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位置在云岩寺山门前。在山门前建有一“白皮松风亭”,微风吹过,松涛轰隆,非常惬意。白皮松(或称"白松"、“香松”)是名贵的观赏树,历经500多年仍生机勃勃,是窦圌山活化石。这窦圌山第一绝白皮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一奇在它的树皮呈青白色;二奇在它的松针短而密,发出阵阵清香,三奇在它的生命力奇强,生长在山腰石缝间,无土、无水、无肥,自然造化,木质花纹艳丽,四奇在它用途广泛,可供建筑、文具、家具、医药之用。
朋友们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石碑就是被誉为圌山五绝之第二绝----双绝碑。由于窦圌山属于丹霞地貌,山峰岩体裸露,在阳光照射下,更是赤壁丹山,三峰矗立,似一道画屏。诗仙李白少年时常游窦圌山,并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佳句。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游览窦圌山时手书这两句诗,人们将其镌刻于石碑之上。其书法笔力雄健,遒劲秀美。由于诗、书皆美,人亦称为双绝碑。旁边便是因此而命名的“诗碑亭”。
现在大家所看到这位于云岩寺山门前的左右两根桅杆就是窦圌山的镇山铁桅,,是云岩寺主持瑞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56年)建立,高11米,生铁铸造,中空,直径29厘米,"俨然玉柱可擎天",在桅杆高8米处各有一无底铁斗,呈方形,左斗铸"国泰民安",右铸"风调雨顺"。
飞仙亭,位于云岩寺前东侧悬崖上,方丈木禅为纪念窦子明在此修炼飞升成仙而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现亭为1985年重建。李白曾十分仰慕窦子明的行迹,曾写诗赞美说"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云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靠圌山三峰,座北朝南位于山脊之上,面对江油古城,临崖负山,气势宏伟。云岩寺古号云岩观,位于窦圌山中部,它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其建筑基本上是佛教禅宗的庙宇布局,但是佛道二教又在此上融为一体,东为禅院,西为道观,此种格局在四川省内并不多见。象云岩寺这样建于山脊上的古寺建筑群,又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山门是云岩寺第一重建筑,面宽三间呈八字型,为歇山式假重檐结构,门匾是著名书法家于佑任手迹"云岩寺",门联"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峰"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
文武殿,为云岩寺第二重建筑,因原塑有关羽和文昌而得名。殿宇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建筑,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
护法殿,又名天王殿,因内塑四大天王而得名。殿中供奉弥勒佛,两旁塑四大天王。
大雄殿,是云岩寺的主体。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气势雄伟。殿中供奉神龛,上坐佛祖释迦牟尼,两侧为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迪叶,两旁塑十八罗汉。
飞天藏,又名星辰车,位于大雄殿前西侧,置于飞天藏殿内,上檐有清光绪年宋门匾一道,上书"万善俱成"四字,下檐有匾一道,上书"飞天藏"。飞天藏是窦圌山第四绝,也是其精华所在,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道教木制转轮经藏。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纯木结构转轮经藏,它是根据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小木作转轮经藏建造的。建造格式为:中立大圆柱,柱下端固定于地坑中名"寿山佛海"的藏针上,上端包在梁架之中,圆柱上架木枋,构成八棱八方四层的巨型木塔。藏身高10.3米,直径7.2米,奇妙的是这座重达数万斤的木塔可由一人推动运转。传说推动星辰车,可静心、祛病、强身,延年益寿。飞天藏塔身上部有精美的天宫楼阁,斗拱密促,结构繁复,制作异常精巧;其八面叶板上木雕人像,风格细腻,恬垫朴实,极富内心表现,甚为生动。(原有200多躯,文革中遭到破坏,经抢救,现存70多躯,存放于江油市博物馆)。檐柱上的沥粉,典雅富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沿着崎岖的山路去窦圌山东岳峰顶,路上大家可以看到丹霞地貌的真实面目。由于山路陡峭,请大家注意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登上了东岳峰顶,大家看到的是东岳殿,站在"超然亭"中,极目远眺,江彰平原温柔地躺在众山之中,静如处子。清江、盘江如练,农舍民房如银河繁星点缀在葱绿的原野中;江彰平原扼守成都平原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富饶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名人,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文学家、科学家杨大惠;马列主义运动先驱王佑木;一代高僧海灯法师等。同时这里又是我国道教名著《封神演义》创作的发祥地,留下了大量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远处隐约可见的藏王寨老君山和观雾山就是典型的灰岩山体。观雾山雄伟挺拔,岩石垂直发育完好,大小岩溶漏斗、溶洞峰丛随处可见,与涪江交相辉映,形成美丽壮观的峡谷风光。武都水库建成后,山下将形成一幅70多平方公里的高峡出平湖的画面。
我们在对岸是窦圌山西峰的殿窦真殿,传说为纪念开发窦圌山有功的窦真人而建,又传说是为祈祷能免除小孩子痘疹的窦真娘娘而建。内供奉窦真人、窦真娘娘及其长子三人塑像。檐角挂铁铃,内有铁质悬鱼,山风吹来叮当作响,如闻仙乐。
在窦圌山北峰顶端的鲁班殿,是建修窦圌山寺庙的工匠为纪念鲁班、求其保佑所建。殿内供奉鲁班泥塑像,系清代雕塑,旧时工匠们每年都上山聚会纪念鲁班。
铁索桥,是连接东、西、北峰的唯一通道,历经260多年风吹雨打,仍然不蚀不锈。离地50多米,是窦团山一大奇观,成为窦团山第四绝。最早为竹绳桥,唐代起,换为铁索桥,生铁铸造,桥体就是上下两根铁链,相距1米,上根较细,盈手可握;下根粗扁,呈鞋底状,供脚踏。解放前寺院有专人代香客经过摇晃的铁索到对面殿中进香。现在有经过训练的表演者在铁索上做"倒挂金钩"、"韦陀献杵"等惊险动作,令游客闭目吸气,不忍卒睹,真是“幻将铁索加飞桥,世路尘氛到此消”。堪称华夏一绝。
各位朋友,过"白鹤亭"和"栖鹤亭",是一条清幽的林间小道,大家可以多呼吸点难得的清新空气,马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窦圌山驼峰景区了。
看到了"驼峰叠翠",就来到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这也是窦圌山第五绝----"圌山滑翔"。滑翔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简单易学、惊险刺激,融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窦圌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滑翔运动需要的特殊气流和气候,是全国最佳滑翔运动场地之一,每年均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来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窦团山滑翔俱乐部多次成功举办过全国性滑翔比赛,有全国一流的教练和设备,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到这里来学习,领略云在脚下走,风从身边过的奇特经历。另外,窦圌山还有四川省唯一的“攀岩基地”。2000年8月,窦圌山风景区成功举办了“2000年四川江油攀岩节”,荣获四川省登山协会唯一的“攀岩基地”称号;并经省登协批准,成立了四川省江油市窦圌山登山俱乐部。窦圌山风景区管委会在驼峰景区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天然攀岩场。现已请专家布置了三条难度不一的线路,专业运动员和攀岩运动爱好者可在此一试身手。此外,窦圌山风景区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开辟了彩弹射击对抗游戏、滑草、悠玻球、高尔夫练球场,网球场等,众多参与性项目的建成,已使窦圌山建成一个集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从索道来到山前的停车场,我们的窦团山之旅就结束了。请大家上车我们返回江油宾馆午餐,路上行车需半个小时,请大家稍事休息。(作者:谭颖、蔡淑华)
10.李白故居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李白故居,去感受世界文化名人李白辞亲远游的思乡情愁和浪漫漂泊的一生,让我们徜徉在陇西院的明月下,吟诵太白碑林的神奇诗篇。
首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而富于激情,想象丰富,充满绚丽的色彩,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素有“诗仙”之称。杜甫,高度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政治上历经坎坷,李白出生在绵州昌明,(即今天江油市青莲镇)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25岁离开家乡,开始漫游江湖,广为交友,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引荐,而且所到之处,都要作诗留念,从而名气大增,惊动了唐玄宗。唐玄宗把李白召入朝廷,陪侍在自己左右。后来因受奸臣迫害,李白离开皇宫,又开始漫游祖国大江南北,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现在留存下来的就有900多篇。他的诗洋溢着忧国忧民、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济世安民的宏伟抱负,百折不挠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绚丽的珍宝。而他的故居,青莲已成为全球文化的“心灵家园”。
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即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它地处绵阳城区与江油两城市之间,距江油市区15公里,绵阳市区23公里,青莲左有濂水环绕,右有涪江环抱,这里山水灵秀,仙气飘渺,在唐代就是古绵州的重镇。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青莲哺育造就了诗仙李白,成为现今世界上反映李白文化体系最完整的地方。
李白故居景区包括太白碑林(故居广场)、太白祠、陇西院等景点。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李白故居广场,即“太白碑林”,太白碑林是故乡人民为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2001年),进一步弘扬李白文化而建造的太白诗歌主题碑林。
太白碑林规划占地300余亩,规划概算投资逾3000万元,建造各型石碑1500座。以园林为基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五大部分。碑刻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将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李白诗歌精髓与优雅的园林及精湛的雕刻艺术有机组合、联袂再现。
目前一期工程李白诗精品园已开放迎客,占地50余亩,碑50座。主要包括“首碑广场”即扇形广场(地碑)、“巨碑广场”、“圆柱碑”、“方柱碑”、“梯碑”、“画碑”等。
现在让我们一道走进天宝山南大门,参观扇形广场,立于扇轴之上的碑名曰首碑,大家可以看到首碑上的“太白碑林”四个大字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1990年题写的。广场呈扇形,由不同颜色的花岗石分别贴成扇面和扇骨,如一把打开的栩栩如生的巨大折扇,故名,取自于“自古文人多弄扇”这一民族传统,真可谓独具匠心!这扇形碑的每一块碑石又叫地碑。共用13块面积为10.7平方米的黑色花岗石组成,象征李白诞辰1300周年,地碑的每一块花岗石碑上刻着一首李白的诗,分别由中国书协及四川、北京、上海等地书协名家书写。
我们来看一下矗立在扇形的地碑之中的圆柱碑,圆柱碑采用了我国古代“华表”的造型设计,高的3.5米,低的2.5米,共13座,共刻有李白诗33首,根据诗歌的长短,每一根圆柱碑上面刻有诗歌1—3首,这些诗都由近现代历史名人书写,包括了周建人、叶圣陶、毛泽东、周恩来、矛盾等33人的手迹。
下面我们看第一座圆柱碑上周建人书写的李白名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千多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浓浓的思乡情牵动着天下游子的心。
出扇形广场向右,就是巨碑广场了,它是由巨型碑墙及周围的园林景致构成,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这面巨型的浮雕墙碑。它总长80米,平均高度为5.5米,其中最高的地方达7米,全部由巨大的青石垒成,由圆雕、浮雕、线雕等手法,再现了李白在壮丽山河之间吟诗作赋的情景。上面刻有我国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著名书画家祝枝山书写的李白诗《蜀道难》,明代书法家徐渭书写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和世称近代草圣的毛泽东主席书写的李白诗《将进酒》。三首诗是李白诗中的名篇、代表作,诗歌清新俊逸,气势宏伟,雄奇豪迈,波澜壮阔;而三人的书法更是潇洒秀健、遒劲自如、妙笔生辉、各显魅力。这些碑刻作品,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算得上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梯碑和方柱碑。这两种类型的碑是相互衬托的,在观看梯碑的同时可以观赏到梯旁的方柱碑。梯碑共用7块黑色花岗石和青石组成,这些碑规格大小不等,最大的9.6平方米,最小的1.96平方米。每块梯碑上面都刻了一首李白诗,为于右任、邵宇等名家所书。
两边的方柱碑,一共有8座,刻了李白《姑熟十咏》等14首诗。由中国书协谢冰岩等十四位名家书写。
朋友们,欣赏了太白碑林的各种碑刻佳作,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位于天宝山顶的太白楼。太白楼为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而于2001年建成的仿唐建筑,高33.8米,楼内陈列有大量关于李白的纪念物,请各位欣赏。