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在朋友处于困难之中时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寓言
对耿直型的鉴定
◆性格的特征
1.与人交往的方式
嫉恶如仇,对待他们认为的朋友如春天般温暖,对待他们认为的敌人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说话办事直来直去,如一把锋利的刀,缺乏迂回婉转或见机行事的能力——他们根本就反感这种与人交往的方式。
2.对事物的看法
天真、率直、朴实,善恶分明,立场坚定,典型的“一根筋”。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撞在南墙上头破血流也无悔无怨。
3.对工作的态度
对工作的适应性一般。做事不敏捷,但也不很慢,能扎实、慎重而又有耐心地完成工作。看到他人不努力工作,他会一边做一边教训他人。
4.意志
坚不可摧的意志,愿意随时为真理或所谓的真理而献身。
5.感情
不是花心的男人或女人,对配偶的忠诚度很高。但常常因为固执而伤了他人的感情。
◆处世方法
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不设城府、兴趣单纯、理智欠缺——这是耿直型性格的人为人处世的五个特点。
耿直性格的最大特点是光明磊落。具有这种性格之人做人做事毫不遮掩,把真与假,善与恶分得清清楚楚,刚直得像一把利剑,无所畏惧。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阎话短长”,这是于谦清正廉明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性格的剖白。治国他是一位能臣,治军他是一位儒帅。就是这样一位铁骨诤臣,由于秉性耿直,不会曲意逢迎,最后落得个冤死的结局,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耿直的人,做事实事求是,有时还会为此付出生命,但虽然要以生命作为代价,也不愿改变他们耿直的性格。如此,这种性格的人便是悲剧命运了。
在古代,太史的责任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要“秉笔直书”,要“不虚美,不隐恶”。只有秉性正直之人才能做得了这项工作,因为记录历史来不得半点虚伪。但依照原则行事,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惨重的。如果他们遇上明君或许还好一点,如果碰上昏君,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司马迁的命运便说明了这一点。
耿直型人的人际关系
坦白地说,耿直型人的人际关系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他们不善于也不愿意去经营人际关系。在他们心目中,认定的理儿比什么都重要。认为你错了,即使是亲娘也毫不留情地责怪甚至抗议。
他们往往不愿意反省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如果他人因为他的耿直而受伤,他会认为错不在己,而在于对方。
耿直型人不喜欢别人记仇,他自己也不记别人的仇。今天为了某事和你吵了架,甚至动了手,明天他又会像没事一般与你打招呼。
“兵强必灭,木强必摧”。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人性使然。同时,性格耿直,不知迂回通达者,必然四处碰壁。但是,人毕竟要有人格、要有尊严、要有信仰。耿介刚直的人是正直的,这自然有其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性格耿直的人往往命运多舛,但耿介刚直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由此也显现出了人性的真谛。这绝非心胸狭窄、刻薄寡恩之辈所能比的。从他们艰难甚至悲惨的命运里,我们才体会到了性格耿直者的伟大和崇高。
耿直型性格的人往往因为过于直率而付出代价。领导不会接受直来直去的批评,办理各类业务过于直言,也容易把客户吓跑。
耿直型性格的人脾气暴躁,沾火就着。发脾气并不是因为什么大事,往往只为争只言片语的输赢。
耶稣说:“即使智者,也会因愤怒而毁灭。”耿直型性格的人应着意改掉不理智的毛病。过于直率,办事不设城府,在现代社会显得有些原始,耿直型人对于自己的有些性格不要当作鲜花加以珍爱。
魏征和狄仁杰同样耿直,但他们生逢其时,遇上了有道明君,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君臣同心、朝气勃发的王朝。即便是这样,他们多次“逆鳞”也使得龙颜大怒,多有性命之忧。如果他们面对的不是有道明君,真不知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虽然我们不能对个性耿直者妄加评论,但收敛一下锋芒,迂回婉转些总是好的。
耿直型性格的人凭天真和朴实而讨异性喜欢,择偶时可以本色些,直爽地表露爱情,异性会更高兴。
耿直型性格的人比较朴实,家庭生活不求奢华,爱好也比较单纯,这些可能使配偶感到单调。
耿直型性格的人可以发挥信赖、温和、爽快的长处,但要注意协调夫妻间不同的兴趣。
耿直型人该学点什么
◆“鞋套事件”的反思
最近,在网络上一度沸沸扬扬的“鞋套事件”似乎已告一段落。
事件的起因简述如下。2005年11月27日,大午集团总经理孙大午先生应蒙牛集团顾问李草根女士再三之邀去李女士家做客。在到达李女士家时,孙大午给李女士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已经到她家楼下,但李女士并未亲自下楼接客,而是让保姆下来接孙大午,这已使孙大午感到不快。在进李女士家门时,孙大午被李女士要求先穿鞋套,孙大午认为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并因此怒发冲冠。不欢而散之后,孙大午用严厉的措辞给李草根写了几封信,并主动贴在网上,公之于众,紧接着又在公司内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今后我们如何待客”的活动,号召全体员工向所有的“丑恶的鞋套文化”宣战。
在这场事件之中,除孙大午的两名秘书卷入论争,还引起了网民之间的大讨论。网民中有支持孙大午的,也有反对的,各方褒贬,莫一而衷。
无疑,孙大午是一个个性耿直的“另类”,他在大午集团发展的道路上,曾因为过于耿直与另类而饱尝艰辛。他的耿直值得我们尊敬。但耿直是否意味着凡事不包容、不妥协?
现在,让我们继续了解“鞋套事件”。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向读者展示这一事件,编者在下面引用双方当事人公之于众的信件。
·孙大午理事长:
学会生活就是学会放下。只有理解别人才能解放自己。一个月以来义务为大午集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昨天的事件证明我们双方存在着很大的误会,对同一件小事的认识有着没法沟通的障碍:我认为进门穿鞋套就像不随便吐痰一样,是一种文明礼貌的正常行为,您却认为是对客人极大的不尊敬和侮辱。
您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批评谴责我,我一再当面赔礼道歉。回家后认真反省:文化的本质是习惯,和谐的本质是心态。我们之间无所谓谁对谁错,不同的思维习惯是发生误会的根源。合作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和绝对信任,我建议咱们暂时中断实质性的项目合作,目的是避免类似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伤害对方,应该用阳光心态善待朋友,善待周围的人,生命在呼吸之间。只有挑战自己,才能征服世界。千万不要挑战别人,伤害无辜。中国革命赢在统一战线,大午发展也赢在统一战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以理行事为道。走自己的路,自己走路。约定俗成谓理,入乡随俗谓礼。
用平常心对待荣辱,用平和心包容误会;
用平凡心安度人生,用平静心放下是非。
请您将此信的内容用您的语言转告刘平及三午夫妇。请谅解,祝每天都有好心情。
草根
2005年11月28日
·李大姐:
你永远比我大两岁!
没有合作的意思,也知道你没有侮辱人的意思,因为你不知道你已经侮辱过太多的人,太多的人也接受了太多的侮辱,我是自取其辱。但我还要说,我们不是误会,我们不是一路人。你让我上你家去,不是做客,而是炫耀你那300平方的住房和你的富有。你的大房子,表面上看,像一座迷宫,实际上给人的感受是一种阴霾、压抑、深邃的老鼠洞。你自得其乐而不觉,还要将一种丑恶展示给朋友!孔子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你的待客之道是把请来的客人挡在门口,让客人套上塑料袋,而且当面告诉客人,走之后便于清扫卫生!你没有发觉你的茶几和苹果上有苍蝇在飞舞吗?这就是你们的蒙牛文化?这就是你在传播的儒家文化?你把它当成文明礼貌,还自名草根,你不觉得是对天地的亵渎?我现在在自责在反思,我没有勇气诛杀这种邪恶之气。因为恕罪恶容易,救罪恶难,悟道者在于彰显布道。如果你认识不上去,认为如此待客就是蒙牛文化或是约定成俗的大众文化,我可以将你的所行所思告诉天下人。让天下人评论吧!
邪恶之人竟能天天有好心情,竟然能与人为善,我不相信!祝愿你不要自欺欺人!
孙大午
2005年11月29日
·孙大午理事长:
常言道:无知者无过。我不知道请客人换鞋套不对,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这样做,北京这几年搬新房的都这样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习惯。无所谓对错,与儒家文化、蒙牛文化都没有关系。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心态,鞋套之事使你如此生气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你如果能换位思考恐怕就不会生气了。大家都对你很友好,你为什么如此大动肝火,化友为敌呢?别人好强,我以诚容之;别人好胜,我以诚待之。我认输了,不再辩论。生命在呼吸之间。
草根
2005年11月29日
·李大姐:
至死你都是大姐!
过去化友为敌,不是我,是你!今天我想化敌为友,但怀疑自己的能力!
是我的心态不好,不宽容,不厚道吗?
我受辱第二天上午,主动给你发短信:还叫你大姐吧,昨晚喝酒,我多你少,学你的风度,希望有机会深谈,你不理我。下午接着发,你还不理我。我知道你曾和大午集团的总经理约定,12月3日大午集团的高层干部要在你的引导参观蒙牛北京公司,我告诉刘总,我和大姐的不愉快是暂时的,是我们个人之间的事,要她处理好和你的关系,我在餐桌上言语重的地方,委托她打听一下,并致歉!
没想到,第三天你回了信,你认为给我穿鞋套就像不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文化礼貌的正常行为”,并宣布:“中断实质性的项目合作……”
我可以原谅你的“无知者无过”,但我不能宽恕你的狡辩!什么“北京人这几年搬新房的都这样做”,“这是富人区”,“北京的莱茵河”,和我同行的薛总,他的身价地位高于你吧?当我指出这不是文化,是丑恶,是侮辱客人时,走过100多个国家,在北京已居住20多年的薛总说:“国外就没有这样的礼俗”。并说,要把孩子送到乡下来读书,害怕孩子成为(你这样的)北京人!这些你都在场啊!我怎么认同你说北京人都这样,富人白领都这样呢?退一万步说,都是这样,我也不接受,我不去就是了!
那天你当着那么多人说,这是蒙牛文化,我说要问问牛根生先生。你回信反悔:“与蒙牛文化无关”了,因此我也不问了,一则我不认识牛根生,二则我根本就不相信你的话。你在狡辩!你认输是嘴弱心不弱!我不必委屈自己!
大午集团五六千人,将就此事展开讨论:“今后我们如何待客”,“出去如何做客”,凭我们的良知,坚守我们认为的人格底线。
我曾骂“孙大午是不是变态?”我不在乎,我本农民,我爸爸还在天天拣垃圾,但我到过法国的莱茵河,不是你多次的邀请,我才不去你们那个五环之外的人造“莱茵河畔”!我早就后悔了——我自取其辱!
如罪恶容易,救罪恶难,虚空之人乃罪恶之人,以道貌行邪恶更是大恶,原谅我直抒胸臆:黑白经纬,孙大午做人做事,人神共鉴!
孙大午
2005年11月30日
(12月1日,孙大午两位秘书分别作《我经历的“鞋套事件”》及《向“鞋套”宣战》,在此限于篇幅不再摘录,有兴趣者可上网搜索全文——编者注)
关于“鞋套”的硝烟在12月初的网上愈演愈烈。熙熙攘攘了十天左右,终于转归平静。而后,在12月12日,李草根就此事在网上再次撰文,应该是对此事的最终回应与了结。
鞋套事件:矛盾的98%是误会
息事宁人,小事化了
我叫李汶香,笔名草根,是鞋套事件的当事人,十几天以来网上对此事已炒得沸沸扬扬,读了大家的文章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洗礼和升华。在此我向所有关注此事的网民朋友和孙大午一行再次道歉。需要解释的四点:第一,部长、市长与送水工在我们家是一个待遇,鞋套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那天我并没强迫孙先生换鞋套,他不高兴我当时浑然不觉。第三,没准备茶水是因为与薛总有个约定,到我家认个门,然后去他们家,到我家时天已经黑了。第四,我很少请人到家里做客,孙先生是一位思想领袖,我对他充满敬意。
11月27日晚上我与孙大午先生的对话,马英华全部做了录音。当时孙先生很激动,两次把脚放在餐桌上,两次重复马英华的行为“贱”,小马一边流泪一边做录音,孙先生说了许多过头的话,两位女秘书不便说,我至今也没对任何人说(将来也不会说),目的是想息事宁人,小事化了。嘴下容人是一种功德。
我不会喝酒,为了向孙先生道歉,那天晚上破例喝了三杯(约2两),我无意犯错,当面道歉,认为已经得到孙先生一行的谅解。宴会结束的时候我提议:出了这个门,咱们谁也不再提今天晚上的事,大家都点头同意。宴会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我们一行七人相互拥抱分手。
不论别人过,只思自己非
我在烟台张裕出差期间,曾收到几位记者朋友的电话,记者问我:孙与两位女秘书诽谤你,你是否计划起诉他们?我说:决不。这件事无所谓谁对谁错,是不同生活习惯造成的误会,只有理解别人,才能解放自己。回到北京后,当事人薛琦先生电话向我致歉,他认为是他诚邀孙先生而连累了我。他要站出来替我说几句公道话,他认为:两位女秘书不应该断章取义,您只是说北京这几年新搬家的和蒙牛圆缘小区的业主都准备了鞋套和拖鞋,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没说什么儒家文化、蒙牛文化,更没说这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冲突,他们不应该小题大做,上纲上线。
我对薛琦先生说:心底光明就是佛。我们两家是无心、无意和无辜的,只要自己心底坦荡,不要在乎别人的误会。误会是难免的,没有误会就没有生活。在这次事件中我们要持续保持两高三不:高境界、高风格;不指责、不报怨、不辩论。一笑泯千仇,一静解百惑,一诚解百结。改变别人难上难,调整自己很简单。自责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指责是制造矛盾的唯一根源。合作失败无所谓谁对谁错,而是缺少平衡,我们应该用圆性思维圆一个善缘。千万别激化矛盾,化友为敌。
只有队友,没有对手
许多年以来,北京仁慧特智业与蒙牛乳业一起长大,深受蒙牛文化的洗礼和陶冶。蒙牛文化中有几句话使我和仁慧特团队终生受益:
1.只有队友,没有对手,矛盾的98%是误会,资源的98%靠整合,品牌的98%是文化。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凡事需要换位思考。
2.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吃亏是福,包容是金。与朋友辩论胜利之时,就是丢掉朋友之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员工的快乐情绪。大众是圣人,客户是恩人。人生唯一的真理是无常,经营的唯一目标是快乐。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发展人,而不是占有物。
3.自责之外无自强之强,自省之外无快乐之方,自强之外无强国之意。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4.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生命是一个从0-1-0的过程,生命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多点灯,少挖坑,合作为仁,分享为智,
5.全世界只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就是自己的是非心。人类是一体,如水珠与大海;宇宙有多大,心胸有多大;心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你想拥有朋友就放低自己,你想失去朋友就抬高自己。只有低姿态,才有高境界。
别让精神感冒,预防心灵海啸
2005年夏天,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用自己的钱出资35万元委托北京仁慧特智业为蒙牛创建“和谐家庭特训营”,牛根生提出:“和谐蒙牛从和谐家庭开始,修心齐家兴企报国”。我作为“和谐家庭特训营”项目的咨询师之一,在蒙牛生活工作了120天,深受鼓舞和震撼。今将牛根生董事长“给蒙牛家属的一封信”及在第一、二期特训营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转发给大家,诚恳地乞求广大网民和媒体朋友,把关注力转移到建设和谐社会与培育和谐心态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包容是第一智慧,感恩是第一学问,和谐是第一境界。天道公平,大道行简,人心向善。
抱怨不能改变人生,感恩却能增添风景。
首先让我们感恩活着,感恩相识,生命无常,在呼吸之间。蒙牛人常说:80%的人用80%的时间在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多少错误抵不过一个悔字,多少成绩抵不过一个骄字;把包容当成事业,把感恩变成习惯。
鞋套事件让它永远过去吧,让我们共同聚焦感恩,分享和谐。
李汶香(草根)
2005年12月12日
硝烟散去,双方的当事人相信在这场“战争”中都各有感悟。谁是谁非,编者自然没有资格来评判,但编者还是希望性格耿直的人士,多读几遍李草根女士的《矛盾的98%是误会》。不光是“鞋套事件”,在我们其他人的许多事件当中,98%的矛盾都是误会,都是本可以避免矛盾发生的小事。
◆不要随便和他人争执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一位顾客高声喊,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寒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着不是,“我马上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的那杯跟前面那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那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嘴里喃喃地道着歉,匆匆地喝完茶走出去了。
别的顾客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他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所以用不着大声。”服务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这个服务小姐很会做人,因为她懂得清能自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
争执如果不能避免,就要争得有点意义,有点价值。因此,不妨学一点“争执的艺术”。
首先,要学会给别人台阶下,不可得理不饶人。得理的一方应当有宰相的肚量,最好能够一方面解释,一方面调和。即使是争执也不要用过激的语言,要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以避免冲突的扩大。
其次,要学会及时沟通。一个病人在一家小医院排队看病,他将手中的报纸看完了,队伍也没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护士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地解释说:“很抱歉,让你久等了。是这样的,医生正在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半天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值班护士,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她却能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安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的回答要好得多。
第三,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在陷入与别人无谓的争执当中时,不妨停止争吵,去做一件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事。一个小伙子和女友出去玩,他不停地开玩笑,一不小心揭了女友的短,女友火了和他吵了起来,小伙子怎么劝也没有用。最后,他忽然跑到对面商店买了一瓶饮料,递给她说:“你先喝完了再和我吵,润润嗓子,免得不好受,好吗?”他的举动显得既拙劣又可笑,女友的气一下子就消了。
所以,有句格言说:“责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以;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爱”。这句话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必要的假话
耿直型性格的人,最大的优点是不说假话。事实上他们不仅对自己说真话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为自己的敢于直言而自豪。但凡事都有一个前提,说真话也是如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某人生了一子,有人说这个孩子总是要死的,结果主人大光其火;而又有人说这个孩子长命百岁,结果主人喜笑颜开。说真话的不招人喜欢,说假话的却偏偏讨巧。这个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类似的例子还真不少。
李一鸿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作假的行为。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醒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已离他远去。李一鸿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讲给自己听。他这样说:“我现在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和爱情。”
李一鸿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在许多时候会碰得头破血流。李一鸿把人类长期来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很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完全真实。
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给一位老者写信,倾诉和李一鸿一样的苦衷。他从小受到诚实的熏陶,可是才走上社会不久,已经因为几句真话屡遭白眼了。他希望老者能替他找出原因。因为这样的问题绝不是一封信所能说清楚的,老者考虑再三,干脆只给了他两句话。话是这样写的:“当我的父亲与我探讨家庭大计时,我决不会说假话,而当我的母亲因病重将不久于人世时,我会对她说:‘没关系,医生说你马上就会好的。’”这就是说真话和说假话的区别。
耿直型以敢说真话而骄傲,殊不知某些情况下的假话,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当得到亲戚病重的消息,获悉朋友遭难时,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假话。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的真诚相抵触,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在有些场合,是需要一些善意的假话的。
要耿直的人说好假话比说真话难百倍,首先他们应消除对假话的偏见和犯罪感。这样,他们才能把假话说好。
说假话有三条规则。
其一,模糊。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可以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其二,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是假话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假话明显与事实不符,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度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他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受到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
其三,必须是指许多假话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社交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的需要,是一种必须做出的姿态。有时候我们说假话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当耿直型人按照上述三条规则去说假话,我敢肯定它丝毫不会有损你嫉恶如仇的高尚思想与人格。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假话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是所谓的假话就成了美丽的善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假话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然而他在早年时,也曾犯过小错误。有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声明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卡耐基很认真又很真诚地当场帮他纠正了过来。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的身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那句话的确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之口。”“是的,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章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非要说出实话而得罪他呢?”
世事洞明毕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纠正它。这不仅为自己避免了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而且也顾及了别人的名誉,不致给别人带来无谓的烦恼。这样做并非只是明哲保身,更体现了做人的度量。
人们常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不能太认真。”一件事情是否该认真,这要视场合而定。钻研学问要讲究认真,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更要讲究认真,而对于一些无关大局的琐事,则不必太认真。不看对象,不分地点刻板认真,往往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处处被动受阻。每当在这种时候,如果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际关系顿时和谐美满。
◆注意批评的方式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而耿直型人对于他人所犯的错误批语尖刻,出口伤人,这样的批评往往是失败的。它会令人无法接受,不但不能使人心服口服,反而会使人产生对抗的情绪,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给人际交往设下障碍。相反,对于他人的错误,你如果善意地指出,使他乐于接受,同样也会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大多数批评者对于别人的错误,只是告诉他人“错了,这样做不对”,而不是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使你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张某的儿子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于是,张某每次在他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就站在他身后,一旦孩子做错了,就大声嚷道:“这样做对吗?赶紧改了!”孩子吓得直哆嗦,这样一来,怎样改错!根本就不知道了。看儿子不会改,张某就打儿子。儿子放声大哭,孩子的母亲跑过来,对张某说:“干吗打孩子呀,他不会,你告诉他怎样做不就行了吗?打他就会了吗?”张某这样的批评方式,其实根本无法使孩子知道怎样改错,所以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
坦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即使不会因此招人怨恨,至少也难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人类都有脆弱的自尊,都有面子的需要,都希望受到表扬。明知别人有过错而不及时批评纠正,无异于怂恿其继续犯错误,但在提意见时如果言辞直道会使对方无法接受,甚至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对方可能加剧错误的程度。为了收到批评的效果,不妨模仿医院的做法,在开刀时可先注射麻药。
唐代魏王李泰喜欢文学,受到唐太宗的宠爱。有人说大臣中有瞧不起李泰的,唐太宗大怒,召集大臣责备道:“隋文帝时,众大臣都被诸王踩在脚下,我如果放纵他们也这样做,岂不折杀诸位使诸位蒙受耻辱吗?”魏征一听皇上说话离了谱,赶紧接上说:“说法纪纲常被彻底破坏,固然不必理论,如今有圣明君主在,魏王当然没有辱没群臣的道理。隋文帝娇纵他的儿子,最终都做了刀下之鬼,这也值得效法吗?”唐太宗听了,痛快地说道:“我因私爱而忘公义,听了您的话才知道自己理屈。”魏征之所以能够说服唐太宗,是因为他赞美唐太宗是“圣明君主”,先让他心里舒服一下。如果魏征以硬碰硬,结果难以想像。
在三国时期,曹操准备镇抚关中之后,即回师洛阳,可是关中某地豪强许攸拒绝率部归顺曹操,还说了许多谩骂曹操的话。曹操大怒,准备下令讨伐许攸。群臣因此纷纷劝曹操宜用招抚的办法使许攸归服,以便集中力量对付蜀、吴的军队。曹操丝毫听不进去,横刀膝上,群臣吓得不敢再说话了。留府长史杜袭却仍上前劝谏,曹操劈头喝道:“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说了。”杜袭问:“殿下看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过是凡人罢了。”杜袭说:“对呀,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圣人才了解圣人,像许攸这样的凡人,怎么能了解殿下非凡的为人呢?所以你犯不着跟他生气。现在大敌当前,豺狼当道,你却要先打狐狸,人们会议论你避强攻弱。这样进军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义。我听说张力千钧的巨弩,不会对小老鼠扳动扳机;重量万石的大钟,不会因为小草棍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小小的许攸,哪里值得烦劳殿下的圣明威严呢?”曹操听了这番话,觉得很顺耳,自尊心得到补偿,面子上也能下得来台,就很爽快地接受了杜袭的劝告,以优厚的条件招抚许攸,许攸果然归服了。
在批评中加杂赞扬,就会满足对方的面子需要,有助于克服批评中经常遇到的面子障碍。而一旦发生了这种面子障碍,受批评者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乃至强烈的对抗心理,容易使人变得非理智,以固执己见来排斥批评。在赞扬中使对方顺利地接受批评,这是使对方最乐于接受的办法了。
◆给人一个台阶
在社交场合,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也算是处世的一大原则,为人的一种美德,这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否则,对方若是没能下得“台阶”出了丑,可能会记恨你一生。相反,若注意给人“台阶”下,可能会让人感激一生。
耿直性格的人常陷入下列人际交往的误区。
1.揭对方的错处或隐私
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误或隐私,便可造成对他的压力。但切记不可过分,只须“点到而已”。在广州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我们酒家,特意为您准备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簿上,你看好吗?”那位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2.张扬对方的失误
在社交中,谁都可能不小心弄出点小失误,比如念了错别字,讲了外行话,记错了对方的姓名职务,礼节有些失当,等等。当我们发现对方出现这类情况时,只要是无关大局,就不必对此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来已被人忽视了的小过失,一下变得显眼起来。更不应该抱着讥讽的态度,以为“这回可抓住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对方难堪,伤害他的自尊心,使他对你反感或报复,而且也不利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容易使别人觉得你为人刻薄,在今后的交往中对你敬而远之,产生戒心。其实如果把每个人的失误都当成笑柄,自己也就有了制造笑柄的失误。
3.让对方败得太惨
在社交中,常会进行一些带有比赛性质、竞争性质的文化活动,比如棋类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尽管这是一些文娱活动,但大家都希望成为胜利者。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实力雄厚”、能绝对取胜的情况下,往往并不使对方失败得很惨而显得狼狈不堪,反倒是有意让对方胜一两局,既不妨碍自己总体上的获胜,又不使对方太失面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连赢几盘棋后,往往会有意走错几步,让对方最后赢上一盘。与人相处正像下棋,不要一口气赢对方七八盘,对方已涨红了脸、抬不起头,他还在那儿一个劲儿地喊“将”。其实,作为社交活动,并非正式比赛,对输赢不必那么认真,主要目的还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满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则,计较起来,会给对方造成不佳的心情。据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极爱下象棋,又把输赢看得很重,在一次宴会后与棋艺不凡的陈景夷对弈时,本来已一比一平局,却要下第三局,在残局时被对方打了个死车,顷刻间胡汉民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又急又恼,当场晕厥,三天后竞因脑溢血死亡。
◆与人交往要有分寸
人是靠彼此互助才得以生存的,即使是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也要有一位名叫“星期五”的伙伴,更何况身处竞争激烈、人际往来频繁空间的我们?因此,与人交往要有分寸,“得罪他人”是一种侵犯他人生存空间的行为。
既然得罪他人是一种干涉别人正常生活,侵犯他人生存空间的行为,同时也可能变成害人害己的一种引起冲突的根源,那何不趁早改改?
我们之所以不能轻易得罪他人,至少有以下几个道理。
1.得罪了别人就等于自己堵住了与人交往的路
当然,你也许会想,还不至于得罪了几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吧。但你要知道,世界虽然很大,但有时却会因你自己办事无分寸而显得很小,甚至有时连走在路上都会有“仇人”相见,更何况同行、同事?同行有同行的交往规则,得罪同行,今后彼此交往的机会就会变少、变小,那多尴尬!本来你可以和别人合作获利,却因为别人不愿与你交往而失去机会,这多可惜!
2.交往没有分寸等于为自己今后的交往埋下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
与人交往没分寸,很容易把事做过头。何况对方心胸若没你想得那么宽阔,一旦结下疙瘩,他即使不采取报复,也要在背后对你的所作所为发表评论,为你造出许多不利的舆论,使你有理也会变成无理,多不值得!
这里之所以强调交往要有分寸,当然也是有道理的。但当必须坚持原则而不得不得罪他人时,当正义公理必须伸张时,还是要有雷霆之怒的表示,否则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这种雷霆之怒确实会得罪人,固然有可能为自己堵住一条路,但也有可能开出更多的康庄大道。除了这种情况,还是宽忍待人的好。
所以,当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时,请静下心想想,切勿轻易动气。此外,切记做人不要气焰嚣张,盛气凌人,这种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的态度不仅很容易得罪他人,而且也是与人交往不能掌握分寸的一种表现。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与人交往没有分寸一旦变成一种习惯,老是压不住怒气,改不了习性,便会说“反正我就这样”,那就只能自己将自己推向狭窄的死胡同了。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反过来说,多得罪一个人就少一条路就是这个意思。
如何与耿直型人打交道
对耿直型性格的人直来直去的语言表达习惯要有思想准备;如果过于直白的语言让你难堪,不妨一笑了之。同时,不要忘记把耿直型性格的人当朋友,这种人有正义感,关键时刻是用得着的,有困难也是可以相托付的。
具体来说,与耿直型的人打交道时,如果能掌握以下几个方法,交际的效率可大幅提高。
(1)他们对赞美有相对较高的免疫力。虽说好话人人爱听,但若将不切实际的赞美用在他们身上,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你唯有不断地倾听,并愿意支持他们,和他们站在一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2)保持你的一致性,不要言行不一、变来变去,这样自然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信任。
(3)不要讥笑或批评他们的“一根筋”,这会使他们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
(4)说话别绕弯,要清楚明白的沟通是他们的最爱。否则他们会反感你。
代表人物:狄仁杰
人们只知道狄仁杰断案很奇,孰不知他的过人之处远不止这些。他个性耿直无私,执法如山,伸张正义,不畏权势,即使在唐高宗、武则天面前也能坚持原则,最终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和同僚的尊敬。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或许是唯一一个被外国人写进小说的我国古代政治家。一位欧洲汉学家以狄仁杰为主人公,写了一套叫做《狄公案》的侦探小说,使得狄仁杰在欧洲也家喻户晓,在人们心目中成了福尔摩斯一类的神秘人物。其实,有关狄仁杰的破案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它们至多只是狄仁杰政治生涯中的一些小插曲。作为初唐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在远比破案广阔的领域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狄仁杰曾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宁州刺史、江南巡抚史、文昌右丞、豫州刺史等职,武则天时两度拜相,深受武则天器重,是为数不多的在武则天手下得以善终的重臣。
狄仁杰出身名门,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唐朝的高官,但他生性醇厚,从不以出身傲人,因此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得到不少长辈的夸赞。他还在当并州都督府法曹时,同僚郑崇质奉命出使去一个很遥远的蛮荒之地。偏偏郑崇质有一个年老而且多病的母亲,郑崇质丢下老母只身远行,心里很不是滋味。狄仁杰见状十分同情,便求见作为主管长官的长史蔺仁基,对蔺仁基说:“郑崇质的母亲老弱如此,我们怎么能忍心他在万里之外还为老母担忧呢!”随即便自告奋勇,要求代替郑崇质出使。狄仁杰的举动使蔺仁基深受感动。此时蔺仁基正和司马李孝廉闹矛盾,两人不但在公事上互相拆台,而且平时形同陌路,都以看对方的笑话为乐事。面对涉世未深却如此秉公好义的狄仁杰,蔺仁基非常惭愧,于是他硬着头皮找到李孝廉,把狄仁杰的所作所为从头说了一遍,并深有感触地叹道:“与仁杰相比,我们难道不自惭形秽吗?”李孝廉果然也深受震动,两人从此和好如初。
不仅对情同手足的同僚如此,即使是对曾经诋毁过自己的人,狄仁杰也能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恩怨,与他们和睦相处和共事。
他第一次拜相后,武则天有一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你在当豫州刺史时,干得很不错。但还是有人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这人是谁吗?”
狄仁杰知道,这个时候只要自己点一点头,武则天便会把那个人的名字说出来。但这除了使自己平白多了一个仇人外不会有什么好处,于是他不卑不亢地答道:“陛下如果以为微臣有什么过错,微臣请求陛下给微臣改过自新的机会;假如陛下知道微臣没有做错事,则微臣万幸,他人的谗言又何足道哉?所以微臣不想知道此人是谁!”
在大臣们之间制造不和,一直是女皇帝武则天行之有效的驭臣之道,想不到这一招却在狄仁杰面前失了效。武则天失望之余,却也不得不在心里赞叹狄仁杰的耿直。
对待朋友、同僚乃至政敌,狄仁杰都可以说是一个谦谦君子,但是,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时,他却十分固执,寸步不让,甚至连皇帝的账也不买,与平时判若两人。
狄仁杰刚到京师担任负责审判罪案的大理丞时,有一次左威卫大将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皇帝祖坟昭陵的柏树。唐高宗李治对此十分愤怒,一定要审理此案的狄仁杰判处权、范两人死刑。但是按照当时的法律,两人所犯的这种“罪行”却只够受到免职的处罚。狄仁杰便如实对唐高宗汇报说:“权、范两人够不上死罪呀。”李治正在气头上,自然顾不得什么法律不法律,他恨恨地说:“权善才等人竟敢砍我祖陵上的树,实在是胆大妄为,狗胆包天,我不杀他,我就是祖宗的不肖之子。”
说到这儿,李治已经面红耳赤,显然是动了真怒。但是狄仁杰视若无睹,他不紧不慢地对李治讲述了法律的有关条文,说明判处两人死刑的不当之处。李治被他缠得心烦意乱,一气之下便要把他赶出去。但是此时,一贯温文尔雅的狄仁杰却变得执拗起来,他神色凝重地对李治说:“犯颜直谏,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难事。然而微臣以为,碰到桀、纣这样的昏君确实很难,但是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则容易得很。现在,权、范两人法不当死,而陛下非杀他们不可,这样法律还有什么权威性呢?老百姓又如何根据法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呢?为了一棵柏树就杀掉两位将军,后人又会怎么看待陛下呢?”
狄仁杰这番话说得很有策略。前面的两句,其实是在暗示自己之所以敢对李治如此顶撞,是因为把李治看作了尧、舜那样的明君,先捧一捧贵为天子的唐高宗,后面的话说得激烈一些也就没有关系了。果然,听完狄仁杰这番议论,李治的怒气消了不少,权、范两人的死刑之议也就由此作罢。
后来,权、范两人果然被依法撤职,并被流放到了岭南。只因误砍了一棵树便遭此处罚,现在看来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但是,和杀头相比这毕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里边,狄仁杰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也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劝谏的。原本可按高宗的意见来处理此事,可个性使然的狄仁杰偏不,由此可窥其秉性耿直的一面。
还是在武则天时期,越王李贞在豫州发动叛乱,宰相张光辅率兵讨伐,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此时,狄仁杰正任豫州刺史,免不了要和张光辅打交道。张光辅的部将因为平叛有功,十分骄横,常常向狄仁杰提出这样那样的无理要求。这些无理要求都受到了狄仁杰的婉言拒绝。
在狄仁杰那儿碰了钉子的将士们便去向张光辅告状。此时张光辅正因为立了大功而不可一世,自然容不得狄仁杰如此不给自己面子。他便气呼呼地找到狄仁杰,兴师问罪道:“你一个小小的州官,难道连我这元帅也不放在眼里吗?”
谁知狄仁杰对他的问题避而不答,却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为害河南者,不过一个越王李贞。现在一个李贞刚死,却又有千万个李贞生了出来。”
张光辅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便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狄仁杰冷笑了一声,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明公带兵二十万,要杀的不过是越王一人。可是现在越王已经伏法,明公却仍然纵容部下滥杀无辜,为非作歹,你的这些部下和李贞又有什么两样?说他们是新生出来的李贞难道有什么不对吗?像明公这样无视法度,我恨不得手中有一把尚方宝剑架到明公的脖子上,即使因此而死也心甘情愿!”
张光辅本是个欺软怕硬的人,被狄仁杰这么一顶,反而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得悻悻而归。
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在狄仁杰这里则另当别论。每当武则天有不对的地方,狄仁杰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
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朕想找一个得力的人来派上用场,你看谁比较适合?”狄仁杰回答说:“不知陛下想让这个人派什么用场?”武则天说:“想让他作宰相。”狄仁杰想了一想,便说了苏味道、李峤、张柬之三个人的名字。但他认为苏、李两人都以文学见长(苏味道、李峤都是著名诗人),而张柬之则具有罕见的行政才能,虽然年纪稍大,却是个宰相的料。见狄仁杰说得头头是道,武则天连连称赞。第二天她便提拔原为荆州长史的张柬之当了洛州司马。又过了几天,武则天再次要狄仁杰推荐“得力的人”,狄仁杰这次却不急着推荐新人了,他慢悠悠地说道:“上次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这一番话倒把武则天说糊涂了,“不是已经升了他的官了吗?”“微臣推荐的,是做宰相而不是做司马的人。”狄仁杰似乎认定了死理,一句话就把武则天给顶了回去。这时,武则天才想起自己上次确实是让狄仁杰推荐做宰相的人,狄仁杰郑重其事地推荐了张柬之,自己却又不明不白地让张柬之当了个洛州司马,难怪狄仁杰要生气了。于是,她又赶紧下令,再提拔张柬之当了秋官侍郎,总算让狄仁杰消了气。
狄仁杰还举荐过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十几个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名臣。有人曾经不无敬意地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无不出自你老的门下!”狄仁杰却毫无得意之色,而是很认真地答道:“举贤荐良是为了国家,而不是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
李楷固、骆务整都是契丹的大将,当契丹军队寇掠唐朝边境时,两人曾屡挫唐军。尤其是李楷固,身怀绝技,每与唐军交战,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唐军望而生畏。后来契丹兵败,两人都投降了唐朝,但法司仍然准备治他们的罪。狄仁杰听说后,对身边的人说:“李楷固等人都是骁勇无比的将才,两人打起仗来都很拼命,如果我们能以仁德感化他们,使他们为我大唐所用,两人一定能建功立业。”说罢便上奏请求武则天赦免李、骆两人。但是狄仁杰的亲朋好友都认为,武则天绝不会赦免这两个杀死过唐朝无数官员的人,劝狄仁杰不要去碰这个钉子。狄仁杰对大伙的这番好意却不以为然,他说:“只要我做的一切有利于国家,碰不碰钉子又有什么关系呢?”结果,武则天出人意料地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不但赦免了李、骆两人,而且委两人以重任,李楷固当上了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则担任了右威卫将军。两人后来都在讨平契丹余部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李楷固还被赐姓武,成了武则天的亲信。
也许确实被狄仁杰的耿耿忠心所感动,对臣下一贯非常苛刻的武则天对狄仁杰却十分敬重。狄仁杰秉性耿直,喜欢据理力争,有时不免当面顶撞武则天,武则天不但不介意,反而常常会很爽快地接受狄仁杰的意见。
有一次,武则天在三阳官(在洛阳附近)避暑,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邀请武则天去观赏佛教圣物舍利子,笃信佛教的武则天很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她正准备出发时,狄仁杰却跪到了马前,他振振有词地说:“佛不过是夷狄之神,不应凌驾于天子上。再说山路险狭,很不安全。陛下此行实在有所不宜。”当时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话一笑置之,仍坚持上了路。但是走到半路,她却越想越觉得狄仁杰说得有理,于是又下令打道回府,同时还自我解嘲道:“这是我为了成全这位直臣的气节。”
上面那件事没过多久,武则天又准备塑一座大佛像。为了筹集造像的资金,她下令全国的僧民捐款,搞得颇为兴师动众。这时又是狄仁杰上了一疏,在上疏中他指出了造像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造像的劳民伤财与佛教本义的相悖之处,既义正辞严又有理有节。武则天读后也不由得感叹道:“狄仁杰为朕做善事,朕怎么能违背他的好意呢?”造像之议遂由此作罢。
武则天平时尊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直呼他的名字,这更是其他大臣望尘莫及的殊荣。狄仁杰晚年腿脚不便,武则天便让他在朝见的时候不要行跪拜之礼,并开玩笑说:“每次见到你跪,朕的身子也会痛起来。”当时的大臣都必须在宫里宿值,考虑到狄仁杰年老体弱,武则天就免除了他这份差使,并对其他大臣说:“你们尽量不要去麻烦狄公,除非是军国大事。”与其他许多在武则天手下或被杀或遭贬的重臣相比,狄仁杰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幸运儿。考虑到他并不是一个曲意逢迎、明哲保身的佞臣,他的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更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所以,以狄仁杰的性格作为当今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典型,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