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4 获利能力分析
获利能力实际上是指仓储的资金增值能力,它通常体现为仓储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仓储获利能力的大小是由其经常性的经营理财业绩决定的。那些非经常性的事项以及其他特殊事项虽然也会对仓储损益产生某些影响,但不能反映出仓储真实水平的获利能力。在分析仓储获利能力时,应尽可能剔除那些非经常性因素对仓储获利能力的虚假影响。其主要分析指标如下:
1.服务利润率
仓储服务利润率是指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值。
从利润表来看,仓储物流的利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营业收入毛利、经营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利润净额。其中利润总额或利润净额包含着非营业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营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是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由于仓储服务是主营业务活动,因此,经营利润数额、水平的高低对仓储的总体获利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经营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仓储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因此,经营利润和仓储营业收入净额之比是营业利润率中的主要指标。
2.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指利润与成本的比值。
同利润一样,成本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经营成本(经营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十其他业务成本)、税前成本(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和税后成本(税前成本+所得税)。因此,在评价仓储成本开支效果时,必须注意成本与利润之间层次上的对应关系,即经营利润与经营成本(经营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与营业成本(营业成本利润率)、税前利润与税前成本(税前成本利润率)和利润净额与税后成本(税后成本净利润率)彼此对应。这不仅符合收益与成本的匹配关系,而且能够有效地揭示出仓储各项成本的使用效果。其中经营成本利润率(经营利润/经营成本)最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仓储主要成本的利用效果,是仓储加强成本管理的着眼点。在各项收益及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经营成本利润率很高而税前成本利润率却很低,通常表明仓储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支出开支过多,仓储管理应对这些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查明原因,堵塞超支、浪费的漏洞。反之,若经营成本利润率与税前成本利润率均很低,且水平差异不大,则意味着仓储成本开支过高,应采取措施加强控制。当经营成本利润率与税前成本利润率均比较高时,说明成本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对各项具体成本的使用状况加以深入评价,仓储还可以根据各项成本利润率指标的内在关系进行更具体的分解、考察。
3.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是指利润与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值。
从静态角度来看,仓储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反映为资产利润率的高低。通过资产利润率分析,有助于评价仓储经营理财业绩的高低,揭示影响资产利润率提高的因素所在。对资产获利能力可以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以流动资产获利能力进行具体而全面的分析、考察。
(1)总资产利润率
与仓储总资产运用直接对应的是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与利润净额。因此,评价总资产获利能力的指标有三个: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
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额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额
总资产净利润率=利润净额/平均总资产额
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主要是从仓储物流各种资金来源(资本+负债)角度对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的。因此,不仅物流所有者非常关心这项指标,同样也是债权人评价仓储物流资产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债权人看来,只要仓储总资产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其债务本息的偿还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对所有者来讲,仓储仅仅提高息税前利润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较高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只能保证降低或避免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但能否使资本得到保值增值以及程度如何,却无法从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上得到回答。从物流所有者角度看,在分析了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的基础上,更需要对总资产利润率与总资产净利润率进行考察。
(2)流动资产利润率
流动资产投资与其周转是仓储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分析流动资产的利润率有助于揭示仓储利润增长是否具有稳定的基础。
仓储物流的流动资产主要用于仓储各项正常的营业活动,因此考核流动资产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两项:流动资产经营利润率和流动资产营业利润率,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资产经营利润率。
流动资产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3)固定资产利润率
单独考核流动资产的获利能力不是完全适当的,对流动资产获利能力的分析和考核必须结合固定资产进行。
固定资产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经营利润率
固定资产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营业利润率
(4)净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利润率是利润净额与净资产的比值。如果分子用利润总额计算时,则称为总资本利润率。
仓储物流筹资、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从静态角度讲,首先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净资产利润率。因此,净资产利润率不仅是仓储获利力指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核心。
(5)资产保值增值率
无论从所有者,还是从债权人方面考虑,物流的经营决策者都必须尽可能使所有者的资产得以保全并使之不断增值,从而降低风险,维护所有者权益,提高物流的市场价值。
所谓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的比值。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如果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说明所有者权益增加,否则意味着所有者权益遭受损失。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和留存收益,即仓储的权益资本或净资产。上市物流股票市价的升降尽管也对投资所有者的权益产生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发生在仓储物流外部并主要属于投资者个人的事情,所以从物流角度考虑,在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不考虑此类因素。
影响资本保值增值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营的盈亏,二是剩余收益支付率的变动,三是仓储通过增减资本调整资本结构。在前两种情形下,通过期末与期初净资产总额比较无疑可以准确地判断仓储净资产的增值保值状况。但在第三种情形下,用期末和期初净资产总额的升降变动来衡量资本的增值保值水平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对此,仓储可能通过计算单位或单位净资产的增值保值率加以弥补。
7.5 仓储绩效管理
7.5.1 仓储绩效管理的含义
仓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行动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的观察与评估,按计划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保持并逐步提高对客户和其他部门的服务水平,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强调的是对仓储过程的监控。
7.5.2 仓储绩效管理的目的
仓储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按计划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保持并逐步提高对客户和其他部门适度的服务水平,控制仓储部成本和物流总成本。具有以下目的:
①提高决策层本身工作的规范化和计划性。绩效是层层分解的,高层没有明确目标,中层基层班组自然茫然,当然如果中层有,也可实施,只是功效减半。
②改善(明晰)管理层次的逻辑关系,从而减少单位(部门)摩擦,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这一点在国有企业是历史难题)。事事明晰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限目标和内容样样清楚,你想错都难,更别说争权夺利了。
③让所有员工肩上都有担子,适时有事做,事事有目标。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像篮子可以装很多东西,但是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分解是核心的核心,这个线条就是编织篮子的竹藤,而层层分解的指标就是各个层次员工的具体工作。
④疏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通过绩效测评,好的升、奖、委以重任,差的降、罚、再培训、降低要求和薪酬甚至淘汰。
⑤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奖勤罚懒、优胜劣汰、有言在先、目标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关键内容,而绩效管理的长期推进,恰恰能实现这些目标。
⑥按计划完成生产经营目标,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7.5.3 仓储绩效管理指标
为了达到仓储绩效管理的目标,需要建立起系统的仓储绩效考核体系。对于一般的仓储企业或部门来说,主要从仓储作业效率、仓储作业效益、仓储设施利用率、仓储作业消耗和仓储作业质量等几个方面来建立指标。
1.反映仓储作业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六方面
物品吞吐量=一定时期内进库总量+同期出库总量+物品直拨量
平均收发货时间=收发时间总和/收发货总笔数
物品及时验收率=一定时期内及时验收笔数/同期收货总笔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仓库全年吞吐量/年平均员工人数
库存物品的周转率=全年物品平均储存量/物品平均日消耗量
仓库作业效率=全年物品出入库总量/仓库全体员工年工作日数
2.反映仓储作业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六方面
工资利润率=利润总额/同期工资总额
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同期仓储成本总额
资金利润率=利润总额/(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利润总额=报告期仓库总收入额-同期仓库总支出额
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仓库营业收入总额
每吨物品保管利润=报告期利润总额/报告期物品储存总量
3.反映仓储作业设施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四方面
库容周转率=出库量/库容量
单位面积储存量=日平均储存量/仓库或货场使用面积
仓容利用率=存储物品实际占用的空间/整个仓库实际可用的空间
设备利用率=设备实际使用台时数/制度台时数
4.反映仓储作业消耗的指标主要有两方面
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指标=由于各仓储企业所用设备不同,因此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平均储存费用=储存费用总额/同期平均储存量
5.反映仓储作业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五方面
货损货差率=收发货累计差错次数/收发货累计总次数
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时数/设备总台时数
保管损耗率=物品损耗量/同期物品库存总量
账物差异率=账物相符件数/账面储存总件数
收发货差错率=账货差错件数/期内储存总件数
对于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司,在注重公司利润的同时,需要关注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只有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除了以上的仓储管理的绩效指标以外,还需对仓储管理人员和仓储作业人员进行考核,以激励他们。
7.5.4 仓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仓储绩效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①管理系统不够科学与实用,反而让管理者不知道如何对部属进行迅速、合理和真实的评估;②考核完毕后,被考核人经常觉得结果不公平,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③评估过程比较繁琐,耽误很多时间,而且评估项目不能全面反映员工综合素质和技能,缺乏灵活性。
仓储绩效管理是一种防止绩效不佳和提高绩效的工具,这是由企业领导和员工以共同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就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进行不断的双向沟通。通过沟通,使员工对既定的工作职责、员工和上级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达成共识。整个绩效评估的核心工作就是沟通。通过沟通,可以改变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管理者要加大实施过程的执行力度,使评估过程公平化、透明化,员工也不要把绩效评估看做是一种负担,而积极配合与参与,使进一步促进管理规范和提高组织绩效。同时,设计科学、合理和灵活的评估体系,是仓储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另外,建立绩效评估投诉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矛盾,解决冲突。
思考题
1.仓储成本管理有何意义?
2.仓储成本由哪几项构成?
3.仓储成本分析与控制。
4.仓储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5.仓储作业效益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