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圆滑的酷吏(一)
元鼎二年(前115年)十一月的一个黄昏,天气阴沉。
时任汉帝国最高检察长(御史大夫)的张汤神情抑郁地独坐在他堪称简陋的家中。
当他终于将面前混浊的毒酒一饮而尽之前,他一定会回忆起七年前(前122年)那个肃杀的春季。
当年春季,淮南国刘安谋反案成功告破,由此牵扯出刘安的亲弟弟衡山王刘赐窝藏淮南王党羽并曾经参与谋逆。
这无疑是皇帝刘彻即位以来的第一惊天巨案。对此案的处理,中央采取了雷霆手段。除了刘安、刘赐兄弟畏罪自杀无法深究外,封国王后、太子均绑赴街头斩首。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通过进一步深查,淮南、衡山两起大狱牵扯出共案犯竟达数万人之多,其中,涉及侯爵、政府高官(二千石)、地方豪强、商人、小民等国家各个层面成员。
最终,帝国将数万人一并处决。无论高贵如侯爵或低贱如小民,无论狡黠圆滑如高官、商贾抑或懵懂无知如妇人、幼儿,一律难逃劫数,最终,大家的血在地面交汇,被冲刷进肮脏的沟渠。
而负责审理宣判此案的,正是张汤,其时任帝国司法部长(廷尉)。
在办理此案之际,皇帝刘彻曾意示宽大,张汤拒不执行。
在张汤看来,帝国出了如此谋逆大案,处理结果如不血腥恐怖,将如何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淮南、衡山两封国历来与中央离心离德,不借此机遇,如何得以名正言顺撤除?而诛戮高官、豪强所罚没的资产也尽可以稍稍弥补帝国对匈奴连年征伐之军费不足。
张汤明白,刘彻的“宽大处理”云云,无非是君王必须摆出的宽仁姿态,所谓万物生发,阳光雨露固然重要,雷霆暴雨亦不可少,这一点,张汤和刘彻自有默契。
果然,当年夏季的四月,在张汤大肆杀戮刚刚结束,刘彻即下令赦免天下所有罪犯,这似乎隐隐表明皇帝对张汤残酷办案稍有不满。
然而,在次年(前121年)的阳春三月,张汤即获提职,升任帝国御史大夫之职,负责监察百官,参与帝国核心政务——这是可以和丞相比肩的岗位。
至此,张汤走上了个人仕途的顶点。
张汤——圆滑的酷吏(二)
仕途坎坷这词对张汤似乎是没有意义的。
张汤从一个顶职的长安吏起步,十几年间连遇提拔,所接的全是惊天大案,年纪轻轻就升任三公,其个人工作能力卓越固然是重要原因,但绝不是全部原因。
张汤是一个熟悉官场潜规则的人。
在微不足道的长安吏任上,不甘于平庸的张汤某天闲来无聊,翻看长安在押犯人档案,发现了一个让他眼睛一亮的名字:田胜。
张汤虽为长安小吏,对官场动态及官场中错综复杂的脉络关系倒是时时打听。他知道,这个田胜原为部长级官员(九卿),前阶段因犯法被拘;他还知道,这个田胜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名叫王娡,王娡就是当今皇帝的母亲,换言之,田胜就是刘彻的舅舅。
此时,太皇太后窦老太尚且在世,在她的全力打压下,田氏国戚正不得出头。
张汤于是大喜过望,犯罪的国舅竟关押在自己辖下,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俗语云:落难的凤凰不如鸡。汉时狱吏似乎都有极其严重的仇官、仇富情结,你的官越大,身份地位越显赫,越是要折腾得你生不如死——之前说过的周勃和韩安国在入狱时都享受到了这种特殊待遇。
然而田胜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同样幸运的张汤。
张汤确定,有复杂背景的田胜终会咸鱼翻身,于是刻意奉承,最大限度给田胜关照,提供便利。
张汤的政治投资得到丰裕的回报。稍后,窦太皇太后死去,田家班飞上云端,其中,田胜也光荣出狱并被封周阳侯,田胜知恩图报,厚待张汤,天天带着张汤出入权贵之门,打入上层社交圈,并把他隆重推荐给自己正在得势的弟弟,时任帝国丞相的田蚡。
田蚡碍着老哥田胜的面子,提拔了一下张汤,他将张汤由长安吏提升为首都长安特别行政区副长官,乍一看来,张汤职务级别待遇提高不少。其实,这是个很要命的岗位,因为这个岗位的直接上级,是一个极其难缠的人,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他简直不是人。
他就是在司马迁老师在《酷吏列传》中隆重推出的另一位狠角色:宁成。
宁成的处事原则就是两个字:强悍。做下级时,宁成的爱好是威逼上级;等当了领导,却又对下属严酷苛责(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急如束湿),总之,大小通杀。
这样的狗不理式的另类人物,居然也能混官场,诚为异数。其实另有原因,宁成结识了一个同样异类而且极赏识他的高级干部:“苍鹰”郅都。
郅都死后,宁成继承了天下第一酷吏的行事作风和名声,在首都特别行政长官(内使)任上,宁成如狼牧羊,滥用职权,割头如草,强势打压政敌豪强,搞得人人自危,江湖传言:宁可碰着喂奶的母老虎,也别惹得宁成怒(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宁成的个人品行较郅都差得太远,他贪财,搞过权钱交易。
张汤给宁成做属官其实时间不长,这期间他具体干了哪些工作我也无从得知,但可知的是,即使是宁成这样行事极端、难以相处的上级,张汤也处得极好,他大受宁成赏识。
稍后,宁成破例向丞相田蚡大力举荐张汤,田蚡此刻才对张汤另眼相看,不久,张汤升任茂陵军分区司令(茂陵尉),自此始独当一面。
我相信,和宁成共事的经历,对张汤的影响极大。
宁成的铁腕作风和残酷风格以及张汤本身性格中固有的圆滑钻营如同武林高手体内的两种异性真气,被张汤逐渐调和、融会贯通。
张汤——圆滑的酷吏(三)
茂陵,是刘彻百年寿陵所在,因此茂陵尉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主持监修刘彻皇陵。
对待此项工作,张汤拿出酷吏所特有的严谨作风,铁面监理,严格把关,在茂陵建设中坚持不吃回扣、不献礼赶工期、不搞形象工程,他要把茂陵建成经得起刘彻检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万年基业。
皇帝刘彻某次来到茂陵突击抽查,结果对工程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大加赞赏,通过和张监理的一席谈话,刘彻在心中发出感叹:张汤,人才啊!
既是人才,应当大用,稍后张汤被调入中央,升任监察官(御史)。在此任上,适逢皇后陈娇巫盅案发,刘彻将这个天下第一大案点名交给张汤审理。
接案前,张汤做足功课。他揣摸出皇帝的心意,是要借机废除陈娇的皇后之位,从此摆脱这讨厌女人的纠缠。于是在办案时,张汤施展手段,扩大打击面,网罗无辜,着力渲染恐怖氛围。
最终,一个无计可施的怨妇为了从情敌手中夺回老公而施展的愚蠢伎俩,被张汤解释成了企图用非自然手段谋杀皇帝的可怕阴谋,于是,三百颗人头落地,陈娇的皇后之位被废,而张汤因为办案有功,被升任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为郎中令所属。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这岗位,贾谊以及东方朔都曾经干过。
在这个岗位上,张汤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个于他亦师亦友的人物,此人姓赵名禹,也荣登司马迁老师的《酷吏榜》。
同刚直的郅都和强悍的宁成相比,赵禹的酷吏做得比较另类,他是学者型的酷吏。
看着前辈郅都和宁成动辄以个人的喜恶大兴牢狱,大肆杀伐,赵禹常常会摇头叹息,脸上充满鄙夷之色。这种鄙夷是川菜大师对麦当劳的鄙夷,是多明戈对卡拉OK的鄙夷,是瘦肉精对注水肉的鄙夷,是小偷对强盗的鄙夷——赵禹认为,郅都和宁成的搞法,实在太没有技术含量。
赵禹的主张明确,即使打击对手,也要以法律作为依据,仗势欺人太过低级,依法治国才是王道。
然而,本朝从高祖刘邦在霸上“约法三章”开始,就坚持一切从宽的立法原则,当初萧何制定汉帝国综合法典《九章律》时,也是照此原则,对原有的秦帝国法律进行删繁就简,趋轻避重式地改造。
赵禹认为,开国初期治定的法律太过简陋,早已不适于当下复杂的社会环境,若要消除犯罪,打击豪强,整肃官吏,必须重新立法,从严立法。
赵禹多次呼吁,终于引起皇帝刘彻的重视并得到认可,刘彻命令由赵禹牵头负责制定新法,并指定张汤配合。
于是,赵禹和张汤时时策划于密室,结合时政,借鉴案例,设置假想敌,制定新法。
据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一书记载,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之际,曾引动天降血雨,众鬼夜哭。究其原因,是仓颉制造文字,泄露了天机,引发鬼怪们的集体恐慌。
而赵禹和张汤制定新法,也引发了官场的巨大恐慌。大家普遍认为,赵禹和张汤两个酷吏鼓捣出来的新法,必然严厉苛刻,一经颁布,大家今后的日子势必难过。
于是,好事的、喜欢拉关系的朝中大佬们就开始和主事的赵禹套近乎,手段无非是请吃请喝,馈赠礼品,目的是请赵禹制法时将尺度放宽,让大家有路可走,有机可混。
然而,酷吏赵禹开始摆“酷”:推辞一切社交活动,拒绝一切礼品馈赠,除合作伙伴张汤外,不和任何人交朋友,他坚持主见,绝不因任何人、任何因素改变自己的工作原则。他的这一作风,被后人归纳成一个成语“一意孤行”。
张汤——圆滑的酷吏(四)
“一意孤行”的赵禹很对得起大家,他和张汤设立的新法终新鲜出炉,经皇帝刘彻批准而热辣登场。
在新颁法典中,除了恢复了被刘邦废除七十多年的“连坐法”、“族诛法”等秦时的酷法,他们更发挥原创精神,弄出了一个“见知故纵之法”。我以为,“见知故纵法”像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所规定的“渎职罪”。
此条法律的针对对象不是罪犯,而是各级官吏。法律规定,官吏看见或知道有人犯法,特别是发现坏人的活动动向,则必须举告,不举告即为“故纵”;官吏对应判刑的罪犯,则必须判刑,办感情案,从轻发落也为“故纵”。“故纵”者与罪犯同罪。
此条法律一出,官场一片哗然,软硬不吃、犯了众怒的赵禹终于把自己弄成了“狗不理”,人憎狗嫌。
然而,奇怪的是,共同设计酷法的张汤却依旧保持了良好的人缘和口碑,他经常出入上层社交场合、冷餐酒会,竟然十分受欢迎。
这位老兄实在太会做人。
首先,张汤尊重领导。具体的表现就是“送礼”。对,您看得没错,张汤确实是一个会送礼的酷吏,更离奇的是,张汤不仅给领导本人送礼,而且时常给领导家里豢养的门客、领导的秘书送礼。张汤的思路是:要搞定领导,就要先搞定领导的身边人及枕边人,先扫清外围,才能占领阵地。他的这一思路和实践作为送礼关系学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