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六年,仲夏十二日一早。李淳风、裴庆、颜庆来、蔡继、许望亭、赵兴远,六人身着道装,背负行囊。在山中师兄弟们以及师父、师姑相送下,行至山门。
师兄弟妹们相互话别,依依不舍。正值天下太平,入朝为官,自是山中弟子们向往之事。不少弟子,均在心中暗自发奋,希望有朝一日,入得仕途。
此时的袁天罡,自知弟子们心情。他早与今圣有约,会逐年将有为弟子送入朝中。今日有意让弟子们相送,意在相互激励。
在淳风引领下,六人齐齐跪地,对师父、师姑行了叩辞之礼。
师父、师姑将几人一一扶起,六人均眼含热泪,甚有不舍,引得师姑与师妹们竞相流泪。袁天罡心中亦是有些不舍,然他乃大智慧之人,诸事不露于表,对弟子们笑言道:
“为师当说之言,早已言说。尔等入朝,定当同舟共济,相互关爱。山中人等,均祝愿尔等功成名就,诸事顺利,去吧!”随即挥手。
六人施礼拜别,山道上久久回荡着送别的声音……。
蜀地平原,一片绿色,秧苗正茁壮成长。大道上,正值而立之年的李淳风走在头里。今日之李淳风已非比夕日,自幼习学且一心从道的他,七年前来至百丈山后,直是如鱼得水。在先生和众师兄授教相帮下,早有相当道学基础的他,学业突飞猛进。今已像明从俨、袁道成一样,成为青云观师兄弟妹们习学的楷模。两次道家论道日,他之道学、天文、地理、星象、术算等著述,在论道会展露后,博得了天下教众认可和仰慕。如今的李淳风,已是公认的道家一流人物。
四十出头的‘颜庆来’,身材瘦高,师兄弟们玩笑时对他有‘灯杆’之称。入青云观二十余年,他之医技名列前茅。此番进京,因心中高兴,故脚下生风,行走极快。
紧跟在庆来师兄后面,有些气喘,且又矮胖的‘蔡继’。也是四十出头,他酷喜药学,与庆来师兄平日就是一对极好搭档。庆来处方他配药,医馆中一高一矮,常形影不离。更有那药坊中制作丹丸,药用比例,配制方法,他更是如数家珍。经他手做出的丹、丸,常得到秋姑赞赏。因他矮胖,人也乐观,师兄弟妹们常叫他‘秤砣’,他也开心应答。边赶边喘的蔡继叫道:
“好你个灯杆,如此恁急干甚?天晚前能回家就行了嘛!”
“我就是要急赶回家,将入朝为官之喜事告知父母家人,让大家高兴!你这秤砣,平日练功不卖力,今行路才知道气喘。快走吧!难不成你不想尽快回家,将喜事告知家人?”说话间,庆来已放慢了脚步。
原来颜庆来、蔡继二人本就同乡,同是益州地回镇人。紧赶几步与庆来并行的蔡继言道:
“你说我练功不卖力是冤了人。我俩体形不同,师父授你的是内家功,而我修的是外家横练,各有不同罢了。我也心急,地回镇一下出了两个入朝为官者,定然满镇惊喜,快走吧!”
走在二人后面的‘赵兴远’和‘许望亭’,均属中等身材。二人同岁,今年四十有五,比之颜庆来、蔡继略年长一些。赵兴远家居陵州,许望亭家住安州,二十年前二人先后入山。多年修习,老诚持重的赵兴远、许望亭早已习得师父所授诸般技艺。那年师父历游回山后,观中办起了儒学馆。初时还由道成师兄主授,不到两年,二人便成为主授之人。师父编著《乾坤数运算》,二人常任助手,自然习得颇多。去年袁天罡面见皇上李世民时,圣上就言要尽快恢复科考。中书省下辖编修院,急须授材、教材,更缺人才。李世民请老天师在百丈山中选人入京,袁天罡立时应允。今让赵兴远、许望亭入京主事编修,再合适不过。袁天罡早就测得,未来的科考,除却道、儒诸子之学为考题外,‘术算’亦会成为科考主题。在让李淳风研修历代诸算经的同时,将自己《乾坤数运算》前十卷,编著成适合天下学子习学,也适应科考试题之书。此书由李淳风主笔完成,取书名为《术算》。此番进京,决定将书献与酷喜算经的圣上,同时也作为编修院教材。
果然,若干年后,朝廷科考,‘术算’成为主考科。考官们‘以算考生’,考生们则言‘以算入仕’。袁天罡《乾坤数运算》前十卷编纂而成的《术算》一书,成为那个时代读书人必习之书,那时,西方数学还未曾萌芽。
见前面的二位师弟急匆而行,兴远师兄笑道:
“二位师弟莫急,淳风师弟有的是办法,定让你二人晚饭前回至家中。”
许望亭见得兴远开口,也玩笑道:
“他二人定是急着回家与弟媳相见,故而急行。”
蔡继听得,回头笑骂道:
“你三人倒安逸,家眷均在山中,自然不急。想必昨夜三位师兄通宵未睡。”
走在后面的裴庆身材精瘦,一看便知是属喜动脑子之人。他比淳风年长十来岁,也是四十刚出头。在山中,除却诸般技艺外,他之术算高人一筹,对数字他是过目不忘。观中诸坊帐目,只要经他一算,绝无误错,故而师兄弟们对他有‘神算子’之称谓。此番入京,是淳风知道自己会至太史局。太史局下辖司、坊极多,裴庆之天生数算功夫,必能派上用场。故向先生提出,让裴庆同往。
听得蔡继之言,裴庆也笑骂:
“你这秤砣,师兄我可没招惹你,骂人怎生捎上了我。要想急着见弟媳,何不求师弟淳风,他定会有办法令你早早还家。”
急性的蔡继立时对淳风言道:
“师弟有何方法,难不成会腾云驾雾?”
高大的淳风走在前面,他迈出三步师兄们定得跨上四步。调头笑看心急的师兄,故意慢慢言道:
“山人自有妙计。”言毕仍昂首而行。
这一拖延,不但蔡继心急,连庆来也急,急忙中问道:
“师弟你有何办法?快快言说。”
见二人着急,淳风方笑道:
“此番离山,师兄们再也不是‘道士’,而是朝廷官员。虽未着官服,然我等有朝廷公文在身。到得益州驿馆,那官差们还不好饭好菜侍候?我等自是要马有马、要车要车。”
淳风话毕,师兄们立时欢呼。淳风又道:
“临行前,师父也有交待,庆来、蔡继二位师兄可在家歇息几日,陪伴家人。几日后再行启程,去至岐州,与我等汇合,一同进京。”
颜庆来、蔡继二人一听,甚是高兴,不停颂道师恩,老人家想得周全。待二人高兴后,淳风又续言:
“还有更高兴之事。临离山时,想必师父对师兄们均有告诫,师弟我就不多言。昨夜在师父处,他让我转交给庆来、蔡继二位师兄各银钱百两。此番入朝虽有俸禄,然家小仍须安顿。裴庆、兴远、望亭三位师兄,家眷均住百丈村,老人家已有安排?”
三人连连点头,淳风止步,从行囊中取出纹银二百两,分别交与蔡继与庆来。
二人见得,一时无声,而眼里已含欲滴泪水。一时间,师兄弟们却步止声,转身面对百丈山方向。只听年长的许望亭言道:
“弟子们入山数年,深受师恩。今日学成离山,不知何日与师父相见。天涯海角,师恩难忘,弟子们再拜。”言说间声音哽咽。
在师兄言说引领下,六名弟子眼含热泪,一脸凝重崇敬。面对百丈山又拜几拜,方转身行去。
袁天罡四十岁开始授徒,如今观中弟子一、二百人。有近百人习学均在十年以上。倘若科考,十年以上弟子必会多人高中。胸怀宽广的袁天罡,平日对弟子们之习学、生活、家庭均关怀备至。山中弟子,不但有年俸,若谁家有难,观中必会施与援手。青云观除却百丈村广有田产,观中各坊收入颇丰外,袁天罡可算蜀地首富。他视钱财如身外物,常对儿子及年长弟子们言说,青云观兆亿资财,归天下人所有。
首批弟子入朝,为让他们仕途安心,师父首先想到的是为他们安顿好家小。故在前夜把道成、淳风叫至书房,让二人为入朝师兄弟,每人家中安排银钱以解后顾之忧。同时交与淳风黄金百两,道是你离家经年,此番回朝,顺道回乡叫家人置些田产。
淳风见得言道:“恁多银钱,恐要置地百亩。”推却一番,在道成劝说中方才收下。
午未时分,六人到得益州驿馆。驿官闻得百丈山人入朝为官,甚是热情。驿馆本就接待南来北往官差、官员之处,消息极为灵通。见过公文后的驿官‘陈明德’,连连施礼,恭贺言道:
“百丈山医技天下闻名,青云观人才济济。昨年宫中王公公至百丈山,宿住驿馆,下差就闻说山中不日会有数人入朝高就,不曾想今日方启程。”
淳风还礼后笑道:
“此去京师,路途遥远,劳烦驿官为我等备办车马,给予方便。”
驿官躬身言道:
“卑职就一八品小官,怎敢说劳烦。众位高人,入京后,朝廷定然重用,任谁官职都在我这驿官之上。尤其是你李淳风大人,早就闻说‘将仕郎’辞官学艺。今日回朝,至少会官复原职,下官怎敢怠慢。各位先请用饭,下差这就安排车马。”
饭后,驿官亲自牵来两驾马车,交与众人,送上官道方返回。
酉牌时分,两乘车架到得地回镇,颜庆来、蔡继两家人闻讯,自是高兴异常。街坊邻里,闻说二人入朝为官,纷纷前来祝贺,热闹至夜深。
次日一早,李淳风等四人驾车先行,与庆来、蔡继二位师兄约定,数日后岐州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