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上面种种误区的原因可以说是林林总总,但我们还是发现这些原因背后都有一个共性:很多时候家长都是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就把孩子的一生毁了。
我们粗略对上面的25个误区作了如下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缺乏测评,迷失自我;调研不足,道听途说;目标缺失,盲目报考;追求面子,毁掉人生。
第一类误区:缺乏测评,迷失自我
“盲目选择化学专业,只因高中化学学得好”,“看韩剧都落泪,为何学刑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计是如何炼成的”,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自我探索,不了解自己,导致走入误区,酿成悲剧。
“盲目选择化学专业,只因高中化学学得好”,中学生的兴趣往往比较表层化,不稳固,朝三暮四,一天七次地变更也是常有的事。错把喜欢(兴趣)和好感当做爱(职业兴趣)的结果就是,爱(职业兴趣)很不稳固,直到有一天深入了解了才发现,自己看韩剧都落泪,却学刑法学。明明是个冒险家性格类型或艺术家性格类型的人却当了会计。极具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却被迫做一些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工作。结果不是自己终日郁郁寡欢,就是自己把公司给创新没了,随笔一挥,多一个“0”的事,赢了自己,却输了世界。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可是我们都不了解孩子,孩子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那我们怎么引导自己的孩子走向未来?所以说“人啊,认识你自己”,自我探索真的很重要。
第二类误区:调研不足,道听途说
“仓促调研,盲目填报”,“家长包办,越俎代庖”,“看校名选学校,贻害大方”,“看名字选专业,掉入报考陷阱”,“新兴专业,忽悠你没商量”,“不被建筑工地欢迎的女孩”和“低级错误:闯了报考政策的红灯”,这些都是因为缺少报考调研,不了解所报考的院校、地区及专业和报考政策,报考是想当然的,导致走入误区,酿成悲剧。
如果家长是在给孩子挑配偶,即便是包办,也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又挑身高,又挑长相,有车有房还得是研究生学历,可是在决定对孩子人生也非常重要的报考问题时却草率得让人惊讶!
我们一直建议家长不要越俎代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大多对院校专业和报考技巧知之不多。许多家长尽管事业有成,但是家长本身所从事的职业的限制,导致自己并不能在高考报考的时候给孩子充分的指导。
比如一个家长是一个公务员,他对政府的运行非常了解,如果他的孩子报考行政管理专业,他是很有发言权的;可是如果他的孩子想学医学,他可能一无所知。如果一个家长是一个工程师,他对工科专业的报考就比较有把握,可是如果他的孩子想报考金融行业,他了解的知识就很有限。如果一个家长是一个企业家,他对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专业很懂,但是对哲学、历史、社会学这些专业却不甚了解。家长在孩子报考的时候选出来的专业,都是和他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有关的,他的所有建议无不打上了自己职业的烙印。这个烙印本身就是一种误导,因为你的孩子未来的路终究是要他自己走的,而不是家长替他走。
我们还是以婚姻为类比。家长在给孩子挑配偶时,会只挑名字好听(看校名、专业名)的吗?家长在给孩子挑配偶时,会专挑穿戴光鲜时髦(“新兴专业”)的吗?家长在给孩子挑配偶时,会挑性别不匹配(专业是有男女限制,“建筑工地并不欢迎女孩”)的吗?如果婚姻法就不允许这两人结合,家长还会硬闯法律红灯吗?是不是这样一些情况,一经说出,就会被认为很离谱,很可笑,那为什么我们这样的错误还在继续?
第三类误区:目标缺失,盲目报考
“一味追求分数与院校相匹配”,“没有目标,考上名校也是浮云”,“弃本读专:就业才是硬道理”,“提前批真的是不报白不报吗”,“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吗”,“人生是自己定向的,还是被定向的”,“本硕连读,跨越六年的赌博”,“不适应军队生活,何苦报考军校”。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职业目标,不清楚孩子以后想做什么,走到哪算哪,为学而学,导致走入误区,酿成悲剧。
仅仅能做到“家长希望孩子学什么,调研清楚什么”是不够的,因为很容易一叶障目,最后所学没有转化为产出,既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孩子大学四年宝贵的青春和家长自己的血汗钱。只为名校浮云遮望眼,漫步云端时着实惬意,就业时却无法实现“软着陆”。不占便宜就难受,提前批不报白不报,结果发现报了真白报,因为把自己报销了,一不小心“嫁”入某所计划之外、意想之外的院校,从此后悔不迭,甚至被迫复读。“免费”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收费”,好处一经给出就有利息在人间,如果你不能接受免费之后的后续费用,那为什么要吞下这免费的午餐?
如果我们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我们的学业是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我们还会为上名校而上名校吗?我们还会愿意被定向吗?我们还愿意吞下“免费”的午餐吗?不会的!因为我们的账目会无比的清晰,没有糊涂账。
第四类误区:追求面子,毁掉人生
“大都市的学校并非都是好学校”,“平均工资和你没关系”,“‘985’不能代表一切”,“孩子的人生怎能被‘调剂’”,“被亮红牌的热门专业”,“落后地区的名校:一块烫手的山芋”,“高校排名,仅供参考”,这些都是因为死要面子,图一时之风光,不计后果,导致走入误区,酿成的悲剧。
虽然大学扩招得厉害,但是能上个大学,在家长这代人的心目中还是很神圣,很长面子的事情。为了面子,家长总是会在指导孩子报考的时候,给自己很多心理暗示,并给孩子很多有关面子的指示。至少以后谈及孩子的教育上学问题,可以采用一些修辞手法,适当地美化。美化当然不是撒谎,只是有选择地呈现——别人一问孩子在哪上学,在大都市,确实很有面子;别人一问孩子学什么专业的,某热门专业,确实很有面子;别人一问孩子在什么学校上学,某名牌大学,某排名靠前的大学,确实很有面子……
家长面子是攒足了,可是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要知道有些常常是以牺牲孩子的人生幸福为代价的。我们不是说大都市的差学校、平均工资高的专业、“985”院校、调剂、被亮红牌的热门专业、落后地区的名校和排名较靠前的院校的选择就不好。这些院校、专业和招生规则本身没有彻头彻尾的好与差之说,为了面子作出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但是所有选择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孩子的人生幸福为代价。
人生幸福下的高薪职业才是原点问题
人生幸福下的高薪职业才是我们高考报考的原点问题,我们的所有选择都是要以帮助孩子获得人生幸福为目的。
孩子只有过上了他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幸福。所以我们的思路应该是,孩子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决定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有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决定孩子大学应该学什么,高考填报应该选择什么。
那么我们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过上什么样的人生吗?绝大部分家长是不清楚的。否则,高考悲剧就不会层出不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