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黄帝为五帝之首,黄帝的孙子颛顼为五帝之二,颛顼的孙子重黎是高辛氏的火正,为祝融。
这里稍微讲一下,重黎其实是两个人,重为南正,司上天之火;黎为火正,司人间之火;这两个人都是管火的官,南正、火正就是火神。不过后来习惯把重黎一块叫,很多时候就看作一个人。祝融是火正的官名,也管兵,相当于后来的大司马,当然,很多人也管祝融叫火神,也没错。这里的高辛氏就是帝喾,五帝之三,黄帝的曾孙,他住在高辛这个地方,以高辛为氏,称高辛氏。高辛大概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
重黎死了以后,他的弟弟吴回当了祝融,就是第二代火神。吴回生了个儿子叫陆终,娶了鬼方国君的女儿,俩人恩爱了几次,这个鬼国公主就怀孕了,一怀就是十一年。鬼方国是当时西北地区的一个国家。你看,这牛人怀孕或者怀牛人的孕或者将怀牛人的孕,那都不是以月为单位计算时间的,起码十年起步,我们一般人比不了。
陆终可等不及了,把他老婆的左肋拉开了,剖腹产了,生了仨儿子,右肋也拉开了,又仨儿子,六胞胎。这样算下来一人一年多,还可以。老大叫樊,己姓,封在卫地,是夏国的一个诸侯,商汤伐桀的时候被灭了。老二叫参胡,董姓,封在韩地,就是周朝时候的胡国,后来被楚国灭了。老三彭祖,也封在韩地,是商朝诸侯,商末亡国。老四会人,妘姓,封在郑地,后来成了郑桓公的子民。老五叫安,曹姓,这是曹操的老祖宗,封在邾地,灭于春秋。老六季连,芈姓,这就是楚国的祖爷。后来芈姓家族中出了个贤人鬻熊,这个人很有学问,周文王、周武王都向他请教过。鬻熊的后人就以熊为氏。
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分封在南方荆蛮之地,子爵,定都丹阳,这就是最初的楚国。
熊绎五传至熊渠,楚国已得江汉民心,熊渠僭号称王。当时的周国还是比较强大的,而且周厉王比较壮火,俗称“壮火头”,熊渠害怕周厉王打他,就去了王号。
熊渠八传至于熊仪,熊仪也叫熊若敖,若敖传给熊眴,熊眴就是蚡冒。蚡冒死了以后本来应该他的儿子继位,蚡冒的弟弟熊通也是个壮火头,他就把他侄儿杀了,自己当了楚子。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楚国一代壮火头的事。
熊通强暴好战,很不安分,他想像他祖祖祖祖爷熊渠一样称王,刚开始只是想想,后来周桓王兵败繻葛,他决定称王。他的头号大臣令尹斗伯比说,楚国是子爵,冷不丁称王不太好看,最好让周天子册封,周桓王肯定是不会轻易册封咱们的,必须先立威,立威就要制服诸侯。当然,斗伯比说的诸侯并不是中原诸侯,楚国此时还没有力量进攻中原,他说的是南方诸侯。南方以汉水为界,西边的大部分是楚国的地盘,东边的大部分不是楚国的,当然后来楚国就都给吞了。南方诸侯中随国最大最有威望,搞定随国,则其他国家不战自顺。于是熊通听从斗伯比的建议,观兵江、汉之间,屯于暇地,后派大将薳章入随求成。
斗伯比,芈姓,斗氏,名伯比,也是熊氏,因为住在斗邑,所以以斗为氏,也可以叫熊伯比。斗伯比是若敖的小儿子,熊通的亲兄弟,楚国皇族,史载楚国第一位令尹,十分有名。他的儿孙里面也出了几位很厉害的人物,甚至比他还有出息,这个以后再说。
薳章,芈姓,薳氏,食邑在薳,所以称薳氏。薳章是蚡冒的儿子,熊通的侄子,也是正宗的皇亲。由此可见,血缘关系在楚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原各诸侯国也很重要,一弟一侄分为熊通的文武大臣,辅佐熊通称王。
薳章到随国说明求成结盟之意,随国大臣们就议论开了。有一贤臣叫季梁,这是随国的脊梁,有一谀臣名曰少师。随侯喜谀而疏贤,喜欢听少师讲话。
季梁说,楚国大而求成于我,必定不怀好意,熊通这个人是很残暴的,现在无事献殷勤,定然包藏祸心。咱们应该坚壁高垒,严阵以待。随侯不听。
少师说,不如让微臣以结盟之名,前去楚营打探。前面薳章说过结盟求成的话,但还没有确定下来,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所以少师这次去楚营就是签个结盟合同,最重要的是看看楚军虚实。随侯说那你去吧。
斗伯比听说少师要来,就跟熊通建议,少师这个人是个傻屌、信球,浅薄之极,这次他来,正好被咱们利用。斗伯比就下令撤掉了精兵强将,而以老弱残兵锈戈蔽甲示众。
少师一看,哈哈大笑,就你们这样还在这搞军事演习呐!斗伯比说,我们这两年灾害不断,没什么收成,怕那些小国家瞎起哄,找我们的麻烦,这才搞个军事演习,预备一下。希望能和贵国结盟,让我们也受点庇佑。你看这话说的,少师听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于是,少师就和熊通把合同签了。
合同签完以后,楚国就撤军了。少师回去给随侯讲了楚军的各种作调,并且急急求师,老大,赶快给我几百人,追上楚军,就算不能杀光,也能杀他一半。熊通个屌丝居然敢在咱们家门口搞军演,这次微臣一定要打得他屁滚尿流,以后再也不敢来。你看,少师这个人什么玩意儿,刚签完同盟条约,转脸就打盟友,当然,熊通也不是好货。
随侯准备派兵,季梁赶紧阻止,主上,熊通这个人狼子野心,他的君位也是弑储君夺来的,这次绝不会无缘无故的搞军演,现在又故意示弱,分明是诱敌之计,如果去追击楚军,必遭惨败。季梁是个明白人,虽然没去楚营,但一切都了然于心。
随侯将信将疑,找了个算卦的算了一卦,不吉,这才打消了追击楚军的念头。这人,信佞臣,信算卦的,不信忠臣,他不挨打谁挨打。
熊通知道季梁坏了自己好事,大骂,这个畜生!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斗伯比又献一策,约会汉东诸侯于沈鹿会盟,谁不来打谁。随侯若来,也就是服软了,要是不来,就以叛盟伐之,名正言顺。熊通就派人遍告诸国,在沈鹿会盟。
至期,巴、庸、濮、邓、鄾、绞、罗、郧、贰、轸、申、江这些国家都来了,只有黄国和随国没来。熊通派人到这两个国家问罪,黄子服罪,随侯不服。熊通率领大军,直逼随国。季梁直谏,咱们应该服罪求和,可免战损。随侯不听,随军出城迎战。
战前,季梁登车观望楚师,见楚兵分为左右二军。古例,隋唐之前以右为尊,隋唐之后以左为尊。但楚国是个非主流,他们以左为上。季梁建议,楚国分为左右二军,熊通必在左军,君之所在,精兵拢聚,咱们应该避其锋芒,专攻右军,若能取胜,楚左军也会丧气,或许还有战胜的希望。
楚国卧底少师不同意,所谓擒贼先擒王,放着熊通不打去打小兵,说出去让人笑话,熊通那屌丝有什么本事。随侯也认为熊通是个草包,于是不听季梁正言,攻击楚国左军,结果大败,少师被杀,随军亡其大半。
随侯真正是屁滚尿流地滚回城里,大哭,悔不听爱卿之言,以致如此,现在怎么办?季梁一脸无奈,怎么办,早就说过了,服罪求和。
签订求和条约时,斗伯比跟季梁说,烦劳随侯率汉东诸国联名上表,请王室赐楚王号,以压制蛮夷。这才是楚国军演、会盟的真实目的,就是要称王。熊通虽然是个吃货,但作为一国之主,吃相不能太难看,否则传出去让人笑话,所以称王这件事最好让别人去提,显得自己多么公允谦和。
随侯败国之君,不敢不从,于是联合诸侯,公车上书,周桓王却不同意。姬林心想,母的,都想来摆我一道是吧,我就是不同意,你能怎么样?想称王自己称去,没人理你。
熊通可气炸了,又是搞军事演习,又是搞诸侯会盟,弄足弄够到头来姬林那货不同意,母的,我还真拿他没办法。但熊通是个大吃货,这下吃货本性毕露,你不封我就自己称王,于是在军中自立为楚武王,直接由楚子升为楚王,跳了好几级。熊通称王是既定方针,能体面就体面,体面不了也无所谓,这个人还是比较务实的……
话说为什么楚国敢于称王,而中原诸侯不敢呢?楚国称王之后,中原各国为什么也没人来打他呢?
首先,楚国位于南方蛮夷之地,一家独大,所以他敢称王。而北方礼乐之邦,中华文明之所在,强国大国较多,竞争激烈,这种僭越之事是没人敢做的,放眼整个春秋时期乃至战国中前期,都没人敢称王。楚国称王,之所以没人打他,因为中原各国没人把他当回事,蛮夷嘛,野人嘛,过个家家谁会当真?中原诸侯在意的只是中原霸权,只要楚国不打到中原来,他们是不会过问的。
熊通死了以后,传位给他的儿子熊赀,迁都到郢,役属群蛮,骎骎乎有侵犯中国之势。我很喜欢这个词——骎骎乎!而此时中原霸主郑国却在上演一出夺嫡的闹剧,其事如何,请看下节——“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