,他看来看去还是不知道刘彻想让他怎么办,于是,坐在家中,认认真真地逐条反驳证词,证明自己的清白。
刘彻看张汤实在不上道,只有请出另一位酷吏:赵禹,你去处理这件事吧!
赵禹和张汤亦师亦友,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他跑到张汤的家里,为张汤做了最后一次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算一算,这么多年死在你手中、被你灭族的有多少人?现在全天下都要杀你,搞得皇帝也很难做,现在皇帝给你面子,不想审你,想让你自己了断,你却在这写什么自辩书,有什么意义(君何不知分也。君所治夷灭者几何人矣?今人言君皆有状,天子重致君狱,欲夺君自为计,何多以对簿为)?
张汤终于明白了,在刘彻眼中,自己已是熬剩的药渣、拉断了的弓弦、用破了的夜壶,存在,已没有价值。
在昏黄的灯光下,张汤回想了自己的一生,从审鼠的少年、谦恭的长安吏到杀伐无情的廷尉,直至协理天下政事的御史大夫;这一生,地位、权势、荣耀自己都曾经得到,现在,即将失去。
在他终于将面前的毒酒一饮而尽之前。他向刘彻写了生命中最后一次上疏:我张汤,一生没做过什么,从微末的刀笔吏起家,得陛下赏识做到三公的位置,现下皇帝要追究我的责任,我无法推脱,但我确是被三长史阴谋陷害的!
张汤死后,被抄家,清算时发现,张汤的全部家产不过五百金,其总数正和他历年来的薪俸、皇帝的特别赏赐相符。
至此,张汤勾结商人、牟取暴利的谣言不攻自破。
张汤,是酷吏却绝不是贪官,他把人命看得不值钱、把法律看得不值钱,他把钱也不当一回事。
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地位、权势,是君王的意旨。
既然张汤没有捞钱,那么张汤就是被冤死的,张汤的兄弟子侄建议给他风光大葬,昭示清白,张汤的老妈坚决反对。
老太太极有个性,她咬着牙说,既然张汤是天子的大臣,现在被小人构陷冤死,厚葬有啥意义?
于是,张汤的遗体被牛车拉到墓地下葬,有棺无椁,葬礼极其简陋寒酸。
张汤的老娘此举大有深意:张汤是被皇帝你冤死的,死人的清白,不是厚葬就能解决的,这个公道,必须皇帝来还。
刘彻感受到了张汤老娘施加的压力,他大发感叹:不是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的儿子啊(非此母不能生此子)!
刘彻用实际行动回应张老娘,他下令诛杀三长史,将丞相庄青翟免职收入狱中,一个月后,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张汤死后两千一百一十七年(公元2002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郭杜镇的西北政法学院南校区发掘出一座汉墓,此墓中有一棺葬无椁,墓中随葬物品多为日常生活的小器件,不见汉墓常见的陶器和其他贵重器物,在此墓中,出土了两枚双面穿带印,一枚印文为“张汤臣汤”,一枚为“张君印信”,经专家考证,这正是张汤的墓葬。
张汤行法,一味严酷,重刑轻民;而现代法治的灵魂和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权,即保障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从现代法学院校里挖出了酷吏张汤的冢中枯骨,显示了历史的巨大幽默感,也是对酷吏们的莫大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