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先生一番文字史言说,李淳风方知先生更深用意。吕尚《天工系》只是世间传闻,绝少有人见得。今从先生处得知,确有其事,确有其书,而它就是一本天书。要读懂它,必得习学古文字。这古文字习研自是难度极大,没二、三十年研修,定然不成。
如今从先生处知晓确有其书,而此书就存先生处,想必先生已解得,自是与之结缘。听先生言说好一个‘缘’字,甚是了得。李淳风思路即随先生之言,往深处想去。欲与《天工系》结缘,古文字必懂。习学古文字,必当自学自解,不能靠谁教授。前些日在书库研读《河图》、《洛书》之时,自己曾几次向先生请教。先生只是教给自己字的读音,但从不讲它之含义,他是让自己去解。哦!原来这就是‘缘’之开始,这缘必有一过程。缘不能靠谁授与,若能授与,先生何不将《天工系》交与我,授予便是。难怪父亲当年提到《天工系》时,也曾说过,此书有缘者方解得,无缘者得之也是枉然。出行路上,先生在提及《天工系》时,只说是‘到时’会‘传交’与我,而不是‘传授’与我,这到时自是缘到时。今又道好一个‘缘’字,用意极深,若淳风愚钝,岂不辜负了先生良苦用心。想明白了的李淳风竟不着呼出一口长气。
对坐的袁天罡见李淳风神态,知他已解‘缘’之含义,来日他定会认真习研古文字。此子聪颖,然人还年轻。《天工系》尽含天机,它之妙处就在于结缘后,能知未来之事。我袁天罡解得天工系,已知李唐天下有近三百年。而这三百年中李氏家族、大唐天下会发生什么大事,还得用《天工系》来推演。演出结果,须尽对天意,故而《天工系》为上天‘信息’。信息中尽含‘天意’‘天机’,袁天罡怎敢轻言。如今他已料定,李淳风乃是它年又解《天工系》之人,自然要等到缘至。见得李淳风神情,袁天罡心道,‘何时观得‘九重天’,何时缘至。天眼开启,即知上天信息。年轻人,等待缘至吧!‘
悟透了先生深意的李淳风,似乎意犹未尽,欲请先生续言。
先生笑道:“为师知你求知心切,然你离山日近,只能靠自己参悟。今夜我师徒不妨共聊一下道学渊源,就当共勉吧。”
淳风闻言,立时来了兴趣:“先生请言。”
先生捋须笑道:“近年来,老夫读了较多的前辈著书,我将道家历史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上古时,伏羲、女娲、黄帝、神农、姬昌众多的先人们,他们在混沌中习学。了解了天、地、人,识得万物,掌握了许多的自然之秘后。先人们欲把这些秘密、知识、告知世人,后世。然而那时没有文字记录,甚至没有语言。加之天灾人祸等诸多原因,这些信息传递十分困难。远古、上古时的伏羲氏、道家先辈们,他们绘制了阴、阳图、八卦图,先天圆、方图。将已掌握的无尽之秘,欲告知后世。
世间有了文字,姬昌父子得吕尚授教后,解得阴、阳、八卦、先天圆、方图中之秘。为其配上文字后,同时又将其发扬光大,演变出了六十四卦。此时世间就有了配上文字的阴、阳、八卦、圆、方图,再传后世。此一段人类知道了天、地,知晓了自然,此为道之起源,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之为上古或远古。”
这些远古、上古宝贵的信息隐于阴、阳、八卦、圆、方图、六十四卦图中。在向后世传递中,历史进入了先秦时代。人为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常使这些信息消沉、失落、断代。而求知的人类,则在困难中努力地搜寻、求索,研究着祖先留给后世的宝贵知识。这一时代,出现了众多的、数不胜数的求索者。因有了文字,他们将得到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创研,留于文字,再传后世。在这一时代,因先辈们的努力,道文化终在华夏完全形成。故我辈称那些对人类作出贡献的祖先们、先辈们为道家人,将他们奉上了神坛。
一千多年前,道家出现了两个了不起之人物,一为‘老子’,一为‘孔子’。老子追寻祖先足迹,终解得先祖信息。知道了自然、识得了天、地。更知晓天有‘道’、地有‘理’。而先祖们的信息是天、地、人,均属自然。天有道、地有理、人则有心。这人心混乱,致使弱肉强食,天下纷争。祖先之愿是要人心规范,人心向善。老子想到用一‘德’字来规范人心。故而晚年时,他来到蜀地。蜀地虽人烟稀少,但却是道家先辈们居住和研修天地之处。这里人心向善,老子经年参悟,终著出了《道德真经》。他将天、地、人合为一体,循道而行。道法自然,人心向善,这大千世界,岂不美好!好一个‘德’、它囊括了天地、人心。著书完成后,老子开设道场,宣讲道‘道、德’。继他之后,无尽的继承者,我辈称之为诸子,他们宣讲着‘道、德’,净化着人心。
孔子与老子既为同道,也为师生。在研修道学中,孔子曾多次向老子请教。当孔子研透先辈学问后,同样觉得人类心灵需要净化。他最初提出了‘仁’和‘义’。‘仁、义’与‘道、德’不谋而合。随之,孔子开馆授学,授教仁、义、道、德同时,儒学一派从道家中繁衍而生。千余年来,世人习学道、儒,终以仁、义、道、德为做人之基准,道、儒文化成为华夏人之精神灵魂。试看今人言说,讲道理,凭良心,天公地道等等说辞,无不出自道、儒之学,就是那骂人的言语,不讲道理、损心丧德、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词,也是出自道、儒。
君王、帝王,他们也是人,他们同样在道、理、德中生存。帝王为夺取天下,任意杀戮,自是有违天道,必有报应。君王为一己之利,大兴冤狱,以杀人为游戏。压迫、残害百姓,既违天道,且违人伦。惨无人道之时,他们不知,道亦有道、道亦有规、道亦有法、道迹轮回,最终定然善恶有报。此等君王,百姓骂他为‘无道’君王。反之,那些有道君王,爱护生灵,造福百姓。如大禹、文王、文、景二帝,他们造福百姓,百姓尊崇他们,称其为天之骄子,世代歌颂。千余年来,道、儒之学与思想,成为华夏人类主体法规,也成为人类之灵魂。
道家人中,不少有识之士。在习学了老庄、孔孟之学同时、他们得到黄帝、神农之学。发现人之经络、脉络与天道、地理相通。天有灾,地有难,人有病。人同天、地一样,会经络不通,五脏受寒。黄帝研创,诉说了经络、脉象。神农尝遍百草,欲用草药为人治病。沿着这条古老的医道,道家人研修创新。终在数百年前,出现了被我辈誉为‘神医’的‘华佗’,‘医圣’的‘张仲景’,以及数不尽数的道家医者。不知觉中,在道家中又崛起了医家一流派。道家‘造福众生’,医家‘救治活人’。医家施治行医,同样以仁、义、道、德作为基准。如今的华夏,道、儒、医已有了坚实之根基,此为道家第二个时代。”
用心倾听的李淳风忽然惊醒,近半个时辰,竟忘记与先生续水。连忙起身,为先生换上热茶。先生猛喝两口后,续言道:
“数百年前,西域佛家进入东土,佛家之‘普渡众生’与道家‘造福百姓’同属一理。佛之普渡众生是静化人之心灵,而我道家在静化人心的同时,更在做研创发明,以实际行动来造福百姓。佛之‘慈悲为怀’,与我道、儒‘仁、义、道、德’异曲同工。佛家人在宣讲佛学同时,在不懈地习学道、医之学。而道家人在与佛家交流时,也研修佛学。几百年磨合,道佛交好,今已逐渐融合。多少处名山,既有我道家道观,又有佛家寺庙。今世人有一句说辞叫‘讲经诵道’。此辞实则就是道佛一家。未来之华夏,即是由道、儒、医、释为主体文化之华夏。我辈道家人,既要解读祖先已掌握之识,更要有创举。这些创举就是祖先、前辈们未竟之事,也就是‘创造发明’。”
细心倾听中的李淳风一下明白了、先生与自己方才所谓的研讨道家渊源,实则是在为自己授一堂极深之课。高瞻远瞩的老师,他不是要我怎么去做,而是要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到此,淳风躬立,对先生言道:
“方才先生教诲,弟子明白了一些。我辈道家人,应是创研的一代,要做先贤们想做,而未做成之事。淳风与师兄弟们习学多年,要将学到之知识用于该用之处。发明、创造,做前人未竟之事。我们这一代,就应是道家第三个时代。先生今遣弟子入朝,不是为官,而是做事,将己之所学造福百姓。朝廷广有天下,跟随先生习学数年,只有入朝,方能成就大事。不知先生与今圣怎生商议?想必我山中年长弟子,均会陆续入朝。因今科考未曾恢复,朝中急须用人,方行文催促。只是不知,此番进京,还有哪几位师兄弟与淳风同行?”
听淳风一阵急促的话语后,先生开心地笑道:
“聪明、聪明!老夫正是此意。昨年进京,圣上求才心切,老夫失言,道是百丈山弟子悉数候差。他即来了一句‘多多益善’,今又来了公文催促。后日即是为师择定吉日,明午你可知会师兄裴庆,他与你同入太史局;颜庆来与蔡继二人擅长医技、药技,可入太医院;许望亭、赵兴远二人儒学一流,先入编修院。今圣言说要尽快恢复科考,他二人入朝正值时侯,日后必是主考大人。明日你即知会几人,后日启程。今夜已晚,歇息吧!”
李淳风心中疑惑,先生名满天下,与今圣同属道中之人,他二人间倒底有多深渊源?在李世民身旁侍应了几年的自己,自知皇权大于天。今师兄弟入朝官职,倒似先生早有安排一般。闻先生之意,好似师兄弟们随时都可入朝,取得官职。如此看来,今圣像是十分听信于先生,先生与圣上缘何如此亲密?难不成先生身为道教主,圣上听命于他?不对,今圣虽为道家人,然他未曾入教。百思不解,本欲深问,而先生叫歇息。确实也是时间太晚,淳风只得作罢辞别!
贞观大治,科考制未曾恢复,朝廷紧缺人才,依然采用前朝‘荐官制’和‘选拔制’。青云观袁天罡处人才众多,朝廷自然选用。更有一层是世人不知、李淳风也不晓的缘由,李世民对袁天罡除却崇拜外,更有感恩之心。自然对袁天罡言听计从,有求必应。此为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