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从简单到复杂。在课程和教材的安排上,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细节上都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应该少教几门课程,然后逐步增加,最后才可以将所有课程同时齐头并进。因为掌握每门课程,必须通过一条从简单观念逐渐到复杂观念的道路。
第二,从不正确到正确。像一切发展事物一样,儿童心智能力的发展也是从不准确到准确,“心智的整体和它的每一个能力,都是从分辨事物和动作的大概开始,逐渐到更细致更明晰的分辨”。所以,教学必须先从粗糙的概念开始,等学生积累了经验,了解了各个事物的特点和熟悉掌握了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时,才能逐步进到“高深知识的准确定义”。
第三,从具体到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具体的事例开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讲授原理。就实物教学来讲,它不应该限于学校内和教室内的东西,而应该扩大到更大范围的事物。包括田野、树丛、山边、海洋的事物;它也不应该在儿童早期一结束就停止,而应该继续到青年期。总之,教学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
第四,儿童的教育在方式和安排上必须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相一致。按照人类心智发展的步骤来引导每个个别儿童的心智发展。只有研究人类文化中的方法,才能指导教育者决定正确的教学方法。
第五,从实验到推理。每种学习都应该从纯粹的实验入门,然后在充分观察和积累大量经验之后才开始推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进行实验和观察,再进行推理。
第六,引导儿童自己去进行探讨和推论。儿童只有通过他的自我主动性,通过他的第一手经验和发现,才能令人满意地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斯宾塞认为教学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给儿童尽量少讲些,而尽量多地引导他们去发现。因为儿童自己得来的任何一种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会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所有,并益于他们自己撑握。
第七,教学过程要贯彻兴趣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导航下,愉快地接受知识。斯宾塞指出,兴趣性原则应该成为教学的指南针与标准,没有兴趣的教学,必然不是好的教学,因为“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所喜欢的智慧活动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就是有害的”。如果儿童对某种知识产生了兴趣,“就意味着在开展的心智已经能够吸收它,也需要它去促进发育”。因此,必须“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此外,“智育”篇也还论及了“自然教学”、“实物教学”和“学生独立练习”等方面的内容。
三、德育
《德育》是《教育论》的第三篇。在此篇中,斯宾塞继承并发展了边沁和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鼓吹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道德观,他认为,一种行为,如果它当时的和日后的整个结果是有益的,就是良好的行为;而一种当时的和日后的结果都是有害的行为就是坏行为。他甚至极端地认定,如果偷盗能使小偷和失主同感愉快,便算不得是一个罪恶。无论是议会的决议、政治运动、慈善事业,还是个人的行为,其好坏对错也概由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是增加人类之痛苦还是愉快来决定。
(一)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斯宾塞指出,道德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斯宾塞认为“自然后果”的教育应该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因为真正有教育意义和真正有益健康的后果并不是家长们自封为代理人所给予的,而是自然本身所给予的。例如,一个儿童把东西乱扔乱放,家长或保姆不应该把他丢散的东西收拾好,而应该使他下次得不到自己所丢散的东西。这样他就会认识到不能乱扔乱放东西。而对于这个儿童来说,这显然是个自然后果,既没有扩大也没有减少。此种惩罚的特点在于它只是儿童的那个行动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只是儿童的那个行动所引起的必然反应。
“自然后果”教育的优点是:(1)儿童由于个人经验了好坏后果,他们就能够获得关于正确和错误行为的理性认识。(2)儿童因为只受到了自己错误行动的痛苦后果,他们必然多少明白地认识到惩罚的公正。儿童既认识到惩罚的公正,同时又是从事物的规律中而不是从哪一个人手中受到惩罚,儿童的情绪波动就会较少些,家长也能够比较保持平静。(4)在家长和儿童之间防止了彼此的激怒,而会形成一种较愉快和较有力量的亲子关系。
但是,斯宾塞认为“自然后果”教育的做法,不适合幼小儿童的教育,并指出,“自然后果”教育的做法要区分儿童的年龄。例如,三岁儿童拿着剃刀玩,就不能让他从自然后果中去学习,因为那样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德育的方法
1.要耐心地对待儿童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缺点。当儿童有缺点时,不要首先想到发泄怒气,而要和善对待他们。因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待儿童粗暴,他们就变得粗暴。
2.不要给儿童提出一个善良行为的高标准,也不要急于促成儿童的良好行为。因为和高度的智慧一样,高尚的道德品性也要经过缓慢的成长过程才能达到。希望儿童有任何大量的美德,显然是不妥当的。
3.尽量让儿童从经验中去受教育。这样就能够保证儿童的行动得到自然的反应,有助于道德的培养。儿童既不因为性情温顺而由过分的约束成为温室里的好人,也不因为性情任性而由过分的约束引起有伤和气的对抗。
4.尽量少给儿童发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的时候才用命令。但是,一旦真的发命令时就要决断和前后一致,而且发布命令后决不动摇,尽可能避免对儿童采用高压措施,但在需要专制时就要认真地专制。
5.要知道正确地进行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艰巨的任务。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要点自制;既要分析儿童行为的动机,也要分析自己的动机,不断改进教育的方法。
四、健康教育
对儿童实施体育的总的原则和要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使体育符合生理学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应该使体育能够遵循自然的指导。据此,“体育”篇围绕着儿童的饮食、穿着、游戏、运动以及学习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第一,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与衣着。为了使儿童有健全的心智也有强壮的身体,必须纠正不重视儿童健康和合理养育的情况。在饮食营养上使儿童注意正常的饮食规律,不要吃得过多或过少,食物的质量和营养应高于成人又易于消化;饮食也要多样化,定期更换食物,注意每餐食品的搭配。在穿衣方面要求儿童所穿的衣服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地保护身体,不至于有任何轻微的寒冷感觉。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对于所有儿童来说,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该有相当合适的运动场,并规定户外运动的时间。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使儿童加快血液循环,增进身体健康。就儿童体育运动的内容来讲,它包括体操和游戏等。游戏同体操相比具有更多的好处。游戏是一种自然的自发的运动,儿童不仅感到很有兴趣,而且又能使自己的身体匀称地发育。游戏可使男孩子成长为绅士,也可使女孩子成为大家闺秀。
第三,避免学习负担过重。由于心智上用心过度,许多儿童的身体受到了损害。因为当用心大为过度的时候,其结果就更为严重,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全,而且甚至会影响到大脑本身的健全。许多学校在规定时间内要学完的课程繁多,加上教师为了儿童考出好成绩又拼命施加压力负担沉重的学习制度必然导致儿童的“虚弱、黄瘦、没有精神和普遍的不健康。
因此,斯宾塞指出,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当人们在教育中采取一种必然会使受教育者健康受损的办法,这如果不证明是居心残忍,就证明是无知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