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WMS与供应链互动的作用
WMS技术与供应链互动能进行跨企业的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运输管理等活动。
物流作业的起源无疑是从订货开始,日本学研社的物流作业系统中,订货处理是由各代理店或批发商进行,这些代理店或批发商建有与学研社主机相连的终端,他们直接将订单输入到终端中,订货每天晚上8点钟截止,之后学研社立即进行第1次物流信息处理。
第1次物流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
①进行流通中心的指令;
②库存的情况与更新;
③运输方式的指定;
④包装组合的计算等。
学研社的物流系统是根据不同的物资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流通中心,但是,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同一物资群使用多个流通中心的现象。为此,第1次物流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①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指定订货应当从哪个流通中心出入,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②主要是核查所订购货物是否有库存,如果出现断货,则立即将断货物资的名称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实行及时补货。③主要是对订购物资如何有效地配送到代理店或批发商向学研社位于日本全国的450个地方配送中心发出指令。但是,具体的安排和决定仍是由各配送中心独自做出。从总体上看,学研社的主要配送方式有大型货车、日本国铁集装箱、海上集装箱,以及邮寄、铁路各小件货物运输等。④是按照一个包装20公斤标准,来计算物资应该如何组合、配置,即通过计算机计算出物资需要几个包装,据此进行物流作业。
在学研社总部主机处理的信息除了以上内容以外,还包括另外一些不被传输给流通事业总部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①出入库计算、更新;②输送、移库管理;③断货订购管理;④公司库存管理。其中,出入库计算、更新是根据各流通中心报上来的文字材料统计入库量和出库量,对物资库存实行管理;输送、移库管理是对向地方配送中心运输途中的物资实行管理;断货订货管理不仅仅是进行订货管理,而是针对物资的断货现象进行相应的订货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该物资的出货指令;公司库存管理就是制定物资库存水准信息,通过该信息的确立,为订货决策提供依据。
学研社总部的主机对物流信息进行第1次处理后,即进行物流信息的第2次处理,以对具体的物流活动实行控制。
物流信息第2次处理的内容包括:
①在学研社主机对运输方式进行指定的基础上,按不同运输手段将订货进行划分;
②在以上统计的基础上,再按不同的作业区间进行划分;
③在按作业区间进行订货集中统计后,接着是从不同物资流通中心设置的打印机中打印出不同作业区间的运输标签和出货单,并做好出货准备;
④第2天早上,根据前1天打印出的运输标签进行配货,并按预先指定的时间报出货,开始配送作业。
11.1.3WMS的操作流程
仓储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操作流程应该是入库和出库操作流程。
1.入库操作流程
入库后首先生成入库单,每份入库单可包含多种货物,按货物不同,又将入库单分成入库分单。等装盘完毕,在经人工检验认为外观尺寸等合格的托盘上贴以条码标记,通过扫描托盘条码标记(或人工键入),确认货物种类和数量的输入后,即完成托盘条码与所载货物信息的注记,亦即入库数据登录注记。此时该托盘货物即进入“待入库状态”,注记完成的货物托盘所处的状态会一直被管理系统跟踪和监控,直至出库成功取消该注记为止。
注记完成的货物托盘由管理系统分配一个目的储存货位,同时该操作需求被发送到HD,HD接受需求,扫描托盘条码,即可得到该托盘的目的操作货位和货物信息。然后根据HD指示,由操作人员驾驶堆垛机行驶至目的货位。如果一切正常,操作人员将用HD扫描确认目的货位,操作成功后作确认反馈,管理系统收到操作成功确认后,即修改数据库相关记录,最终完成一次入库操作。
如果目的货位已有货物,HD将扫描现有货物条码,并发送给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将该异常情况记入数据库,并生成一新的推荐目的货位,指挥重新开始操作,直至成功完成本次操作。
2.出库操作流程
出库流程始于出库单的生成,接着管理系统将根据出库单内容以一定规律(如先入先出等)生成出库品项和内容,即出库货位和货位信息。
HD接到操作目的货位信息后,还须由操作人员驾驶堆垛机驶至目的货位,扫描确认货位货物信息。经确认无误,操作人员即取出货物并送至待出库区。此时货物的状态为“位于待出库区”,最终由出货终端扫描确认后,发出操作完成确认信息给系统。管理系统收到此确认信息后才修改数据库的相关记录。
如果堆垛机驶至取货货位,扫描确认发现异常(空货位或货物错误)时,HD即将此信息发送给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将该异常情况记录数据库并生成一新的推荐货位,指挥重新开始操作,直至成功完成此操作。
11.1.4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由于仓储始终是生产者和客户之间的一个主要联系纽带,在物流系统中起着包括运输整合、产品组合、物流服务、防范偶发事件、物流过程平稳等一系列增加附加值的作用,是公司物流系统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现代物流全球化趋势,以及影响仓储的时间、质量等因素对仓储管理软件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设计一个能达到既定目标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1.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新系统的总体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功能模块设计等。
②代码设计规范的制定。
③资料存储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④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⑤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主要包括设备、通信网络的选择、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2.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
①系统性的原则。由于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系统设计时,始终要考虑系统设计要从总体目标出发,要服从总体的要求。如,系统的代码要统一,标准的设计规范,传输的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采集要做到输出一致,使一次输入多次利用。
②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指系统软硬件在运行过程中抵抗异常情况的干扰及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可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维护时间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前者反映了系统安全运行的时间周期,后者反映了系统工程可维护性的好坏。
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包括安全保密性、检错和纠错能力和抗病毒能力。
③简单、灵活性原则。简单性原则要求在具备所需功能前提下,要达到预定的目标,系统应当尽可能简单,便于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处理时间,降低处理费用,提高系统效率。灵活性原则要求系统应该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包括它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因为,无论是设备、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或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是相对稳定的,而变化则是经常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作用,尽可能减少各模块的资料的耦合,使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料依赖程度降到最低,这样,既便于模块的修改,又便于增加新的内容,提高整个系统的适应能力。
④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包括:处理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处理事物的数量;处理速度,指处理单个事物的平均时间;响应时间,指从发出处理要求到给出处理结果所需的时间。
⑤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相应要求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选择性价比高的、相对成熟的产品,不必贪新求大。
3.系统设计中的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仓储管理信息的前提和基础。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是一个优秀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实时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频率设备、局域网、条形码及扫描装置使人们可以迅速准确地采集信息,并实时反映信息变化情况。
无线频率信息采集技术是一种准确性及时性很强的信息采集技术,其在库存中应用最多的是使用起重机车的场合。地面人员通过终端将指令传递给起重机操作员,并接收操作员传回的信息,其反应时间为3~6秒。概括起来,使用无线频率信息采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①可很容易地使用随机储存计划,极大地节省库存空间;
②节省劳动力(8%~35%);
③消除库存人工计数;
④增加准确率,使其达到99%以上;
⑤便于执行纪律;
⑥能自动生成重要数据并可产生十分有利的问题报告;
⑦减少了日常文书工作;
⑧实现了先入先出原则;
⑨容易处理紧急订货。
此外,无线频率信息采集技术系统还为单位提供了多种员工培训手段。它适合于对各种水平的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菜单选择形式使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资料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培训可以贯穿整个过程;形象的图标加上声音作用比单纯的文字教学效果更好;便于对培训进行管理。除了使用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实现自动化信息采集以外,成功地进行数据采集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1)明确所有的仓库作业步骤
画一张仓库运作过程图,上面清清楚楚地标出从收货到运出货物的所有仓库作业步骤,每一步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物料实体搬运功能的实现,另一部分是信息采集。
(2)明确自动化采集信息的应用范围
在这一步骤里应确定哪些仓库作业步骤能借助自动化信息采集的帮助,工作得更快或更准确,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步的工作效率,而并非仅仅是提高某一工作过程的速度。
(3)评估的约束条件和技术要求
每一仓库都有其内、外部两方面的约束条件,内部的约束条件的范围从提供新的设备等有形的物质到建立信息处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协调性,还有预算性、时间、培训等无形的软要求。典型的外部需求表现为行业、顾客和供应商们建立的一系列标准,通常这类组织需要某种具体的技术,如条形码技术。
(4)确定何处使用自动化信息采集
通过权衡公司所有行驶的需求计划,利害关系、约束条件和技术要求,选择最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使用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
(5)生产系统说明书
有两种类型的说明书,一种着重于说明系统功能的要求,另一种着重说明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由于系统说明书详细说明列出了功能细目,自动化信息采集设备供应商便可以据此提供能满足要求的硬件和软件。
4.系统设计方法
目前系统设计没有统一的方法。现在采用的方法是自顶而下的结构化设计,但是在局部环节上(或一些小的规模系统)使用原形方法,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目前较为流行。
这种自顶而下的结构设计原理主要是:层次化模块化原理,即将系统根据实际结构关系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在不同的层次上再划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信息隐藏原理,即在一定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下,把功能相关的模块放在同一模块中,以减少信息的交换量,同时便于模块的更新;时空等价原理,即指按时空关系划分成子系统或模块。这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在于: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自顶而下的方法进行分解可以简化设计;可以采用图形来表示工具;它有一种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还有一组评价标准和质量优化技术。这种方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合理地进行模块分解和定义,有效地将模块组织成一个整体。
5.系统设计步骤
(1)考证仓库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必要性
首先回顾一下仓库过去作业情况,检查仓库库存的准确度、运送库存量、服务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接着对库存进行全面考查,以确定完成库存职能所必需的信息,如收货所需掌握的库存空储存点信息。同时还要检查哪些数据已经有了,建立系统还需要收集哪些类型的数据(有时还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安装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考察,便可决定仓库应改进的范围并决定是否采用计算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2)建立系统详细说明书
一旦仓储确定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计划,接下来便应着手建立系统的详细说明书,包括系统软件功能、灵活性(可否适应业务发展要求),以及软件供应者异地提供支持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库存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运输、收货、包装、物质登录、储存订货拣选、集结物质和资源管理。
(3)寻找合适的软件商,建立系统
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完全满足你的要求的现存系统。你可以开出一个你认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清单,然后对照清单看哪家提供的商品软件的满足要求。一般而言,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有20%~40%的功能要求专门设计。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找一家能完全理解你的需求的软件商,双方合作编制出满意的软件。
下列几种技术的发展使得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的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窗式接口技术、目标程序语言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加速运动加速处理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