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宽大的书房,一层不染。显然是自己不在时,常有人打扫。书房中,落座后品茶的师父,微笑中与各弟子问侯、闲聊了起来。弟子们汇言着各自的习学、家事,师徒们其乐融融。
是晚,在几位大弟子安排下,青云观讲堂内数盏松明火通明,照耀着大厅。昨日袁道成就接得父亲飞鸽传书,今日定回。故而众弟子早已有准备。青云观除广有田产外,山下百丈村养有鸡、鸭、鹅、猪、羊、牛。观中备办了接风筵席,弟子们身着一色道装,齐聚讲堂。各坊主事及年长弟子,陪师父落座,秋云与女弟子们围坐。见人众齐备,天罡起身,抱一团礼。弟子们见状连忙起坐,在从俨师兄口令下,齐齐施礼。
袁天罡声若洪钟,言道:
“为师离山五年,对山中人等甚是挂牵。今日返回,观得山中如此兴旺,不胜惊讶。感激之余,老夫在此谢过各位。如今天下乱世即将过去,大隋兴起之科考制还会延续。故而为师决定,在青云观再办儒学馆。儒家鼻祖孔子本就我道家人,儒学馆在授道之时,同授教儒学。隋历次科考试题皆为范本,由我同各年长师兄轮番课授,袁道成担馆主之职。凡有它年立志入朝为官,济世经帮愿望者,均可入馆习学。”
此言一出,整个厅内哄然喝彩,谁个不想出人头地?谁个不想耀祖光宗?几个年长弟子知道,此事必定是有先见之明的师父,历游天下后的重大决策。
只听师父续言道:“请各位弟子,与为师一道,同饮此杯。”在互敬声中,众人干了杯中酒。
袁天罡离坐,与弟子们依次饮酒,借此与新入门弟子认识。记忆力非凡的他,对山中弟子以及家境情况都十分了解。青云观从孙思邈时代,就不主张师道尊严那繁琐之礼。传至今日,袁天罡更是大度,还常和弟子们开些玩笑同乐。此种场合,师父更不摆谱,反倒离坐敬酒。经年的青云观,在袁天罡宽松、大度下,那七十二条山规,竟然少有弟子违背。
虽不严格师道尊严,自己在场,弟子们总还是放不开。酒至半酣时,袁天罡离席回房。从俨、蔡继二人为师父沏上茶,师父要他们返回去陪师兄弟们喝酒,自己喝茶休息。二人辞别师父下楼。
整个宽大的观星楼二层,除却天罡书房和卧室外,尽皆书库。数万册书典存放其中,那是数代道家人之心血。
洁净的书房中,袁天罡喝着茶,勾起了对这些可爱的弟子们往事的回忆。
青云观众多弟子中,不少人来自贫穷家庭,甚至有很多人是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来自蜀地。近四十年时间,蜀地就有数次瘟疫流行。疫情往往来势凶猛,范围广大的就有两次。只要出现疫情,青云观弟子必会在孙思邈、袁天罡率领下,赶去救助。每次灾情过后,都有些孤儿无人认领,或到处流浪。其中有些孤儿、孤女被青云观道众带回,成为青云观人。
到得青云观名声远播时,有不少有志青年,主动投奔青云观习艺。这些人里面有平常人家孩子,以及殷实富户子弟。如今的青云观,已有许多出类拔萃人才。袁天罡知道,一旦天下稳定,这些人都是有用之才,甚至是国之栋梁。
如弟子‘郭成阳’,家住陵州。那一年瘟疫流行,夺去了所有家人生命,仅剩兄弟二人。所幸袁天罡带人赶至,控制了疫情,救助了百姓。回山时,十八岁的郭成阳定要拜自己为师。四十多岁的袁天罡,已开始授徒,似‘明从俨’、‘郭成阳’、‘吴越成’这样身世的弟子,青云观有许多个。多年授教,袁天罡总结出了经验。某弟子对某一学科有兴趣,且有所造诣,就专授他此科。再让其为其它弟子课授,自己再加以辅教。如此一来,收到极佳效果,自己也不劳累。
尤其是大弟子‘明从俨’,入观后勤奋好学。不几年,他又把两个兄弟‘明从明’、‘明从松’接上山来习学。如今从俨已是观中弟子中医技、武学第一能人。在青云观成为了众弟子之楷模,深受弟子们信赖尊重。袁天罡也有意的把许多事交给他与‘道成’去做。
多年前,袁天罡研读了‘蔡伦’遗著后,决定造纸。最早人们写字都是在竹笺、木板上。蔡伦发明绢纸后,不少人用上了绢纸。绢帛在市面上,人们还将其当钱币使用。竹笺、木板太重,绢纸太昂贵。袁天罡在广袤的百丈山中采药时,发现用桦树皮写字极好。用心研究后,将桦树皮采回。让比从俨晚入门半年,却比从俨大十多岁的另一弟子罗青长,专司揭层蒸煮,制作桦皮纸,同时也制作竹笺书本。如今,青云观人不但用笺本,而且用上了桦皮纸。
在造桦皮纸时,袁天罡想到另一弟子蔡继。他本蔡伦之后,应有遗传,即让其与罗青长一起造桦皮纸。谁知这蔡继对造纸不感兴趣,却对药学感兴趣,整日老往药坊跑。此时,医技已很全面的明从俨,却对造纸感上了兴趣,成天同青长师兄一起研制桦皮纸。袁天罡见得,干脆让二人各喜所好。几年下来,蔡继在药坊创出了好几种丸、散,从俨与青长却制出了越来越薄的桦皮纸。
青云山用上了桦皮纸,自然是喜事一件。然而桦皮有限,几年后,罗青长等人只得往远处剥取树皮。剥取桦皮,乃是对生灵的伤害,袁天罡不忍,决定要找到造纸的原料及方法。
那年,眉州发生疫情时,袁天罡前往救助,见得眉州境内到处是翠竹。漫山遍野的竹子,自是取之不尽之料。倘若能把竹子变成竹浆,再变成纸张,且不甚好。实则,这想法他是在蔡伦遗著中得以启发。
思虑成熟后,叫来青长与从俨,道出了自己想法。二人听后,均觉可试。
袁天罡立即决定,让罗青长去至眉州。它辖下之‘南安县’青衣江畔,有我道家‘青衣观’。道观这些年香火衰败,让青长前往任观主,振兴道观的同时,研修造纸。同时给了罗青长纹银二百两,以作资费。
择日,罗青长在山中选带几名师弟同往。其中带了明从明、明从松二兄弟。几人辞别师父,下山而去。
五年前,袁天罡离却眉州后,去了青衣观。见得观内焕然一新,香火旺盛,甚觉心安。翻看了青长录记,用竹浆造纸已现端倪,但仍须时日。又是五年过去,不知青衣观近况如何。
楼中子时钟响,袁天罡因喝了几杯老酒,有些倦意,逐回房歇息。
寅时刚过,袁天罡起床,稍作收拾,即盘腿坐起,练起了道家太极元功。这太极元功又名太极阴阳功,不知起源于道家什么时代。道家弟子,必习练此功。习练者双腿盘坐,两掌相抵,气守丹田,吞吐呼吸。打通自身脉络同时,又调整了五脏六腑。三五年习练,丹田内会聚起一股精气。再随时日增长,精气从丹田进入背上主脉络,顺脉络而上,直至头顶。此时精气将翻越头顶,名为‘翻天罡’。精气翻越天罡,再顺面部窜至前胸,回至丹田。几十年修炼,袁天罡已将太极元功练得纯青,心念间可收发自如。此功练成,不但能御百病,更能延年益寿,此也是医家必修之课。早年袁天罡就把太极元功心法授与几名年长弟子,他们今已有人练成。
幼时入青阳观习艺的袁天罡,在习练太极元功的同时,师父就授教了太极拳、剑、掌功。至青云观后,常入山采药的义父,为采那悬崖峭壁上之稀有药材,也为防备狼虫虎豹,独创了一套轻猿功。三十六式轻猿功有十八式为轻功,专为攀崖上树。另十八式为攻击招式,对付豺狼虎豹。道家人习练功夫,只为健体强身,抵抗疾病。故而拳、剑、掌均无攻击、杀伐招势。为对付豺、狼、虎、豹,轻猿功后十八式则是招招杀式,一击必奏效。
三十六式轻猿功,孙思邈是参照道家先贤王诩之捭阖术,创出后十八式;而前十八式则是参照华佗五禽戏而成。多年演练,发现其招式配以太极内功威力无尽,奥秘无穷。太极元功本就习武者自身阴阳之气合成,练至炉火纯青时,收发自如,,可将阴、阳区分。练成太极元功之人,在演练太极拳、剑时,自是威力极大。倘若对手攻来,只是防守的自己也会让对手大受损伤。
在授教义子袁天罡轻猿功时,孙思邈发现,身材高大的义子,演练后十八式时,他拳、掌挥舞中,带起一阵强风,竟然是树摇叶落。原来已练成太极元功的义子,不经意间,仅使出了太极元功的‘阳功’部分。孙思邈见得,忽生灵感,即与义子配合。自己用太极元功‘阴功’,演练前十八式。让义子仍用太极元功‘阳功’演练后十八式。前十八式均为守式,后十八式则为攻势。父子二人一守一攻,在山崖下演练起来。这一演练不得了,除却树摇叶落外,更有飞沙走石伴随。孙思邈之守势,尽在义子前后左右盘旋,使袁天罡无有一点顾忌,那十八招攻势使用得淋漓尽致。当使到最后一招开碑裂石时,袁天罡飞起,一掌拍在崖畔那凸出的石块上,竟活生生拍下斗大一块。收势后,父子二人均觉吃惊,此等功力,就是在那千军万马之中,也是游刃有余,谁能对付得了?至此,父子二人时常合力演练。就在孙思邈辞世前一年,父子还曾演练一次。
近年来,袁天罡知晓轻猿功威力,故而对弟子们武学十分用心。他对一般弟子,仅授教前十八式。在山中习学十年以上,且太极元功有相当功底者,方授教后十八式。武学习得最全面的大弟子明从俨,想必自己历游这些年,未放松弟子们的训练。
半个时辰后,浑身热气的袁天罡收势下楼。踏着黎明的星月,去至观中练武场。
青云观规,观中弟子每日晨练不少于半个时辰(相当今一个小时)。每日卯时前,至练武场集中。热身一刻后,即由年长师兄分别授教太极拳、剑、掌功夫。晨练结束后,洗漱用饭,至各坊习作。晚饭后至讲堂集中,分别由师兄或师父课授一个时辰。几十年来,青云观弟子除却自身强健外,自然涌现出了不少武学人才。
练武场内,男弟子在明从俨引领下,正开始跑步,天罡悄没声的加入进去。队列后面,有十余名孩子跟着,他们是青云观弟子子女,其中小孙子安儿也在内。那边女弟子由秋云引领,也跑了起来,后面跟着几个小女孩。
在领队‘前’、‘后’、口令中,弟子们迈着整齐的步子。领队发出‘青龙’口令,即为左转;发出‘白虎’口令,则为右转。领队喊出一声‘道亦有道’,部伍中即喊出‘道法自然’。练武场上,只听刷刷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口号声。
天色放明,只见场中之人,个个头冒热气,有些晚入山门的弟子已气喘吁吁。在领队号令下,放慢脚步,停了下来。
片刻过后,在从俨师兄引领下,弟子们列队,一招一式,演练起了太极拳、掌。女弟子们则每人手持木剑,在秋云引领下,练起了太极剑术。
弟子们见得师父亲临,自是演练十分认真。漫步巡视的袁天罡,从弟子们的招式中已看出,离山五年,弟子们无人懈怠,均是功力大增。闻得数名年长弟子拳、掌中发出的罡风,师父知道,他们修炼的太极元功,已完全练成。从他们发出的拳、掌力道中,显然功力已达上乘。
后入门弟子中,有几名僧众,他们是佛家派至青云观习学医技的僧人,道家武学也是他们习学之课。习医者必得练武,多年来,大度的孙思邈、袁天罡,不但授与佛家医技,还让他们习练道家拳,剑。这些佛家弟子平日习学也十分认真。
那边女弟子中,多人剑术娴熟。她们正手持竹剑,一招一式,舞得极其认真。其中绛云、追云、问云、观云几人,使出之剑招,竟然招招凌厉,一观便知几人剑术了得。秋云剑术,自不待然。她飘移的身影,潇洒自如。剑锋所指,阵阵罡气袭出。罡气护身,水泼不进。眼见昔日的小师妹,今日已有如此修为,天罡顿有一种心慰之感。小师妹不到十岁时,义父即让自己授她太极内功。今从她剑术中明显观得,她之内力修为,仅在从俨之下,而在另几位年长师侄之上。夕日的小师妹,今己完全成熟,今为青衣观顶梁柱,它年必是一代宗师。
离山五年,今见得弟子们功力倍增,技艺长进,师父内心高兴,上前一番称赞、鼓励。
眼见太阳已从东边升起,早已超过晨练时辰,方叫弟子们散去。
早饭后,袁道成、明从俨手提竹篮,竹篮内装着香烛祭品。二人陪同父亲、师父,往天师峰行去。离山五年的袁天罡,要去山上拜祭已故的先人。
天师峰半坡,座落着青云观第一大殿——老子殿。殿中供奉着以老子为首的七位先贤。道家人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故而老子殿又名老君殿。
据传,道家人张道陵,为张良后世孙。循道历游,来至百丈山后,灵窍大开,故不愿离去。此山峰下,有一崖洞,他即居于此洞。感念上天赐与,吸呐百丈山灵气,研修多年。得道后的张道陵创建了道教,将道学者聚于教中,弘扬、宣讲、交流道学。张道陵练就高深的道行,成为公元初期的道家领军人物,世人尊他为天师。因天师在此峰下洞中修炼,后世称这百丈山七十二峰之一山峰为‘天师峰’。而峰下之洞则得名‘天师洞’。如今老子殿座落处就是天师当年供奉老子之地。
入殿拜祭老子及众先贤后,袁天罡三人去至天师峰北约五里处的一个山头。此山常年为白鹤栖息地,故名白鹤岭。白鹤岭周围群山环抱,北、西、南面山中之水汇流至白鹤岭下,绕流而出,往东注入岷江。此山古木参天,风景极好。东面坡地上,是孙思邈之师青元长老生前选就之墓地。大树掩映下的山坡,凸立着数座坟头和墓碑。他(她)们是师祖青元长老、义父孙思邈、养父袁松、养母曲氏、生母苏婷,姨母秋姝以及发妻崔氏。
几人依次跪拜后,再拔除墓前荒草,燃放香烛,再行一番拜祭。
时过午时,三人就着祭品,陪先人们饮用几杯,食些干品。道成提议,此山下河流中,尽产稀罕之鱼。欲下河去,抓上一些,带回观中,供师兄弟们食用。
天罡也知,山下河中鱼美。此时正值初冬,河中水流减少,那些鱼儿都藏于岸边岩石下石窟之中。每年此时,正值捕捞之时。即对二人言道:
“你二人前去抓鱼,我在此坐歇,陪伴先人们言语一阵。”
二人辞别转身。
站立山坡上的袁天罡,放眼而望。此山略低于天师峰,周围群山呈拱卫之势。东面无有任何遮挡,极目处便是茫茫的蜀地平原。近处,蟠龙峰似在云中,观星楼依稀可见。山下林中,青云观各殿及铸件坊、医馆也时隐时现。坐于生母苏婷墓旁石上,观望着山下的青云观,抚摸着生母墓碑,往事不禁浮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