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要两手抓,一手要抓改革开放,一手要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要结合起来”。显然对后一手的提法,在原有基础上内容拓展扩大了。同时他总结前几年“两手抓”的经验教训,指出其明显不足是“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提出要摆正两手的关系,从而初步提出了“两手都要硬”的思想。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则更是明确地提出“这两只手都要硬”,可见对如何摆正两手的关系问题,邓小平有了更加明确的回答。如果说他在1982年提出“两手抓”是科学的创造,那么在“南巡”讲话中“两只手都要硬”则是对这一战略方针的突出和深化,从而使其“两手抓”的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虽然腐败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但“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而且“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这些消极腐败现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这表达了他反腐必胜的坚定的信念。
邓小平关于制度反腐败的思想,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指导思想。
四、选择路径之四:塑造政治主体文明
政治主体既是一个具有政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个体,也可以是以共同的政治理想、政治纪律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政治团体,还可以是基于共同的根本利益而形成的政治群体。政治主体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制度文明的状况,因为政治主体必须在政治制度的范围内活动并有力地维护政治制度的尊严和权威;政治制度是对政治主体的约束和制约并为政治主体提供保障。政治制度对政治主体的功能有:第一,政治制度确认政治权力主体,即政治权力由谁行使、属于谁。第二,政治制度保障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的有效行使,不受侵犯。第三,政治制度规定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政治主体活动的实现。第四,政治制度规定对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监督的范围和方式,限制政治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权益不受侵犯。正如江泽民所说:“法律和制度要靠人来制定,也要靠人来具体执行和遵守。所以,人的素质也非常重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644页。
因此,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制定和贯彻实施,都离不开作为政治主体的人的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素质,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中关于政治主体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以他的卓越的才能、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关于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素质问题进行了长期而深刻的探索和思考,构建了加强党执政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素质的理论框架,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和程序化。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指党在领导、掌握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政权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处理各种事务和问题的能力,它是衡量一个政党领导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的主要标准。一个执政党的事业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它自身的执政能力的强弱,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邓小平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坚持下去。邓小平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奠定党的执政理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紧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党的执政作风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党的执政保障。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奠定党的执政理论
邓小平非常重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因为党的执政理论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建立的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党建设和完善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从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中得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基本经验。他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将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不能丢,也就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点不能动摇。邓小平指出,执政党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所以“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他要求全党始终不渝地坚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他认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就要亡党亡国,前苏联已有前车之鉴。因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因此,邓小平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执政理念,提高我们党执政的理论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执政党面临的一场深刻而伟大的革命,我们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因此“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努力学习而且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邓小平指出,执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要有一定的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加强我们党在执政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的目的即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认为,执政党的干部和党员,如果在思想上出了问题,放松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学习,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就必然影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就会丧失前进的方向和行动的理论根基。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切实提高全党执政的理论水平,深入探索和总结党的执政规律,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以新的思想和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奠定党的执政理论,也就不可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奠定党的执政理论,是邓小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2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问题,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重要、最宝贵的执政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影响到人心向背,人心向背决定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由于长期以来党的“左”的错误的影响,产生了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等脱离群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使党的事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发展的动力,党执政地位的取得和巩固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选择和支持的结果。因此,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为最高标准、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成为邓小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早就提出,我们党要善于在一切工作中大大发扬大众的民主主义作风,我们要在民主政治斗争中保证党对政权的领导,我们更要在民主政治斗争中使党成为人民群众的党。“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他得出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关心群众,只要我们关心群众并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所以他指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邓小平认为,共产党能成为先进部队,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伟大胜利,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长期处于执政地位,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执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因此,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巩固和加强的根本原因。他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来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为此就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标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人民民主与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保证,而党如何领导人民当好家做好主,这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密切相关。党要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人民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我们党建立稳固政权的基础,是增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唯一途径,也是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3加紧党风廉政建设改进党的执政作风
邓小平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住考验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腐化变质腐蚀党的肌体,使党的思想工作作风日趋败坏,严重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如果任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下去,就有可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丧失,党变色国变质,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和坚决惩治党内腐败,如果不惩治腐败特别是高层腐败确实有失败的危险,这不仅体现了时代对我们党的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对当今世界执政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改进党的执政作风的保证,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铲除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扫清不良思想作风。邓小平认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由于党居于执政地位,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习气,有些领导干部追求舒适生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各种违反规章制度,脱离群众搞特殊化甚至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它严重地腐蚀着执政党的肌体,削弱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基础,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严重损害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为此邓小平指出:“要继续批判和反对封建主义在党内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种种残余影响,并继续制定和完善各种符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制度和法律来清除这些影响。同时,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369页。
邓小平针对党内存在着官僚主义的倾向和蜕化腐朽思想的严重性,认识到党内干部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花大气力与这种丑恶现象进行斗争,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的根源维护执政党的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