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主要是指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应变性在讲话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切讲话的进行,不一定完全按照事先预定的步骤发展,必然隐藏着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讲话者如果冷静机智,应对得当,便会使讲话过程更加生动,从而优化传播效果。拥有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可以将往来应酬处理得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可以积极回应偶遇的外界刺激;可以机智地处理不可预料的突发场面。总之,如果没有灵活的应变技巧,面对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时,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有一个大家庭,因为小媳妇心灵手巧、才智过人、贤惠温顺而颇得公婆宠爱。对此,大媳妇、二媳妇则嫉恨在心。一天,家中轮到小媳妇做饭。她把饭做好后,又去门前的池塘边洗衣服。这时,大媳妇、二媳妇使出一恶计:她俩又往灶膛里添了一大把火柴,欲使锅中米饭焦糊冒烟,让一贯心灵手巧的小媳妇在家人面前丢人现眼,陷入尴尬之境。不一会儿,小媳妇洗完衣服回屋,突闻锅中米饭冒出焦糊气味,一看灶膛,木柴还在燃烧。生性聪慧的小媳妇已猜出个中原委。她灵机一动,遂把略呈焦糊状的米饭熬成了稀饭,另外,还做了一些大饼。待众多家人在一起就餐时,她说:“这两天天气较热,大伙儿总吃米饭胃口一定不大好,所以,我熬了些锅巴稀饭,做了些大饼,给大家调调胃口。这一言一行,即刻博得了家人们的同声称赞。此举,既讨好了众多家人,又暗中让大媳妇、二媳妇下了台阶,可谓一举两得,使得一贯嫉妒并有心加害于她的大媳妇、二媳妇不得不敬佩之至。此后,她俩对小媳妇善意相待,而聪慧的小媳妇则不计前嫌,对两位嫂子加倍尊敬。就这样,妯娌之间的关系从”山雨欲来“的险境,步入了”柳暗花明的胜境。
随机应变是一种灵活的处事方法。它能化冲突为喜悦,变危机为幸运,它是缓解尴尬气氛的调合剂,帮助你走出困境。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便是能随机应变,见风使舵之人。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
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这些事情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下不来台,这就需要当事人有一个稳定平和的心态、睿智机变的思维、随机应变的灵感、灵活巧妙的口才。
应变思维是指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通过正确的判断,科学的分析,及时巧妙地处置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的思维方法。从思维能力角度看,应变思维属于思维的爆发力,是思维运动中的一种喷薄状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思维爆发力的形成,一方面是大脑中暂时的神经联系突然接通,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感知到的外界刺激和信息出现了对撞,于是出现了思维的飞跃;另一方面,是感知到的外界刺激和信息拓展了思维的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经过大脑及时的汇总、分析、判断,做出创造性的反应。
应变思维是好口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在不可预料场面的出现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对讲话者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的更高要求,具备较高讲话水平不仅需要“被迫应变”,利用敏捷的反应和机智的处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更应该“伺机求变”,面对偶遇的外界刺激,积极回应,提高思维效率,沟通潜在知识信息和潜意识,生产出常规思维所不能创造的高质量的应对能力。
◆自圆其说,一流纠错术
大太监李莲英为人机灵、嘴巧,善于取悦于慈禧太后,这种机灵常常为慈禧和下属解脱困境。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不是犯了大不敬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会要了自己的命。这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把错字拿走,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的应变巧在借题发挥,将错就错。对于错误生硬地纠正或否认,都是不圆熟的做法,借力使力把错误说“圆”方见应变的机智。
◆因势利导,化尴尬为神奇
一次公开课上,化学老师在演示实验前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钠放到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然而在演示时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全班大惊!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疏忽忘记清洁表面杂物而导致的结果。他马上沉静了下来,并将计就计,继续把试验做下去。他问一名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该学生不语,教师鼓励他说:“要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老师,我没看到白烟,而是黑烟!”学生鼓着勇气回答。“你的观察很准确。”老师在勉励学生,并进一步启发说,“这样看来,刚才燃烧的东西就不是金属钠了!可是,这的确是块金属钠。那么,刚才为何燃出黑烟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贮存方法。”老师抛出了引玉之砖,全班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学生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介绍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重新点燃了金属钠,还冒着黑烟,只不过放入集气瓶后逐渐变淡。老师将燃烧着的金属钠又移至另一个集气瓶中,燃烧变剧烈了,似乎听到了“嘶啪”的响声,集气瓶中的白烟在翻滚!“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老师向大家宣布。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里,老师面对因自己疏忽造成的课堂“异变”,沉着冷静,因势利导。收到了化尴尬为神奇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了随机应变之术的扭力。
◆急智之中,幽默为首
幽默的谈吐和行为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应变所推崇的急中生智,最能代表变通水平的非幽默莫属。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措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确实,这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行;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妙答趣对皇上。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准确地击落过一架入侵我国的美制Uα高空侦察机,在一次引人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一位外国记者就此询问陈毅外长:“请问外长先生,你们是用何种武器击落如此先进的高空侦察机的?”显然,这是军事秘密,不能公开回答,但如不回答又会使提问者尴尬,陈毅就势举了举自己手中的拐杖,说:“就是用这玩艺儿把它桶下来的。”说着还做了个往上桶的动作。自然,此举赢得了会场上一片热烈的掌声。
的确,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题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的最佳方案,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切不可被原问困死陷于被动,自然,这种灵活的变通也将会使你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虚而显实,弱而示强
虚张声势是指故意假装出强大的声势来吓唬人的一种策略。《百战奇法?虚战》云:“凡与敌战,若我势虚,为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所以,虚张声势也是在面临危机时的一种应变术。
秦朝末年,刘邦为夺取关中,9月领兵抵达跷关(陕西兰阳东南)。跷关为兰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难攻,为抢夺咸阳的东南大门,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秦军派有十分精锐的兵力把守。而刘邦当时手下只有2万人马,如不顺利地拿下此关,项羽就有抢先夺去关中的可能。刘邦心急如焚,想强行攻取。张良经过调查,认为秦兵势强,如果妄动,不仅会消耗自己的实力,而且还会拖延入关时间。于是向刘邦提出智取之策:一方面虚张声势,在跷关四周山上多张旗号,以迷惑守关秦军,扰乱敌心;另一方面针对守关秦将喜好小利的特点,派人携重金贿赂守关将领。果然,跷关守将见刘邦军兵力声势浩大,甚是惶惧;同时又贪恋钱财,终于倒戈。刘邦引兵过关,向西挺进,兵叩咸阳。
虚张声势在于虚而显实,弱而示强。《百战奇法?弱战》云:“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旗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
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作为依靠。知识是思维的原料,知识和经验是思维的最初动力、基本手段和最后结果。高超的讲话水平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同时,要想使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具有流畅、变通和创造的特性,不仅要注意知识和经验数量上的积累,更要注重提升它们的质量,以期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和价值。因此,在扩容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吸收新的知识,调整经验,才能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用新的观念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要系统化的整合知识和经验资源,提高知识的精确度,避免模糊朦胧状态。在系统化的基础上,博览旁及,纵深发展,优化结构,最终使知识和经验的合纵连横,跳跃转换,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应变思维的产生是信息瞬间对撞的结果,而只有抓住不同信息间的联系才能使这种对撞有可能发生。寻找联系的途径就是发现新思路的过程,也是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的过程。思路的打开和逐渐丰富,必然建立更多的不同信息对撞的通道,时常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突破思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