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语词典》对该成语的解释是,在路上听来的话,又在路上向人传播。指没有根据的传言。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是靠不住的,经不起推敲的,正如狂人所说的那样,“凡事须得研究,才能明白。”读书做学问也好,为人处世也好,要深入,不可道听途说、听风就是雨,不能胡乱相信传闻。作任何判断,都要注意两点:一是理性,二是逻辑性,得出的结论才更接近真实。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阳货》,原文是,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在路边听到没有经过证实的话,对“马路消息”信以为真。这里的涂,是道路的意思,通“途”字。孔子认为随意听信或传播无根之言,是有道德者所不为的。传播马路消息,说轻了是轻信一面之词,说重了是唯恐天下不乱,是幸灾乐祸。在孔子看来,这些都跟一个人道德品质有关系。如果一个学者“道听而涂说”,那么他做学问的态度有问题,根基不牢。
道听途说来的知识也能作为证据吗?从自己这方面来说,道听途说,不经过大脑的过滤,言者也许无意,可是听者有心。因此,纵然听到善德,也不能为己所有,其德终无可成;从对别人的影响这一方面来说,道听途说,未加求证,便跟着传播,结果和事实相悖,客观上给他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甚至是伤害,当然谈不上道德。是故,孔子教育弟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论语·为政》)意思是,要多听各方面的说法,必须经过“阙疑”和“慎言”这样的筛汰,才可能避免伤害他人,不易在德行上造成遗憾。这都是德,孜孜不倦的功德。《战国策》有“三人成虎”、“曾子杀人”的典故,都在告诫后人不要道听途说。老百姓常说,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一个人背后爱议论他人的是非,这人就要警惕了,离“德”太遥远了。传播是非往往是“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不能全信的。
现代不少大学都设有新闻系,我本人也教过采访学、编辑学。做记者的,不能电话采访就写稿,要到现场,要和涉事的双方甚至多方取得联系,各方面的意见都要了解,然后谨慎地、客观地记录下事情的经过,这样才能更接近真相,过失便能减少。这样的话,孔子在2000多年前已经说过了。所以,我看到一个资料说,清初名士纪晓岚主编《四库全书》,将中国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他曾经说过,所有的事情,古人都已讲过讲透,今人再怎么写也写不出什么新意,所以他一生只编书,不著书。龙应台在台大法学院的一场演讲里,也提到她曾经自以为对某事有独特的见解,结果后来无意中才发现,两千年前韩非子早就写过更透彻的话。我自己也常有这样的感触。近几年苦思生命中的一些现象,有时自以为颇有一得了,翻翻书,又发觉古人也早已说遍,常常为此怅然若失。每个人那么辛苦研究干什么?到底仍脱不出前人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