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意志最坚强的人,一定是母亲。身为一个母亲,苏杭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在女儿的面前,她总是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笑脸。母爱让她忘记了病痛,母爱让她超越了人生理的极限,发挥着母亲的本能。母亲用积极的态度影响着女儿,女儿也用行动回报了母亲。
苏杭,1948年生,天津市人,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现在天津市文联从事文艺评论工作。1982年大学毕业,1983年患重病。久卧病榻仍写出众多文学作品,其中有十余篇作品获全国及华北地区、省级奖。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朝不保夕”的艰难境地里仍不忘一个母亲的责任,其成功经验曾作为“苏杭教子”广为传播,至今已应邀作各类家教报告一百余场,并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家长”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她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刘苏,1980年生,曾就读于天津市耀华中学,是校学生会主席。她曾经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年、舞蹈特长生、优秀小编辑等,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18岁入党,1999年被保送入南开大学。
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
肾上腺是体内第一大内分泌腺,有分泌快乐激素和排除干扰的功能,功能低下的病人症状是情绪沮丧,特怕声音。切去肾上腺的小白鼠也惶惶不可终日,在笼子外搓手的声音都使它们心惊肉跳,很快死亡。
刘苏的母亲苏杭,因为身体的原因,切除双侧肾上腺。她常常思考,自己是否能超越生理的局限?青少年时苏杭边读书边拷问自己的灵魂:如果我的手指钉进签子,我能像江姐那样不出卖同志吗?如果我身中数弹血流如注我能像牛虻那样单腿跪起嘲笑向我开枪的刽子手吗?如果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我能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写出震撼几代人的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
多年的文学熏陶使苏杭有了战胜厄运的思想基础,痛苦越深,越应有相应的人格高度。多年来,她用一脸不衰的笑容,扫除着自己和别人心中的阴霆。
她打着滚在五马分尸般的痛苦风暴中挣扎过来,先给医生、护士、朋友、亲人一张笑脸,尤其是对女儿要笑得更甜,她觉得世界原来这样的美好。
苏杭想起寻常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那些互相猜忌是那样的愚蠢,她多想抓住徘徊在死亡身边的时光为世界献出点什么。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积压在手中的那些学员们的稿件,仿佛那些省吃俭用也要拥抱文学的人们正在呼唤着她,她逃过了医护人员的眼睛,挂着输液器就开始修改稿子。
十几年患病的日子,苏杭就是这样挣扎着度过的,左手扎烂了就扎脚,留着右手写字干活儿。她躺着、跪着、趴着以每天仅仅四五百字的速度,滴水穿石般地硬是撰写了400余篇文学作品,其中有文学评论、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十余篇获国家级、华北地区级、省市级奖。
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片《久病榻前母爱歌》获当年全国社教片一等奖头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也为她家录制了专题片《借来的日子》。编辑高昕撰文:在与苏杭一家拍摄的日子里,我们的眼泪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苏杭曾拖着骨折后紫涨的脚面采访劳模,被爱人用三轮车拉着在寒风中观察采写交警。当她在呕吐中为文艺新星们写出报告文学;当她头一天脚骨骨折,第二天又让女儿搀着参加剧本研讨会;当她被汽车拉着完成百余场“笑对人生”的报告,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使她汗流浃背、脸胀腿肿,场场爆发出含泪的笑声和振作的掌声净化着她的灵魂。这时,苏杭总是悄悄地问自己,是否超越了部分健康人?
如今女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多次被评为天津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中学生》杂志优秀编辑、舞蹈特长生等等,在中学时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现在被保送到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老师、同学、社会一致公认女儿的素质好,情商高,全面发展。
许多人都知道了苏杭的事情,在得知她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还依旧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时,很多父母来信来电话求索教子良方。当年,素质教育还没有被大力提倡,这些都是苏杭自己摸索的。
她开始拾掇起散落在病榻周围教子的零头碎脑,与大家共同商讨。孩子们最向往的母爱不是溺爱、宠爱、偏爱、私爱之类,而是博大的精神世界。
苏杭总结出,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子,当父母自私沮丧牢骚满腹,孩子就无法健朗热忱;父母斤斤计较,觉得谁都对不住自己,孩子就会变得偏执狭隘,无法宽容大度。所以,父母一定要警觉,不能让灵魂中的劣质细胞渗透到孩子的肌体中。
教子点睛:
人是动物界中唯一有意识的成员,只有人才能通过有意识心理,自觉地从内部控制情绪,而不是受外界的影响被迫这样做;只有人才能慎重地改变情绪反应的习惯。一个人越是文明、有修养、有教养,他就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做一个有素质的母亲,不要把情绪的垃圾丢给周围的人,丢给孩子,孩子也能像母亲一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朋友式的妈妈
苏杭说,信任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关心得过分就变成了伤害。把孩子当朋友看待,她才会主动让你走进她的心扉。
一次,刘苏班上有个男同学打逗,不小心踢伤了小个子K同学的辜丸,K同学立即住院了。中午,许多同学别扭得没吃好饭,议论纷纷,发愁他今后不能成家生育了。女儿也忧心忡忡,回家向苏杭讨教。
苏杭赶快查医书,最后,她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她用一张小纸写下:“一侧辜丸的损坏不会丧失功能,你会有幸福的未来!”让女儿悄悄地把纸条交给了K同学。平素视刘苏为大姐姐的K同学不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说:“你妈真够哥们儿!”
班上另一位同学告诉刘苏,他把这事和自己的爸爸一说,他爸爸就急了:“在学校不好好念书,还公开讨论什么狗蛋问题,真不学好!要在我们那个时候,早按流氓开除了!”
苏杭觉得,中学生渴求用医学知识为同学解忧,助人与求学之心是多么珍贵!他们敢于公开讨论婚育科学,这是时代的进步啊!为什么要把当年的封建愚昧当做单纯向孩子标榜呢?
有时,苏杭和女儿之间也有面红耳赤的争论,凡在这个时候她都用幽默的语言让女儿轻松而大胆地质问。对待真理,她最怕孩子把她当做长者,唯唯诺诺而失去自我。
孩子考得不理想,深夜难眠,悄悄推过蓝色日记本,允许母亲走进她的心扉。于是她在女儿的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只知道要你的高分安慰自己,那我只是个肤浅虚荣的妈妈;如果我只凭分数论定你的成败,那我是个糊涂功利的妈妈。因为我分明看见,女儿正在追求全面发展的人生境界,正在追求为他人为集体做贡献的高尚生活。
随着刘苏渐渐长大,苏杭认识到,女儿的独立人格已经形成。这时,她特别注意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间,遇到孩子的同学来电话,她绝不追问,尤其是男同学的电话连姓名都不问,顺手递给女儿。
苏杭说,也许,是自己太了解自己的女儿了。中学生打电话往往不敢报姓名,连同性别的同学也只是含糊地说:“我是她同学。”这想必是父母戒备森严造成的吧!信任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关心得过分就变成了伤害。
有个女同学遇到麻烦,来电话找刘苏借几百元钱,但不肯说明原因。由于苏杭夫妇害怕那女生路遇不测,在寒风中,刘苏的父亲用三轮车拉着她们母女及时将钱送去。当见面时,那女生眼含热泪,一把将女儿拉到角落去诉说,却把他们夫妇扔在一边冻了半个小时。
和那女孩分手后,面对父母渴求答案的神情,刘苏抱歉地说:“我已经答应替人家保密,对不起!一句也不能说。”孩子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成熟。重承诺、讲信义是做人的根本。苏杭夫妇半句也不问了,释然而笑。
所以说,虽是长辈,也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这样,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他,对待他,孩子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一种独立自主的感觉,他内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而会被激发起来。
教子点睛:
和孩子交朋友要给孩子更大的空间,不能老拿家长的架子把孩子逼得太急,同时,不同的孩子还要考虑不同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态。心理上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具体心态,从孩子方面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学会审美
刘苏很爱美,小时候,她看到一些小朋友着装艳丽,或戴项链、手镯,不免流露出几分羡慕。她悄悄地问妈妈:“园园涂红指甲好不好看?”
苏杭觉得,审美品味的高低,最能反映人的气质。怎样培养孩子具备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从而能够在富有个性的审美中建立自尊与自信呢?
虽然苏杭懂得品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是,她没有限制孩子在穿戴方面的选择,也从不硬性规定哪些可以穿或哪些不可以穿。她之所以这样做也是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妈妈有病,没有能力打扮她,就限制她追求美。
一次,苏杭花10元钱买了5公斤毛线头,那是毛衣厂的下脚料。她把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截截接好,给孩子织了10来件衣、裙、裤和背心,利用颜色俱全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款式和图案。
比如,有件毛衣构图新颖奇特,下摆织成红色线加白色线的“砖墙”,胸前露出半张顽皮三毛的脸,左右两只胖乎乎小手正扒着墙头,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仔细一看,袖子上还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是先用绿色线头缠好,缝上去的,活动的头和尾别有一番情趣。
刘苏穿上这件衣服,平添了几分聪颖、活泼。小朋友围着她,摸摸小乌龟,揪揪三毛的头发,羡慕极了。好多阿姨都借这件毛衣做样子。
苏杭那时因病坐不住,躺着织得很艰难,致使胳膊肘流血结痂,但她以母亲深挚的爱,像春风化雨般地润泽着女儿健康的审美情趣。她问女儿:“你还要贝贝的粉缎子棉袄和项链、戒指吗?”女儿赶忙说:“不要不要,像个小大人,多俗气!”
过年了,懂事的小刘苏不让母亲花钱为她买新衣,建议利用家里的剩条绒布拼成灰绿色罩衣,由她自己设计选择补花图案,她选择了一个卡通小姑娘。于是,一家人找出各色花布,刘苏负责剪纸样,全家三口人剪剪贴贴,拼拼补补,一起缝制,整整干了两天一夜,大年初一才完工。
苏杭把它挂在衣架上欣赏,那奇特的效果,简直令人心醉!美得全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件衣服穿在刘苏身上有了轰动效应,路人多行注目礼,她几次到电视台录像都穿着它,从6岁一直穿到小学三年级仍舍不得丢弃。刘苏在一篇作文中说:“即使我住进了宫殿,享遍富贵荣华,不管走到哪里,永远不会丢弃它。”
在现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中,让孩子拥有一种富于个性的协调美,保留一份自尊自信,少一份自卑自贱,不会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让她体会到创造美的过程比享受美更令人陶醉。
苏杭说,这么多年,刘苏在衣饰和学习用品等物质享受上从不与人攀比,她不是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而是具有了审美的自信心!校园里的攀比引起刘苏的思考,她翻翻那些爱穿名牌衣饰的同学的档案,大多是工薪阶层,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是不是为了获取衣饰的自尊而掩饰自卑心态呢?为此,她还设计了几个研讨会,主题是“替父母分忧”、“人要怎样才算美”、“豪华的衣饰不如高雅的气质”,这样的观念在同学中得到了认同。
苏杭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了很多朋友的信赖,有很多家长打电话给她,抱怨孩子不体谅父母的困难,非名牌不穿。苏杭对他们说,其实,做父母的也应该反思一下,从小到大,父母给过孩子多少审美自信呢?
教子点睛:
父母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不仅要教导孩子多学知识,也要给孩子演示是非、善恶、美丑的区别。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味地在物质生活上攀比,并不能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真正的美丽是在内心,而不是外在。
要让孩子善待他人
苏杭经常教导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目的是要让女儿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善待他人,和任何人打交道,都要做到不卑不亢。
苏杭出院后,依然浑身乏力,什么活都干不了。刘苏的父亲临出差前一天,领来一个小保姆。那个小保姆由妈妈陪着来的,一进门就要高价,苏杭婉拒了她们。可是,没过10分钟,她们娘儿俩又折回来。那女孩说:“我看你家像个好人家,就帮帮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个小保姆让苏杭觉得有趣,就把她留下了。
但是,一干家务,才发现不对劲儿。这个女孩几乎不会干家务活,不仅不能帮忙,还老是添乱。第二天,她又惹了祸,把一缸腌坏的咸菜全倒进了厕所,堵了下水道,使臭水流了一地。
苏杭正好看病回家,还没说话,女孩就扑在她身上哭了,说自己有精神病,不该到阿姨家里来骗钱……原来,她在少女时被一个亲戚侮辱了。她四处告状,在乡下受到讥笑,一气之下喝了大剂量的农药。等抢救过来,她脑子就乱了。
对这个苦孩子,苏杭不忍心解雇她,只能多给些关爱。刘苏的父亲出差回来,他们便带上女孩一起去逛商场。热闹的街市使她兴奋得不能自已,她尖声尖气地高声说话,甚至有时还怪叫,引得周围人频频回头看她。
这时,刘苏已经和她拉开距离,绷着小脸走到前面去了。在拥挤嘈杂中,苏杭止住女儿匆匆的脚步,嘱咐说:“挽住小阿姨,别丢了。”刘苏对这一切有些无可奈何,看来她是烦了。
对此,苏杭想应让女儿善待这个受过伤害的孩子,于是对刘苏说:“你嫌弃她了?你知道吗,她有骨气才喝农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你应该保护、尊重她才对。如果有一天,你身处逆境,你有没有她这勇气来面对生活?人一生境遇多变,你应该和她来个换位思考!”
面对苏杭的严厉批评,女儿哭了,一句也没有辩解。回家后,刘苏告诉母亲,她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要好好对待生活环境不如自己的人,不能看不起他们。
暑假,刘苏在秦皇岛参加市三好学生夏令营活动时,买了两串项链,回家后她捧在手里先让小阿姨挑。父亲出差,买回一个小挎包,刘苏说:“怎么不买两个呢?这个给小阿姨吧!”连过年买新衣服刘苏也不肯独占,更不肯吃独食,总是笑着说:“王老汉,见面分一半!”
小阿姨也特别喜欢刘苏,有一次,苏杭嫌刘苏动作慢,要给她剪辫子,小阿姨一把抢过剪子,说:“阿姨,你要是给她剪辫子,我就从阳台上跳下去。”吓得苏杭赶快妥协。
这些年苏杭家断断续续来过三四个保姆,她们对女儿都有深厚的感情,都说她是厚道妹妹。她们一起游泳、看球、滑冰,一起唱卡拉OK。
苏杭夫妇尽可能让保姆们享受城市文明和不失去求学的机会,同时,他们的做法也让女儿明白,保姆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她们用平凡琐碎的劳动,给他们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带来幸福;善待别人,是人的优良素质的体现。
教子点睛:
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刘苏对待保姆的真诚态度,换来了保姆的真心。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对一个人尊敬的态度,不应该因为钱财的多寡和地位高低的迥异而产生差别,当你尊敬别人的时候,也一样会换来别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