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去食堂吃饭时,赵敏递给我一封厚厚的信,说:“罗亚西的,你拆开看看吧!”
这是罗亚西出国后给我来的第二封信,第一封写的是她刚到美国时的心情,给我描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一封会写些什么呢?我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着:
亲爱的安雪:你好!
好久没给你写信了,真是太想念你们了!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来美国已经一年多了,幸亏有姑姑一家在这里,我已基本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学习。
我最近刚买到一本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写的简直太棒了!内容虽然早已耳熟能祥,但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翻看翻看,特别推荐给你。
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它生动地勾画出一副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尤其是对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画,我想:这部小说就是再过五十年拿出来读也还是部经典。
小说借“剧中人”之口说出了许多至理名言!
比如,当方鸿渐一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三闾大学时,赵辛楣感慨:“经过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方鸿渐听罢忙问对方:“经过这次旅行你对我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赵辛楣答:“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真可谓一语中的。
是的,作为一个朋友或同事,方鸿渐正直善良聪明、不算计他人、还兴趣颇广,是个不会招惹大家厌恶的人,他虽然有着知识分子的小清高,可他的品行就是放到现在也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了。但是如果用一个丈夫的标准衡量他,他是远远不够格的,不仅全无用处而且讨厌。他懦弱、不敢面对现实、无力抗争,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生活,缺少对于人生来说最根本重要的东西。
在对待女人方面,方鸿渐处理的更是藕断丝连、一塌糊涂。首先,他是一个经不起诱惑的男人。小说一开始,在从法国开往中国的留学生归国客轮上,方鸿渐就被同船绰号“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且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勾引的五迷三道。是方鸿渐真的喜欢鲍小姐?肯定不是,他是抱着逢场作戏的态度去玩玩的,对其主动投怀送抱的女人他是不会拒绝的;其次,方鸿渐是一个不会对女人说“不”、不懂得如何拒绝女人的男人。明明他喜欢的是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却给苏文纨造成了假象和错觉,好像方鸿渐喜欢的是她。所以,当苏文纨用法语命令方鸿渐吻她时,而方鸿渐“竟然有做傻子的勇气”吻了她。结果,到最后收不了场时,不得不硬着头皮以写信的方式告诉苏文纨,自己原来另有所爱。这种事情就是放到现在,哪个女人都会有被愚弄被欺骗的感觉。苏文纨当然也不例外,此后便从中作梗、百般阻挠表妹和方鸿渐的交往,最终导致两人因误会而分手。
再者,方鸿渐是一个不会因爱而去解释去争取的男人。明明自己痛彻心扉爱的是唐晓芙,可是面对苏文纨对唐晓芙说的一面之词,不论对否,一律深信不疑。本可以挽回的爱情却因为他所谓的“自尊”而彻底导致分手。
最后,方鸿渐是一个在女人面前太过被动的男人。在他要与孙柔嘉结婚时,也不是让人由衷地感到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欣慰,如他自己所言,是孙柔嘉“千方百计要嫁的”。即便事实如此,这话哪个女人听了也会不舒服。其实孙柔嘉是个不错的女人,起码配方鸿渐还是绰绰有余的,可他还感觉委屈的不行。
在生活中,他连自己的老婆也安抚不住,一不会哄,二不会劝,还特别认死理爱较真,家里天天闹得鸡飞狗跳。真是本事不大,脾气不小。
其次,方鸿渐是一个对头脑僵化、腐朽的父亲唯命是从的人。尊老虽是美德,可也要分对错,但他对父亲做事无论对错都不敢反驳、统统照单全收。对于父亲在高中时期给自己定的亲,敢怒不敢言。幸而在他大四那年未婚妻“淑英病逝于伤寒”。否则,方鸿渐的命运就更加悲惨了。婚后,父亲又对他的小家横加干涉,方也是低眉顺眼地接受。
最后,方鸿渐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好似一个低能儿,无论是与同事之间还是亲朋好友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从自己的父母到与淑英家人的不辞而别;从三闾大学小到一般的普通同事大到学校校长;从孙柔嘉的父母到她的姑姑,他一律以和他们闹僵而告终。
方鸿渐属于孤芳自赏、不明人情世故的人,习惯于逞口舌之快和自我妥协。在外怀才不遇,在家不招人待见。小说结尾他的婚姻与事业均以失败而告终。
罗亚西兴奋地和我讲了这么多有关“方鸿渐”的事情,在信的最后还信誓旦旦地明确声明:我一点儿都不喜欢方鸿渐这样的男人!更不会嫁给这样一人做丈夫的。
罗亚西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有关这本小说的内容,我只想第一时间买回来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