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传真订货。客户将缺货信息整理成文,利用传真机传给供应商。利用传真机虽然可以快速地传递订货信息,但传送资料的品质不良难以确认。
⑤客户自行取货。客户自行到供应商处看货、补货,此种方式多为传统杂货店因地缘较近而采用。客户自行取货可省却物流中心的配送作业,但个别取货可能影响物流作业的连贯性。
⑥业务员跑单接单。业务员到各客户处去推销产品,而后将订单带回或紧急时用电话先与公司联系、通知客户订单。
上述几种订货方式都需人工输入资料而且经常重复输入、传票重复填写,并且在输入输出间常造成时间耽误及产生错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传统的订货方式已无法应付订货的高频率和快速响应需求。于是,新的订货方式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电子订货方式。
(2)电子订货方式
这是一种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取代传统人工书写、输入、传送的订货方式,将订货信息转为电子信息由通讯网络传送,故称电子订货系统(EOS)。
电子订货系统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1)订货簿或货架标签配合手持终端机及扫描器
订货人员携带订货簿及手持终端机巡视货架,若发现物品缺货就用扫描器扫描订货簿或货架上的物品条形码标签,再输入订货数量,当所有订货资料皆输入完毕后,利用数据机将订货信息传给供应商或总公司。
2)POS系统
客户若有POS收银机,则可在物品库存档内设定安全存量。每当销售一笔物品时,电脑自动扣除该物品库存。当库存低于安全存量时,便自动生成订单,经确认后便通过通讯网络传给总公司或供应商。
3)订货应用系统
客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里有订单处理系统,可将订货信息通过与供应商约定的共同格式和约定的时间里将订货信息传送出去。
订单传递就是把订货信息从顾客传递到产品的供应商处。包括三种:手工传输、电话或传真传输、网络传输。一般而言,通过电脑直接连线的方式最快也最准确,而手工传输、电话或传真传输的方式较慢。由于订单传递时间是订货前置时间内的一个因素,其可经由存货水准的调整来影响客户服务及存货成本,因而传递速度快、可靠性及正确性高的订单处理方式,不仅可大幅提升客户服务水准,对存货相关的成本费用也能有效地缩减。由于网络传输方式速度快,运行成本低,可靠性好,准确性高,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订货信息传输方式。
3.订单内容的确认
接受订单后应对订单的内容进行确认,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品项数量及日期的确认
此项为对订货资料项目的基本检查,即检查品名、数量、送货日期等是否有遗漏、笔误或不符合公司要求的情形。尤其当要求送货时间有问题或出货时间延迟的时候,更需要再与客户确认一遍订单内容或更正期望运送时间。若采用电子订货方式接单,也需要对订货资料加以检查确认。
(2)客户信用的确认
不论订单以何种方式传至公司,配销系统的第一步骤就是查核客户的财务状况,以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该批订单的账款,多检查客户的应收账款是否已超过其信用额度。一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核查客户的信用状况。
①客户代号或客户名称输入时:当输入客户代号、名称等资料后,系统即加以审核客户的信用状况,当客户应收账款已超过其信用额度时,系统就加以警示,以便输入人员决定是否继续输入其订货资料或拒绝其订货。
②订购品项资料输入时:若客户此次的订购金额加上以前累计的应收账款,超过信用额度,系统将锁定此笔订单资料,以便主管来审核。
原则上顾客的信用调查由销售部门来负责,但有时销售部门往往为了争取订单并不太重视这种核查工作,因而有些公司会授权运销部门来负责客户的信用核查,一旦发现有问题,将订单送回销售部门来处理。
(3)订单形态确认
物流中心虽有整合传统批发商的功能以及有效率的物流、信息处理功能,但在面对众多的交易对象时,似乎仍需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而又有不同的做法。反映到接受订单业务上,可看出其具有多种订单交易形态。常见的订单形态有一般交易订单、现销式交易订单、间接交易订单、合约式交易订单、寄库式交易、兑换券交易。不同的订单交易形态有不同的订货处理方式,因而接单后必须再对客户订单或订单上的订货品项加以确认其交易形态,以便让系统针对不同形态的订单提供不同的处理功能。
(4)订单价格确认
不同的客户(大盘、中盘、零售)、不同的订购量,可能有不同的售价,输入价格时系统应加以检查。若输入的价格不符(输入错误或因业务员降价强接单等),系统应加以锁定,以便主管审核。
(5)加工包装确认
客户对于订购的商品,是否有特殊的包装、分装或贴标等要求,或是有关赠品的包装等资料需要详加确认后记录。
(6)设定订单号码
每一订单都要有其单独的订单号码,此号码由控制单位或成本单位来指定,除了便于计算成本外,可用于制造、配送等一切有关工作,且所有工作说明及进度报告均应附此号码。
(7)建立客户档案
即将客户状况详细登录,以利于日后合作。客户档案的内容应包括客户名称、客户代号、客户等级、客户信用额度、客户销售付款及折扣率的条件、开发或负责此客户的业务员资料、客户配送区域、客户收账地址、客户点配送路径顺序、客户点适合的送货车辆形态、客户点卸货特性、客户配送要求、延迟订单(过了订货时间的订单)的处理方式等。
(8)存货查询及按订单分配存货的方式
如确认库存能否满足客户需求,订单分配存货方式,以及优先分配权问题等。
优先分配通常掌握以下原则:
①具有优先权者优先分配;
②依客户等级来取舍,将客户重要性程度高的做优先分配;
③依订单交易量或交易金额来取舍,将对公司贡献度大的订单优先处理;
④依客户信用状况,将信用较好的客户订单优先处理。
(9)计算拣取的标准时间
由于要有计划地安排出货时程,因而对于每一订单或每批订单可能花费的拣取时间应要事先掌握,因此要计算订单拣取的标准时间:
①首先计算每一单元(一栈板、一纸箱、一件)的拣取标准时间,且将之设定于电脑记录标准时间档,并将单元拣取时间记录下来,则不论数量多少,都很容易推导出整个标准时间。
②有了单元的拣取标准时间后,即可依每品项订购数量(多少单元)再配合每品项的寻找时间,来计算出每品项拣取的标准时间。
③最后,根据每一订单或每批订单之订货品项及考虑一些纸上作业的时间,计算出整张或整批订单的拣取标准时间。
(10)依订单排定出货时间及拣货顺序
前面根据存货状况进行了存货的分配,但对于这些已分配存货的订单,应如何安排其出货时间及拣货先后顺序,通常会再依客户需求、拣取标准时间及内部工作负荷来拟定。
(11)分配后存货不足的处理
若现有存货数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且客户又不愿以替代品替代时,则应依客户意愿与公司政策来决定应对方式,可采取重新调拨、补送、延迟交货、取消订单等方式。
(12)订单资料处理输出
订单资料经由上述的处理后,即可开始打印一些出货单据,以展开后续的物流作业。
①拣货单(出库单)。拣货单据的产生,在于提供商品出库指示资料,作为拣货的依据。拣货资料的形式需配合物流中心的拣货策略及拣货作业方式来加以设计,以提供详细且有效率的拣货信息,便于拣货的进行,比如可以考虑打印商品储位、拣货数量等。
②送货单。物品交货配送时,通常附上送货单据给客户清点签收。因为送货单主要是给客户签收、确认出货资料,其正确性及明确性很重要。要确保送货单上的资料与实际送货资料相符,除了出货前的清点外,出货单据的打印时间及修改也须注意。
③缺货信息。待配货完毕后,对于缺货的物品或缺货的订单资料,系统应提供查询或报表,以便采购人员紧急采购。
4.2.5拣选作业
每张客户的订单中都至少包含一项以上的商品,如何将这些不同种类数量的商品由仓储中心中取出集中在一起,这就是拣货作业。
1.拣货作业的目的及功能
在仓储中心内部所涵盖的作业范围里,拣货作业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拣货作业的目的是正确而且迅速地集合顾客所订购的商品。从成本分析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约占商品最终销售价格30%,一般而言,拣货成本占物流搬运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若要降低物流搬运成本,由拣货作业上着手改进,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人力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的仓储中心仍属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其中拣货作业直接相关的人力成本更占50%以上,且拣货作业的时间投入占整个物流中心的30%~40%。由此可见,规划合理的拣货作业方法,对于日后物流中心的运作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拣货单位
基本上,拣货单位可分成栈板、箱及单品三种。一般而言,以栈板为拣货单位的体积及重量最大,其次为箱,最小单位为单品,为了能够作出明确的判别,进一步作以下划分:
①单品:拣货的最小单位,单品可由箱中取出,可以用人手单手拣取。
②箱:由单品所组成,可由栈板上取出,必须用双手拣取。
③栈板:由箱叠栈而成,无法用人手直接搬运,必须利用堆高机或拖板车等机械设备。
④特殊品:体积大形状特殊,无法按栈板、箱归类,或必须在特殊条件下作业的,如大型家具、桶装油料、长杆形货物、冷冻货品等等,都属于具有特殊的商品特性,拣货系统的设计将严格受限。
拣货单位是根据订单分析出来的结果而作决定的,如果订货的最小单位是箱,则不要以单品为拣货单位。库存的每一品项都需要作以上分析,判断出拣货的单位,但一些品项可能有两种以上的拣货单位,则在设计上要针对每一种情况区分考虑。
3.拣货策略
拣货策略的决定是影响日后拣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决定拣货作业方式前,必须先对常见的拣货基本策略有所了解,一般可作如下划分:
(1)按订单拣取(single‐order‐pick)
这种作业方式是针对每一张订单,作业员巡回在仓库内,将客户所订购的商品逐一从仓储中挑出集中的方式,是较传统的拣货方式。
这种作业方式之优点包括:作业方法单纯;前置时间短;导入容易且弹性大;作业员责任明确,派工容易、公平;拣货后不用再进行分类作业,适用于大量订单的处理。
缺点包括:商品品项多时,拣货行走路径加长,拣取效率降低;拣货区域大时,搬运系统设计困难。
(2)批量拣取(batch pick)
把多张订单集合成一批,依商品类别将数量加总后再进行拣取,之后依客户订单作分类处理。
此种作业方式之优点包括:适合订单数量庞大的系统;可以缩短拣取时行走搬运的距离,增加单位时间的拣货量。
缺点包括:对订单的到来无法做即时的反应,必须等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才做处理,因此会有停滞的时间产生。只有根据订单到达的状况做等候分析,决定批量大小,才能将停滞时间减到最低。
按订单拣取和批量拣取是两种最基本的拣货策略,比较而言,订单拣取弹性较大,临时性的产能调整较为容易,适合客户少样多量订货,订货大小差异较大,订单数量变化频繁,有季节性趋势,且货品外形体积变化较大,货品特性差异较大,分类作业较难进行的物流中心。批量拣取的作业方式通常在系统化、自动化后产能调整能力较小,适用于订单大小变化小,订单数量稳定,且货品外形体积较规则固定的物流中心。
(3)引申的拣货策略
除上述两项基本的拣货策略外,由此两策略引申出的拣货策略还包括下述五项。
①复合拣取(composite pick)。复合拣取为订单拣取及批量拣取的组合;可依订单品项、数量决定哪些订单适于订单拣取,哪些适合批量拣取。
②分类式拣取(sort‐while‐pick)。一次处理多张订单,且在拣取各种商品的同时,把商品按照客户订单分类放置的方式。举例来说,一次拣取五张订单时,每次拣取用台车或笼车带上五家客户的篮子,边拣取边按客户放置在相应的篮子中。如此可减轻事后分类的麻烦,有利于提升拣货效率,较适合每张订单量不大的情况。
③分区、不分区拣取(zoning or no zoning pick)。不论是采用订单或批量拣取,在效率上考虑皆可配合采用分区或不分区的作业策略。所谓分区作业,就是将拣取作业场地作区域划分,每一个作业员负责拣取固定区域内的商品。而其分区方式又可分为拣货单位分区、拣货方式分区及工作分区。事实上在作拣货分区时亦要考虑到储存分区的部分,必须先针对储存分区进行了解、规划,才能使得系统整体的配合趋于完善。
④接力拣取(relay pick)。此种方法与分区拣取类似,先决定拣货员各自分担的产品项目或料架的责任范围后,各个拣货员只拣取拣货单中自己所负责的部分,然后以接力的方式交给下一位拣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