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著述的代表作,全面阐述了他在芝加哥实验学校实验,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它既可以被视为对传统教育发起的全面进攻,也可以被作为现代教育原则的一次全面申明,其意义是历史性的。本书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共称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作者简介]
杜威(J·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的最主要的创始人。生于佛蒙特州柏灵顿市附近农村零售商家庭里。
1875年考入佛蒙特大学。正是在这里,杜威接受了赫胥黎的生物进化学说,引发了他对哲学的极大兴趣。1881年,杜威的第一篇哲学论文《唯物论的形而上学假设》在著名的《思辨哲学杂志》上发表,杂志总编哈里斯(W.T.Harris)对其热情洋溢的鼓励,使杜威决定以哲学为业。
1882年9月,杜威成为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1884年,杜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密歇根大学哲学系,担任教师。在此期间,杜威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心理学》(1887),使他赢得了学术界的重视。
1894年,杜威应邀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开始了他为世人所熟知的著名教育实验。1896年,杜威主持并创立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小学,这所小学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杜威学校”。
从1904年到1930年退休,他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和师范学院任教。1930年以后,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杜威除在国内做一系列讲演旅行外,还到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等国讲演和考察。他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899—1900年)、美国哲学学会主席(1905—1906)。
杜威一生在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写过很多著作和论文,其中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我们怎样思维》(1910)、《经验与教育》(1938)等。1952年6月1日去世。
[作品内容]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一书1916年出版,副题为“教育哲学导论”。它曾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该书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的综合阐述,试图发现和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种种观念,以及把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事业的问题。
《民主主义与教育》全书共分26章,涉及五大部分:教育的职能与作用、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论、德育论。
一、教育的职能和作用
杜威在第1—6章中主要讨论了教育与社会的需要和作用,涉及到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环境、教育与生长以及对一些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批判等方面。
(一)教育与生活
杜威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没有教育,人类生活就要停止。
“生活”这个词乃是用来表示个人的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种族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为了使个人的与种族的经验不断更新,就必须通过教育。因此,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杜威指出教育具有2个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对人类来说,社会群体的每一个组成分子都需要学习群体生活的经验以及祖辈传递下来的生存和生产的知识,学习这种知识和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沟通。“社会不仅通过传递、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而沟通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一种方法。沟通是生活的本质特征。就广义的教育概念来说,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个相互传递情感和经验的途径,一种表达立场和目的的工具。在正规教育没出现之前,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赖于这种朴素的沟通,通过共同生活来将人类积累的文明传递下去。
(二)教育与环境
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离开环境也就没有教育。所谓“环境”,不仅仅指个人周围的环境,更主要的是指能促进或阻碍人的某种活动的情境。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活动,接受某种刺激,而作出某种相应的反应。
环境可以分2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山川、物产等;另一种是社会环境,即人类的环境。在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的活动可能会激励别人的活动,别人的活动反过来也会影响这个人的活动。而对于儿童来说,社会环境是有教育作用的。其教育作用之一就是指导。而真正明智的指导就是使儿童参与社会活动。通常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到什么程度,社会环境就有相当的教育影响和效力。
如果成人要有意识地控制青少年所受的教育,那么,惟一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成人控制的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因此,学校是一种典型的特殊环境,以便更好地影响学生的智力和道德倾向。
(三)教育即生长
前面已讲到“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即是生活”。那么从上述两个命题可推导出:“教育即生长”。这个意思用教育上的话来说,(1)“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教育即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不能把生长看做是朝着一个固定目标进行的运动,而应把生长本身看作是目标。(2)“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3)生长的能力,一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二依靠别人的帮助。
正因为教育即生长,所以,既不要把成人作为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时代,也不要把儿童时代理想化。用教育的术语来说,教育即生长就是: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四)对某些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批判
杜威从对教育性质的看法出发,对当时在教育学上仍占有势力的一些教育观念和理论进行了批判。
1.对以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为代表的“预备说”的批评。杜威指出,预备说认为教育只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而与现在的生活无关。其错误并不在对预备将来的需要考虑太多,而在把它作为现在努力的主要根源。因此,应该用全部精力使儿童现在的经验尽可能丰富和有意义,这样现在就不知不觉地进入将来。
2.对以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为代表的“开展说”的批判。杜威指出,开展说认为教育只是内在的潜力或理性向着一个确定不变的目标开展,而不是继续不断的生长。其错误是它所提出的完全开展的目标是遥遥无期的,而没有同直接的经验联系起来。从不注意儿童的直接经验这一点来说,开展说实际上是预备说的变种。
3.对以英国教育家洛克为代表的“形式训练说”的批判。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认为教育就是各种天赋心能的训练,教育的结果是养成使人成功的专门能力。其错误是在教育实际中的结果将使人偏重狭隘的专门技能的训练,而牺牲了创造能力、发展能力和重新适应能力。
4.对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形成说”的批判。杜威指出,形成说主张教育是从外面提供适当的教材,通过教学活动来发展儿童的心灵和道德,使教学工作变成了有意识的方法,成为了具有一定的目的和程序的事情。但是,其错误在于缺少教育的精髓,即儿童那种寻求机会有效地运用的富有生气的精力,以及只注重教材而不注重活动。
5.对以赫尔巴特的门徒为代表的“复演与回顾说”的批判。杜威指出,复演与回顾说主张教育是向儿童复演以往的文化。然而,它所凭藉的生物学基础是错误的;而且,教育并不是重蹈前人足迹而亦步亦趋地重演。
在对一些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批判的基础上,杜威指出,教育就是个人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这种改组或改造,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过程的能力。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杜威在第7—17章中主要讨论了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以民主主义的标准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兴趣与训练、思维与教学、课程与教材等方面。
(一)教育与民主主义的关系
杜威认为,教育与民主主义是彼此联系的。因为一个民选的政府,除非选举人和受统治的人都受过教育,否则这个政府是不能成功的。民主的社会既然否定外部权威的原则,就必须用自愿的倾向和兴趣来替代它;而自愿的倾向和兴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并实现。杜威指出,民主主义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会有助于各人的能力的自由发展。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的教育理想应该越来越支配公共教育制度。
由此出发,杜威对历史上3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哲学进行了批判,并与民主主义教育哲学做了对照。
1.对古代柏拉图主义的批判。杜威指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强调了社会组织在教育上的重要性,寄希望于出现“哲人王”创立理想国。但是,他没有认识到教育能改良社会以及社会能改进教育的相互关系,而受静止的理想所束缚。
2.对18世纪的个人主义的批判。杜威指出,卢梭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顺应自然,旨在使个人不受社会的束缚而得以充分的发展。但是,它却把“自然”与“社会”对立起来,因为它本能看到民主国家的出现,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3.对19世纪的国家主义的批判。杜威指出,国家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把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手段,通过教育造就国民。但是,它忽视了个人的价值,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国家的机械工具,而没有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余地。
(二)教育的目的论
1.民主社会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