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仓储安全新技术
1.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搜集、录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近年来,有些仓库正在推行事故控制技术,其中的事故隐患检查方法是一种积极的、适合仓库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把主要的潜在事故隐患作为检查和控制的对象,编制成各类标准安全检查表。
在实际仓储管理中,需要获取大量的事故信息量,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来建立仓库安全管理系统。
(1)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
安全管理系统之症结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流通不畅,根据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几个信息反馈回路,而以下两个基本回路尤为重要。
①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隐患评价→打印(整改通知)→有关部门→整改(工作岗位)
②隐患总库→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发现新隐患→(新隐患)存档→总库因此,系统应按如下方式运行:首先,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来自各分库的事故隐患,经过汇总、分析后,输入计算机,并分别建立了两个事故隐患档案:一个是按不同的岗位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就是以它作为依据;另一个是按其所属的不同的专业部门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它是用来区分事故隐患的类型,以便制订出各种专业报表,发送至各专业部门。其次,各个不同岗位的安全检查表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后,发送至各作业岗位。再次,工作人员依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反馈回仓库安全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建立当前事故隐患档案。最后,根据按专业分隐患档案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制订出各种不同专业报表,再通过网络系统发至各专业部门,指导其进行事故隐患整改。
如果,在当前事故隐患检查中发现未列出的新事故隐患,则把它存入事故隐患档案(包括按岗位分和按专业分事故隐患档案),因此,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也随之丰富。
当前事故隐患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对各专业部门进行的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通过与当前事故隐患档案中情况的对照,可发现以前的事故隐患是否已得到整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在系统中,建立以上两种事故隐患档案之后,还可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以及仓库特殊作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了仓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说明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建立此系统的第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时,不仅要分析以往发生的伤亡事故资料,还要参照来自系统外部的其他有关信息资料。危险源辨识,应掌握下列几项内容:
①仓库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设计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
②人机匹配问题;
③事故严重度和发生概率;
④事故可能发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围预测。
按此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再辅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为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和隐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础。
2)仓库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的模块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存储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存储设计主要是确定存储的内容和文件的组织方式。它包括各类档案文件的建立及分类。
处理过程设计主要是把模块分为四类:输入汇总、查询、打印报表和复制。
系统主控模块由下述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在菜单提示下调用子程序执行其功能。
信息搜集模块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把各危险点的事故隐患搜集、录入;第二部分是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各危险点的事故隐患,并将其反馈至主模块。由于这两部分工作主要靠人工参与完成,故在此统一用信息收集模块表示。
(3)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之关键。安全检查表依据从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树分析)得到的事故隐患档案确定,因而其内容全面、客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仓库安全检查因岗位差异而检查内容各异,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同时融安全检查和设备点检的要求于一表。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包括其他新的内容)及标准、检查结果(包括备注)以及检查人和检查日期。仓库各部门人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表进行检查,及时将事故隐患反馈给安全管理部门。如果发现的事故隐患,已经仓库作业人员自己解决,也需记入检查表内。
(4)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后实施体现,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施隐患整改创造条件,而隐患整改才是系统起作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应该建立以仓库业务管理、仓库设施设备、仓库车辆、仓库库区警卫、仓库安全监控等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这种按系统管理、分级负责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仓库安全责任。
仓库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分系统、按职责将事故隐患制成各种专业报表,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的终端上。
事故隐患整改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调节反馈过程,每起事故隐患,不可能一次反馈、调节,它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施安全作业的重要环节。
2.仓储安全监控电子化
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仓储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仓储安全管理必将突破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增加安全管理的科学含量,推广应用仓储安全监控技术,提高仓储安全水平。
智能探头可以持续不断地测量探头所在环境的物理量变化,可以对干扰效应和因素按照给定的结构和算法进行测定予以消除,能够根据现场火灾的特征与探头内存储的火灾特性曲线参数进行比较,预测火灾,能对探测器的污染程度和老化程度进行判断,提高火灾预报的可靠性。
仓储安全监控模式将由集中监视、集中控制向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转变;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将分散控制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实现对仓库内各种保安防范措施和功能的集中监控管理、报警处理和联动控制。
5.2特殊货物管理
特殊货物的管理就是分析特殊货物的特性,确定所需的设施设备,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管理措施,而实现对特殊货物的仓储管理。所谓特殊货物,是指在仓储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的货物,如冷藏品、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等,这些货物在仓储过程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仓储设施设备等事故。
5.2.1 冷藏品的仓储管理
1.冷藏保管的原理
由于在低温的环境中,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大大降低,生物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能够延长有机体的保鲜时间,因而对鱼、肉、水果、蔬菜及其他易腐烂物品等都采用冷藏的方式仓储。对于低温时能凝固成固体的液体流质品,通常也采用冷藏的方式,因为这样有利于运输、作业和销售。此外,在低温环境中,一些混合物的化学反应速度降低,也采用冷藏方法储存。
冷藏保管根据控制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冷藏是指将温度控制在0℃~5℃进行保存,在该温度下水分不至于冻结,不破坏食品组织,具有保鲜的作用,但是微生物仍然还有一定的繁殖力,因而保藏时间较短。冷冻则是将温度控制在0℃以下,使水分冻结,微生物停止繁殖,新陈代谢基本停止,从而实现防腐。冷冻保管又分为一般冷冻和速冻,一般冷冻采取逐步降低温度,达到控制温度后停止降温,如-20℃;速冻则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温度降到控制温度以下,如-60℃,使水分在短时间内完全冻结,然后逐步恢复到控制温度(不低于-20℃)。速冻一般不会破坏细胞组织,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冷冻储藏能使货物保持较长时间的不腐败变质。
2.冷藏仓库的类型
冷藏仓库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性冷库、分配性冷库和综合性冷库。
(1)生产性冷库
生产性冷库是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类冷库被设在企业内部,以储存半成品或成品。如肉类加工厂内或药品制造厂的冷库便属于此类。生产性冷库只对产品作短期储存,储存的产品一般零进整出,仓库的规模根据生产能力以及运输能力来确定。
(2)分配性冷库
分配性冷库处于货物的流通领域,是为保持已经冷却或冻结的货物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而设置,其功能是保持市场供应的连续性和长期储备的需要。这类冷库一般建在大中型城市、交通枢纽和人口稠密的地区。分配性冷库储存量较大,货物以整进零出的方式通过仓库,但是交通枢纽处的货物则是以整进整出方式出入冷库。
(3)综合性冷库
综合性冷库则是将生产性与分配性融为一体,连接产品的生产和货物的流通。由于这一特点,综合性冷库的容量往往较大,货物进出较为频繁。这类冷库用于当地生产、当地消费的货物储存。根据冷库规模的大小,冷藏仓库分为大型冷库(储量在5000吨以上)、中型冷库(储量在500~5000吨)和小型冷库(储量小于500吨)。
3.冷藏仓库的构成
冷藏仓库一般由冷冻间、冷却货物冷藏间、冷藏库房、分发以及货物运输设备、压缩机房、配电房、制冰间和氨库等组成。
(1)冷冻间
冷冻间是对进入冷库的商品进行冷冻加工的场所。货物在进入冷藏或者冷冻库房以前,应先在冷冻间进行冷冻处理,使货物均匀降温至预定的温度,否则,当货物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直接进入冷藏或冷冻库会产生雾气,影响库房的结构。对于冷藏货物,一般降至2℃~4℃。冷冻货物则迅速降至-20℃使货物冻结。为了使货物合理冷冻,在冷冻间应将货物分散存放,以使其均匀降温。由于冷冻作业只是短期的作业,货物不堆垛,一般处于较高的搬运活性状态,多数直接放置在搬运设备上,如放置在推车上或托盘上。为便于维修,冷冻间一般在库外单独设立。
(2)冷藏间
冷却货物冷藏间是温度保持在0℃左右的冷藏库,用于储存冷却保存的商品。货物经预冷后,达到均匀的保藏温度时送入冷藏库堆码存放,或者少量货物直接送入冷藏间冷藏。因为冷藏品特别是果菜类货品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不允许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冷藏间需要进行持续的冷处理,冷藏间一般采用风冷式制冷。为防止货垛内升温,保持货物间新鲜空气的流通,冷藏间一般采用列垛的方式堆码。另外,还需要安装换气装置,以满足货物呼吸的要求。
(3)冷冻库房
冷冻库房是温度控制在-18℃左右,相对湿度在95%~98%之间的冷藏库,这类冷藏库房能够较长时间地保存经预冷的货物。货物经预冷后,转入冷冻库房堆码存放。货堆一般较小,以降低内部温度。货垛底部采用货板或托盘垫高。一般不与地面接触。它用于存储冷冻货物,储存时间较长,在冷冻库房内部需要保持微风循环,以减少含水货物干缩损耗。
(4)分发间
冷库由于低温不便于货物分拣、成组、计量、检验等人工作业,此外为了控制冷冻库和冷藏库的温度、湿度,减少冷量耗损,需要尽量缩短开门时间和次数,以免造成库内温度波动太大,因此货物出库时应迅速地将货物从冷藏或冷冻库移到分发间,在分发间进行作业,因而分发间不能存放货物。
(5)传输设备
货物传输设备用于货物在冷冻库内的位移,垂直位移主要用电梯,水平位移主要用皮带传输机。货物传输设备的数量应根据冷藏仓库的货物吞吐量以及货物周转频率确定。
(6)其他设施
压缩机房是冷库的制冷动力中心,一般为单层建筑。由于机房内温度较高,故机房应选在自然通风较好的位置,以确保压缩机运行安全。配电间应有较好的通风条件,以保证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
制冰间的设施一般有制冰池、溶冰池、提冰设备等。当快速制冰时,则可采用专门的成套设备。
冷冻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4℃~-8℃,库内墙壁及柱子要有防护,以防冰块对其的撞击。
4.冷藏仓库仓储管理
作为一种专业性的仓库,冷库具有较为特殊的布局和结构,用具、货物也较为特殊。
冷库主要存放生鲜食品,如管理不善,不仅会造成货物损失,还会发生食品的不安全事故,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因此,对冷库管理的技术、专业水平要求也较高。
冷库可分为冷冻库、冷藏库,使用时应按库房的设计用途合理选择,两者不能混用。当库房改变用途时,必须按照所改变的用途进行制冷能力、保温材料、设施设备等改造,确保完全满足新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