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11900000003

第3章 老舍·赵清阁:“某君”与一个淡淡的女人

2006年商羊在纪念她的祖父杜宣逝世二周年时写了一篇祭文,发表在《收获》杂志上,题目叫《怀念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们》。初读之下,颇有些出乎意料,杜宣这个名字在我的读书印象中是一位老资格的革命作家,属于上海文学艺术界的领导人物,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买过一册篇幅不厚的《杜宣散文选》,除了留下杜宣是一位当年“入城”的“老干部”作家外,至今已一无印象。因此一看到商羊的这篇另类的祭文题目时,不由得为她的“聪明”拍案,若只是“杜宣逝世二周年祭”,恐怕很难吸引我的眼光,读这篇文章我是冲着“他的女朋友们”来的。在商羊的笔下:他有一些女朋友,彼此喜欢。这是一种有过成熟男女关系的人们完全可以意会的喜欢。他的这些女朋友,都有着精彩强劲的人生,有的是美人,有的是才女,有的是普通女子。商羊讲述了她眼中的这些女人和爷爷的交往,有她印象最深的郑农,有活色生香的红线女,有端木蕻良的小姨子钟耀美,还有一个淡淡的女人赵清阁。

正是这个淡淡的女人却有着不平淡的故事,在商羊的眼里:赵清阁是一个眉目俊朗的老太太,长得瘦小,独身终生,她的神情从不婆婆妈妈,身体的气息干干净净。两个老人在一些公开场合见面,总是会拥抱一下。商羊觉得祖父的拥抱有着安慰的意味。可是他怜惜什么?不得而知。祖父赞美女性,最高的褒奖是“高标动人”,商羊不知道看祖父如此赞美了多少女性朋友,但都是文字上的,而言语中,她只听祖父这样说过的,就是赵清阁。关于赵清阁,引我注意的是这些内容:1999年冬,赵清阁的保姆突然来找杜宣,她走后杜宣的神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之前商羊曾陪他去医院看望过住院的赵清阁,杜宣去探望的初衷还夹杂了劝她把收存的某君写与她的书简交归国有。某君即是她不嫁的缘由。书简虽为私人信函,但因某君在文坛的地位,其文其论应亦是文史资料。赵清阁此番病重,杜宣担心孤寡的她无力再护终身缄口的秘密,故动此一念。然而去了赵的病房,杜宣终究还是无法开口。不多久,赵清阁去世,商羊陪着杜宣去赵的寓所吊唁,赵的书房仍是她住院之前的模样,书桌上放着读了一半的书,反身搁着,是杜宣的散文集子。房间里还有许多文学大家写给赵先生的条幅立轴,据说都是复制品,真迹已经捐出。唯一的一幅真迹就是挂于床头的一页素笺,那是某君在赵清阁某年的生日所赠。

“某君”的那些书简,最终被赵清阁烧毁。杜宣觉得有点可惜,而商羊觉得入情入理。“那样的物什,男人看到的是价值,女人看到的是情义。”后来杜宣说:他原本以为才女高标,洁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大受刺激。独身可以,但不要因为一个男人。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护着,不能给予她们这种保障的男人,不配去接近她们。

在赵清阁晚年编的《沧海往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中收入了老舍写给她的四封书简,时间从1955年4月到1964年11月。第一封信开头的称谓和末尾的署名赵清阁在编此书时都做了修改,但在她身后七、八年才面世的该书中,书稿校订者根据原信手稿改回了原貌——

珊:

快到你的寿日了,我祝你健康,快活!

许久无信,或系故意不写。我猜:也许是为我那篇小文的缘故。我也猜得出,你愿我忘了此事,全心去服务。你总是为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住别人!我感谢你的深厚友谊!不管你吧,我到时候即写信给你,但不再乱说,你若以为这样做可以,就请也暇中写几行来,好吧?我忙极,腿又很坏。匆匆,祝长寿!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果来信,不必辩论什么,告诉我些工作上的事吧,我极盼知道!

赵清阁编此书时将此信的开头称谓由“珊”改为“清弟”,结尾的“克”改为“舍”。据赵自己说,珊和克是她据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改编的剧本《此恨绵绵》中的两位主人公安苡珊和安克夫的简称,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她和老舍在通信中常以此相互称呼。在写于1957年2月的第三封信中,开头更是直言:“近日想念甚切,因王莹由南返京,说在沪没见到你。我甚不放心,也不敢写信,怕你或在积极学习中。昨得函,知悉你又病了。我前日给家壁函,提到我的关心,叫他去看你。切盼你病况急速好转……”在写于1964年11月18日的信中,老舍写道:“昨得家壁兄函,知病势有发展,极感不安,千祈静养,不要着急,不要苦闷。治病须打起精神去治,心中放不下,虽有好药亦失效用!练练气功,这能养气养心,所以能治病……”其实,由第一信原件中的“珊”和“克”,和后两封信中所流露的挂念,已经显示了老舍和赵清阁之间的感情。

《沧海往事》副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是赵清阁将与之交往的现代文人写给她的书信“集锦”而成,用她自己的话说:写信的朋友们强半作古,这本集子提到的许多逸事,都是第一手资料,已成为历史,弥足珍贵。因此,这本集子有永恒的纪念意义。书信不致散失,她也算为写信的朋友们,为读者做了一件好事。此书在赵清阁生前并没能出版,在她编注此书的十年后,也是她去世六年后,此书才得以面世。不过,也正因此,这本书才保留了一些第一手的真实。之所以说“一些”,是对于老舍的书信有感而发的,因为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文革”爆发前,除了他们同在一地的岁月,老舍写给她的书信显然不会只有寥寥可数的四封,尽管“文化大革命”时她手中的朋友书信罹劫散逸很多。

在张昌华的《走近大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里有一则关于赵清阁家所挂书画的介绍:

晚年的赵清阁把书画捐了出去,家里挂的都是复制品,唯一的真迹是老舍的对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这是赵清阁1961年生日时老舍题赠的。边上的小字是“清阁长寿”,落款为“舍予恭祝”。(老舍又名舒舍予)它挂在书案前方的墙上,朝暮相处,是陪伴“与书为伍,与笔为伴”的赵清阁的又一个伴。

桑农写过一篇《老舍:鲜为人知的一段情缘》(《书屋》2009年第2期),介绍了老舍与赵清阁的“令人唏嘘的情感故事”——

1938年2月,武汉《文艺战线》主编胡绍轩宴请前来参加抗战的文艺界人士,老舍和赵清阁都在被邀之列。3月15日,赵清阁主编的文艺杂志《弹花》创刊,头条即是老舍的专稿《我们携起手来》。后因武汉战事紧张,赵清阁决定将刊物迁到重庆发行。7月10日,老舍在“同春酒馆”为之饯行。7月30日,老舍也撤离武汉。不久,两人在重庆相逢。老舍继续为《弹花》撰稿,并应赵清阁之约,加盟“弹花文艺丛书”,撰写话剧《张自忠》。在写作过程中,赵清阁提出过一些修改意见。老舍在《致南泉“文协”诸友信》中说:“这时候清阁女士已读完了那个剧本,她又浇了我一场凉水。我说明了写作时所感到的困难,但是并不足以使她谅解。”后来,老舍正是借口自己缺乏戏剧经验,邀请赵清阁合作了两个剧本《虎啸》(又名《王老虎》)和《桃李春风》(又名《金声玉振》)。前一个剧本没有什么反响;后一个剧本公开上演,轰动一时,曾获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文艺大奖。

1943年赵清阁与老舍合写《桃李春风》时,“交往非常密切。当时,两人同住北碚,比邻而居。更巧的是,两人先后得了盲肠炎,又可谓同病相怜。”老舍《割盲肠记》中写道:“10月4日,我去找赵清阁先生。她得过此病,一定能确切的指示我。她说,最好去看看医生,她领我上了江苏医院的附设医院。”老舍由赵清阁陪伴住进医院,因为她“和大夫护士都熟悉”。动手术时,赵清阁和老向等人一直等候在手术室外。

对于当时就流传老舍与赵清阁“同居”的传闻,桑农给出了善意的解释:一个是年轻的单身女性,一个是妻儿不在身边,自然要让人“想入非非”。而让当事人尤其是赵清阁对流言难以容忍的,恐怕是将两人的邻居关系传为“同居”关系。在桑农的文章里,他是持老舍和赵清阁“比邻而居”,并非“同居”。

1943年10月,老舍在北碚因患盲肠炎,住了半月医院,出院以后正在休养的时候,重庆上演了《桃李春风》。也是这个时候,留在沦陷的北平已分居六年的夫人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远远地赶来了重庆,可是老舍不能去重庆迎接。胡絜青和孩子到北碚老舍身边来,是到重庆二十天后的11月17日。(1937年11月,老舍将胡絜青和三个孩子留在济南,只身赶赴武汉。)

“赵清阁对自己与老舍的亲密交往,原本很坦然。而此时不得不离开北碚,无疑给此前的谣言提供了口实。她的处境十分尴尬,内心非常郁闷。于是,她接受了冰心的建议,把心思转移到改编《红楼梦》上。”桑农还引用梁实秋《忆老舍》中的话:“那时候他的夫人已自北平赶来四川,但是他的生活更陷于苦闷。”以说明“这显然是话中有话”。

赵清阁搬离北碚不久,老舍一家搬到附近的乡下居住,可两人的来往并没有中断。抗战胜利后,赵清阁到了上海,主编《神州日报》副刊《原野》,新的一期于1946年1月1日推出,显著位置上刊载的七绝《新年吟》,是老舍写于北碚时期的旧作。1月15日,副刊上又发表老舍《旧诗与贫血》一文。1月19日,副刊“文化新闻”中发布老舍受美国国务院邀请、将赴美国参观讲学的消息。这一回,与当年编《弹花》的情况不同。关于两人的传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桑农认为,老舍与赵清阁如此一点也不避嫌,只能理解为双方私下已有默契。

1946年1月2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在重庆举行酒会,欢送老舍、曹禺赴美讲学。2月13日,老舍一行离渝抵沪。2月18日,“文协”上海分会在金城银行七楼餐厅举行欢送会,到场名单里有赵清阁的名字。3月3日,郑振铎与许广平共同做东宴请老舍等人,赵清阁也出席了。3月4日,老舍等人离开上海,赵清阁一直将老舍送到船上。

1948年初,赵清阁计划将老舍的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她没有选择《骆驼祥子》或《月牙儿》,而是选择了《离婚》。而此时在大洋彼岸,继《骆驼祥子》英译本出版之后,老舍又推出了《离婚》的英文版。“两人是巧合,还是有过交流?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老舍希望赵清阁能到国外来,但老舍没有决心和勇气与留在国内的胡絜青正式离婚。对于心高气傲的赵清阁,这是无法逾越的鸿沟。”(桑农)

刘以鬯曾写过一篇《记赵清阁》,在他的眼里,身体病弱的赵清阁有着男人的阳刚之气,他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她的脸色苍白如纸,这种苍白的脸色会令关心她的人,为她的健康担忧。赵虽然健康情况不好,但却活得十分有劲,视文艺为生命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弱不胜衣的病态。赵清阁的写作生涯是在1933年左右就开始的。从1933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她已写过不少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大都收在两个集子里:《旱》与《华北之秋》。在抗战的八年间,她一直生活在大后方。战争激起她的写作热诚,使她活得更坚强,使她找到了生命的积极意义,纵使贫病交迫,仍能写出二十几个多幕剧与三本独幕剧集。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赵清阁的名字常与老舍连在一起,也许是这种略带阳刚的性格,使“见着女人也老觉得拘束”的老舍有勇气跟她合写《桃李春风》。在刘以鬯看来,赵清阁缺乏女性应有的魅力。赵清阁外表沉滞,才智颇高。她的智慧,像烟花一般,常在作品中闪烁。尽管与老舍合写过剧本,赵清阁却是个不大有幽默感的女人。在刘的记忆中,几乎完全找不出她的笑容是怎样的。她的态度很严肃,不苟言笑。赵景深说“她的性格带有北方的豪爽”,很对;说她“兼又糅合了南方的温馨”。

当时的老舍主持抗战“文协”工作。战时重庆,文友欢聚,常喜联句赌酒。赵清阁晚年回忆说,那时就数老舍“联得既快又精,他还善于集人名为诗,很有风趣”。老舍曾为赵清阁写过一首五言绝句,都是用人名组成,既有意境,又朗朗上口,广为流传。诗曰:“清阁赵家璧,白薇黄药眠。江村陈瘦竹,高天臧云远。”赵清阁说:“人名诗难作,作得自然,不露痕迹,尤其难!我佩服老舍的才华。”

赵清阁藏有老舍大量的手札。她自制了一本精美画册,都是自己的画作,每幅画旁分别有郭沫若、冰心、梅贻琦、张恨水等人的题词。这本册页的题签也是老舍写的:“清阁翰墨香”。

(顺便一说,张昌华的解说:……当年梁实秋赠的“五律”行书立轴,装裱后一直挂在书房,“文革”遭劫;幸好1942年梁实秋在赵清阁《翰墨书香》册页上画的梅花保存完好。梁是散文大家,也是丹青高手,他几笔画出一枝苍劲古朴的墨梅,题词为:“直以见性,柔以见情,此梅花之妙也。今以此二语移赠清阁,以为如何?”其实,此话不确,册页上的梅花并非梁实秋所画,而是出自赵清阁本人。)

赵清阁与老舍1943年合作的四幕话剧《桃李春风》,描绘了一位热诚富于正义感的教师辛永年,他从事教育事业十余年,两袖清风,只落得白发苍苍。对于穷学生,他慷慨解囊相助,对其子,却劝他从军报国,辛老师“志在造就众人子女,而不能只顾己子也。”抗战中,他努力办平民教育,唤醒民众,带领学生离开敌占区,沿路受到他过去的学生的爱戴。赵清阁说写这个剧本“旨在表扬教育者的气节操守,牺牲的精神,并提倡尊师重道,多给教育者一点安慰和鼓励。”

在这本书的序中,赵清阁说:她和老舍合作剧本,这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虎啸》。合作剧本是一件难事,弄得不好,很容易使故事情节不统一,人物性格相矛盾。所以当初老舍叫我同他合作剧本的时候,我不大赞成;因为他的意思,是希望发挥两个人的长处!他善于写对话,我比较懂得戏的表现:俾成功一个完整的剧本。而我却相反地担心这样会失败。

“本剧终于‘合作’了,合作的经过是如此:故事由我们两个人共同商定后,他把故事写出来,我从事分幕。好像盖房子,我把架子搭好以后,他执笔第一、二幕。那时候我正为了割治盲肠在北住医院(今年六月间),他带着一、二幕的原稿来看我的病,于是我躺在床上接着草写第三、四幕。但我不过‘草’写而已,文字上还是他偏劳整理起来的……老舍的对话很幽默,如第一、二幕情节虽嫌平静,对话却调和了空气,演出博得不少喝彩声,但假如你一半用欣赏艺术的眼光去看她,那么剧本能够使你发现两样珍贵的东西:一是人类最高的感情——天伦的、师生的;二是良心——教育的、生活的。……”

赵清阁五岁丧母,七岁时在外祖母家的家塾里开始读书,后转入信阳省立第二女师附小。在附小,蒋光慈的夫人宋若瑜教她体育和音乐。赵清阁初中快毕业那年,父亲和继母商量,让赵清阁与一个有功名的人家订婚,恰巧被放学回家的赵清阁听到。求知欲旺盛、性格孤傲的赵清阁毅然离家出走。

赵清阁考入开封艺术高中,成了二年级插班生。校长焦端初是上海美专毕业生,思想开放,也喜爱文学。赵清阁发奋苦读,获得了助学金。她一面用心绘画,一面攻读中外文学名著,还写一些诗文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不满。1932年,她写了第一个话剧剧本,发表在开封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剧中人物就是以她的表姐为原型的。表姐被丈夫欺负,毅然出走比利时。

高中毕业后,她一边教书,一边在河南大学旁听借读,主编报纸副刊。在贫民小学里,她接触到下层群众和贫苦孤儿,便在报刊上撰文,对贫富悬殊、妇女解放、穷孩子受教育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这种带有稚气的正义行为触怒了救济院的一些人,她被视为危险分子而遭解雇;报社也向她提出警告,不准再写暴露社会黑暗的文章。她只好离开开封,远走上海,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二年级,又成为插班生,主攻西画,并学习音乐、乐理。

上海的《女子月刊》是复旦大学教授姚名达和他的夫人黄心勉创办的,是女子书店的刊物。主编黄心勉常常在《女子月刊》上发表赵清阁的文章;美专教授倪贻德和作家叶灵凤也常常帮助她,向一些报刊推荐赵清阁的文章。赵清阁渐渐有了名气。经师友介绍,她在天一电影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就是《明星日报》的宣传工作,月薪二十元,基本解决了她的经济问题。她在杜神父路(今永年路)的一条弄堂里,租了一个亭子间住了下来,白天上学,夜晚工作,半工半读。

这一时期,赵清阁认识了洪深、欧阳予倩、左明、应云卫、王莹、陈凝秋、袁牧之等电影戏剧界的人士。

抗战爆发后,赵清阁辗转到了南京。1936年8月15日,由她创办并担任主编的《妇女文化》月刊创刊号出版。为《妇女文化》写稿的主要是各界进步妇女和青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后,赵来到了武汉。

1938年3月15日,她为华中图书公司主编的《弹花》文艺月刊创刊。《弹花》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创办的第一个文艺刊物,刊名的寓意是:抗战的子弹,开出胜利之花。在创刊号上赵清阁发表了她的新剧本《把枪尖瞄准了敌人》,这一年,她二十四岁。那时,赵清阁穿着京沪一带流行的时髦短装,梳着短头发,潇洒大方,十分健谈。有男性的健美,又有女性的温柔,这是赵清阁留给当时在武汉主编《文艺战线》旬刊的胡绍轩的印象。1936年,赵清阁在南京主编《妇女文化》时,曾向胡绍轩约稿,胡也向她约过稿,交往颇深。1938年2月,胡绍轩为了给《文艺》月刊组稿,曾在武昌粮道街一家酒楼里订了两桌酒席,宴请十余位作家和诗人,其中有老舍、郁达夫和赵清阁等。

在《弹花》创刊号上,刚到武汉不久的老舍撰写的《我们携起手来》,说出了《弹花》的宗旨,他说:“什么伟大不伟大,什么美好不美好,诚心用笔当作武器的,便是伟大;能打动人心而保住江山的,便是美好。”在《弹花》第二期上还发表了郭沫若的讲稿《女子是人类〈好的一半〉》,应云卫的论文《战斗的戏剧》,锡金的诗《伟大的开始》,陆志庠的漫画《敌人往哪里去》,吕骥的《军火船插曲》,还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告世界的文艺家宣言》等。此后,丁玲、左明、安娥、穆木天、金满城、谷剑尘、卢冀野、魏猛克、王莹等也纷纷投稿加盟。

《弹花》在武汉出版了五期,由于战事紧张,印刷困难,无法按期出版。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后,《弹花》就由月刊变成了双月刊。由于《弹花》销路不畅,当时投资办刊的唐性天,不愿再办下去了。他和赵清阁商量,请她主编一套“弹花文艺丛书”,赵清阁同意了。但赵清阁不愿意放弃苦心经营的刊物《弹花》,她决定自己来办。此时,赵清阁被教育部聘为中小学教科书特约编委,陈立夫是教育部部长,顾一樵是政务次长,张道藩是常务次长,她通过努力征得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国画家顾树森的帮助,很快取得了政府给予的办刊津贴。于是从第二卷第五期起,《弹花》由赵清阁自办复刊,又陆续出版了十期。此时赵清阁和教育部编印的《学生之友》发生了争论,其原因是《学生之友》指责学生思想“左倾”,引起赵清阁的反感,她化名“铁公”撰文抨击,遂开罪官方,于是官方资助被取消,刊物也只好停办了。郭沫若曾写诗赞此刊为“锦心一弹花”。

在赵清阁的文学生涯中,改编的成绩尤为突出。经她改编的作品,有《〈红楼梦〉话剧集》,有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剧本《离婚》,有根据梁实秋翻译的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改编的剧本《此恨绵绵》,有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向日乐》改编的电影剧本《花影泪》,还有根据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以及根据汤显祖的《牡丹亭》改编的小说《杜丽娘》,根据孔尚任的《桃花扇》改编的越剧剧本《李香君》。这些由她改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在改写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赵清阁依据的材料主要是川剧《柳荫记》,并参考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合》和原始说唱本以及其他戏曲剧本。这个故事和“白蛇传”“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流传甚广。周恩来出访时曾把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带到国外放映,并称之为中国的东方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旅居新加坡的书法家潘受曾说,赵清阁喜着男装,几十年未变。在刘以鬯眼里,赵清阁是个具有男子气概的女人,气质忧郁,性格倔强。她改写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前四章中,祝英台的男儿气概和女儿心态,应该是融入了她自己的性格与气质的。小说写得十分成功,赵清阁在祝英台身上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表述的空间。

抗战胜利后,赵清阁到了上海,而老舍和曹禺则于1946年初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讲学。一年后,曹禺回国了,而老舍却滞留美国。周恩来先后请曹禺和阳翰笙等给老舍写信,转达邀请他回国的意见。阳翰笙则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赵清阁,希望赵清阁出面写信说明周恩来的意图。接到赵清阁的信,老舍很快下定决心,回到北京。

1949年12月,老舍回到北京。1950年4月,胡絜青带着孩子由北碚返京,老舍购置了一所四合院,即所谓“丹柿小院”,全家入住。

桑农在他的文章里还介绍了老舍回来后与赵清阁的关系。老舍当年出国,把胡絜青留在四川,在国外时,也没有想到接她出去,而是惦记着赵清阁。这次回国,接来的却是胡絜青,而不是赵清阁。这一变卦,无疑是有许多内外条件的制约。有一点不容忽视,即他回国的一切是组织上安排的,路线事先定好,一到北京,便去拜会周恩来。据史承钧说,老舍曾写信给周恩来,专门讲到他和赵清阁的友情。老舍归国,是新政权的一项形象工程,如果一回来就发生婚变事件,会有负面的社会影响。接胡絜青回京,一家团聚,应该是权衡各方利害后的决定。或许正是因此,周恩来一直对赵清阁抱有歉疚,尤其在老舍自杀之后。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晚年时,也对赵清阁予以特别关照。

老舍定居北京后,与在上海的赵清阁仍有通信联系。但内容都是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之事,有关心身体的,有讨论艺术的,而没有半点涉及男女私情。赵清阁的内心很矛盾,也很复杂。一方面,对老舍有深厚的感情,并且终身未嫁;另一方面,又爱惜羽毛,不愿卷入是非,招来流言。在老舍生前,两人的交往中,她一直恪守自己的底线;老舍去世后,甚至在垂垂暮年,她仍然是如履薄冰。在今天许多人看来,这段感情无可厚非。但对于他们那一代人而言,境况却完全不同。当年《桃李春风》得奖,“文革”中赵清阁正是因此被扣上“反动文人”“国防戏剧的追随者”等帽子,批斗抄家,以致瘫痪数年。直到1978年,这一“历史问题”才得到平反,恢复名誉。与老舍的关系,当然不属于“历史问题”。那时有个专用词汇“作风问题”,这也同样可以断送一个人的政治生命。

1946年3月老舍赴美后,赵清阁创作过一个短篇小说《落叶无限愁》,并收入了她自任主编的《无题集——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小说叙述了中年的邵环教授,有妻子,有两个孩子,但却爱上了未婚的才女灿。抗战胜利后,灿悄然离去,并留下一封婉拒书。邵环教授读完这封信,离家出走,去上海寻找灿。而灿还是顾忌邵环有家室。她承认自己心情矛盾,但她告诉邵环:“因为我们是活在现实里的,现实会不断地折磨我们!除非我们一起去跳江,才能逃避现实,才能克服矛盾。”当邵环要求与灿一起离开上海时,灿却下定决心悄悄地离开了原住处。失望中的“邵环倒在泥泞中,落叶寂寞地埋葬了他的灵魂”。有很多人认为,赵清阁这篇小说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1963年4月,阳翰笙、老舍出席广州文艺会议后返途经过上海,老舍去看望了赵清阁。赵清阁正患肝病,老舍逗留三天才离沪回京。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别。对于赵清阁病情的发展,老舍曾多方打探。当他从赵家璧那里了解到赵清阁病势有所发展时,焦虑不安,立即写信劝慰她“不要着急,不要苦闷”。

“文革”开始,赵清阁被批斗抄家,并患脑血栓,偏瘫数年。老舍的死给赵清阁的打击很大,但她一直把老舍为她书写的扇面和条幅悬挂在客厅、卧室。

1976年以后,赵清阁常把别人写老舍的文章剪贴下来,以寄托她的怀念。在她的诸多怀人文章中,也总有关于老舍的内容。有人在赵清阁生前曾拜读过由她提供的老舍致赵清阁信十余封。也有人说,老舍给赵清阁的信件共有一百多封,但大多已在赵清阁生前毁掉了。

关于赵和老舍的故事其实已不是秘密,在许多人的文章里都涉及过。但在老舍同时代文人的回忆里,往往都不说破,而是点到为止,譬如当年到了老舍的住处,看到赵清阁也在等等。而在老舍后人关于其父的描述里,此事更是不存在。

不过牛汉在《我仍在苦苦跋涉》中“闲话”赵清阁时却直截了当地说道,为了编《新文学史料》,他到上海组稿时拜访过赵清阁。牛汉说:她在重庆时期和老舍在北碚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后来老舍夫人得到消息,万里迢迢,辗转三个月到重庆冲散鸳鸯。

看大象出版社出版的《老舍:消失了的太平湖》(李辉著)里的那些关于老舍的照片,有几幅是1950年后老舍和夫人在家赏花的照片,一幅是1954年4月老舍夫妇在院中月季花前的两人相向而笑的合影,中间是盛开的月季花,夫妇俩的笑容,一副和谐幸福的样子,是看不出老舍心有旁属的。但是在北京老舍故居里,老舍和夫人是分床而居的,这是否能说明问题呢?老舍在“文革”初期的自投太平湖,一方面是挨了红卫兵的打,自尊心极强的老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另一方面,他回到家没得到家人的安慰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吧?

牛汉说他在1943和1944年就知道这个故事。在上海牛汉约赵写回忆录,赵向他展示了老舍1948年从美国写给她的一封信(原件):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赵一辈子没有结婚……

扫红在她的“尚书吧博客”上有篇帖子《赵清阁的真性情》,“链接”过来做此文的结尾,也可看做网络上对赵清阁的一个名词解释:

陈子善老师不久前刚出的新书《这些人,这些书》中,有一篇说到赵清阁的文章。刚看完这篇文章不久,就遇到了两本赵清阁在民国时期出版的书,一本是194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诗魂冷月》,一本是1941年华中图书公司的《女杰》。意料之外的是,时隔一甲子,书的品相居然还那么好,我那叫一个激动啊!拿了书欣喜的对人说:“看!赵清阁的书喂!”

可是一半的人不知道赵清阁何许人也,另一半知道赵清阁的人,第一个反应都是:“噢!跟老舍相好的那个!”

赵清阁是第一个把《红楼梦》改编成话剧的人,被誉为用话剧诠释《红楼梦》的最佳作家。在《诗魂冷月》的总序第一段里,她写道:“截至现在止,‘红楼梦剧本’以后我还没有再写过其他舞台剧。我记得当‘红楼梦剧本’脱稿时,我曾有意地想暂且结束一下我的舞台剧创作,因?为我已深深感到我的剧本文艺气息太浓厚,太不合乎潮流了,然而我又不欲趋炎附势,硬把自己的心血变成商品,于是我承认失败!但我是不是永远不再写舞台剧了呢?不,我爱戏剧,我不会放弃继续研究的工作,我将等待机遇,一个文艺欣赏转柁的机遇,我的,以及所有这种文艺气息浓厚的剧本,忽然受演出者和一般观众的欢迎了,我就重新拿起笔来。也许我不为这些,只为我个人的喜悦,不久便依旧从事剧作,不发表、不出版,只留供自己看看。”

赵清阁对老舍的感情固然吸引人,她对戏剧的追求也同样感人。移到今天来说,不媚俗、不趋炎附势的写作仍然是令人尊敬的。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又说起赵清阁,说到陈子善老师在文章的末尾写道:“赵清阁临终前把老舍写给她的七八十封‘情书’统统付之一炬,真是可惜啊!”朋友当即接一句:“那说明她是真的爱老舍。”是啊,如果你想守护一段爱情,最好不要留下只字片语,去供后人嚼舌。

相关书目

《怀念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们》,商羊著,《收获》2006年第6期。

《锦心绣女赵清阁》,张彦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走近大家》,张昌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著,三联书店2008年版。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2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着所在。
  •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

    这是我省知名媒体人汤江峰创作出版的又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他近几年来创作的部分散文、随笔、新闻作品等,分为湖南九章、观古鉴今、大医精诚、记者手记共四辑,并摘录了部分好友对其作品的精彩点评。正如自序标题“找准人生的坐标”所总结的那样,作者从农村娃到大学生,从医生转行当编辑记者,也是一路风雨一路歌,那种拼搏精神值得借鉴和学习。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 大爱无疆

    大爱无疆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客观真实地讲述了李培斌同志忠党爱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在当前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的教育活动中,本书更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 一日美好一日新

    一日美好一日新

    本书收录了尤今老师对于生活的诸多感悟,她将自己对人生、世界、爱情、友情的诸多想法凝聚于文字,写成一篇篇优美文章,鼓励大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领略生活中的诸多美好。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数神

    数神

    数玄大陆,是一个强者为尊的数学世界。加法和乘法,能让修士的战力急速提升。减法和除法,能让敌人的战力急速降低。各种数学定理、公式都具备神秘、恐怖的力量。可惜,这里的数学还很肤浅,太多的数学公式、定理,都还没有。中国一个高考落榜少年,意外来到这个世界,凭借他懂得的“高深”数学,瞬间成为绝世天才,踏上数神之路……
  • 霸道王源爱上我

    霸道王源爱上我

    王源:小宝贝~~林墨笙:谁是你小宝贝!王源:你啊
  • 从零开始的武学宗师

    从零开始的武学宗师

    被敲闷棍而穿越到异世界的身怀武术的少年一脸懵逼:“我这是在哪?身上这是什么?酸奶瓶?”“呦,少年,我就是你的外挂系统。和我一起去征服异世界吧!”酸奶瓶如是说道。“。。。。真是让人吐槽不能”qq群号884251043可加,作者长期潜水
  • 只有冬天才知道

    只有冬天才知道

    当初如果知道现在的我会这么爱你,那么我绝对不会对你步步紧逼,直到再也找不到你。叶棠薇,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你。——韩沐瑾
  • 全球绝地

    全球绝地

    绝地世界笼罩全球,人类被迫进入厮杀!百人活一,杀戮唱响!当无数功法、武技、宝物……被带回地球。武道崛起。
  • 拾年寂忆

    拾年寂忆

    从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即便分离也从未忘记彼此。长大后,再次重逢,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红颜泪之倾城绝恋

    红颜泪之倾城绝恋

    你从哪来都没有想过在宫中受宠;却没想到得到了倾世绝宠你从来没想过倾国倾城却没想到你的回眸一笑迷尽了世间的美男子你从来没有想过凤临天下却陪了俩代君王共视江山你刚开始的柔情似水后来的俏皮可爱
  • 宋时春

    宋时春

    江山作酒,美人当诗,人生就画。宋时春来,勾阑深里,风流那堪数。试问前路,终南分明难遇。凡心遍问,若教太平,还须闻鸡舞。【简介难写,仍以新词《庆春时》一首作面目,诸位莫说矫情】
  • 江湖遗录

    江湖遗录

    江湖这么大,总有一些被人们遗忘而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