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咱们讲过,周桓王对郑庄公是很不待见的,本来是要撤掉他王朝卿士的职位,周公黑肩强谏,桓王便把卿士之职分为左右两份,虢公忌父任右卿士,掌握实际权力,庄公为左卿士,虚职而已。实际上已经完全剥夺庄公在朝中的权力,达到了弱化的目的。
之后庄公打着天子旗号,四处征伐,俨然以霸主自居,桓王姬林已经非常的不爽,忍无可忍,这次不管谁说都没用,把庄公左卿士的虚衔也拿掉了,也就是说周桓王和庄公完全的撕破脸皮,彻底翻脸了。
庄公也怒了,好,用不着我了是吧,那咱们就一拍两散,who怕who!庄公就再也不入周朝贡,这样一直过了五年。
五年之后,姬林坐不住了,他要统兵打郑国,罪名是不朝之罪,和前面讲的不臣之罪一样。看起来这个罪名是万金油啊,怎么用怎么好,谁用谁有理。
读到这里戊申不禁有一个疑问,庄公的不朝之罪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一直过了五年周桓王才想起来征伐呢?他是在积聚力量么?估计不是。周国这五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桓王即没有施行什么重大改革,也没有什么惠民政策出台,成周还是那死烂摊样儿。是在等郑国自已慢慢消耗削弱?那估计白等,郑国如日中天,一日强似一日,桓王如果要等就应该继续等下去。那是为什么?
愚窃以为,桓王估计是过不了穷日子了,怎么讲呢?我们知道庄公利用自已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聚集了一大批诸侯在自己身边,连齐、鲁这样的大国也追随庄公的脚步。而周桓王的威望一天比一天弱,几乎都不能叫威望了,很多诸侯不向桓王朝贡,仅有陈、蔡、卫还恪守臣道,如时朝贡周王。以前庄公还是王朝卿士时自然也少不了给桓王上供,庄公的粉丝看在庄公的面子上也多多少少会给点儿,桓王的日子估计过得挺富足挺美,绫罗绸缎穿着,山珍海味吃着,虽然心里不得劲儿,但日子潇洒。自从庄公不朝周之后,估计桓王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仅靠陈蔡卫三国的进贡是维持不了他以前那种奢侈的生活的。陈国是小国,能进贡多少东西,卫蔡倒是可以,但经常被庄公揍得鼻青脸肿,估计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之前桓王可以吃郑国这个大户,现在跟庄公翻脸了,还吃什么?吃西北风吧。
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桓王吃惯了大户,冷不丁让他喝西北风,他喝的惯吗?锦衣玉食的日子没有了,姬林更迁怒于庄公,五年以后,终于爆发。
此时,主和派的虢公忌父退居二线,主战派的虢公林父粉墨登场,虢公忌父是西虢国的国君,虢公林父是南虢国的国君,还有个东虢国,已经被郑武公干掉了。虢公林父说,打郑国可以,咱们得部署部署,得让陈蔡卫出兵帮咱们,才有胜算。桓王就发出诏令,蔡卫和郑国有仇,此行正好可以报仇,陈国本来是不想来的,陈侯不想蹚这个浑水,可这个陈侯陈佗他刚刚弑君篡位,心里害怕桓王问罪,不得已也出兵了。
就这样,四国合兵了。桓王让虢公林父将右军,统领蔡卫之兵;周公黑肩将左军,统领陈国之兵;桓王自统中军,左右策应。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杀向郑国,直逼繻葛。繻葛在今河南高官葛市东北。
桓王伐郑的消息很快传到郑国朝堂,祭足表示天子伐我名正言顺,还是请和谢罪为上。庄公不同意,他心里一直是有火的,以前夺我的权,现在又来打我,我要是连个屁都不放,以后的日子还有法过吗?高渠弥说,那要不咱们就坚壁防守,以待时机,或战或和,伺机而动。庄公坚持要打,其实他早就想打,一直忍着,这次桓王找上门来,他不想再忍了。
既然不忍了,那就打吧。公子元分析建议,天子分军为三,我们也应该以三军应之。陈佗弑君新立,国人不顺,他是被强调来的,必无战心。令右军先犯陈师,出其不意,必然奔窜。再令左军径奔蔡、卫,蔡、卫闻陈败,亦将溃矣。然后合兵以攻王卒,万无不胜。庄公听了很高兴,不错,很有道理。
这里我对公子元的身份有些疑问。前面庄公派公子吕远征郕国,战胜回军途中,公子吕因病过世,庄公十分伤心,痛失一臂。公子吕对庄公是有护佑大恩的,虽然书中没有明言,但在武姜时期,若非公子吕多方周旋庇护,庄公安得转危为安?公子吕是正卿,又是武公的弟弟,即是大臣又是皇亲,他是有这个能力的。庄公继位之后,也是公子吕出谋划策除掉了共叔段和外戚集团,是有扶立大功的。之后又随庄公四处征战,可以说功勋卓著,无人能出其右,是庄公集团的核心人物。这样一个人死了,庄公该有多痛心。为了纪念公子吕,庄公就升他的弟弟公子元做大夫。这么说来,公子元也是庄公的叔叔。可公子元这个人前面没有出场,以后也没有记载,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公子吕。这个人估计没什么本事,要不然身为皇亲的他之前怎会没有官位,有了官位而又无所作为?
另一种说法说公子元就是郑庄公的儿子郑突,也就是之后的郑厉公,这个人那就非常厉害了,曾两次登上郑国君位,智量才能都高人一筹。
公子元的战前分析虽说不是多高明,一般人估计也分析不来。因此这里的公子元应该就是公子突了。
战前会议开完了,接下来就是排兵布阵。庄公派曼伯率一军为右翼,攻击周军左翼,这里的曼伯应该是世子忽;祭足率军为左翼,攻击周军右翼;原繁、高渠弥等随庄公统中军,相机出击。
高渠弥又建议庄公采用鱼丽之阵。平常车战每乘100人,除去主战的75人,还有25人跟在战车之后,准备随时补充。所谓的鱼丽之阵,不仅在战车后面有后勤人员,战车左右也配备了相应人员,后勤补充更加快速有效而且持久,极大的保证了车乘的战斗力,对于提升整个军队的战力是很有好处的。其实鱼丽之阵不能算是阵法,算是一个加强车乘队形吧。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可在春秋时代还没人这么做,高渠弥算是首创。这个鱼丽之阵有点儿像蒋介石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时用的堡垒战,在鱼丽之阵加持下的郑国车乘就像一个个移动的堡垒,阵法坚密,难败易胜。
世子忽的右翼军是主力,攻击目标是周公黑肩统帅的周军和陈军,战场走势和公子突预想的几乎一模一样,周左军迅速溃败,败军冲击右军,左右两军皆败。高渠弥等指挥中军催杀,周桓王完全抵挡不了,郑将祝聃瞅准机会,一箭射中桓王肩膀。
祝聃也是郑国的一员虎将,伐宋、伐戴、灭许,后来跟随世子忽助齐国远征山戎,都有祝聃的参与,可以说战功赫赫。这次周郑大战射中桓王肩膀,正欲追击,成就不世之功,后方突然鸣金,祝聃只得回军。
回去祝聃就问庄公为什么鸣金收兵,武将嘛,不明白很正常。庄公就点拨点拨他,姬林来打我们,其实咱们是不应该和他对敌的,俗话说老子打小子,小子只有挨打的份,你爹打你你能还手吗?我们保住了城池社稷那就足够啦!如果你真的把姬林抓回来,怎么处置?杀了?还是囚禁?都不行。我们射他一箭已经很不该了,凡事不为已甚,不能逼得太狠了。
祭足说,老大讲得很对啊。现在咱们兵威已立,桓王估计也知道锅是铁打的了,是时候派人去问安了。于是庄公派祭仲带着牛羊粟刍百余车礼物,到桓王军中慰问兼劳军。
姬林回到洛邑以后,还是愤恨不已,他想传檄四方,邀诸侯共讨庄公之罪。虢公林父说话了,侄儿啊,你傻啊。你传檄诸侯不是明摆着告诉他们咱们打败了吗?天子怎么能败。况且,诸侯中除了陈蔡卫,其余都是寤生党徒,你叫他们,他们也不会来,何必自取其辱。寤生已经让祭仲来赔罪了,要我说咱们就坡下驴,这口气您就忍了吧。周桓王憋的脸色发青,一句话也不说,自此以后再不提郑事。
繻葛之战,周国大败,天子威严更一蹶不振,难加四方。南方蛮夷之地,一位暴主异常活跃,蠢蠢欲动。他是谁?请看下节——僭号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