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我父母对王洋的初步印象还算不错!聊天过程中并没有提出让他难堪的刁钻问题,看来我完全低估了他们的“社会经验”,他们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幼稚。在外人面前哪些话是该说,哪些话是不该说的,他们心知肚明。只有在自己家人面前,他们的语言功能才会像脱了僵的野马一样,没有丝毫的约束,肆无忌惮地一泻千里,完全不考虑听者的承受能力。
安雨说,我和王洋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她很喜欢王洋,我很欣慰,我看重妹妹的意见甚至超过父母的忠告。他们择偶的眼光实在不能令人信服,我不知道他们在争吵中互相贬低彼此的话有没有经过大脑:既然对方如此不堪,那为什么当初还选择了他(她)?他们在贬低对方的同时难道不是在贬低自己吗?
王洋站起身来准备告辞时,母亲客气地说:“来就来嘛,还带什么礼物?”
王洋说:“第一次过来看叔叔阿姨,这是应该的。”
安雨安安听到王洋要走了,也赶紧跑过来送人,友好地说:“王洋哥哥再见!”
出门时,王洋礼貌地对我父母说:“叔叔阿姨再见,你们留步。”
母亲站在门口,叮嘱我说:“安雪,你下楼送送王洋。”
于是,我跟在王洋身后,准备和他一起下楼,谁知他竟像不认识我似的,客气地连连摆手手:“不用了,你上去吧!上去吧!”
看着他急匆匆下楼的背影,我忍不住想笑,把手放在口袋里,慢慢走在他身后往楼下下,听到我家的门“呱嗒”的锁门声后,我逗他:“真不用送吗?那我上去了……”
他往楼上看了一眼,确认没人后,拉住我的手往他怀里拉,狠狠地说:“你给我下来吧!”我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王洋很兴奋,我也很开心。虽然在恋爱上,我们都是属于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超过听从父母意见的人。但是,如果双方的父母都认可儿女的选择,这终究还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锦上添花的事情!毕竟没有父母祝福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多少存在一些残缺。
我们这对终于得到父母同意的年轻人,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觉得我们是奔着结婚去的,除了拉手、拥抱之外,当然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了。路灯下,王洋的眼睛在黑色的夜里熠熠生辉,我在里面看到了同样的内容。
王洋推着自行车,出了小区径直往右走,他回家按说是应该往左拐的,我说:“开心糊涂了?往右走你不是离家越来越远了吗?”
王洋说:“我就想你越送越远,我们才能多待一会儿……”王洋不是一个会说甜言蜜语的人,这样的话对他来讲已经说的很“甜蜜”了。
他骑上自行车带着我,慢悠悠地顺着马路往他家相反的方向骑去。如果在往常,我只有在上车的时候才会扶着他的身体,坐稳后很自然地就会把手抽回来。我从来没有像有的女孩儿那样,用双手环住男孩儿的腰,靠在男朋友的后背上;或者像有的女孩儿,上身从右侧使劲儿往前伸,好让男朋友一手扶着自行车把,一手揽着自己的脑袋;或者女孩儿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回过头来和男朋友亲吻。
每次在路上看到年轻男女亲密的画面,我们都很尴尬,好长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打破僵局。
而今天却完全不同了,我们是握着双方父母都认可的这把“尚方宝剑”的恋爱男女,所以,我在自行车后面坐稳后,手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很快地抽回来,王洋像得到什么暗示似的,把他的右手从自行车把上拿下来后,很自然地放到了我的手上摩挲,直到两只手出汗也没舍得分开。
这时,天上忽然下起了小雨,并且越下越紧,王洋就近把我带到一个菜站停了下来,菜站窗口有长长的雨棚,我们站在那里避雨。
菜站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动静,狭窄的人行道上没有一个过往的行人,只有不远处木电线杆上那盏烧坏的灯泡在忽明忽暗地闪烁,雨丝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一条一条的光亮。我们就站在这样一个一点儿都不浪漫的地方,试探着甜蜜拥吻……
其实,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从来没有明确告诉过我,在和男孩子交往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她有话从来不会好好说,她习惯以“含沙射影”和“敲山震虎”的形式出现。
有一次在饭桌上,她以万分鄙夷的口吻说她们单位的某个女孩未婚先孕,父母的脸面都让她丢尽了;说我们楼上养了一群鸽子的那个男孩儿,女朋友不到二十岁就开始在他们家住,这么多年了也不结婚,原来小姑娘皮肤嫩的一掐都能出水,现在怎么看怎么不滋润,将来如果这个养鸽子的男孩儿不娶她,她以后还怎样嫁人?
我当然明白她话里的含义,可是作为母亲的以这种批判的方式“讲解”男女关系,让我心理上感觉尤其不舒服,她怎么这么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呢?好像没有她的这番话,我必定和她们沦为同类!她肯定不相信,我之所以没有那么做,并不是怕给他们丢脸,也不是担心将来不好嫁人,而是觉得违法!在没领结婚证之前,我绝对不会和任何一个男孩儿越雷池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