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袁天罡、李淳风盘腿坐于铺草上打坐练功。一抹晨曦从洞口透入,洞外传来声声鸟鸣,唤醒了坐练中的二人。李淳风起身,出洞汲水。只见白茫茫一片,一夜悄没声的大雪盖满了山坡,随脚一踢,足有五六寸厚。放眼山坡下,积雪逐渐减少,极目处竟是一片翠绿。仰望山顶,不少树枝被大雪压弯了腰。山峰上白雪堆积,恐有尺厚,想必此峰北面定是一片白茫。
淳风弯腰,捧起白雪,在手脸上不停地用力搓抹。虽冰凉刺骨,不一会儿,手、脸均冒热气,甚感清爽。
记得儿时家贫,大冬天时,父亲常叫自己以雪洗手、净面,道是如此可御风寒。此后多年,都忘不了在冬天以雪洗面。入蜀地后,少有大雪,倒是忘却了此事。今幸得遇,故而多洗了一会儿,方去取水。
待先生用热水洗漱后,淳风又烧一锅米饭。师徒饱食,置行囊于洞内,仅带罗圈。按先生之意,先至峰顶,再次观望,辨明方向,方去寻访龙泉。
出得洞口,已过巳时。阳光灿烂,映照在白雪上,竟有些刺眼。在阳光照耀下,南坡积雪已在开始融化。融化的雪水从树枝上掉下,林中一遍嘀哒之声。先生笑道:
“好天气,连老天爷也眷顾我二人。”
峰顶上,淳风选了一平地,自己先将积雪清除,再将罗圈置放于旁边岩石上。先生对淳风言道:
“此圈早年为我师三阳真人初创,后经我数次改进,如今用起来倒还趁手。看风水、追地脉,此物必不可少。早年诸葛先贤就深知此理,他虽未制出罗圈,然心中随时识得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否则,他布不出八卦之阵。按罗圈指向,我们面向兑位,应是正北。”
师徒二人,放眼而望。北面群山,一片银白,阳光照耀下的太白山脉,就似一条银色巨龙,静卧在大地上。李淳风忽然惊道:
“先生你看,远处那山头,怎生无有积雪,竟呈绿色。”
未听先生回应,调头而望,山风吹拂,先生正手捋胡须,微笑中观望着北面刚才淳风所指处。原来先生早已观得。
只听先生言道:“淳风你再观那圆形山周围山势,看有何收获。”
在先生提示下,李淳风再次用心观望那远处群山。一座座山头,银装素裹,竟似数条白龙,脑子里一下生出‘群龙戏珠’念头。那圆形山就似一颗绿珠,周围条条山脉,尽成龙形,盯着眼下的绿珠。确认观清后,淳风对先生言道:
“众山围绕圆形山,可否称之为‘群龙戏珠’,还请先生赐教。”
先生爽朗而笑:“答得妙,那正是一‘群龙戏珠’图。昨日在此峰顶为师已观得圆形山,只是风太大,距离也远,不敢确定。倘若月明之夜,定能观得圆形山头灵气。昨晚我曾言说这场大雪,你可记得?”
“学生自然记得,其中有何懊妙?”
先生笑言:“观龙脉穴有两个时候,一为月明夜深,二为大雪之后。昨日观得那山势,在不敢确定时,为师不能妄言。回至山洞,你忙碌时,我就在想,尚有半月,方是月圆之时,未必然我师徒要等候半月不成?黑云压顶,是雨是雪,尚不敢断定。之后坐在火堆旁推算出,昨夜会有一场大雪,天助我也。这大雪一下,雪后天晴时,我二人自能远距离观清圆形山。对你李淳风而言,大雪给了你这刚观地脉入门者绝佳机会。果然,你小子一下就观得,哈哈哈!”言说中先生一阵大笑。
淳风急问先生:
“缘何群山有雪,那圆形山上未曾积雪?”
“且听为师道来。地脉数千里相通,数千年生出之王气,在地脉中徘徊游荡,自然会有穴口冒出。王气本就是灵气,它绝不会随意释放,只会选择灵圣之处冒出。这王气非常人能得遇,必是有缘者,方能观到。如今猜测,圆形山定有一穴口,此龙脉就是诸葛孔明斩断之龙脉。王气从地脉中冒出,天降大雪,雪花有的未至地上即化,有的则落地后立时化掉。因王气它含热,故而圆形的山头无雪。为师早年历游,途经洛阳,也是大雪之季,无意间观得洛阳龙脉穴口。那时因功力尚浅,不敢确认。几年前再至洛阳,趁月夜观望,方得确认。这王气与其它灵物灵气不一样,非常人能消受得起,只有有帝王之命相者,方得与之结缘。去年面见今圣李世民时,老夫就曾建言,让他在洛阳建都。他本道中人,想必定知个中缘由。龙脉数千里,定有多处穴口,我袁天罡此生能观得两处,愿足矣!你李淳风今有幸观得,也是苍天相助。这场大雪来得及时,当感上苍之恩。”
言毕,师徒二人在秦岭峰顶,仰对上天,拜了几拜。心急且高兴的李淳风问先生:
“我师徒接下来怎么做?”
“我看这样吧!观这距离,因大雪盖地,且山路崎岖,从此处至圆形山,不少于半日路程。现未时将至,我二人即便能赶到,已是天晚。你今认清方位地形,我们明日一早出行。此山纵横百余里,势成龙头。方才我又细观,离此不远,定会有一巨泉,不妨今日就寻找一番,看我推测是否确准。”
听先生安排,淳风言道:“嘉陵江源头在此,我们顺水而寻必能观得。”
“那就由你带路。”师徒二人说着话走下山峰。
北坡上,积雪盈尺,先生踏着淳风脚印,二人一步步往山下而去。主峰北坡,想必是人迹罕至之地。厚厚的积雪,加上从峰下深壑中窜起的阵阵寒气,虽有天上太阳照耀,仍十分寒冷。所幸今晨离洞时,师徒各加了衣服。二人撩起长衫,系于腰间,在悬崖、林间好一阵穿越腾跳。约一个时辰后,方至谷底。谷底虽积雪略少,然耳畔仍是寒风呼呼。对面一低于主峰的山头对峙,形成峡谷。脚下河床正值冰消时,十余丈宽的河道中,泥水夹杂着大块的冰块,在河床上翻滚。一片污泥浊水,震耳欲聋。二人知道,此峡谷终年不受日照,冬季必然结冰,如今春暖,正值化冰之时。观河道中间主流,不像两旁那么浑浊,认定此河不是整条河全结冰。中间有水常年流动,只是冬季两旁结冰。
顺流而上,行约七、八里,河面变窄,轰鸣声减小。先生停立,侧耳静听后,对淳风大声说话的同时,以手势指向上游,表明自己听到了从悬崖上的落水之声。淳风点头,表示明白。二人施展轻功,顺河岸奔去。
闻听着越来越响的轰隆声,又奔行二里,转入了峡谷。只见一股巨大的山水,从半崖上的缺口处飞出。它直击百丈下的深潭,发出轰隆之声。原来此处三山对峙,峡谷中风声呼呼、寒气袭人。风中水雾飘洒,二人自是不敢靠近,只能站于背风的崖下观望。
观望中的李淳风心道:“好厉害的先生,他观得山势即知此山有一巨泉。”
其实,昨日下午在主峰上,袁天罡就顶着寒风,观清了脚下山形山势。从山形山势中判断,诸葛孔明斩断的龙脉,应是来到此处。数座山头,高低错落,合而一体,状似龙头。龙脉滞留于此,龙头高昂,必有巨泉喷出,方是真正的山形水势。气场流通,地貌、山势、巨泉、气场相合,才能是龙脉滞留之地。找到巨泉,袁天罡方能最终确认,龙脉再次滞留起源。
那山崖之上,除却有一泉流,更值冰消雪融时,山水与泉流相合,冲击而下,形成了如此磅礴气势。果然嘉陵江源头在此。如此险峻之地,世间定然少有人知晓。先生在正自沉思的淳风肩上拍了一下,示意离去。
寒气袭人,水雾湿透了罩衣,师徒二人原路返回。上山时倒是轻松多了,许多崖畔二人均是施展轻猿功,飞身而上。
翻越峰顶时,已是夕阳西下,师徒二人再次留恋地观望那远处的圆形山后,方回石室。
次日一早,石室中师徒用饭后,淳风捏了几个饭团随身携带,以备今日之用。收拾好行囊,给盛米石柜中置放纹银十两,方离石室而去。
认准方向,一路攀崖越涧,只取直线急奔,终于在午时过后到达圆形山下。
雪后天晴,加之北方已值春临之时,群山中积雪已融化不少。站立圆形山下,观望一番。原来此山不小,绕行一周恐有二十余里。二人循山溪水而上,约半个时辰,方至半山坡。肚中饥饿,淳风取出饭团,与先生就着溪水食用。
山腰上杉树、松树居多,观望林中,难觅人迹。林中溪水潺潺,处处鸟鸣,那些鸟儿似乎不怕生人,有的竟然就在头顶树梢上,对着二人鸣叫,似在欢迎这两位不速之客。
再次往山顶行走时,淳风叫道:
“奇了,此山半坡以上,尽皆柏树,这些柏树不像其它地方柏树笔直,它们怎会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其实先生早就观得,见淳风惊奇,随即笑道:
“这就是此山奇异之处。你看它们的树龄,有的定在千年之上。秦岭山中,气候寒冷,长出如此柏树,实是稀罕。”
站立圆形山回望,北面数里处,似有一官道,因道上有车马行走。而此山上无有些许人至痕迹,说明此处离大道虽近,南来北往者却少有问津。
快至山顶时,淳风指着远处道:“先生你看,那里好似有一座石碑。”
师徒二人,一前一后,望碑而去。
石碑高约一丈,分明就是取此处山石刻成。碑石精致,定然费工不少。只见石碑上刻着‘先祖武常公之墓’,以及生卒年月,落款为‘后世玄孙武文敬立’一行小字。碑后是一座巨大坟墓,这坟墓就座落在离山顶数丈的平地上。
二人绕墓细观,硕大的坟堆,高出墓碑几尺。观那坟土成色,似乎多年未曾添土。大树遮掩下,坟头上荆棘茂盛,这开春之季,似乎又发新芽。碑前石台应是摆放供品处,石台上虽无瓜果,但有一些显得日久的瓜果残留皮壳,想必是林中鸟儿啄食后留下。观石碑成色,巨大的石碑倒像是近年所立。碑上所刻字迹也应是近年所为。碑文工整,书写有力,足见书法功底深厚。见得字迹,李淳风倒觉字体十分熟识,难不成是父亲李播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