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要点
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中需要适量的库存来保证产品生产过程的稳定;营销中需要适量的库存来保证及时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以及调节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空间上的不一致;财务方面则需要合理控制库存的资金占用水平,由此形成了一种现状,即财务部门要求库存越少越好,减少资金占用,生产营销部门要求有充足的库存,保证提供及时的服务。对于仓储企业来说,还要增加收入、提高盈利、扩大市场。因此,库存管理的作用就在于协调企业各部门的需求,力求寻找一个使企业整体目标最优的均衡点。
8.1 库存与库存管理
8.1.1 库存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1.库存的概念
库存是指暂时闲置的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资源。它通常摆放在仓库中。在企业生产中,有许多未来的需求变化是人们无法预测或难以全部预测到的,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应付外界变化,库存就是出于种种经济目的考虑而设立和存在的。
设置库存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短缺,所以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库存。
库存无论对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十分重要。传统上,制造业库存是指生产制造企业为实现产成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备件、低值易耗品及在制品等资源。在服务业中,库存一般是指用于销售的有形商品及用于管理服务的耗用品。
2.库存的作用
一般来说,任何企业都有库存,只是由于各类企业的性质不同,其库存的种类、品种和数量有所不同。库存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可以使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众所周知,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采购的价格因采购数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大批量的采购可以获得更多的价格折扣,使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大批量的采购,有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资金支出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产生库存。
(2)库存可以调节和缓解供需矛盾
任何产品的生产都不可能与消费达到完全高度的吻合。有些产品的生产时间相对集中,而消费则是相对均衡的,一些季节性产品、批量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需要储存,形成存货,再持续地向消费者提供,不断保证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缓解供给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别。从另一方面来说,集中生产的产品如果及时推向市场销售,必然造成市场短时间内产品供大于求,造成产品价格下跌,产品无法消费而被废弃的现象,这也需要库存来进行调节,均衡地向市场供应,稳定市场。因此,库存可以起到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消费秩序的作用,可以缓解、调节和消除供求之间的这种不协调。
(3)库存可以缩短或消除消费者的等待时间
任何生产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产品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都有必要的原材料的采购、物品的生产、成品的流通等过程。而每一位消费者选择的只是最终可以及时使用的成品,不会愿意花时间去等待产品生产,然后再消费。如果企业保持有一定量的库存,就可以缩短或者消除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库存具有防止和化解不确定因素的作用
库存具有一定的安全功能,就是用来防止和化解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是由于临时用量的增加,也可能是市场的供货紧缺等形成的。一般来说,不确定因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需求的变化,另一种是时间前置的变化。在生产中,如果实际需求量超过了计划的需求量,或者前置时间超过了计划的前置时间,这时如果企业没有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就会发生缺货,并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所以,安全库存就是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而存在的。
(5)库存具有经济性作用
库存是企业的一项资产,它也同其他资产一样,也要追求资产运用的最优化。库存过多会造成积压,增加企业不必要的储存成本;库存不足又会造成脱销,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造成消费者不满。因此,企业库存应当尽量保持一个最优值,即企业的库存既不应该投资过多,又不能投资过少,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特点找到最合理优化的平衡点,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库存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库存可按以下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生产过程分类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成品库存。
①原材料库存是指企业在存储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材料,这些原料和材料必须符合企业生产所规定的要求。有时,也将外购件库存作为原材料库存。
②在制品的库存是指仍处于生产过程中已部分完工的半成品。
③维修库存包括用于维修与维护的经常性消耗品或者备件,例如润滑油和机器零件等。维修库存不包括产成品的维护所需要的物品或备件。
④成品库存是指可以出售、分配、能提供给消费者购买的最终产品。
(2)按经营过程分类
从经营过程的角度,可将库存分为经常库存、安全库存、生产加工库存、季节性库存、增值库存、积压库存。
①经常库存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环境下为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库存。
②安全库存是指为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准备的缓冲库存。如大量突然发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有资料表明,缓冲库存几乎占到零售业库存的三分之一左右。
③生产加工库存是指处于加工状态以及为了生产的需要暂时处于储存状态的零部件、半成品或成品。
④季节性库存是指为了满足特定季节中出现的特定需要而建立的库存,或指对季节性出产的原材料在出产的季节大量收购所建立的库存。
⑤存储库存或积压库存是指因物品品质变坏不再有效用的库存,或没有市场销路而卖不出去的商品库存。
(3)按库存的作用和功能分类
从库存的作用和功能分,可分为基本库存(安全库存)、中转库存。
①基本库存是指补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库存。由于生产过程对原材料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因此,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库存以便提供生产供应,保障生产所需。补给订货的数量就是订货量。
②中转库存是指正在转移或者等待转移的、已经装运在运输工具上的存货。中转库存是实现补给订货所必需的库存,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中转库存重视小批量、高频率的运输与传递,使之在存货中的比例逐渐增大。
(4)按库存的预测性分类
按库存的预测性分类,可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
①独立需求库存是指需求的数量和时间与其他变量的相互关系不确定,主要受消费市场需求影响的库存。一般来自客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独立需求。
②相关需求库存是指其需求的数量和时间与其他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推断出来的库存。一般生产制造企业内部物料转化各环节之间发生的需求为相关需求。客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一旦确定,与该产品有关的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也就随之确定,对这些零部件、原材料的需求就是相关需求。
4.库存的成本构成
在库存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成本,主要包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进货与购买成本、缺货成本等。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订货过程中发生的与订货有关的全部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订货手续费、通信费、招待费以及订货人员的有关费用。订货成本可分为固定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订货成本两部分。固定性订货成本是指与采购次数和数量没有直接联系的,用于维持采购部门正常活动所需要的有关费用,如采购机构的管理费、采购人员的工资等。
变动性订货成本是指与订货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但随订货次数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如差旅费、运输费等。所以,一般来说,订货成本与订货量的多少无关,而与订货次数有关。
要降低订货成本,就需减少订货次数。
(2)存储成本
存储成本又称为持有成本,是指存货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存储成本包括货物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货物损坏变质的支出、仓库折旧费、维修费、仓储费、保险费、仓库保管人员工资等费用。
存储成本按照其与存货的数量和时间关系,分为固定性存储成本和变动性存储成本两部分。固定性存储成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总额相对稳定,与存货数量和时间无关的存储费用,如仓库折旧费、仓库人员工资等。变动性存储成本是指总额随着存货数量和时间的变动而变动的有关费用,如仓储费、占用资金的利息等。
(3)进货与购买成本
进货与购买成本是指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所购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该成本取决于进货的数量和进货的单位成本。在没有数量折扣的条件下,进货与购买成本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成本。
(4)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当存储供不应求时引起的损失,如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停工待料的损失、临时采购造成的额外费用以及延期交货不能履行合同而缴纳的罚款等。从缺货损失的角度考虑,存储量越大,缺货的可能性就越小,缺货成本也就越少。
库存的总成本即由以上各项成本构成。
8.1.2 库存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1.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也称库存控制,是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及其他资源进行预测、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的行为。现代企业认为,零库存是最好的库存管理。因为库存多,占用资金也多,利息负担加重。但如果过分追求低库存,也会加大存货短缺成本,造成货源短缺,失去市场甚至失去客户。因此,在库存管理过程中,应把握好衡量的尺度,处理好服务成本、缺货成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等各成本之间的关系,以求达到企业的库存管理目标。
2.库存管理的目标与意义
(1)库存管理的基本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库存是必要的,但因为库存又占用了大量资金,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库存管理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求既能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能使资金占用达到最小。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防止超储和缺货,在企业资源约束下,以最合理的成本为客户服务。具体而言,库存管理目标就是要实现:库存成本最低的目标、库存保证程度最高的目标、限定资金的目标和快捷的目标等。
通过库存管理,以满足存户服务需求为前提,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管理,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2)库存管理的意义
进行库存管理的意义就在于:它能确保物流顺畅,促使企业经营活动繁荣兴旺。不论什么企业,都要储备一些物资。以生产为主的企业,不储备一定的物资,不能维持其连续生产;服务性行业,也要备置某些需用的设备和服务用具;就连一般的事业单位,也要备有某些办公用品等。因此,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库存管理业务。实行库存管理有如下意义:
①有利于资金周转。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做到将库存需要的投资额规定为零。为此可使经营活动更为灵活,把用于建立原材料、制成品、商品等常备库存所需要占用的资金转为经营其他项目,这就有可能使经营活动向更新、更高的阶段发展。
②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企业对有关物资的需求,是随经营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生的,但需求与供应在时间和数量上又往往是不同步的。因此,只有有相应数量的物资储备供周转,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
③缓冲作业的失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由于某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如预测,计划不准,生产事故,运输故障等)出现作业失误,往往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时,若有相应的物资储备,便可缓冲作业的失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按预定的要求继续进行。
8.2 库存控制
8.2.1 库存控制概述
在库存理论中,人们一般根据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
单周期需求也叫一次性订货,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生命周期短,因而很少重复订货,如报纸,没有人会订过期的报纸来看,人们也不会在农历八月十六预订中秋月饼,这些都是单周期需求。多周期需求是在长时间内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求现象较为多见。多周期需求又分为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两种属性。
所谓独立需求是指需求变化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控制能力之外,因而其数量与出现的概率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模糊的。相关需求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他的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推算得出。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而言,其产品是独立的需求变量,因为其需求的数量与需求时间对于作为系统控制主体——企业管理者而言,一般是无法预先精确确定的,只能通过一定的预测方法得出。而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以及需要的原材料,则可以通过产品的结构关系和一定的生产比例关系准确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