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武帝立即任命桑弘羊担任大农丞,“尽管天下盐铁酒粮之事”,实行垄断经营盐、铁、酒买卖,国家经营公田。盐、铁、酒的经营权收归国有后,财政收入增长很快,“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榆帛五百万匹。”虽然那会儿不考核地方官员的业绩,但是从打仗不缺钱粮,骑兵不缺马匹的情况来看,中央的财政收入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个建议有一个缺点,因为盐和铁自古以来都是生活必需品,这下一垄断价格就猛涨,有的地方的人因为吃不起盐,身上出现浮肿;同样因为垄断,铁器的制造质量严重下降,农具不堪一用。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行业垄断出现官商勾结,贪污腐败严重。
到武帝晚年,经过汉王朝的连年出击,匈奴基本上被打老实了,很少侵犯边疆。另外,由于长期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导致农民意见很大,身体健康出现状况就算了,连农具都出现问题,形成恶性循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很多地方开始出现暴乱,人民群众的不满越来越严重。于是,政策又发生了改变。
公元前89年,武帝下令,禁绝苛暴,不得擅兴赋役,应致力农耕。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但由于触动了贪污腐败分子的利益,朝廷内部意见并不和谐。
昭帝即位后,托孤大臣霍光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于公元前81年二月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下基层访问民间疾苦,贤良文学之士的意见和桑弘羊意见相反,他们就当时汉王朝的一系列政策和国情进行了辩论。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之议。
在这场辩论会上,辩论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贤良文学派的意见是,盐、铁、酒专卖属于与民争利,搞得人民群众都吃不起盐了。桑弘羊则认为,盐、铁、酒禁是“国家大业”,怎么能轻易取消?“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意思是保证国家的和谐稳定需要大量的资金;“丰年贮积以乏绝,凶年岁俭则行币物,赈困乏而备水旱”,收成好的年份可以囤积财务为意外做准备,时不时发个旱灾水灾也需要国家颁发救灾物资的。这么多事情,国库没有资金怎么办?桑弘羊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义正词严,贤良文学之士们哑口无言。
辩论的结果是只废除了酒类专营,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虽然并没有如贤良文学派所预料的那样完全恢复“文帝时政”,但是,盐铁之议之后,贤良文学派活跃于一时,“与民休息”政策得到充分的肯定,对于恢复和发展昭帝乃至宣帝时期的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盐铁会议是汉朝政府讨论国策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留下了记录。宣帝时的桓宽利用这些记录材料,写成了几万言的《盐铁论》一书。从此之后,“盐铁专营”成为历朝历代沿用的政策,直到清朝。
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汉宣帝刘病已
公元前74年,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汉昭帝在位期间,在霍光辅佐下,继续实施武帝末年的富民政策,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则与匈奴和亲。因此,汉昭帝在位期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如果他能像汉武帝一样长寿,也许会大有一番作为。
汉昭帝一生没有儿子。他死后,霍光等一干大臣们就商量立谁当皇帝。有人主张立昭帝的哥哥广陵王刘胥。刘胥长得倒是身强力壮,但就是有个怪癖,喜欢举重,还爱跟狗熊打架,才华什么的跟他完全不沾边。
最后选定了李夫人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刘贺的父亲昌邑王刘髆,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所生。公元前87年,刘髆病逝,年仅五岁的刘贺继承诸侯王,任第二代昌邑王。
公元前74年,在霍光的再三斟酌下,年仅十九岁的昌邑王刘贺即位,但刘贺仅当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废了。刘贺接到入京奔丧的消息后,一路急行军,天还没亮就出发,一上午就奔了一百多公里,一路上累死了几十匹马。路过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时,刘贺还惦记着当地的特产,派人去找一种叫声好听的公鸡;经过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时,刘贺又找来一车漂亮女子。一路走下来,让随行的大臣各个瞠目结舌。《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到了广明东都门后,郎中令龚遂给刘贺提意见:“按礼制,奔丧时看到国都后一定要哭,而且要很悲伤地哭,一直哭到皇宫之中,还要哭。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长安的东郭门了。”但是刘贺的回答差点让龚遂想哭:“我咽喉痛,不能哭。”
将到未央宫的东门,龚遂说:“大臣们都在,已经到了门口,按规矩必须要哭丧了。”刘贺想了一下勉强下车,跪在地上哭了一阵,然后进了灵堂,见到棺材之后,继续哭,把戏演完了。演出结束之后,刘贺第二天接受了皇帝的玉玺,正式当上了皇帝!
国丧一般都是三年,严格来说,三年里不许寻欢作乐,甚至都不能表现得很高兴,但那都是死规定,大家也就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但是刘贺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做,每天饮酒作乐,甚至在皇宫里****。刘贺当上皇帝后,没有嘉奖选举他成为皇帝的大臣,却把以前的厨师、司机、秘书、太监封了一大堆。当初,霍光力排众议拥立他为皇帝,他这种作为等于是在打霍光耳光。为了避免大汉江山败在这个只懂享受生活的刘贺手里,霍光便与皇太后一起将他废黜,降为山阳郡侯。公元前63年,刘贺被贬到了海昏县当了海昏候,也是海昏县第一任侯爵,四年以后,便郁郁寡欢而终了。
公元前74年七月,十八岁的武帝嫡长曾孙刘询即位为帝,此即历史上的汉宣帝。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是武帝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当年刘据因“巫蛊”事件被迫自杀时,他的子女都被下令斩杀,刘询因为当时尚在襁褓之中躲过一劫,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刘询能登上帝位,与一个叫丙吉的人有很大关系。
丙吉,山东曲阜人,自幼学习律令,曾经担任过鲁国的狱吏,因有功绩,后被提拔为廷尉右监,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官。在朝廷中任职,不仅需要实实在在的办事能力,还需要超高的情商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久丙吉因性情耿直,涉案受到株连,被调离长安,到外地去担任州从事。
这一年,长安城内发生了“巫蛊之祸”。为了彻底调查清楚这件事情,朝廷从地方抽调办案人手。丙吉因为曾经担任过廷尉右监,事发之时又被调到外地,所以跟这个案子没有牵连,因此又被调回长安,担任监狱长。在长安的天牢中,丙吉见到了刚满月的刘询。当时的刘询因为吃不饱穿不暖,长期缺奶加上营养不良已经快奄奄一息。善良的丙吉于心不忍,就暗自在牢房中找了两个刚生育还有奶水的女犯人轮流喂养刘询。
然而监狱中的条件实在不好,刘询经常生病,有好几次都病危了,都是丙吉及时请来医生,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当丙吉在监狱中细心照顾“阶下囚”刘询时,监狱外的“巫蛊之祸”还在继续,连年不绝。这年,刘询五岁了。丙吉觉得将孩子终身养在监狱中终究不是办法,就想让有能力的高官贵族收养他,但由于刘询的身份特殊,没有人愿意收养,丙吉只好在监狱内继续照顾他。
在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看着体弱多病的刘询,替他起名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以后再也不会得病了。于是,刘询又叫做“刘病已”,一直到登基以后才改名为“刘询”。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往来于长杨、五柞宫殿之间调养。卜官对汉武帝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气,这是上位者最忌讳的。当侍卫来到刘询所在的监狱时,丙吉把侍卫们挡在了门外,并说:“皇曾孙在此,杀无辜的人已经是罪孽了,更何况是皇曾孙呢?”侍卫如实禀告武帝,武帝自知有愧,就没有继续下达杀犯人的圣旨,相反却宣布大赦天下。
“巫蛊之案”完结后,丙吉被调离了监狱主管的职位,此时的刘病已也被大赦。丙吉忙张罗着给刘病已找一个去处。打听到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一家人住在长安近郊的杜县,丙吉便把刘病已送到了史家。史良娣这时年纪很大了,但是见到这个曾孙还是惊喜交加,接过了抚养大任。
晚年的汉武帝开始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尤其是错杀爱子刘据一事。为太子平反后,汉武帝又想起刘据还有一个孙子刘询,也就是自己的皇曾孙,就赶紧下诏把皇曾孙带回掖庭抚养,并让他归于皇室的正宗籍。对于刘病已来说,在恢复皇室身份之前,尽管他是前太子的孙子,但他的身份不被皇室认可,从政治上来看是毫无前途可言的,相反,他还有可能随时让自己受到牵连。但是,归籍之后就不一样了。按照制度,未成年的皇室成员由掖庭令看管抚养。刘病已也告别了舅祖父一家被接到了长安,接受皇家的抚养教育。巧的是,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经是刘据的家臣。刘据生前对张贺非常好,张贺也始终念着前太子的恩德。因此,他对刘病已也格外关照。
张贺不仅利用自己的职权优待刘病已,而且还自己出钱帮助刘病已读书游学。刘病已长大后,张贺还为他迎娶了狱吏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依靠妻子许家、张贺和舅祖父史家的关心和资助,刘病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喜欢读书,也非常用功,向东海澓中翁学习《诗经》,闻名一时。同时,刘病已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虽然这是有钱人的游戏,但刘病已没有因为这些而玩物丧志,相反却利用机会,观察风土人情,深知人民疾苦,接触到了真实的社会。刘病已虽然在长安居住受教育,但还是经常回杜县史家居住。成年后,刘病已居住在长安的尚冠里。他继续交结官民,名声越来越大。
而丙吉在将刘病已送到史家后,担任了车骑将军军市令,后来升迁为大将军霍光的长史。霍光很器重他,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因此,丙吉可以算是霍光的得力助手。刘贺被废后,丙吉及时抓住机会,给霍光提建议说:“大将军,您是否还记得,武帝临终前曾经让皇曾孙刘病已认祖归宗,由掖庭抚养。这个刘病已就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我很多年前见过他,现在应该已经十八九岁了。刘病已这个孩子不错,希望大将军考虑考虑,让他进宫。”
霍光觉得丙吉的建议非常有道理,从皇室血统上来说,刘病已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于是得到其他大臣赞同之后,霍光上奏皇太后说,请求立刘询为皇帝,皇太后同意。于是,十八岁的刘询便登基,成为汉宣帝。他即位后,对张贺、史恭等人大加封赏,加官晋爵,甚至连子孙都当了官。至于丙吉,他并没有跟刘询提起过幼年的监狱往事,因此汉宣帝认为丙吉虽然有拥立的功劳,但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只封他为“关内侯”,关内侯不是确切的侯爵,而只是表明受封者有成为侯爵的资格。
许多年后,刘病已排除权臣亲政。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婢离开皇宫后因生活困难,就让人替自己向掖庭令上书请功。则在上书中说自己曾经有养育皇帝的功劳,是自己在当年的艰难困苦下照顾了当今的皇上,要求朝廷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接到这份请功书的官员不敢怠慢,立马送到汉宣帝那儿。刘询看到上书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小时候居然有这样的经历,于是下令掖庭令亲自去询问宫婢则详情。
宫婢则仔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并说当年那些监狱官、现任御史大夫丙吉都可以证明。掖庭令就把宫婢则带到丙吉的府中,与丙吉当面确认详情。老丙吉认出了这个老宫婢,宫婢则当年是在牢狱之中,丙吉也曾经让她照顾小皇曾孙。但是则并未尽心喂养,有的时候还责打刘询。丙吉说:“淮阳人郭征卿、渭城人胡组才是当年照顾皇上的奶妈。”汉宣帝刘询听到后,既震惊又感动,下诏免则为庶人,但念其在自己年幼的时候有过喂养举动,赐钱十万给她养老;下诏地方寻找胡组、郭征卿两位奶妈。地方官回报说这两个人已经死了。刘询再下诏寻找两人的子孙,找到后厚加赏赐。
对于丙吉这位给予他两次大恩的人,汉宣帝感念他的救命之恩,欣赏他的为人品德,封他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使节去丙家授封时,丙吉已经病重,不能起床下地。刘询就让人把封印纽佩戴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
历史就是这么有情有义,丙吉因为自己的善举、谦让和高尚的道德,不仅获得了皇帝的尊崇,也赢得了朝野的敬佩。丙吉死后,朝廷追谥他为“定侯”。
盛极而衰的霍氏家族
霍光服侍汉武帝刘彻二十多年,是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武帝死后,因接受托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到霍光为止,霍氏家族仅在汉武帝时期就出了霍光和霍去病两位极负盛名的人物,而霍光更是成为站在权力顶峰的人物。汉昭帝期间,霍光凭着汉昭帝的信任粉碎了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的夺权阴谋。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家人纷纷在朝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