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篇——打磨书生
据说(据我说),如果目光可以被打磨,那么图案一定是精美,且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如镂空透雕,似掐丝嵌玉,美不胜收,古今有盼此一人,愿能成此事,这不,他来了。
大约在宋朝,百姓不知年月,管不得他哪个皇帝老儿坐了江山,与我等小民何干!就此开篇,江山是人家的江山,王公贵族是别人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葡萄美酒像流水一样,对于我等村夫野老,书生村姑子,有的只是隔墙搔痒,茶余饭后的一声呼噜,房上瓦一片,身上布一块而已,闲来无事的痴心妄想白日黄粱梦罢了。
说有一破落书生,家住山东,闭门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料,误了人生,只知窗户纸薄,不知自己命里也薄,眼看已过而立之年,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更别说红颜倾心,朋友都没得有几个,不知如何是好,不禁夜里对月长叹,白日里尽躲着太阳走,都说这书里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怎么这等苦命,不如就此浪迹天涯,都说昆仑有美玉,西北多奇遇,我不如西行。
于是,这书生一路从山东老家直往西北而去,风餐露宿,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无所不在。
一日,不知到了哪里?肚里饿的着实难受,路过街市时,看见一群人围观之处,只见有一人在打磨什么东西,众人无不咋舌称奇,但无奈那打磨匠一人忙他不过,四下里想找寻一帮手,说是一天五个铜钱,饭能管饱,书生想,哪里这等好事让他遇上,急忙过去应了,哪知这打磨之事如此费力,何况书生饥饿多日,体力不支,昏死过去。
等醒过来时,又是另一番天地,只见地上一堆打磨的器械,那打磨匠人在空气中上下穿越,摩擦之力甚大,火光四溅,不一会儿,空气中显出一根华丽的镂雕花柱,极其耀眼,打磨之人将花柱从空气中小心取下,交给那目光主人,并说,这是你此刻的目光,请收好,那目光的主人付了二两银子,乐呵呵的走了,书生好不稀奇,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且听打磨匠慢慢道来,说每个人的目光都是一道奇异的风光图案,且时刻变化,此一刻与下一刻图案不尽相同,我们平日里却不能看见,只有通过特殊的方式打磨方能获得,他便是那打磨匠人,起初这打磨匠以打磨补旧为生,可是不知怎的有一段时日,生意不景气,人们有了用后即弃的习俗,再没有人找他打磨翻新补旧,于是,闲来无事坐在阳光下瞅着远处发呆,对未来极其绝望,无意间眼前出现一道美丽的图案,他急忙用手中器械打磨,不料这恍惚间看见的图案就此呈现在了他的面前,从此以后多日,他都在家中无事便打磨自己的目光,发现图案随着他心情与所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长短精巧各异,甚是好看,且不为人间所有,成为一种奇物。
又一日,有朋友来访,他将此事闲聊说与朋友听罢,谁知那朋友却从中听出了端倪,奋然起劲,不但让给自己打磨目光,还告诉打磨匠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打磨匠可以凭此可获得新的商机,开始新的工作,不定能赚的无数金银,他说,如若打磨匠人就此给人们打磨目光,让每个都获得此刻的目光风景,那么此事可不就成了,就此一个打磨翻新补旧的打磨匠人就成了一个打磨目光的匠人,开始在街上做起了这打磨目光的生意来,说来也怪,就这等捕风捉影的事情,竟然有如此众多的需求,人们蜂拥踏至,竞相购买,让一个棋逢末路的补救匠人,峰回路转了。
书生听说也想学习此道为生,谁知?书生根本不能完成此等玄之又玄的功夫,打磨匠人于是便说,此前也有人要想学此技艺的想法,但都一一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得而知,打磨匠说,也许是得益于自己多年打磨旧器的功夫与时间锤炼,或许从旧器中所得了什么精华的缘故吧,除此,便不能解释了。
穷书生听完似有些懂了,不料想自己读书多年,竟然不知这等道理,也未曾打磨出自己的目光,于是便打算一路向东归去,临走时,打磨匠人将自己以前补旧的那套行头送与了书生,书生一路东去,路上做些补旧的零活,只能勉强糊口,待几年后回到山东老家,已是无一旧可补,书生正打算另谋他业,无奈不知怎的却时时回想起师傅打磨匠人来,一日梦中无意却又获得了那打磨目光之术,但只能为自己打磨,却不能为他人打磨,于是书生将打磨自己的目光作为商品出售,引来无数好奇之人的光顾,又加上书生每日里讲述那打磨匠人的奇遇,落下个打磨书生的称呼,也留下了这打磨书生与打磨目光的传说......
——飘零客
2013-10-20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