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拍卖旺季,佳士得进驻中国内地首拍获得骄人成绩,苏富比拍出1.8亿港元天价成交……本来只想看看热闹,却突然发现这充满迷惑的拍卖派对越来越吸引周围的年轻朋友加入。他们可能来自投行、咨询公司、媒体甚至只是刚毕业的留学生,对于艺术行业知之甚少。拍卖会究竟是艺术珍品们的大聚合,还是有钱人的扎堆和捞金?不妨来综合盘点下中国拍卖行的那点不新鲜的事。
中国赝品“深海”
我最早接触拍卖,始于几年前带一位喜欢书画的港商朋友去长辈家。港商被其收藏的各类玉器瓷杂所吸引。事隔不久,他和我提出想把这些玉器随身携带去香港拍卖。长辈多年来熟络国内拍卖行的运作体系,但没接触过在港的国际拍卖行,说可以试试。于是成就了我这么个外行稀里糊涂第一次扮演起“中间人”的角色。
起初把多件春秋战国、汉代玉器拍图提供某国际拍卖行,反馈“价格拍不高”“高古玉市场还没有起来”,随后对方提出想要再加瓷器一起拍,提高利润空间。呈送几件藏家早年收藏的宋代白定,专家称宋瓷暂不成气候,香港藏家最“喜欢”明清瓷。正逢另一位国内藏家准备将一清朝紫砂钧瓷送拍国内拍卖行,在我这外行看来,比起那黄釉绿釉精致线条和花纹的乾隆雍正瓷,清代钧窑的品相实为特别。
但这一次呈送,专家仍摇头。我终于了悟了其对于市场判断的意思:“明清”、“好看但不要没看到过”、“华丽”品相、“官窑”瓷器方可叩上这国际拍卖行的门槛。后来藏家朋友熟络国内关系,将这清代钧瓷通过国内某大牌拍卖行拍掉了。第一次初涉拍卖领域,深深体会“圈子”的重要性。
疑问又来了,市场真有那么多官窑明清瓷?显然不是。景德镇早已成了圈内公认的赝品发源地之一。我曾飞赴景德镇考察,悠闲安静的小镇到处都是陶瓷学院出来的手艺人,从街边小店里的精致器皿到世家的精品手艺,如果没有资本的捆绑造就了这条“造假”产业链,这里的生产基地是祥和而饶有趣味的。
据悉,国内外知名拍卖行会派专员每年来这里与当地高仿艺人交涉制假,仿品再通过各种流通手段上拍。因为按《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不容许拍卖属于拍卖公司的物品,但还是有许多拍卖公司在拍卖之前,想方设法将藏品的所有权先归到自己名下,这样,拍卖公司可以差价、佣金一起赚。
另外,有一些瓷器流向海外“镀金”,国际拍卖行通过编制“故事”让这些几万元一个的假瓷器一下飚至匪夷所思的上亿价格。国际老谋的深算之处在于,把“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等伤口撒盐的营销辞藻来吸引国内政商界的注意力,直接将国内买家引上钩。但是国内藏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只拍不买”成为国际佳话,中国收藏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多半在于如何在忽悠中圈钱、在击鼓传花中“空手套白狼”。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就不在此赘述了。
说完瓷器,另一处不得不提的“深海”重灾中国书画。
有一回,去一老画家家里做客。走进会客室,瞥见一幅搁在地上的林风眠《仕女图》,了解前辈曾跟随林风眠有一段时光,徒弟收藏老师的作品也不足为奇,我下意识俯身欣赏,凑近看仕女的白色粉料的勾勒,琢磨着应该不是林老的笔触。看着看着,总觉得整体构图也不太对劲。老先生走进来,可能看到我皱起眉来,笑呵呵地说:“这是假的。”
“假的?”我愣了下。
“给拍卖行画,一张五万,画了好多张,后来几次合作不愉快,钱也不支付了,所以这张就搁在这儿。”
我听着,心生辛酸,这么大年纪,还得为了钱辛苦画他人,美好的艺术情愫突然在我胸口滋生出另外的味道。而五万的价格顷刻间在拍卖行就成了四五百万,惊哉!老先生还示范作假过程,令人钦佩的是他会用电脑Photoshop制图,通过电脑作画设计新构图,画完再如何将宣纸做旧,堪乎妙哉!
据行家透露,全国名家字画收藏市场中,九成以上皆赝品,行内已见怪不怪,更倾向于用“仿”字来取代刺耳的“假”“赝”。
而除此之外,高仿印刷书画也已成大气候,从印制、销售到拍卖已形成了产业链条,并流入了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北京的字画市场,卖得最好的画,就是万把元的高仿画。仿字画比仿器物的成本更低。买一台大图扫描的打印机,就轻松送出一张张仿字画。据悉,天津就有一批仿字画的生产工厂,里面都是流水线。仿得好的字画,拿货价是几千元一张,到了终端市场,即可涨到几万身价。而喷墨印刷品普通人也难以识别,只有专业画画的人,才有可能通过画的颜色、墨附着在纸上的感觉来区分真假。
前年去香港参加几大国际拍卖行的春拍,预展上也是随意撞几张就是国画赝品。张大千、傅抱石、林风眠、齐白石、石鲁等大家作品都是赝品的重灾区。一位真正的香港藏家私下透露:“别看这国际拍卖行,至少有30%的国画是假的。”聊起他的拍卖经历,从上一辈就开始搞收藏,进出拍卖行20余载,也都栽跟头。前一年,他还从某知名拍卖行买了张假画,多年练就的眼力还是看走眼,请多位行家朋友来鉴定后确认是假的,非常心痛,和拍卖行交涉多次,始终无果。
“那然后呢?”
“作品都还在拍卖行,不愿意收,钱也没付,再想办法……”他露出难言的表情。
灰色“帝国”
1997年,英国记者彼特·沃森出版《拍卖苏富比》一书,书中以大量事实资料揭露苏富比公司参与走私倒卖希腊、印度、意大利等国的珍贵历史文物,以及与不法艺术商人串通勾结进行假拍和拍假等行径,引起全球轩然大波。作者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和执着,与警方配合,携带微型摄像机,经过长达数年的卧底调查,冒着生命风险写成此书,用铁证如山的事实披露了苏富比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以及艺术品市场交易中的许多秘密。
中国拍卖的“亿元时代”重蹈着全球历史的覆辙。笔者梳理了下国内外拍卖行牟取暴利的手段及如何创造天价,从各种藏家及圈中友人获悉业内的一些招数。
大部分拍卖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佣金,国内的拍卖行佣金一般在5%~15%,而国际两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今年春将佣金百分比进行了上浮调整,根据成交量收取12%~25%不等的佣金。对于拍卖公司而言,抬高成交价格,不仅可以多收佣金,同时可以聚集买卖名家,提高知名度,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而抬高成交价格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一,是现场设局钓大鱼,抬高成交价。一般现场会设置专属的托儿,制造作品紧张争抢的气氛,将不懂画也不知拍卖内情的富豪给钓上钩。而这样的“大鱼”进入拍卖行时,因为不懂作品好坏,更会关注拍卖行的图录“封面”,通常都是一线大牌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在拍卖行有很多区分客户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他们所谓的“封面买家”。自然,这样的买主即是要交学费给拍卖行的。但随着拍卖行业“深入人心,”这样的大鱼正在逐渐减少。
其二,买卖双方已经在私下达成协议,现场只是作秀,任由价格抬到十万八千里,最后还是按照事前定夺的价格付款甚至不付款。这当中拍卖公司与买卖双方的利益一致,大家图的是“名”,或者更长远的利益。新闻里常常听到哪里拍卖行又惊世价格出炉了,仔细查查拍下的藏家底子,主业可能是房地产等其他,这背后隐藏着更长的利益链条。一句话,他们擅长“空手套白狼”,你可以自由想象。
其三,虚假拍卖,从沽名钓誉和洗钱者的口袋里赚取佣金,这种生意一般多见于中大型拍卖公司。虚假拍卖的目的多为几种:第一种,一些想成名的艺术家利用拍卖树立自己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他们为了走捷径成名,便将自己的作品交由拍卖公司上拍,事先谈好佣金,然后邀友现场做局,获得拍卖纪录,为作品走向高位市场买了张门票。这样的渊源也因现在很多藏家买作品不是用眼睛看作品,而是用耳朵听价格。此道盛行,所以一些年轻艺术家将本钱和精力投注于此,确实可以捞得铂金满盆。但艺术的价值,最终还是由作品说话;第二种,利用拍卖洗钱,这多现于企业主和官员身上,随便找一作品,呈送拍卖行,制造双方期望的成交纪录。拍卖公司收取一定数量的佣金,于是巨额款项就染白了。
另外,收购赝品出售,追求最大利润。也听过行业内人说,“不拍赝品,拍卖行基本倒闭”。说得也是啊,哪有那么多的稀世精品一直在市场上流通呢?
在佳士得上海首拍卖结束后的当晚现场,我看到很多脸上洋溢着阳光的年轻人。所以写此篇,更多是把这两三年来的亲身经历和耳闻分享给年轻朋友。热爱艺术本是好事,在大平台,可从专家身上学习弥足珍贵的艺术知识和经验,但如何处理未来无限可能的挑战,更多来自心灵和良心上的抉择,是每一位初入行者所需要准备的。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成了“忽悠”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