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第一中学
一、百年名校 一流风采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创建于1902年。学校以“为国树人,振兴中华”为办学宗旨,数历变迁,饱经沧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学校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35000多名。邵飘萍、艾青、吴晗、陈望道、千家驹、张书旗、冯雪峰等都是本校校友。校友中有科学院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7人,专家、学者、教授3000多人。
现校园新址坐落于金华市金东新区,校园占地43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建筑新颖、环境优美、气势宏大,极具浓郁的人文气息。现有班级55个、学生2500余人,教职员工230多人。
学校把“勤奋、严谨、朴实、进取”作为校训,确立了“树好名校旗帜,打好名校品牌;走活办学路子,搞活办学机制;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层次”的发展思路,实施“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创特色、树品牌”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学校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省模范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德育先进单位、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示范性文明单位等国家、省、市40多项荣誉称号。
二、品牌引领 健全机制
教育科研是创建品牌学校重要抓手,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载体。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教育科研看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
学校省立项课题《学案导学法-教科研的创新性实践》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性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并于2003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省立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再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领导带头搞科研,六位校级领导都曾承担市级以上课题;高亚军校长被省教科院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型校长”;先后有两位教研处主任获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学校也连续荣获市、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建章立制,形成管理和奖励机制是推进科研兴校的有力保障。学校多次认真讨论并修改《金华一中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管理办法》、《金华一中教育科研奖励办法》、《金华一中校本教研管理与奖励条例》和《金华一中学科组考核与奖励条例》等,现学校的教科研已经形成一整套管理和激励机制,有力地推进了教科研工作。
三、科研兴校 驶上“高速路”
1.教科研氛围浓郁
2004年以来,省级立项课题就达17项。学校作为全省新课程改革的样本校,近几年,立项的校级课题每年多达30-50项,市级以上课题3-6项,2007-2009学年度,教师获奖论文、发表文章的数量每年约300篇,10多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量升质高。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新课改。
2.师资培养上台阶
教科研氛围浓郁,有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可谓是名师荟萃。目前,学校共有教师19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人,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4人,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教坛新秀人10人,市教坛新秀15人,高级教师97人,19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3.教学成绩稳定喜人
近几年,学校的高考重点上线率保持在80%左右;每年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投档线人数基本保持在15-20人,名列全省前茅。
4.学科竞赛硕果累累
从2005年叶倩倩获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走上国际领奖台后,学科竞赛佳绩频传。2007年,省级以上获奖共231人次,其中31人次获全国奥赛一等奖,全国决赛金牌1人次,银牌4人次,铜牌2人次。2008年,省级以上获奖共有235人次,其中,全国三等奖以上84人次,获得全国决赛银牌3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均获浙江省团体优胜奖。2009年,在已经举行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全省遥遥领先的骄人佳绩!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学校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华二中),是省教育厅直属学校。学校创建于1953年,曾获国务院授予“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单位”称号,被教育家叶圣陶誉为“集美第二”,是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占地37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近年来学校在教学质量、教育科研、办学规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面向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合格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博士、教授、专家和党政领导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0人、学生数近3000,拥有一支包括特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人选、省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在内的教师队伍。学校在教育质量、现代信息化教育、教育科研诸方面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二、教科研工作简介
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1998年7月,学校设立教科研处,为学校中层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教育科研日常管理工作和科研课题指导工作;2004年开始,设教科研分管副校长;2008年学校实施机构改革,成立课程管理中心,并下设科研办,整合科研、教务和政教资源,以提升教科研管理综合实力。2009年重新修订了教育科研相关制度,完善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科研论坛与教科研成果交流汇报制度”等一系列教育科研专项制度。学校以稳定的科研经费作为保证,并不断增加科研投入,配有独立的资料室和专门的科研网络平台。
学校充分依托浙师大学术优势,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并指导课题研究。学校教科研活动丰富多彩,除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之外,还定期举办讲座,开展教科研论坛、校本教研交流等活动。
三、教科研成效
2004-2009年,学校通过各渠道立项省级课题9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5项,金华市级立项课题22项,结题并获得市级奖励11项;学校教师正式发表或获得市区级以上奖励的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着或参与编写着作30多部。
学校教科研气氛浓厚,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高涨,科研意识、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教育观念得到不断更新,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师资水平,有效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从2004年以来,先后有3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有10余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教坛新秀。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授予“科研兴校示范单位”。从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学校被确定为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有3位教师成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委员会成员,本校教师承担新课程培训讲座、示范课国家级10人次、省级18人次、市级50余人次,历史学科组和信息技术学科组被评为市级先进教研组。学校教师参加新课程实验论文和教学案例比赛,获全国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9项,省三等奖6项;市一等奖11项,市二等奖16项,市三等奖7项。
许多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例如:本校省级课题成果《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改革中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省二等奖)直接促进了学校校园网建设及网络化教学运用,为学校成为省信息技术运用百强学校做了重要铺垫;《师范大学直升班培养模式及跟踪研究》(省二等奖)、《“青海班”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省二等奖是学校直升班、青海班办学经验的总结,有效推进了学校对创新办学形式的探索;《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省人民政府二等奖)有力推动了学校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开展,为学校成为浙江省首批一级心理辅导站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研究》(省一等奖)有力促进了学校学科教学模式的革新。另外,学校还顺利组织完成了以本校教科研工作为范例的省级课题《中学教科研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成果获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正式出版有中学教科研专着《中学教育科研管理与实践》,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教科研工作。
目前,学校已将“新课程实施中学校体制创新与工作转型及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列为重点课题加以实践与研究,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促进学校管理部门领导从行政领导走向课程领导,有效保障新课程顺利实施的质量。
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
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地处金华市区以西25公里的婺城区汤溪镇,学校创办于1941年,现有52个高中班,2690名学生,其中新疆和田学生320名,197位正式教职工,学校占地213.3亩,是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共青团省级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是浙江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中小学首批十四所和谐校园之一,是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级中学。近70年的办学历史,先后为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学校有教育科研计划,积极支持名师成长,骨干教师先后分批分期赴华东师大及上海知名中学培训学习。学校为教师的学历进修和各类培训、进修提供包括时间、经费等方面的便利。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近年来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教育科研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开展校内优质课评比,高三年级示范课,新教师会教、论文比赛,召开年级组、教研组教学经验交流会,高考研讨会。请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来校上示范课和学术报告,组织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科研经验等。
聘请市教科所、浙师大等专家来校指导教科研工作。由于教科研工作得到学校重视,教师普遍积极参与,并形成了一批教科研的骨干,教师每年发表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以及市级以上获奖论文100余篇。近五年来,学校先后申报立项课题40多个,已经结题30多个,获奖21个,其中获市一等奖4个、省三等奖2个、省二等奖1个。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1.“三宽”为目标的“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显着成效
学校领导面对实际,遵循现代教育的客观规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实践以“学生学习环境宽松,教师知识视野宽广,学校行政态度宽容”的办学思路,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民主办学,艰苦创业,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许多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经过学校教育,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了转变,校风学风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增强,让学生喜欢校园生活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学校教师队伍稳定,近年来,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比例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良好的工作氛围得到教师的认可,少数教师调入市区重点中学或进入公务员队伍后不久仍回到学校,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学校也从原来的一所农村普通中学,发展为一所具有较大规模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受到社会各界、广大家长的充分肯定,为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新疆民族学生混合编班、双轨管理初见成效
举办和田高中班对学校来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不仅是一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省、市领导,和田地区领导和群众十分关注的政治任务。学校积极实践并探索民族学生与市区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民族团结;同时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实行班级管理与民族学生单独管理双轨交差管理的措施,为民族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多年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混合编班、双轨管理”的独特办学思路和理念,创造了适合民族教育的办学品牌与特色,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各级各界的广泛赞誉,并得到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尤其是和田地区方面的认可与支持。
“混合编班、双轨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增进了各民族学生间的友谊。
使学生间相互尊重,达到了“文化上交融,内心上认同”的目标。更可喜的是不少市区学生为有了民族朋友而倍感自豪和开心。民族学生的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也影响和教育了市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消除了民族学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愉快地进入普通班级学习,稳定了民族学生的学习情绪。
兰溪市第五中学
一、学校概况
兰溪五中是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创建于1968年,现有高中班级30个。学校位于兰溪市的溪西中心区域,毗邻党政中心,交通便捷,人文地理环境优越。有全市一流的教学大楼、综合办公大楼、校园网、广播电视系统、图书馆、实验大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多个多媒体教室、师生食堂和学生公寓等硬件设施。学校管理信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