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披衣起床,就着几案灯光,取出卦板,提起丹田真气,掷出几卦。依据卦象爻词,反复推演。直至鸡啼,仍无结果,令老袁好生懊恼。
正无头绪时,忽然想起,回店用饭时,店家曾言‘牯牛山’乃当年张飞屯兵之地。道是山虽险要,然风景极好,客官若有兴,倒可去游玩一番。
天罡心道:‘此地乃巴蜀交汇处,既不防东吴,又不防北魏。巴蜀人烟稀少,更无匪患,张飞缘何屯军于此。是了,定有蹊跷,今日我就从牯牛山寻找。’想至此,即出门叫淳风。
李淳风昨日见先生遇到难题,也是彻夜未眠,早已起床。师徒洗漱,草草用些早点,趁天色微明,向店家问明方向,奔牯牛山而去。
牯牛山处于群山高处,朝霞辉映下,远处的九龙山峰在晨雾中时隐时现,九龙似在吞云、似在吐雾。
静立山头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人高大的身影在阳光照耀下,似两座金身呈现山头。静观中的袁天罡喃喃自语:‘九龙汇聚、九龙汇聚。’忽一激愣,灵感突至,立即放宽眼界,心中已无有九龙之形,他是将九座山形合为一体。
啊!九龙相合,眼前出现的竟是一条巨龙,那龙头就在离牯牛山十余里处。
观得龙形,袁天罡好生兴奋,急切调头,对身旁的弟子道:
“淳风你看,九龙汇聚实为九山合一。”
在先生指点下,李淳风观清巨龙,也然兴奋,叹道:
“先生毕竟是先生,若非你老指点,淳风定然无法观得。”
先生笑道:“为师也是灵感而至,想到长江、黄河为我华夏两条游龙,故而放开视野,方才观得。”
先生笑语中手指半山牯牛关续道:
“蜀汉时,刘备几乎占尽巴蜀,此牯牛关处于腹地,何来兵患。张飞屯兵于此,是为何故?既不能训练水军,也不能训练马军,若训练步校,尚可沾边。不对,张飞屯兵,定有蹊跷。走,我师徒二人,先去那龙头山上探究一番。”
辨别方向后,淳风对先生道:
“我与先生勿须沿道而行,七弯八拐,耗时太多,干脆从林中穿行,直线而去,先生意下如何?”
先生笑答:“正合吾意。”
二人施展功夫,攀涧越岭,约一个多时辰,到得龙头山上。举目而望,此山居中,正是龙头。龙头高昂,其余左右各四山,尽收眼底。再次观望感受的袁天罡自语:
“文王神龙记载,神龙现生,必有王气。如今‘形’、‘实’为一体,怎无王气,缘由何在?”转身对淳风道:
“我们绕山再观。”
二人绕山而行,至南面山坡时,见得山下似有一条大道,先生道:
“不妨去道上看看。”
下至道上,虽有荒草掩盖,倒还有人行痕迹,说明此道常有人行走。观其路面宽窄,似与牯牛山下古道相仿。先生道:
“此道路应是通往牯牛山古道。”
观望后的淳风也言道:“从路形上看,此道应通牯牛山,我与先生来时是穿林而至,故未见道路。”
顺道前行,不出二里,已至西面一豁口,大道从豁口通过,正是牯牛山方向。站立中的袁天罡,观望着豁口两面岩壁,只见上面长满苔藓,此豁口分明是人力而为。扒开苔藓,岩壁上尽是刀劈斧凿痕迹。观得此情,袁天罡长叹一声,继尔哈哈大笑:
“好你个诸葛孔明老先人,张翼德哪里是在此守关。”
吃惊中李淳风忙问:
“先生观得何等蹊跷?”
略作神定后,先生笑道:
“今晨我就在想,张飞乃一莽汉,丞相派他屯兵守关,自然遵命。说不定至今他都不知派他来此,所为何事?”
淳风急问:“所为何事?”
先生斩钉截铁道出四字:
“斩断龙脉!”
一语道出,令李淳风瞠目结舌。待回过神来,方问先生:
“那张飞怎生斩断龙脉?”
“张飞屯军牯牛山,众多粮草物资需运送上山,必经此道。山本无路,修路筑桥当由军士们完成。在此处开一豁口,修一条车、马能行之道,自在其理。张飞按丞相之令,指挥军士,在此处刀劈斧凿,将此山挖开一豁口,大道直通牯牛山。此豁口是什么地方?你可细观。”
仔细观望后,李淳风惊道:
“此处不正是龙形之颈项吗?挖掘豁口,正是斩断了龙脉。诸葛斩断龙脉,究为何意,先生可知?”
先生踱步,沉思后答道:
“先贤功过,我袁天罡不敢评说。但有一点我可揣测,数百年前,这龙脉王气定然未形成。如若形成,先贤则不会在此斩断龙脉。纵观数百年来,天下纷争,未曾出现过真正的帝王。大隋强势,隋文帝头上无有王气笼罩。故隋仅几十年即消亡。今李世民登上大宝,王气罩顶,顺应天命。他是继汉武帝后的又一帝王,必是他祖上与龙脉结缘。”
“听先生言来,若与龙脉结缘,后世即必出帝王?”淳风问道。
“正是。诸葛孔明自离卧龙山后,在巴蜀生活几十年,熟知巴蜀肥沃富饶,民风淳朴。不忍后世毁坏巴蜀,故布下了歪门斜道法。我想他斩断龙脉,应与歪门斜道法同出一辙。‘文王记’载,帝王降世,必狂风暴雨,地动山摇。地震、洪灾、瘟疫随之而来。帝王降世后,为争夺天下,劳民伤财,生灵涂炭,甚至是饿殍遍野。前些年的隋唐之争,你已亲眼目睹。老先贤斩断巴蜀龙脉,应是为保巴蜀宁静祥和、百姓安居。除此之外,别无它说。记得早年我师‘三阳真人’曾言。诸葛先贤因悔自己杀戮太重,曾为巴蜀做了一件大功德之事,想必就是此事。为师在想,龙脉在此被斩断,它又去了哪里?李世民虽出生陇西成纪,然他祖上必不是在陇西与龙脉结缘。为寻龙脉去向,昨夜为师占有数卦未果。淳风你不妨与为师配合,我二人合力,定能占得它之去向,以免日后乱碰。”
“先生要淳风怎生配合?”
“我二人合力,用文王占卦法。为师占乾位,用泰卦占之,你则占坤位,用颐卦占算。”
言毕,师徒二人飞身上山,各选方位,相距二十余丈,相向盘腿而坐。各从怀中取出卦钱,攥于手心。气守丹田,双目微闭,一时间各自进入境界。
初次与先生合力占卦的李淳风,初时还闻得林涛、鸟鸣之声。约半柱香时,则完全进入境界,自己似乎飘游于弥弥天际之中。大千世界,空无一物,仿佛只有自己,在漫无边际中飘移……。
看见了,远处有一黑点。随着自己的飘移,逐渐看清,原来是先生。衣衫飘袂中,他站立于山巅。脚下山峰,自己似曾在何处见过……。
哦!想起来了,那山峰,数年前入蜀地拜师时,曾经此山,它正是太白山主峰。忽然一阵大风吹过,山峰、先生一时踪影全无,自己也从空中跌落。只听风声呼呼,跌落方向好似万丈深渊。
入定的李淳风忽然一惊,一下从地上弹起,顿时惊醒,竟是大汗淋漓。山风吹拂,入定中的自己疑是狂风。手中卦钱在弹起时脱手而出,掷于地上,脑中出现的爻词竟是‘彼伏’二字。
只见先生微笑着站立面前,淳风边擦汗边笑道:
“弟子失态,这文王卦好生了得,竟弄得淳风浑身是汗。”
“哪是文王卦了得,是你自己初次占文王卦,无有经验,竟然将太极元功使出六、七成方才入定。时间一长,自是大汗淋漓。想必你已测得龙脉所在?”先生笑问。
“正是,我见先生立于太白山顶,爻词又是‘彼伏’,龙脉应是伏于太白山中。”
先生连道三声好!好!好!
原来袁天罡昨日观得‘九龙汇聚’山势后,竟不见龙脉。夜间在客栈占卦,也未寻得周边有龙脉迹象。自然想起自己在观星楼顶观得太白山有异,料到龙脉就在太白山。他之懊恼是,明明龙脉应聚此地,怎会没有。今来阆内,是为拜祭落下闳、周舒等先贤。不曾想在锦屏山、鳌山上观得奇迹,然却不见龙脉。一个名满天下的地理学大师,找不到原由,岂不懊恼?
到此龙头山方才发现,是先人诸葛丞相斩断龙脉,疑团随即解开。斩断的龙脉已至太白山脉,此龙脉就是彼龙脉,自己之前观测未错。为了让弟子提高,故让其与自己合演文王卦。一是合占文王卦,入意境后,能观得千里之外物、事。李淳风从未领略合力演练,今要让他体验一番,也是袁天罡培养传人的一番用心。二是合演文王卦,欲达到效果,须高深的武学修为。袁天罡欲检验李淳风习练道家内功已至何境界,故自占乾位,目的是逼弟子使出全力。在李淳风大汗淋漓,最后将卦钱一掷中,袁天罡知他内功修为已达七、八成。再则他一口道出,龙脉去自太白山脉,老师心中高兴,故而连道三声好。继而笑道:
“文王卦果真灵验。因近几日无有月色,夜间无法观得龙脉踪迹,故而只得使用文王占。你今初次习演,测得结果难免高兴吃惊,不足为怪。”
闻先生称赞,观先生神态,老人家自是早知龙脉去向。方才演练,先生只是想印证一下。聪明的李淳风忽然明白:“原来先生是授我怎样演练‘文王占’?”
“正是。你今已知怎生习演,但切记不可轻易使用。我道中人,遇事仅一般课占,即能卜得结果。‘文王占’则是用于对大事推测。如龙脉这等大事对应天道,倘若测得后,一旦泄露,即是泄露天机,故而文王占不能随意使用。如今我师徒知晓龙脉所在,但绝不能轻易乱言。”
见先生一脸严肃,淳风连忙答道:“弟子谨记。”
先生续笑道:“记得就好,实则方才卦相一起,为师就得出‘西去’爻词。太白山脉,绵延数千里,地脉相通,主峰秦岭,四通八达,商洛山、伏牛山、昆仑山都有可能。李世民选长安定都,是绝佳之处,定有我那‘源回’师兄早为其指点。数年前,为师在地处伏牛山的洛阳观得之龙脉穴口,想必就是这股龙脉。李世民欲治理天下,必得紧靠龙脉。秦岭距此不足千里,我师徒就去秦岭,必能观其踪迹。”
闻先生说教,离山不到一月的李淳风,忽然感到自己对地理、地脉、灵气一下懂得了不少,心中由衷的生出了对先生的敬佩感恩。但知先生乃施恩不图报之人,故无有多言,却调皮的笑道:
“离山数日,淳风一日千里,师之大恩,弟子铭记,一切均听先生安排。”
见得弟子调皮状,先生笑骂:“你个滑头,别酸了,我二人回店,收拾行囊,悄没声离去。倘若日后阆内人知晓,说我老袁来此斩断龙脉,我可吃罪不起。恁大一个山口,我袁天罡可无力将其锯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