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师徒早起,收拾行囊,备办些干粮后,离却阆内,望西而行。
一路山景,美不胜收,李淳风边行边望,尽情观赏。而行走中的袁天罡,陷入了沉思回忆。
当年历游时,自己仅注重了长江、黄河两条华夏巨龙,却忽略了对山脉之关注。昨日观得九龙汇聚后,心界大开。《文王记》中曾有‘龙之凝聚,汇于四海山川’之说。昨观九龙,再合为一,今方知‘放开眼界’四字为何会频频出现于《文王记》中。远古时就传说,华夏为九龙汇聚,我今相信,传言不假。这诸葛孔明斩断的自是‘主’帝王之龙脉。但它又不似长江、黄河那么显而易见。早年在洛阳即观得一龙脉穴口,本欲循脉而行,然因与美女山灵气结缘日近,故匆匆离去。如今出行,只为观清这主帝王龙脉之来龙去脉。阆内一行,已知龙脉起源于此,则心有所安。既在洛阳观得穴口,龙脉定是顺太白山脉往北而去。今去太白山,必能观清其走向,说不定还能寻得穴口。眼见得前行的弟子对沿途风光绕有幸趣,天罡也不打扰,行走中又回想起了前年的长安之行。
大唐贞观五年秋初,袁天罡连日来夜观天象,知道天下已趋稳定,百姓迎来太平。深夜回房,即决定完成生父心愿,去一趟长安。
夕日的大邺城,因大唐开国,今正大兴土木,恢复了长安之名。面见今圣李世民时,世民自是十分高兴。天师让其摒退左右后,赠与了‘传国玉玺’,令李世民瞠目惊喜。道是大唐开国日,先皇就命人寻找圣物。十余年了无踪影,师叔如何得之?天师平静中略显微笑,道言圣物乃圣上命中所有,切勿多问。李世民知道,天师乃一代奇人,自不便多问。天师又取出背负之‘吴王剑’,赠与圣上,把个李世民激动万分,定要对大唐恩人拜上三拜。天师笑言:
“贫道观得‘贞观之策’,知圣上心系天下、心系百姓,圣物、宝剑,非君莫属,云龙子就受你一拜吧!”言毕,接受了李世民一拜。
是夜,李世民召来几位丞相,宴谢天师。宴席上,李世民欲拜天师为‘国师’,被袁天罡坚辞。圣上只得退一步,道是百丈山中人才荟萃,今值天下稳定,世民欲造福于民,令大唐强盛。今朝廷正当用人之季,请天师将山中有才能弟子尽快送至朝中,为国出力。袁天罡欣然应允。李淳风本是他之谋臣,自是首推之人。今助李淳风迅速提升,也是为让其入朝后有所作为。何时入朝,暂不告知,以免他分心。这一路上让他自观、自想、自评,岂不甚好。
两日后,午、未交替时分,师徒行至一山头。先生四顾,叫淳风歇息,就着水袋、食用一些干粮。
此处群山环绕,山下为一小平原。两条河流,从南北对向而汇。平原上有一小村落,约有十来家农户。两条河流在村落处汇聚,又向东流去,隐没于平原边缘的山谷之中。
群山叠翠,环抱平原,形成风生水起之势。先生对淳风言道:
“阆内之地,虽龙脉斩断,王气离却,然它风景依然。此处乃一风水宝地,淳风你且观望一番,此处是何风水。”
正吞咽干粮的李淳风,自蟆颐山与金蟾结缘后,心结已解、加之先生一路指点,行进中自是处处留心观察。刚坐下歇息,就已观得此处为一风声水起之地,。闻听先生之言,莫不是要考较弟子?观望中的李淳风,咽下口中干粮后,转身对先生言道:
“此处风水,应是一凤还巢势。对面山头,形似一凤,它之势态,似在孵卵,只可惜,它腹下无卵。那村落若是建在凤山腹下,岂不极好!说明此处无有人识得此风水,或他们缘未至。凤卵之地,必是福地也!”
先生一脸慈祥,笑言道:“你可占上一卦,看此地与你是否有缘?”
依先生所言,李淳风盘腿坐地,手持卦板,掐指推算。片刻起身笑道:
“我之命相,与此地相合,还真是有缘。”
只听身旁先生又道:“你再放眼观来。”
闻先生语气,自己定是未观望到位。‘放眼’二字一下提醒自己,立时明白,即对周围山头再次展视。
哦!原来左面山形,似一展翅之凰。《文王记》中,分明有凤凰为雌雄之说,凤为雄,凰为雌,它们形影不离。有凤必有凰,凰孵卵,凤怎会离去,它定然守护在旁。自己大意,孵卵的应是‘凰’而非‘凤’,那展翅之山应是‘凤山’
观得凤山后,淳风以手加额,自责一声,‘笨蛋’。转身抱歉言道:
“弟子粗糙,请先生责罚。”
先生笑问:“何来责罚?为师望地多年,前几日不是也犯此错。倘若不放眼观望,怎知九龙合一。刚至此地,就观得此处乃一大风水宝地。你对风水学入门不久,今能观得如此,也属不错。切记‘放眼观望’四字。”
“学生心急失误,实不应该,倘若淳风它年与此地结缘,定将那凤山留与先生。”
先生笑道:“此地非但与你有缘,也与道家有缘,它年必是道家香火旺盛之处。走吧,我们续行。”
一路晓行夜宿,因人烟稀少,师徒常用罗圈校正方向。几日后,二人转向北方,进入茫茫森林。此处已是太白山边缘,嘉陵江上游。袁天罡知道,嘉陵江起源于太白山脉主峰秦岭,只要顺江而上,即会到达峰顶。
白日攀崖越涧,夜晚则寻那背风崖壁或是岩洞,烧一堆篝火,就着山泉,煮些野菜,食用些干粮。林中野物虽多,师徒却从不杀生。
秦岭南坡,山势险峻,好在师徒二人功夫了得,倒也无妨。袁天罡虽年近古稀,然穿行林中,从未落后淳风半步。
第五日未时,师徒终上得秦岭主峰。极目四望,北面乃一马平川的汉中平原,秦岭北坡以及高原上仍积冰雪。而南面则是春暖花开,一片翠绿。极目远望,山峦重叠,蜀地平原与天际交汇。那北面高原、数座山峰,白雪满积,一眼望不到边。太白山纵横脚下,山脉连绵,由东至西转向北面。秦岭山显半绿半白,绿的是南坡,白的是北坡。
约一个多时辰,山顶忽然寒风呼啸。冻得咬牙坚持观望的师徒,只得退至避风处,先生赞道:
“好一座南北分界岭,难得一见之美景。”
说话间,一片黑云移至上空,刹那间罩在头顶。风雪来临,淳风对先生道:
“方才上山时,见有一山洞,我们不如去洞内歇息如何?”
因风太大,先生点头。
从山头往下约百余丈,果然有一山洞。进得山洞,淳风立时打火,点燃顺道拾捡的枯枝树叶。篝火一燃,立时寒意消退。此时见得篝火旁有一堆柴灰,想必此洞常有人来,定是猎人或采药人。
借助火光,细观山洞,原来是一宽敞石室,可容纳上百人。细观中,洞中竟有一堆干柴。靠洞壁处地上铺有干草,自是睡觉之处。洞角处还有炊具、铁锅。洞壁上石柜中居然有二、三十斤稻米。这一发现,令李淳风喜出望外。进入秦岭之前,师徒只备办了三、五天干粮,谁知一路人迹渺茫,淳风正愁补给无望。高山处若无有野果、野菜,不得已只好捕猎。今见得粮食,高兴中的李淳风对先生道:
“天不绝无路之人,看来我们只得动用他人粮食,走时留下银钱了?”
先生点头笑应:“走时你定当把银钱留足。”
待身上暖和,淳风添上柴禾后,请先生歇息,自己出石室取水做饭,身后先生叫道:
“天色已晚,此石室定是猎人狩猎场所,你小心陷阱机关。”
不到半个时辰,半锅香喷喷的米饭做好,师徒几日来尽食野果、野菜,今方食得一顿饱饭,好不开心。
饭后淳风烧水,请先生洗漱一番。所幸临行时行囊中多带了几件衣物。整理好铺草后,取出衣服以作被盖。
温暖的石室内,师徒对坐草铺,聊了起来。淳风向先生请教:
“弟子儿时就知秦岭山,今随先生一路行来,不但知道了山势走向,也知道了山脉相通。大巴山、太白山、昆仑山,它们山势虽走向不一,但地脉应是通的。先生怎就知诸葛先贤斩断之龙脉,会滞留太白,而没去昆仑或其它山脉?”
先生笑道:“今日下午在峰顶观望近两个时辰。初时天气尚好,后因黑云压顶,寒风呼啸,为师虽未寻得龙脉,但已感觉到它应在此处。近年在观星楼上,常观太白,发现有异。此山一路向北,你试看,自蜀汉之后,华夏大多数战争均发生在北方。人人都欲称王、称帝。晋、十六国、南北朝,四百多年时间,天下出了数不清之王。今又出了李渊父子,他们均是粘了龙脉之气,此算是一佐证。早年为师也属浅薄,自解《天工系》后,望地学识提高不少,故而常至北方,实则龙脉就在北方。”
言至此,淳风急问:
“先生所言《天工系》,莫不是世人传言的吕尚先辈所得《天工系》?”
“正是。不是传言,确有此物,日后为师会传交与你。”
“先生既已知龙脉在此,为何又来此寻找?”
先生笑道:“正所谓学无止境,前朝之事,我辈知之甚少。历代君王,他们为己家天下之统治,篡改了多少历史!后世君王,为达自己目的,又再次篡改,故许多历史载记面目全非,混乱至极。我辈之责,就是要寻得真实,还其本来面目。文王载记,华夏有九龙,我二人今追寻之地脉,就是主帝王之龙脉。此为天机,谁也不敢泄露。今既被我袁天罡观得,它来自哪里,去至何方,所谓来龙去脉,我必得弄清楚了方安心。今观诸葛武侯斩断龙脉,此龙脉是否彼龙脉,未弄清楚,我怎敢妄言。为弄清来龙去脉,只有不辞劳苦,追踪而来,这对你李淳风也是一番历练提升。”
听先生之言,李淳风方知,严谨为学的先生,原来是在用尽心思助自己提升,心中不尽感激,连忙施礼,谢过先生。
“勿再言谢,听为师道来,在龙头山占卦后,我就确定诸葛武侯斩断之龙脉来自太白山。今在秦岭山顶观望后,最后断定,它就是我已观得之龙脉。它在数千里地脉中徘徊,且有多处穴口,谁人与之结缘,后世即为帝王。帝王、帝王,风光一场,留名千古,万骨成殇!”
袁天罡一番感慨,李淳风知道,先生是在为天下苍生感叹!也在为先贤诸葛孔明之举感叹!只闻感叹后先生续道:
“今日观望,此山方圆百十里,众山形状似龙头。倘若我老袁测得不错,此山中必有一股巨泉,从龙嘴中喷出,它应就是嘉陵江源头。今晚应有一场大雪,也是这北方最后一场雪。仲春之雪,预示今年是个好年景。明日雪过天晴,我师徒即去寻那泉水。或许不用奔波,就能寻得龙脉踪迹。歇息吧!”
淳风起身,往火堆上添了几块柴禾,师徒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