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概括一下,伍被劝说刘安采取的是举例、类比的手法。先是举造反成功者、刘安的爷爷刘邦的案例,刘邦能夺取天下,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秦王朝无道到了极点、崩盘在即;接着举造反失败者,刘安的堂叔父吴王刘濞的案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准备充分,兵精粮足却一战而溃,亡国身死,主要原因是天下安定,造反不得人心。
然后类比,淮南国的武装力量,不及吴楚联军的十分之一;现在天下和谐,百姓安居乐业,远胜于“七国之乱”之际。
最终得出结论,造反等于自杀。
一番说辞,听得刘安胆战心惊,汗如雨下,造反的激情暂时冷却。
鸡犬升天(五)
就在刘安造反念头渐消之际,雷被反水的突发事件使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刘彻接到雷被举报,认为此事非同小可,马上召开会议讨论。在会上大臣们意见相当统一:刘安是否要造反固然不能确定,但阻挠皇帝命令,不让勇士上前线已是铁案,建议先把他抓起来,以绝后患。
刘彻在处理这个案子时,十分慎重。一来自己上任以来从未处理过封国国王,刘安又是自己的堂叔父,关系太亲,人太熟,一时下不去手;二来刘安是学者型国王,礼贤下士之名传于天下,贸然把他收拾了,就给自己戴上了“害贤”的帽子,让天下知识分子寒心。
思来想去,刘彻决定先派一个办案专员进入淮南国,摸一摸情况,再作决断。
被刘彻选中前往淮南国的特派员是首都卫戍司令(中尉),名叫段宏。
而在淮南国方面,刘安听说雷被反水,刘彻要派段宏前来办案,一时慌了手脚。情急之下,和自己最信任的儿子、淮南国太子刘迁商量对策。
刘迁有官二代的招牌特征,有小聪明、贪婪、心胸狭窄、不知死活,雷被反水事件的肇事者就是刘迁,在不久的将来,他还将惹出事来,终于害死刘安,这个人似乎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坑爹”。
刘迁此时倒不着慌,他给刘安出了个主意:中央派专案组下来,这是要抓您,这一次无路可退,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只要特派员段宏话音不对,就立即刺杀他,然后起兵造反。
这点子极馊,以淮南国现在的状况仓促造反,和中央军对抗,无异自寻死路。
学者刘安显然是个没大主意的人,听儿子说得胸有成竹,头头是道,点头应允。
真正的考验落在了中央特派员段宏的头上。
段宏这人,在历史大片中不过是个偶然出镜的小龙套,然而,即使是偶一露脸,他也足以让人惊艳,他是个聪明伶俐、保身有术的官场滑头。
他一接到命令,就陷入深度忧虑之中。到淮南国去调查淮南王是否要造反,这个听起来像顺口溜的任务暗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调查出淮南王刘安真有造反企图,估计自己这个调查员是没命活着走出淮南国了。
然而,这是皇帝刘彻的命令,不执行是不行的。
思来想去,段宏有了主张。
在淮南国首府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段宏见到了面色不善的淮南王刘安父子。段宏拿出自己混官场的全套武功,把刘安当成了自己的上级、领导,尽力巴结。具体体现在:表情温和生动、语言谦恭温和、礼节完备周全——总之,刘安想听什么就让他听什么,想看什么让他看什么,让他高兴。
面对温、良、恭、谦、让的中央特派员段宏,憋着邪火随时准备翻脸的刘安父子彻底糊涂了:看来,中央不是要对我们下手啊!
鸡犬升天(六)
公元18世纪,以生活奢侈、行为暴虐著称的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五曾口吐狂言: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
现在,段宏的态度是,我走后,管你造不造反。
回到长安,段宏继续耍滑头,他向刘彻汇报,据观察,确实没发现刘安有造反迹象。
于是,此事大事化小,刘彻下诏削减淮南国两个县——这是极其轻微的处罚。然而刘安仍不满意,他在人前大发牢骚:我以仁义治国,现在竟遭削县,耻辱啊耻辱!(吾行仁义见削,甚耻之!)听刘安的口气,如此处理自己,是汉帝国的耻辱、刘彻的耻辱。
段宏以对工作极不负责的忽悠精神,居然避免了矛盾的升级,也算异数。
不管怎样,刘安总算成功躲过了一劫;然而,他终究在劫难逃。两年后(公元前122年),刘安再次被人检举要造反,这一次,为他惹出事来的,依旧是那个“坑爹”的儿子刘迁。
话说刘迁虽说是淮南国太子,其实排行老二,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大哥,名叫刘不害,因为是庶出,所以没有王位继承权。
刘不害是个名副其实的厚道人,与人无害,倒是刘迁,经常欺负这个大哥,最为过分的是使他不得封侯。
原来,在五年前(公元前127年)皇帝刘彻下诏,颁布了一条重要的法令:推恩令。
根据法令,诸侯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均可在原封国内封侯。对于这些新封的侯国,就此脱离原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
这条法令,对于刘不害之流的诸侯王的庶子们是重大利好,他们虽然不得继承王位,但也可以受封土地,远胜于原来的一无所有;对于汉帝国来说,不费任何成本,就成功削减了诸侯国的面积和实力,还赢得了诸侯国庶子们的一致叫好,面子里子都有了,也是十分合算。总而言之,这是一项凝聚了高度政治智慧的法令。
现在,让我们缅怀一下这个思路的最早提出者,汉帝国那位短命的政治天才贾谊。
然而,“推恩令”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分封诸侯国庶子,必须要诸侯国王向中央打出书面报告。当然,这如同某些大会上的投票选举和举手表决,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是走个过场,刘彻的态度也很明确:欢迎上报,只要你报我就批。
然而,就是这个前提,让刘迁钻了空子。
站在刘迁的角度,他不愿从自己将要继承的王国里拿一块地盘划给大哥刘不害,于是,说服老爹刘安,并没向中央政府递交《关于请求推恩刘不害同志封侯的报告》。
这下,刘不害傻了眼,眼看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刘不害毕竟是厚道人,咽了口气,摇了摇头,没说啥,不肯咽下这口气的,是刘不害的儿子刘建。
刘建小子年轻气盛,他经常组织集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明对爷爷刘安的不满,声讨叔父刘迁。
按说,此事原是刘迁理亏,他只要放低姿态,安抚一下大哥、大侄子,为刘不害要个封侯,这事就可摆平。
然而,刘迁不肯迁就,他二愣子精神大暴发,派人捉住刘建,据说,他还动用了私刑,把侄儿刘建打得鼻青脸肿。
至此,矛盾彻底激化,不可调和。
吃了亏、挨了打的刘建痛定思痛:现在刘迁还没当国王就嚣张至此,如果将来继承了王位,哪有我们一家人的活路?
就在当晚,他毅然做了一个决定,向中央告发他爷爷刘安和叔父刘迁曾策划暗杀中央特派员段宏,并图谋造反。
鸡犬升天(七)
在举报环节中,刘建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委托自己的好友,一个叫庄芷的人向皇帝递交举报信。庄芷的举报信共有三层意思:一是高度评价了刘建的综合素质;二是揭发淮南王太子刘迁忌贤妒能,打击迫害刘建;三是点明刘安和刘迁父子有重大阴谋,庄芷特别说明:此事刘建知情,召来一问便知。
接到举报信的刘彻将此案交由最高检察长(廷尉)张汤办理。
张汤我们并不陌生,八年前(前130年)他曾因成功办理皇后陈娇厌胜案而大放异彩,在那个案件中,张汤顺藤摸瓜、顺手牵羊,从极为简单的案情中竟不可思议地牵扯出三百名共案犯,全部斩首,酷吏作风,使人印象至深。
案件既然摆在了张汤面前,他决定深入追查,拿出刨人祖坟的精神刨根问底。
第一步,先将刘建请来,配合调查。
刘建积极配合,深入揭发爷爷、叔父罪行,罗列证据,张汤认为案情基本清楚,于是展开第二步行动,派出专使赶到淮南国,指名逮捕淮南国太子刘迁。
刘安、刘迁父子现在成了惊弓之鸟。听说廷尉特使前来抓人,决定故伎重演,拿出当年对付段宏的预案,准备先杀使者,再造反。
事实上,自从刘建被请走,刘安已感到事情败露,重新将造反的事情摆上案头。
他再次找智囊伍被探讨造反事宜,伍被一如既往地表态反对。
然而刘安这次态度坚决。他告诉伍被,无论如何,反是造定了的,明告诉你,这次不是和你探讨造反的可行性,而是研究造反的具体方案。
伍被实在被纠缠得不胜其烦,眼看不顺着刘安就不能下班回家,只有贡献建议:倘若非要造反,必须激起民怨,把天下搞乱。
伍被显然对搞乱天下很有心得,他建议刘安双管齐下。
一方面,伪照丞相、御史的奏章,伪奏章建议将各郡国的大户豪强、轻刑犯人全部赶离家园,迁到边境新设置的朔方郡,并派士兵督促移民,限定紧急的期限。通过将伪奏章的内容公诸天下,达到搞乱人心的目的。
另一方面,冒充帝国的执法官员,拿着伪造的皇帝手谕前往各诸侯国逮捕诸侯国太子以及宠幸的大臣,以此搞乱封国。
根据伍被的预想,只要以上两招顺利实施,天下就会陷入混乱,此时造反,才有十分之一的机会成功(徼幸十得一乎)。
认真听完伍被的建议,刘安犹豫了:造个反而已,至于这么麻烦吗(吾以为不至若此)?
这句话足以让伍被听得头大如斗,哭笑不得。
事实证明,刘安对造反这件事缺乏概念,对造反的困难程度预想不足,对造反的艰巨性、残酷性认识不够。
刘安说到底,是十足的书生,是个纸上谈兵的理想主义者,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此言不虚。
终于,刘安还是采纳了伍被的建议,开始伪造文件,伪造印鉴,伪造郡太守、都尉及执法官员官服。然而,一切尚在进行,张汤派来逮捕刘迁的特使到了。
既然如此,只有提前行动了!
刘安、刘迁这一对宝贝父子经过密谋,拿出了一个堪称周密的“造反三步曲”。
第一步,邀请淮南国内和刘安父子不是一条心的高级干部丞相、内史、中尉前来开会,就在会场杀掉;第二步,杀掉张汤派来的法吏;第三步,起兵造反。
这计划刚一实施就遭遇颠覆性的挫折。
刘安召集的高级干部会议,只有封国丞相老老实实地来参加,内史声称有事,请了事假,中尉更是搞笑,他号称在接待中央派来的特使,没空参加。
写文至此,我对刘安实在是无话可说。对自己封国的干部都驾驭不了,还造啥反啊!
事实证明,刘安并不嗜血,他认为光杀一个高干无济于事,把丞相还是放回了家。
在旁边目睹一切的伍被一跺脚,跟了你们这对蠢父子,真是白瞎了我这个人,当即一溜小跑,来到张汤特使的住处。他临阵反水,告发淮南王父子的造反图谋。
一切还未开始就已结束。现在,只剩下刘安、刘迁父子抱头痛哭。
无路可走的刘迁二愣子脾气最后一次爆发,这次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他横刀自刎。可惜,下手不狠,没死成。
法吏最终活捉刘迁,通过搜查淮南王宫,刘安父子伪造的文件、印鉴及执法官员官服统统曝光,至此,淮南王图谋造反,铁证如山。
张汤向刘彻汇报案件调查结果,刘彻决定对刘安下手,派皇族事务管理局局长(宗正)带着符节前往淮南国缉捕刘安。
刘安终于丢掉野心,丢掉幻想,在宗正到来之前,横刀自刎,成功死掉。
淮南国谋反案的最终处理结果是:太子刘迁母子,全部斩首,所有牵扯进谋反案的人员,统统灭族。撤销淮南国,设立九江郡。
对于反水人员伍被,刘彻认为伍被曾经劝说刘安不要造反,并有检举刘安的立功表现,可以不杀。
张汤态度强硬地反对:伍被曾为刘安造反出谋划策,此人绝不可赦。
伍被于是人头落地。
而在民间,对淮南王刘安的结局,则另有充满玄幻的说法。
话说刘安炼成了仙丹,服用之后,羽化仙去,在他身后的鸡犬,也因为吃了散落地面的仙丹,尽皆飞升。这就是成语“鸡犬升天”的由来。
我分析,这是刘安的那班文化人朋友们的作品,体现了他们对文人刘安的深切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