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伦南端的利明顿(Leamington)乘轮船,渡越宽约五公里的索伦特(Solent)海峡,即可抵达风景绮丽的怀特岛(Island of Wight)。怀特岛面积虽然仅380平方公里,却是大不列颠的“掌上明珠”,岛上鬼斧神工的白崖(Needles)、时光久远的卡里斯布鲁克城堡(Carisbrooke Castle)和神秘华贵的皇家奥斯本宫(Osborne House)等,兼具自然与历史特质,令人神往。其中,奥斯本宫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对怀特岛情有独钟的见证。
1837年6月20日,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基为英国女王,从此开始长达64年的巅峰生涯。尽管此时英国国王虚位的君主立宪制已臻稳定与成熟,但仍不影响维多利亚开创属于自己的、他人不可超越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在此数十年间,英国的统治范围达到了3600万平方公里,经济及贸易总量在全球遥遥领先,从东半球到西半球、自南半球至北半球,“日不落”帝国威风八面、不可一世。
可是,不管是作为一国之君,还是“欧洲之母”,抑或王霸天下,风光无限、万众膜拜的维多利亚始终心属怀特岛。维多利亚在孩童时期对怀特岛有过一次不经意的访游,此后便对岛上庄园难以忘怀,称之为:It is impossible to imagine aprettier spot。1845年,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买下奥斯本庄园以及周边田地作为自家的世外桃源。此后,女王一家在奥斯本宫度过了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1901年1月22日,在子嗣陪伴下,维多利亚女王逝于宫内的卧榻之上。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诞生在与怀特岛隔海相望的朴次茅斯的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出了这么一段警世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诚哉斯言。英国开创的工业革命、资本扩张,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欲望。可是,我们要追问,维多利亚女王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穿上了一件由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漂亮的白色礼服,体现华夏文化的中国元素让她惊艳了全场。可是,就在这一年,英军占领了新西兰,标志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也还是在这一年,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以鸦片为名的侵略战争。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维多利亚女王还经历过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及令中国空前丧权辱国的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侵华。在此期间,女王治下的英军铁蹄,两度占领中国的首都并劫掠烧杀。
当世的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英国政府为了补偿受虎门销烟影响的鸦片商人,想从清政府那儿收回资金。很显然,英国政府发动战争是为了确保鸦片贸易带来的收益。这笔收益对英国政府的政治、经济与军事至关重要”。“换言之,鸦片战争并非部分中国人所谓‘帝国主义长期的阴谋’,也不是部分英国人所谓‘以文明和自由贸易为目的’。”在我看来,蓝诗玲的这一观点,就如她的名字一样“委婉”。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鸦片及贸易,可如果英国当年所要的只是贸易受损的补偿,如何成就“日不落”帝国霸业。作为汉学家,研究鸦片战争起因,不能漠视作为鸦片战争阶段性结果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及此后各种条约带来的各种利权鲸吞,哪有委婉之意?若维多利亚女王泉下有知,也难以否认在她的时代大英帝国的对外远征,是战略扩张,而不仅仅是贸易之蝇头小利补偿。
古今多少事,难付笑谈中。今天,当我们沉醉于怀特岛的美景,在奥斯本宫回望维多利亚时代,自然会记起当年狄更斯关于那个时代特质的振聋发聩的表达。怀特岛非常宁静,岛外的世道人间却一点也不宁静。“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的悖论仍在延续。
(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