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分解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按管理层次纵向分解,即将总目标自上而下逐级分解为每个管理层次直至每个人的分目标。
第二种,按职能部门横向分解,即将目标在同一层次上分解为不同部门的分目标。
如安全目标的实现涉及安全专职机构、生产部门、技术部门、计划部门、动力部门、人事部门等。要将安全目标分解到上述各部门,通过各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努力,使安全总目标得以完成。
第三种,按时间顺序分解,即总目标按照时间的顺序分解为各时期的分目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安全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不同年度的分目标,不同年度的分目标又可分为不同季度的分目标等。这种分法便于检查、控制和纠正偏差。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三种方法往往是综合应用。一个安全总目标既要横向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又要纵向分解到班组和个人,还要在不同年度、不同季度有各自的分目标。
只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才能构成科学、有效的目标体系。
在安全目标分解的实践中,人们编制了各种形式的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也叫目标管理卡,制作与填写安全目标管理卡是目标分解的重要内容。目标管理卡分为单位目标管理卡和个体目标管理卡。其内容一般包括:目标项目、目标值、权限和保障条件,以及对策、成果评价、签发日期、签发人等。目标管理卡的应用明确了目标、责任、权力与利益,便于自我管理,也便于检查、评比,以及部门间、人员间的协调与配合。
(2)安全目标的实施
安全目标的实施是指在落实保障措施、促使安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目标实施的效果如何,对目标管理的成效起决定性作用。该阶段主要是各级目标责任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辅之以上级的控制与协调。
1)目标实施中的控制
控制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是指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管理活动。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比,发现目标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发现薄弱环节,进行自我调节,保障目标的顺利实施。
控制要以实现既定目标为目的,在不违背工作重点的前提下,不强调目标责任者对目标实施过程采取相同的方式。鼓励目标责任者的创造精神,目标责任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要相互协调、配合。遇到影响目标实施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控制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①自我控制。它是目标实施中的主要控制形式,通过责任者自我检查、自行纠偏达到目标的有效实施。自我控制便于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关心安全工作,激发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使领导者摆脱繁琐的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把握全局工作。
②逐级控制。它是指按目标管理的授权关系,由下达目标的领导逐级控制被授权人员,一级控制一级,形成逐级检查、逐级调节、环环相扣的控制链。逐级控制可以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逐级控制时非直接上级不要随意插手或干预下级工作。
③关键点控制。关键点是指对实现安全总目标有决定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因素。关键点可以是重点目标、重点措施和重点单位等。
2)目标实施中的协调
协调是目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配合。通过有效的协调可以消除实施过程中各阶段、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保证目标按计划顺利实施。目标实施中协调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指导型协调。它是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的一种纵向协调方式。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指导、建议、劝说、激励、引导等。该方式的特点是不干预目标责任者的行动,按上级意图进行协调。这种协调方式主要应用于:需要调整原计划时;下级执行上级指示出现偏差,需要纠正时;同一层次的部门或人员工作中出现矛盾时。
②自愿型协调。它是横向部门之间或人员之间自愿寻找配合措施和协作方法的协调方式。其目的在于相互协作、避免冲突,更好地实现目标。
③促进型协调。它是各职能部门、专业小组或个人,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协调方式。
(3)安全目标的考核与评价
为提高安全目标管理效能,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和完成后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考核是评价的前提,是有效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目标考评是领导和群众依据考评标准对目标的实施成果客观的测量过程。这一过程避免了经验型管理中领导说了算,缺乏群众性的弱点,通过考评使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通过目标考评奖优罚劣,避免“大锅饭”,对调动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为做好安全目标的考评工作,考评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考评要公开、公正。考评标准、考评过程、考评内容和考评结果及奖惩要公开,要增加考评的透明度。不搞领导裁决,不搞神秘化,不搞发红包。考评要有统一的标准,标准要定量化,无法定量的要尽可能细化,使考评便于操作,也避免因领导或被考评人不同,而有不同的考评标准。
②以目标成果为考评依据。目标管理是强调结果的管理,对达到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不作规定。因此不论你付出的努力有多大,考评的是成果的大小、质量和效果。这一方法激励人们的创造精神,工作中讲究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③考评标准简化、优化。考评涉及的因素较多,考评结果应最大限度表明目标结果的成效,标准尽量简化,避免项目过多,引起考评工作的繁琐和复杂。考评标准要优化,要抓反映目标成果的主要问题,评定等级要客观。
④实行逐级考评。安全目标的设定和分解是逐级进行,进而构成目标体系,由上至下逐级考评,有利于考评的准确性。
对目标的考评内容包括:①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时间。②协作情况,即目标实施过程中组织内部各部门或个人间的联系与配合情况等。除上述主要考评内容外,还应适当考虑目标的复杂程度和目标责任人的努力程度。
由于考评的标准、内容、对象不同,因此对目标的考评方法也不同,但考评方法应简单、易行,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多样性。可采取分项计划方法、目标成果考评法、岗位责任考评法等。
(4)做好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各级人员对安全目标管理的认识
部门领导对安全目标管理要有深刻的认识,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总目标,并参加全过程的管理,负责对目标实施进行指挥、协调;加强对中层和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目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这是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还要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充分发挥职工在目标管理中的作用。
2)要有完善的系统的安全基础工作
安全基础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安全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客观性。如:要制定可行的伤亡事故频率指标和保证措施,需要有完善的工伤事故管理资料和管理制度;控制作业点尘毒达标率,需要有毒、有害作业的监测数据。只有建立和健全了安全基础工作,才能建立科学的、可行的安全目标。
3)安全目标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安全目标管理是以目标责任者为主的自主管理,是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措施的层层落实来实现的。将目标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渗透到每个环节,使每个操作者在安全管理上都承担一定目标责任。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将全体人员科学地组织起来,实行全员、全过程参与,才能保证安全目标的有效实施。
4)安全目标管理需要责、权、利相结合
实施安全目标管理时要明确操作者在目标管理中的职责,没有职责的责任制只是流于形式。同时,要赋予他们在日常管理上的权力。权限的大小,应根据目标责任大小和完成任务的需要来确定。还要给他们应得的利益,责、权、利的有机结合才能调动广大人员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5)安全目标管理要与其他安全管理方法相结合
安全目标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安全管理的“纲”,是一定时期内安全管理的集中体现。在实现安全目标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挥各种安全管理方法的作用,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等。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3.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是对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科学的和先进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也适用于定量分析,并具有简明形象的特点。
(1)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概念
事故树分析又称作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分析,是一种表示导致灾害事故(或称为不希望事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关系图。这种由事件符号和逻辑符号组成的模式图,是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并为判明灾害或功能故障的发生途径及导致灾害(功能故障)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形象而简洁的表达方式。
在仓储管理过程中,可能由于设备、装置故障或误动作,作业人员的误判断、误操作等所发生事故的影响而形成一定的危险性。为了不使这些危险性因素导致灾害后果,就需要预选分析和判明仓库作业系统中可能发生什么危险,哪些条件可能导致这些危险,以及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有了这种分析和判断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消除危险。在分析一个系统,特别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时,必须了解并确定所有可能导致危险的多种因素,也就是具体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单位或子系统的功能、相互关系及对导致该系统发生灾害事故的影响,并进行详细的逻辑推理,找出引起事故的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才可能对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
(2)事故树分析图的内容
事故树分析图包括以下内容:
①系统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即确定顶上事件;②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由于人的误操作而导致灾害的因素;③各个子系统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即输入(原因)与输出(结果)的逻辑关系,并用专门符号标示出来。
(3)事故树分析的功用
事故树分析具有以下的功用:
①发现与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明确系统的缺陷,为改进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采取管理对策提供依据;②搞清楚由于设备、装置的故障和误动作,以及人的误操作对系统的影响,找出重点和关键,并使作业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防灾控制要点;③能对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作出全面、简洁和形象的描述;④可以对已发生的事故,通过事故树全面分析事故的原因,以充分吸取教训,作为拟定防范措施的依据;⑤便于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4)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实施事故树分析,基本上可分作三个阶段,即编制事故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制定事故对策和改善系统。
1)编制事故树
编制事故树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系统中的各种信号的异常以及人和环境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所以首先要明确所要分析的对象系统,充分掌握所分析系统的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和操作项目,了解作业过程中危险特性,搜集事故实例,分析仓库安全事故及其影响,根据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把对系统影响大的灾害或事故,作为分析对象,也就是顶上事件。
编制事故树应先找出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系统的危险性可能有许多原因,如操作差错、设备隐患、未知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规程不完善等等。对所分析的对象,包括物资、设备、人员等,要弄清其各种可能发生故障(失效)的状态、相互联系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事故树分析的特点是由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的逆程序逐项展开。如以火灾爆炸事故作为顶上事件,则应控制系统的逆程序,先分析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动,进而分析引起上述条件变动的泵、阀门及仪表系统的故障。根据它们之间的输入(原因)与输出(结果)的逻辑关系,按规定的符号加以标示。
绘制出事故树,基本上就可以看清灾害事故发生的途径以及事故原因之间的关系,但是初步编成的树,往往不完善或者在符号应用上欠妥,必要时可以用安全检查表作参考,或进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以及安全操作研究,对已编制的树进行修改使之完善。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主要是求出导致发生灾害事故的基本事件的组合,分析重要度,对于有重复事件的树进行化简。
定量分析应根据需要和条件来确定。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应具有故障数据和误操作率数据,已编成的树应包括全部的故障并考虑到人的因素,这样通过计算所得到的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才有意义。
3)制定防灾对策和对系统进行改善
编制事故树的最大好处并不是为了计算,而是为了找隐患,找薄弱环节,查明系统的缺陷,然后加以改进。所以在编制出事故树并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必须制定防止灾害的对策,在考虑投资和技术等各个方面条件之后,选择最经济、最合理、最切合实际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