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律过世了,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律先后结婚达十次之多,因而在财产分配上,引起了很大纠纷。本来,他的子女众多,但除去被谋杀和被处死的,有资格担当继承人的,却只剩下区区4人。
不过,这几个野心勃勃的继承人之间的口舌之争,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可没闲工夫去听,他满足了希律的最后意愿,把希律的领地分成大小不等的三份,授予最适合罗马帝国政治需要的3个人。
最大的一块占了近一半,其中包括犹大地,分给了长子亚基老。加利利和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分给了希律·安提帕(即“小希律”),安提帕是亚基老的亲弟弟,同为希律的妻子撒玛利坦所生。剩余的一块狭长土地给了腓力,腓力是大希律之子,亚基老与安提帕同父异母的兄弟,深受罗马人的恩宠,他后来因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控诉,告他措施失当,被免职了;但罗马仍派他为省长(后改为检查官,管理兵站,为罗马征收税款和罪犯处理等工作)。当时叫腓力的人很多,这无疑给历史学家带来了不少麻烦。更麻烦的是,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腓力,他娶了希律王同父异母兄弟亚利多布的女儿希罗底,这个腓力通常被称为腓力·希律。希罗底生了一个女儿莎乐美,而这个莎乐美最后似乎嫁给了统治着加利利海以北那个国家的希律·腓力。几年后,所有这些腓力、希律都将在一场残暴的家庭丑闻中扮演主要角色,而正是这场丑闻导致了日后施洗者约翰的英年早逝。
大希律的领土被瓜分完毕,一向驯服的臣民迎来了自己的新主子,罗马皇帝提庇留指示犹大总督,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要密切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这位总督叫本丢·彼拉多,跟那些只负责向皇帝,而不是向罗马元老院纳税的行省总督一样,彼拉多是罗马皇帝的个人代表。
他在形式上拥有自己的卫队,可以颁布法律,虽然他们被剥夺了一切实权,只能在主子面前摇尾乞怜。出于政策上的考虑,最好是不吞并这些领土,而代之以表面的自治。但在这些地方统治者的身边,都保留着一位“总督”、“代理人”或“总领事”,用来监督国王和大臣们的行动。只要后者言听计从,便可继续保住原有的地位。假如他们要是忘了自己只是地方官员,隶属于一种透明但强有力的权威,那么他们只有求上帝保佑了。总督阁下会以明确无误的措辞,礼貌地表示自己的不满。
本丢·彼拉多是一位不幸的官员,他的职责就是要对犹太人行使这一隐蔽而明确的权力。他的管辖范围相当大,只能每年一次(有时更少)离开位于海滨的该撒利亚,前去视察耶路撒冷。他把自己的巡访安排在犹太人的盛大节日,这样就可以见到所有的当地负责人,而不必浪费时间逐村逐户去走访。他可以听听他们的意见,提些自己的建议,万一遇到什么麻烦,他也可以亲自监督,采取措施,恢复秩序。要知道,在古老的首都,犹太群众往往容易激动,所以惹麻烦的事情屡见不鲜。彼拉多在首都并没有自己的行宫,每次来访,他都住在王宫的侧殿。这座古老建筑的主人也许不怎么乐意,但对于犹太国王的个人成见,这位严峻而直率的罗马官员可以说是一点都不感兴趣。
而希律心里清楚怎样才能尽快把这位不受欢迎的客人打发走。倘若所有的税收都已如数纳齐,往来道路也没有盗匪出没,犹太公会里宗教领袖们的个人分歧还不至于闹到打内战的地步,那么总督大人自然巴不得刚到首都就离开。同罗马的许多其他制度一样,这种双重统治形式虽然一点都不理想,但却很有效,合乎征服者的心意。他们乐于将有关统治的理论,留给那些对此感兴趣的希腊政治学家们,而自己则专心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由于这种务实的策略通常都很成功,世界各族人民也就将这种值得一试的方法奉为迄今为止最为实用的统治方式。
公元前4年至公元6年之间,罗马人镇压了犹太人组织的小起义,在公元最初40年中,反抗罗马的抗议还不频繁,也不猛烈,省长和检察官也谨慎地尊重犹太宗教的习俗去处理。但是,出现了几个插曲,如在耶路撒冷设置异教的象征,在彼拉多时克扣圣殿的经费,拆毁违反罗马规定的装置,特别尖锐的事件是该拉·加利古拉皇帝命令在圣殿里竖立他自己的塑像,但因为行政上的延缓和他自己的遇刺,使反抗斗争没有发生。
加利古拉的后继者克劳丢皇帝又恢复了希律的计划,让阿格里帕作犹太的王,这个人是皇帝的私交,又是希律和哈斯蒙王族的后代。阿格里帕吸引了犹太人的热诚信仰,但在短短的在位(公元41年~44年)期内,只是暂时间断了罗马的意图。此后20年间,罗马巡抚愚蠢而公开地跟犹太人作对。经济状况下降了,百废不兴,唯独他重建的圣殿却完工了。反罗马的恐怖、暗杀,使得人身、财产都没有保障;耶路撒冷的家庭不安,人民流浪街头,这就是先知们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也就是罗马统治的末日来临。公开的叛乱于公元66年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