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基本情况
性别:男
年龄:52岁
籍贯:浙江桐庐
婚姻状况:已婚
文化程度:初中
打工时间:2000年至今
打工地点:浙江桐庐
打工类型:建筑工地临时工
他是个年过半百的农人,在走过的岁月里,泥土的黄色凝练他的坚强和勤劳。谈起工作的时候,他带着孩子般的自豪语气;但是说到子女的时候,他独自到暗处,眼泪从脸上坎坷地流过……他闪着信任又不愿直露的眼神,说起他家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难念的经。
(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说明了来意,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了访谈)
我真的没什么好讲的,农民么,就是一辈子背把锄头在田里。一年到头都是在田里忙,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休息一下。三四月要种西瓜,五月要种单季稻,六七月要卖西瓜,八九月要割稻,十月要种油菜,反正是没得空的。
听说你承包过田,那是什么时候?
噢,那是1996年的时候,孩子们都要读书,我想多挣点钞票,当时国家也有政策鼓励种田的,所以那年我就签了5年的承包合同,种西瓜、稻和玉米这些东西。那个时候真是苦。为了省点钞票,基本上这么多田都是我们自己弄的,没有请人做。像插秧、喷农药、割稻、打稻都是我和她(指指他妻子)我们自己干,小鬼头们也要帮点忙的。
比方我们种西瓜,西瓜要卖的时候,怕人偷,我就每天晚上候在田里,觉睡不成,第二天天没有亮就去摘西瓜,趁早用双轮车拖着到街上(即集市或镇上)去卖。小鬼头们这时也吃力,因为放暑假了,白天大的(指女儿)就到田里看西瓜,小的(指儿子)跟我到街上去卖,六七月正是大热的日子,我们是要顶着这么大的太阳卖的,热是热点,但没办法,只有天热,才能卖好点,多挣点。
有一回,早上五点多,我从田里回家挑箩担,把她和儿子叫醒去摘西瓜,叫女儿快点起来烧早饭,大概小东西(指儿子)还没睡醒,捧西瓜的时候,脚绊到了瓜藤,跌了一跤,把个大西瓜摔破了。我么,气昏头了,过去就是一个巴掌。他也犟的,什么也没说,哭着又去捧西瓜了。他妈为这事,也跟我吵,他那个样子,我也心痛啊,没办法啊……
后来呢?
后来村里在分田方面有了新的政策。再说,那几年粮食买卖不景气,种田挣得不多,人么很吃力。种西瓜么,也要碰运气。所以,想做点别的事。刚好,这几年这边搞开发,工地很多,小工(指工地上的临时工,纯体力劳动者)有的做,虽然同样吃力,但钞票总算比种田挣得多点。所以承包期到了以后,是2000年吧,我就只种点口粮了,开始到各个工地上做临时工,一直做到现在。
她么,就到厂里去了。
能讲讲小工都干哪些事吗?
活么,如挖沟、挑土、挖土方等这些体力活。比方说工地要建厂房,那先要打地基啊,我们那时就挑土啊,挖石头,搬石头;地基打好,要建了,就要用搅拌机做混凝土,那我们就挑沙子到搅拌机里,再把混凝土挑去给人用。这些活么,就靠力气,大多数时候是要在大太阳下干,但是这些活都是直来直去的,只管花力气去做就是,所以不怎么费神。
再比方说有一段时间,大概是冬天,有人来找我们进行路边绿化,因为路比较远,一大早他们就把我们接去。你别以为是什么好车子,就是那种拖拉机,你晓得吗?噢,坐在后面,风吹来,实在是冷啊!不过,活倒是还算轻松,种种草而已。
反正做小工,这也是辛苦钱。夏天么,热得难熬。记得有一回抬石头,因为赶工,所以老板让我们加班,工资加一点,那我们就拼命抢时间了,中午没有休息就开始了。当时很烈的太阳啊,人就是不干活站在外头都要中暑,我们还要抬好几百斤重的石头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天我就热倒了,人难受得要命。但是怎么办呢?回家叫她(指妻子)刮了刮痧,喝了碗盐水,也就这样过去了。
我们也就是在这附近做做小工。在这块地方,做得多,做得好了,大家就都晓得你了。我和同村的老张,我们两人比较不怕苦,做的活也特别漂亮,而且我们还特别会做,不太会偷懒。所以这里的包工老板都比较喜欢我们,有什么工作,他们都会来找我们……现在么,反正活还有的做,就先做下去再说。
我知道你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现在已经上大学了,儿子在读高中,是吗?
嗯,女儿在杭州读大学,她读书蛮好的,不过还是你好,浙江大学哦!儿子么,在职高读书,不过我给他上的是普高,读书不能说好,但我总希望他将来能有机会上大学。这年头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办法啊,让他和我一样吗?
他吃不了苦的。
刚才听你说到家里的支出主要是他们读书的费用,那你介意算一笔账吗,就是家庭的收入和支出?
这个啊,因为我是临时工,所以收入是不固定的。
粗粗算一下,做小工的话,每天50元有的,一个月就差不多是1500元,一年下来大概1万元。她在厂里工作,一年大概也是1万元。再加上我们养猪和鸡鸭的收入,一年大概3万元。支出的话,最大的就是子女的教育费用,女儿在读大学,一年的费用大概12000元,儿子高中费用近8000元,其次就是家里的开支了,然后还要适当存些的。
其实我跟她是花不了多少的,苦点根本没什么,就希望子女读书好点,以后能有出息。女儿现在是把她送进大学了,以后就是要找份好工作了。
但是,儿子不听话。哎,这都是玩电脑玩的!本来他上初中的时候虽然成绩也不拔尖,但脑子聪明,总能保持在中等左右,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肯定是玩电脑的原因,反正就不喜欢读书了。上了高中以后,上网玩游戏更加上瘾了,总想着游戏。为了玩游戏,他就是不吃早饭、中饭,都要把钱省下来拿去上网,还有好几次晚上翻学校的围墙出去到网吧里玩游戏。结果被学校处分,我们也被老师叫去。实在没办法,我就叫他晚上回家住,开始几天,我天天晚上去接他。但我白天工作,晚上又要等到九点多去接他,老实说吃不消。后来就让他自己坐车回来,规定几点一定要到家,可这样还是不行。他跟我们说是在学校里晚自习,可事实上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是待在网吧里。我骂也骂过,打也打过,但他一点也听不进去,他姐回来跟他好好讲,也没有用。
甚至有一次,他拿了家里100元,离家出走了。开始的时候,我生气啊,这儿子不要了!但是毕竟是亲生儿子,一天过去了,电话也没有一个,我们着急了,就到处找,村里有人说在网上什么QQ聊天里碰到他了,我和她(指指他妻子),还有侄子就一家一家网吧地找啊。全桐庐县那么多网吧,为了找他,我们基本上是走遍了。后来有个同学报告给老师,我们才终于找到他,当时人在分水。可是找回来后,他理也不理我们,一句话也不讲,我也没有打他,我心冷啊!
除了这些,他还要赶时髦、追名牌。上次我跟他一起去给他买衣服,他一定要买一件外套,什么牌子的,要200多元。我当时吓了一跳,一件这么薄的外套要200多元,我叫了他,就马上转身走了。然后他就一句话也不说了,自己回家去了。有时候我想他这个年纪要赶时髦、追名牌也是正常的,该用的还是要给他,可是他一点也不体谅一下父母,读书也不好好读。
现在我也没力气和心情骂他、打他了,他小时候是多么懂事啊,叫他去田里干点活,干得很漂亮。这游戏啊,真害人!现在他有时会顶嘴,更多时候是不理我们了,没说几句就走开了,总是说我“你懂什么”。我是没用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这时方伯起身说去拌一下鸡食喂鸡,让我先坐一下,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墙角各种农具、工地上的用具凌乱地摆着,门口空地上堆满了干柴……然后看到方伯的背影,黑暗里他弯腰时抹了一把泪)
这个年龄的小孩都有叛逆心理吧,等他懂事了,就会好了。
嗨,我们也没说要他读书读多好,可他不笨啊,怎么样考个四本、五本,上个大学还是可以的。再说我们花了这么多的钱,每个学期都要多交2000多元呢,钱都是一分一分靠汗水、卖力气挣来的啊,不容易的,总不能让这些钱打水漂啊!像他姐姐,第一次高考没有被录取,花了一万元去复读了一年,今年考进一本的大学了,那钱才花得值啊!他也已经是18岁的人,怎么就不知道体谅我们一点呢?现在我也不知道跟他说什么了,叫他姐姐好好跟他说说,但他姐姐也不太愿管他了……
我们好像就是他们拿钱的地方。儿子这么不听话,女儿和我们也像是隔了好远。
女儿是很听话的,几乎不用我们怎么操心。我们书读得不多,所以学习上的事基本上靠她自己,像高二要分文科、理科,高考要填志愿啊,都是她自己决定的,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不知道为什么女儿和我们说话也很少,学校里的事我们很希望她能跟我们讲讲,但她说的不多。我们问一句,她就答几句。我们很相信她,有时候有些事我们不好意思问,有时候怕开了口,话说不到一块,所以总等她开口,但她不太爱说,也从来不跟我们说心里话。老实说,我们也真的不是很理解她。
比方以前高中要开家长会的时候,她就告诉我们一声,有时候也不说,就跟老师说我们忙,去不了。我是很想去一次的,但我知道她不愿意我们去,所以我嘴上说“你跟老师说一声,我们忙去不了”,心里是因为怕我们去了给她丢脸而让她不高兴,希望她说一句“老师说不管什么事,非去不可”,但每次总是“哦,知道了”。我自己也是怕去了给她丢脸……
(到此,我们的谈话也接近尾声了,方伯的言语之外的问号、感叹号挤满了屋里的空气。离开后,我对着宽阔天空深深呼吸,那些问号、感叹号压得人好沉重!此外,方伯让我传达几点他的想法)
你回去跟老师们反映反映,让政府管管那些网吧吧,毁了多少家庭啊!
还有能不能帮帮我们,像我们,家庭教育怎么办?希望学校多帮忙。
谢谢你们的活动,让我们有个讲话的地方。
访谈员手记:
当初我准备采访的时候,设定的主题是有关于“留守儿童”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访谈,反映“留守儿童”或者幸运或者不幸的状态,以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我认为是“在阴影下的一代”的关注,特别是对他们的教育的关注。但在寻访农民工的过程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因为不想放弃这个念头,所以后来决定把范围扩大到两代之间的关系上,同时没有放弃“教育”这个关键词。
很幸运地找到了方伯,通过与他的面对面交谈,和与周边人们的间接闲聊,得以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世界如此之大,也许这样的平凡事儿实在微乎其微,可是对于当事人,对于像方伯这样身处其间的人来说,大哉!难哉!
当前,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确实得到了提高,但另一方面,我觉得阳光的温暖播撒得并不均衡,富裕的变得更富裕,相比之下,原来贫穷的反而更贫穷。像方伯,虽然较之以往,收入增加了,但一比现在的消费水平,实际上收入是少多了。所以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就必须拼命干活。但是,一方面由于年龄大、无技艺,找一份工作实在困难,就只能出卖体力;另一方面,劳动力廉价,一天的辛苦才换回50多元。想要改变现状,他们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于他们而言,工作甚至活着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下一代的成长。
我觉得,其间蕴含了两种悲哀。一种来自于长辈(也即方伯一代),他们的追求的缺失(丢失)以及之后的无奈。像方伯,曾经有过,现在也仍有梦想,渴望追求自己的愿望,但因为生活中来自自身和外界的无奈,他们无暇也无力来实现,于是就面对现状,为着生计奔波,为着下一代奔波。还有一些农民工,由于受到的教育少或者几乎没受过教育,在他们的观念里活着好像就是为了赚钱,很少想除了钱以外的“我”还为着什么而活。有时候我想世间真是不公平,他们是那么纯朴、善良,凭什么他们这一生就总在“金字塔”的底层拥挤?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在周末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外出游玩,却只能与年幼的孩子相隔千里,一年难得见一面?凭什么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以发展自我的无限潜力?
至于适应的无奈体现在,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很多农民工他们自己由于不能适应变化而不自觉地与社会保持起距离。但子女们是接受这些变化长大的,所以就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本想从子女那里得到安慰的他们却因为不能理解子女而在子女那里屡屡受伤。
另一种悲哀来自于子女,父辈的期望形成过重的压力,而与同龄人的比较则形成自卑的心理。有些农民工的孩子因为获取的信息不全面,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误入歧途,比如上网成瘾、吸烟、打架等不良习惯;有些孩子则承担过重压力,变得自闭、自卑,自尊心极强又极脆弱;另外,还有些孩子因为不能像别人一样好吃好穿,而怨恨父母甚至仇视父母,等等。面对父母,这些孩子已很难体谅他们,更勿论感恩。
还让人担心的是,先不论孩子,就是那些已成年的子女,有的重走父辈的路,有的被社会边缘化——他们也同样丢失着追求。这是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我想起方伯的那些问号、感叹号,也能略微体会他的辛酸。上一代劳苦奔波,渴望着子女的成长、成功,可是子女却屡屡让他们寒心。另一方面,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呢?同在一片蓝天下,真诚地祝愿温暖的阳光能撒遍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人。
(访谈员: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