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关于“曲水流觞”最著名的就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集序》。兰亭是浙江绍兴的流杯亭。353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月3日,王羲之和亲朋好友一共42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曲水流觞”,共度传统习俗中的修禊日。这个游戏,是将盛满酒的耳杯放入水中,让依靠双耳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耳杯顺流而下,当耳杯遇到水流曲折处往往会被冲出主流,停在回水处的水面不动,这时坐在此处曲水位置的文士就要将停在面前的耳杯拾起,喝完耳杯中的酒,然后即兴赋诗一首,若是不能吟出诗句,那么所饮的这杯酒就算是罚酒了。大家饮酒做诗,兴致盎然。最后大家决定将诗文结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王羲之就是在集风雅和美酒的陶醉下,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据说酒醒之后的王羲之重写这篇序文,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微醺状态下的那种神韵了。
如今,著名的流杯亭有故宫乾隆花园的契赏亭、中南海的流水音亭、圆明圆的坐石临流亭和寄情咸畅亭、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北安河七王坟退潜别墅的流杯亭、潭柘寺的猗玕亭等,有兴趣的人们可以有机会演绎一下古人的风雅聚会。
漆工的故事
当我们看到造型精美、色彩丰富、工艺精湛的各时代漆器时,不禁要问,它们是谁制作出来的?
在我国古代,统治阶层一直是重道不重器,器物的制作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一般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在从事手工艺制作。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也很少有对匠人成就与贡献的记载。作为传统手工艺的漆器也是如此。我们可能会对一件精美的漆器啧啧称赞、流连忘返,却很难找到它的创作者的信息。那一代代的漆器工匠,有着灵巧的双手与奔放的情感,大多都在流逝的光阴里消失得无踪无影。
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物勒工名”制度,就是要求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以便责任明确。正是因为这项制度,古代的漆工们得以把名字留在了自己的作品上。如秦代的很多漆器上刻有“文”、“介”、“但”、“忠”、“李”、“中”、“士五咸”、“士五军”、“士五皆”、“小男子左”、“小女子”、“大女子”等文字,汉代漆器也有“章”、“东”、“朱”、“李”、“杜”、“任”等标识。这些似乎并不是完整的姓名,看上去更像是个代号。但正是默默无闻、说不上姓甚名谁的他们,创造了古代漆嚣的辉煌。
在《后汉书·申屠蟠传》记载:“蟠家贫,佣为漆工。”这是我们能知道早期能记载下完整姓名的漆工。
到了元明清时期,漆器工艺发展规模扩大,官营漆器与民间漆器制作并存,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些著名的漆工得以史上留名。
元代的漆工
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张成、杨茂并称为“堆朱杨成”。
《格古要论》记“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得,剔红最有名。”
张成,元代雕漆巨匠。雕漆作品特点是髹漆肥厚,雕工圆润,藏锋清晰。其雕漆技艺全面,作品题材广泛,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通常画面疏朗,景物深远,空旷辽阔。张成的漆器作品在国内仅存3件,一是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剔犀云纹盒,二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剔红曳杖观瀑图圆盒,三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剔红栀子花圆盘。
杨茂,与张成同时齐名且为同乡的元代雕漆巨匠,嘉兴府西塘杨汇人,以擅长剔红而名盖一时。杨茂的雕漆风格,在题材的选择与艺术处理上与张成各有千秋。杨茂的花卉题材作品,用漆不厚,刀法娴熟,花卉表面略显平滑,刻阴线花筋叶脉,与张成采取的边缘凸起、花瓣枝叶反正卷折、花卉茁壮丰满的风格略显不同。其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多以近景为主,突出人物的各种活动,表现手法细腻逼真。杨茂的传世作品在国内只有3件,即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剔红花卉纹尊和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剔红梅花纹盘。
张敏德,元末雕漆名匠,其生平无考,可能是张成的后裔。据现有资料来看,他唯一的传世之作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剔红赏花图圆盒。其所刻人物、建筑、庭院均具有浮雕的表现力,可与名家的工笔画媲美。
彭君宝,浙江嘉兴人,元代的戗金银漆器名家。
明代的漆工
当时的雕漆名手,都是世代相传,如张成之子张德刚、杨茂的后代杨埙,都成为技艺高超的名匠。
张德刚,明永乐间著名漆器艺人,生卒不详,浙江嘉兴西塘人。父张成,元末杰出雕漆工艺家。万历《嘉兴府志》:“张德刚,嘉兴西塘人。父成,善髹漆剔红器”。康熙二十四年《嘉兴府志》:“张德刚(光绪本此下有‘西塘人’三字),父张成与同里杨茂俱善髹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二人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复其家”。据《明史·职官志》,营缮所属工部,“洪武二十五年置营缮所。改将作司为营缮所,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二人,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张德刚以精艺任营缮所,负责果园厂御用雕漆的制作,对明永乐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曾起过很大作用。
杨埙,字景和,宣德时嘉兴西塘漆工,承父业,明漆理。《骨董锁记》记载“宣德间,有杨埙者,精明漆理,各色俱可合,奉命往日本学制漆器画,其缥霞山水人物,神气飞动,愈久愈鲜,号杨倭漆”。《元明事类篇》记载“义士杨埙为漆工,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习之,更出己意,以为五色金钿,并施物色名称,倭人见之,亦龋指称叹。盖其天资敏妙,一艺亦绝古今也”。杨埙是否赴日学漆艺,两者说法不一。《图绘宝鉴续纂》、《明画录》记载杨埙“善以彩色漆作屏风器物,极其精巧。皆以泥金书题于上,书画俱佳”。《珊瑚网》上说“杨埙以髹笔妙绘染,凡屏风器具上,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绝”。《七修类稿》、《清秘藏》、《东海集》和《福建画人传》等著作亦有记述。
周翥,明嘉靖年间扬州漆工,开创漆器传统品种“百宝嵌”,称为“周制”。
黄成,字大成,隆庆年间安徽新安(今歙县)漆艺名家,著《髹饰录》。
杨明,号清仲,天启年间浙江嘉兴西塘名漆工,为《髹饰录》撰写了序言,并逐条加注。
蒋回回,苏州艺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代晚期,以善制金银镶嵌漆器,名重于时。所制的泥金描彩和金银螺钿镶嵌器,混合使用泥金描彩和镶嵌等多种装饰方法,制做的花鸟树石等图案,金碧辉煌。《遵生八笺》记载“若吴中蒋回回者,制度造法极善,模拟用铅钤口,金银花片,钿嵌树石,泥金描彩,种种克肖,人亦称佳”。
王松,云南大理雕漆名家,作有“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
江千里,明末清初扬州著名漆工,王士祯《池北偶谈》和朱琰《陶说》作姜千里。善镌嵌螺钿漆器,技艺精湛,浑朴华丽,驰名当世,有“家家杯盘江千里”之誉。一生喜用《西厢记》故事作小件软螺钿镶嵌。漆制品有酒器、方圆小盒、笔筒、杯等。嘉庆重修《扬州府志》载:康熙初年,扬州有名画家查士标,擅长山水画,另有漆器名师江秋水,擅长螺钿镶嵌,可见其成就之高。传世作品有锡胎嵌螺钿多宝黑漆描金执壶、嵌螺钿插屏、嵌螺钿银胎碗,另有嵌螺钿加金银片长方黑漆盒,盒盖内有篆文方印“江千里式”四字款。
清代的漆工
卢映之,为江苏扬州漆工,以善制做百宝嵌著名。根据《履园丛话》记载,他依照宋宣和内府制仿制漆砂砚成功,名躁一时。乾隆诗人袁枚说“卢叟制器负盛名”,曾为卢映之所制的都盛盘(盛放各种文具的盘)作铭康。他的儿子慎之、孙子葵生,都以髹漆著名。
王国琛,与卢映之同时的著名漆工。《履园丛话》记载“乾隆中有王国琛、卢映之辈,精于此技(百宝镶嵌)”。
卢葵生,名栋,字葵生,生于乾隆乙未年左右,卒于道光庚戌年,卢映之之孙,善长以漆砂砚。顾千里《漆砂砚记》中赞卢氏漆砚“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庶与彼二上品(端砚、澄泥砚)媲美矣!”因而当时仿制者甚多,以至卢葵生不得不在砚匣内夹入防伪单。他在防伪单中说:“其砂全以沙漆,制法得宜,方能传久下墨。”并指斥仿制者“假冒不得其法”。主要有漆砚、漆盒、漆壶、漆臂搁、漆琵琶、漆佛象等作品传世,他善长调动多种漆艺如浅刻、百宝嵌、八宝灰、波罗漆、仿紫砂漆、绿沉漆、罩金森等,表现江南文化情味和文人意趣,是扬州漆器文化史上的骄傲。
夏漆工,姓名不详。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居江苏扬州头巷。娶梨园姚二官之妹为妇。民间漆工,善古漆器,有剔红、填漆二种。以金、银、铁、木为胎,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合有蔗段,蒸饼、河西、三撞、两撞诺式。盘有方圆、八角、縧环、四角、牡丹、花办诸式。匣有长方、两三撞诸式。呼为雕漆器,以此致富。故河房中器皿半剔红,并饰之循槛,为小秦淮第一朱阑。”
沈绍安,清乾隆年间著名漆工,福州脱胎漆器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