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周赧王四年,蜀相杀蜀侯。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遂往。楚王囚,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今杀张仪,秦必大怒。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张仪因说楚王曰:“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秦两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大王诚能听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译文
周赧王四年(前311),蜀国相杀死了蜀国侯。秦惠王派人去告知楚怀王,请求以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地方。楚王说:“不愿意交换地方,希望得到张仪,然后奉献黔中地方给秦国。”张仪听到这消息,便请求前往楚国。秦惠王说:“楚国为了得到你费尽心机,为什么要前往呢?”张仪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势弱,有大王你在,楚国不可能敢害我。而且我与楚王宠信的臣子靳尚很要好,靳尚正为楚王宠幸的姬妾郑袖谋事,郑袖说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于是前往楚国。楚王囚禁了张仪,要杀了他。靳尚对郑袖说:“秦王十分宠爱张仪,将要以上庸等六县的地方以及秦国美女赎回他。楚王看重这些地方而尊重秦国,秦国来的美女一定受到宠幸,而夫人你就要被疏远了。”于是郑袖日夜对着楚王哭泣说:“当臣子的都不过为他的主上奔走罢了。现在杀了张仪,秦王一定大怒。我请求与儿子都迁徙到江南去,不要让秦国任意凌辱宰割我们啊!”楚王便救免了张仪并以厚礼优待他。张仪于是游说楚王说:“实行合纵抗秦,同驱赶羊群去攻击猛虎没有什么区别,显然是不能相抵的。现在楚王你不为秦国谋事,假使秦国挟制韩国、驱使魏国来攻击楚国,那么楚国就危险了。秦国西境有名为巴蜀的地方,在那里建造舟船,积贮粮食,战船顺着岷江东下,一日就可行驶五百多里,不到十日便迫进扞关。一旦扞关受到惊扰,那么扞关以东的楚国土地全都要守城警戒了,黔中和巫郡等地方将不归楚王你所有了。秦国调动甲士出武关,那么楚国北方的土地便被隔绝。秦兵攻击楚国,造成危难则是在三个月以内的时间,然而楚国等待诸侯各国的援救却要半年以上。等待弱国的援救,却忘记强秦大兵压境的危害,这是我为大王你感到忧虑的事啊。大王你要是真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让秦国、楚国永远成为兄弟般友好的邻国,不再互相攻伐。”楚王已得到了张仪,又看重黔中之地不肯割让给秦国,于是便答应了张仪的意见。
原文
张仪遂之韩,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国无二岁之食,见卒不过二十万。秦被甲百馀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而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王之国分矣。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而攻楚,以转祸而悦秦。计无便于此者!”韩王许之。
译文
张仪于是前往韩国,游说韩王说:“韩地地势险恶,土壤贫瘠,居处多山,所生产的五谷不是麦子而是豆子,国家积蓄的粮食不足两年食用,现在兵卒也不过二十万人。秦国披甲的士卒就有一百余万。崤山以东各国的士兵披上铠甲、戴上头盔来会战,秦国军队却丢开铠甲、赤脚露体赴阵趋敌,他们左手提挈人头,右手挟制生擒的俘虏。秦国用孟贲、乌获一般的力士出战,以攻击不顺服的弱国,这像垂挂千钓的重物在鸟卵上面一样,那一定是难以幸免了。大王你不为秦国谋事,秦国出兵占据宜阳,阻塞成皋的要道,那么大王你的国家就会一分为二。鸿台的宫殿,桑林的苑囿,就不再是大王你所有了。我为大王你谋算,不如顺奉秦国去攻击楚国,以此来回避祸患而使秦国欢心,没有比这谋略更为可行的了!”韩王应允了张仪的建议。
原文
张仪归报,秦王封以六邑,号武信君。复使东说齐王曰:“从人说大王者必曰:‘齐蔽于三晋,地广民众,兵强士勇,虽有百秦,将无奈齐何。’大王贤其说而不计其实。今秦、楚嫁女娶妇,为昆弟之国;韩献宜阳;梁效河外;赵王入朝,割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驱韩、梁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见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齐王许张仪。
译文
张仪返回秦国报告,秦王把六邑地方封给张仪,并封他为武信君。然后又派遣张仪去东面游说齐王:“主张合纵的人要想游说大王你,一定会这样说:‘齐国以魏、韩、赵三晋作为屏蔽,地域广大、人民众多,军队强大、战士勇猛,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不敢对齐国怎么样。’大王莫因为他说得好而不考察这些话的实际后果。现在秦国与楚国之间互相嫁女娶妇,结为兄弟般友好的邻国;韩国向秦国奉献宜阳;魏国向秦国奉献河西的地方;赵王朝见秦王,割让河间的地方顺奉秦国。大王你不顺奉秦国,秦国就会驱使韩、魏攻击你齐国的南境,发动赵国的全部军队,渡过清河,直指博关,这样临淄、即墨两地就不是齐王你所有的了!贵国一旦受到攻击,到那时即使想顺奉秦国也不可能了!”齐王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原文
张仪去,西说赵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大王之威行于山东,敝邑恐惧,缮甲厉兵,力田积粟,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以大王之力,举巴、蜀,并汉中,包两周,守白马之津。秦虽僻远,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会邯郸之下,愿以甲子合战,正殷纣之事。谨使使臣先闻左右。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梁称东藩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肩也。夫断右肩而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今秦发三将军,其一军塞午道,告齐使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成皋,驱韩、梁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四国为一以攻赵,赵服必四分其地。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王面相约而口相结,常为兄弟之国也。”赵王许之。
译文
张仪离开齐国,向西进入赵国游说赵王说:“大王你联合并统率天下各国对抗秦国,秦国军队有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大王你的威名传扬于崤山以东各国,我的国家为此而恐惧,整治甲胄训练士兵,努力耕作积贮粮食,居处都担忧惶恐,不敢随便举动,只因大王你有意责究我秦国的行动啊。现在以大王你督责之力,我秦国占据巴、蜀,兼并汉中,包揽东西两周的地方,镇守白马津口。我秦国虽处于僻远的地方,然而心中忿恨含怒的日子已经很久了。现在我秦国有残甲弱兵驻扎在渑池,准备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与赵国军队相会于邯郸城下,希望在甲子日接战,像周武王伐殷纣那般。秦王郑重地派我先行告知大王。现在楚国与秦国已结为兄弟般友好的邻国,韩、魏愿作秦国东边的藩卫的臣属,齐国向秦国奉献了盛产鱼盐的地方,这是断了赵国的右肩啊。断了右肩还要与人搏斗,失去了党友而孤单居处,想以此况求得安全可能吗?现在秦国要调发三路将军统帅军队,其中一路阻塞齐、赵相交的午道,通知齐军他们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的东面;另一路军驻扎在成皋,驱使韩、魏两国军队进入河外地方;还有一路军驻扎在渑池,约定秦、齐、韩、魏四国军队合力为一以攻赵军,赵国降服后一定被四国瓜分土地。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大王与秦王当面相约,亲口结交,结为兄弟友好的邻国。”赵王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原文
张仪乃北之燕,说燕王曰:“今赵王已入朝,效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大王之有也。且今时齐、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今王事秦,长无齐、赵之患矣。”燕王请献常山之尾五城以和。
译文
张仪于是北行前往燕国,游说燕王说:“现在赵王已经入朝秦王,献出河间地方顺奉秦国。大王你不顺奉秦国,秦国就出甲兵至云中郡、九原郡,驱使赵国攻伐你燕国,那么易水、长城就不是大王你所有了。而且现在齐国、赵国对于秦国来说,就好像是郡县一样,它们不敢轻举妄动、出兵相伐。现在燕王你如果顺奉秦国,长此以往都不会有受齐国、赵国侵害的忧患了。”燕王听后便请求献出常山山尾的五座城给秦国以求和。
原文
张仪归报,未至成阳,秦恵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
译文
张仪返回秦国报告,还没到达咸阳,秦惠王便去世了,其子武王继位。武王身为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等到即位之后,臣子们多来诽谤中伤张仪。诸侯各国听说张仪和秦武王之间有怨隙,都背弃张仪游说建立的连横,又再次实行合纵。
原文
五年,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臣愿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许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齐王曰:“何故?”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张仪相魏一岁,卒。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而仪、秦、衍最著。
译文
五年(前310),张仪向秦武王进言说:“替大王你考虑,东方各国若有变乱,大王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我听说齐王十分憎恨我张仪,我在哪个国家,齐国就一定攻伐它。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才不德的人前去魏国,这样齐国一定会讨伐魏国,齐、魏两国交战各不撤兵,大王你可趁这个时机攻伐韩国,进入三川之地,挟制周天子,据有天下的地图户籍,这可是帝王大业啊!”秦武王同意张仪的请求。齐王果然出兵攻伐魏国,魏王惶恐。张仪说:“大王你不要忧虑啊!我可以使齐国撤兵。”于是派遣他的随从前往楚国,借用楚国使者去对齐王说:“齐王你这么做是让张仪被秦国彻底尊重信赖啊!”齐王说:“这是什么缘故呢?”楚国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是与秦王谋算好了的,他们想使齐、魏两国相攻伐而使秦国趁这时机夺取三川。现在齐王你果然攻伐魏国,齐王你对内使国家疲惫,对外则攻伐相结交的国家,这是助张仪被秦王尊信啊。”齐王便撤兵回国。张仪任魏国国相一年后便去世了。张仪与苏秦都是以合纵连横的谋略游说诸侯各国,得到了显贵之位,天下人都争相效法他们。还有魏国人公孙衍,名号叫犀首,也以游说著名。另外还有苏代、苏厉、周最、楼缓等人,纷纷遍行在天下各国,都以辩诈游说争高下,不可能详尽记述。而其中以张仪、苏秦、公孙衍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